歐洲抉擇「封」與「融」:柏林圍牆遺址旁的沉思

2020-12-19 歐洲時報官方

1990年6月13日,柏林圍牆開始正式被拆除。30年後,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內6月13日舉辦的一場特別展覽,讓人們重新思考兩德統一至今,歷經申根協定、難民危機和新冠疫情後,歐盟內部邊界以及歐洲一體化的變遷。

中新社報導,這場名為「歐洲的邊界價值觀:從柏林圍牆倒塌到新冠疫情」的露天展覽,設在三十年前柏林圍牆最先開始被系統性拆除的柏林貝爾瑙爾街段。

2020年6月13日,一名騎車人經過展出的照片。(圖片來源:中新社)

展覽主辦方柏林圍牆基金會在介紹詞中寫道,冷戰結束後,人們開始強烈期盼一個統一、繁榮和沒有邊境的歐洲。展覽上與之相關的一張張歷史照片讓人仿佛回到當年歐洲一體化建設高歌猛進的時期。

1985年6月,聯邦德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在盧、德、法三國交界處的申根小鎮一艘船上簽署了《申根協定》。1995年3月,協定正式生效。申根區內部實現了人員流動自由。這一章展出的照片中,既有曾是宿敵的德國和波蘭邊境如今僅剩畫著國旗顏色的界碑,也有捷克加入歐盟時布拉格街頭揮舞歐盟旗狂歡的人群。在另一張照片上,當愛沙尼亞加入申根區後,首都塔林機場掛出了「不再需要護照」的標語。

6月13日,參觀者站在遺址公園旁一棟外牆繪有1961年柏林圍牆開始修建時畫面的建築前。建築下方擺放了1990年柏林圍牆被拆除前夕的照片。(圖片來源:中新社)

「這些期望只在部分程度上得到了實現。」柏林圍牆基金會表示,近年來,人們又經歷了邊境鐵絲網的重現:新建的邊境防護設施保衛了歐盟外部邊境,而與此同時,難民則在前往歐盟邊境的途中命喪地中海。

始於2015年夏秋之交的難民危機,是歐洲人關於邊境記憶的一次復歸。在攝於2016年的一幅照片中,一艘利比亞巡邏船正在地中海上截停一艘滿載難民的橡皮艇。另一幅攝於2019年夏天的照片中,幾名難民試圖翻越摩洛哥和位於非洲的西班牙海外自治市休達之間高聳的邊境鐵絲網,邊境警察卻早已守候在下方。

6月13日,人們經過展出的照片。(圖片來源:中新社)

在難民危機「風暴眼」德國,2015至2016年有數以十萬計的新難民從陸上進入其國境。其中,毗鄰奧地利的巴伐利亞是大批難民入境的首站。時任該州州長的澤霍費爾圍繞難民和邊境政策多次叫板德國總理默克爾。儘管澤霍費爾在難民危機期間要求關閉該州邊境的表態從未付諸實施,德國人卻記住了他在那場危機中的名言:「沒有安全便談不上自由。」

而數年後的2020年3月15日,當新冠疫情在歐洲大規模擴散之際,正是由已轉任德國聯邦內政部長的澤霍費爾本人宣布了德國將向五個陸上鄰國「封國」的消息。

圖為柏林火車北站外的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內,一對父子站在一面展示因穿越柏林圍牆喪生者照片的紀念牆前。(圖片來源:中新網資料圖

展覽的最後一章「新冠時期的邊境」展出了德國和波蘭關閉陸上邊境後重新部署的警察和海關人員。一幅照片反映了超過兩萬難民從今年年初即被困在希臘萊斯博斯島難民營中,那裡的防疫條件十分惡劣。策展人仿佛提醒身處新冠危機的歐洲人,上一場危機尚未遠去。

拆除柏林圍牆三十年,歐洲在一體化進程中大步向前,卻也因各種危機而來回踱步。

資料圖為1.3公裡長的東邊畫廊繪滿了不同國家藝術家的作品,是現存最長的一段柏林圍牆遺蹟。(圖片來源:中新網)

如今,為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空前經濟衰退,歐盟正在醞釀邁出「以融合打破藩籬」的下一步。6月18日,歐盟領導人峰會將討論總額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計劃」。

法蘭克福金融合作協會董事總經理胡貝圖斯·韋思(Hubertus Vaeth)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資本自由跨境流動的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是擁有一個發行貨幣的政府或至少擁有一種共同的財政政策,「而迄今為止,歐元區還缺乏相應能力」。

「這可能標誌著歐盟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胡貝圖斯·韋思說。

圖為2019年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紀念日。遊人在主要紀念場所之一、柏林火車北站外的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內,一面插滿玫瑰花的柏林圍牆遺蹟前紀念。(圖片來源:中新網資料圖

(編輯:彥寧)

相關焦點

  • 柏林,原來有名的不只是「柏林圍牆」還有這些,真是漲知識!
    柏林的歷史是一段勝利與悲劇、暴政與變革並存的歷史。她曾屈服於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和隨後冷戰時期的分裂局面,但柏林已再次崛起,發展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創意樞紐之一。但是除了「柏林圍牆。」之外,您還知道柏林哪些比較有名的嗎?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2019/06/02德國首都柏林我們的航班在北京起飛,飛行13個小時到達德國柏林上空。向下俯瞰,水網交織,森林覆蓋。柏林原來是這麼美麗的一座城市啊,真沒想到。柏林,這座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攻擊整個歐洲的德國核心城市,戰敗後又被四個國家分割,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 美蘇在柏林有什麼衝突,為何一堵「柏林圍牆」,就解決地柏林危機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在德國的柏林,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先後掀起了兩次「柏林危機」,那麼兩國之間,在柏林到底因為什麼產生衝突,為何最後建了一堵「柏林圍牆」,就完美解決了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一直處於分裂處罰階段,上世紀50年代中期,東德加入了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西德加入了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從而標誌著美蘇的歐洲的冷戰繼續加劇。因此柏林尤其是西柏林,成為兩大霸權國家的必爭之地。
  • 《柏林蒼穹下》:既是「柏林圍牆之殤」的寓言,也是對歷史的回望
    金棕櫚、金獅獎、銀熊獎,作為歐洲三大影節常客,他簡直拿獎拿到手軟。編劇彼得·漢德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主演布魯諾·甘茨,曾榮獲第23屆歐洲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03.柏林圍牆之殤這份悲天憫人的情感並非無病呻吟,它與本片的創作背景密不可分。《柏林蒼穹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末期的柏林。自二戰以來,德國長期處於狂熱和動蕩的狀態。
  • 有形的鐵幕:柏林圍牆是怎麼形成的?
    氣球只是一種逃離方式,為了穿過柏林圍牆,東德人有開卡車撞牆而過的,有偽裝成蘇聯軍官混過界的,有挖地道的,有自製潛水艇的,有偷扒在卡車底部混過的,有在樓頂用蹦床彈飛、然後傘降西柏林的,可謂上天入地、各顯神通。
  • 東西沉思者雕像,凸顯文化差異,後者是沉思如何進入美妙的佛國?
    這件作品將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的人物塑造融於一體,體現了羅丹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徵。《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託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著拳頭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
  • 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
    但當時,東德官方將其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西柏林市政府則認為這是限制行動自由的「恥辱之牆」。 從1961年建造到1989年倒塌,柏林圍牆存續了28年。連同更長的「兩德邊界」,它們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 二戰後柏林的歷史見證,歐洲第二的藍色多瑙河,哥德式建築的典範
    柏林圍牆柏林圍牆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圍繞西柏林建造的界牆。於1961年8月13日動工興建,後經過多次改建,是二戰後柏林歷史的見證。柏林圍牆是一條窄長的帶狀禁區,由12千米長的水泥牆和137千米長的鐵絲網組成,包括253個岸望臺、270個警犬樁、136個碉堡。另外,還建了很長的鐵柵欄、自動射擊系統和巡邏道,具有一觸即發出信號的報警作用。柏林圍牆還設有7個過境通道,其中有一個專為盟軍、外交官和外國記者使用。波茨坦廣場和布蘭登堡門一帶是柏林圍牆最壯觀的兩個地段。柏林圍牆於1989年被推倒。兩德統一後,又在原來的位置重建一堵象徵性的柏林圍牆。
  • 柏林圍牆倒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在德國的柏林有一道牆很的知名,建於1961年的八月。這是一道一首先以鐵絲網為要緊牆體後期又加固成混凝土為質料的牆壁,這道牆不單單將敗北後的德國盤據為兩個認識形狀差別的國度,更將全部歐洲盤據為器械方兩大營壘。這道牆更是成為了冷戰期間緊張的標記性設備。
  • 印度政客給莫迪抽鞭子:拆除「柏林圍牆」,合併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日前,印度一位政客深受此戰略思想的影響,口出狂言,語出驚人,聲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國應該拆除三方之間的"柏林圍牆",將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合併在一起,從而建成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家。柏林圍牆遺址紀念公園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確實是"一個媽的三個孩子"。但是英屬東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只能算是一個地區,這點有別於東德和西德。
  • 那一年聖誕|柏林圍牆首次敞開背後的人間悲喜劇
    東西柏林地圖第一書記烏布利希決定用一道牆保護民眾不受西柏林「歪風邪氣」的侵害,他的想法得到了蘇共第一書記赫魯雪夫的認可。這項修建圍牆的行動代號「玫瑰」,用帶尖刺的圍牆做保護,建成之後,柏林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玫瑰」。
  • 東德人的花式逃亡:為了翻越柏林圍牆,挖隧道造潛艇無所不用其極
    柏林圍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真實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居民逃往西柏林。由於東西德的物質水平和文化的差異,大批民主德國公民經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大量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的外流。
  • 柏林圍牆:擋不住的民族情,德意志人用堅強意志築起統一和輝煌
    世界發展到今天,歐洲的人民已經原諒了德國,而對於一戰二戰時期,德國的惡行,到了今天世界卻把對他們的目光從仇恨變成了欽佩。德意志不僅是國家名稱,也是這個國家民族和諧,團結的意志。為什麼德國能夠二戰分裂後再度團結?為什麼德國能夠迅速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體。不僅如此,如今的歐盟實際意義上的老大不再是英國,而是德國。那麼德國取得一系列宏偉的成就,究竟靠的是什麼?
  • 歐洲德國,秋天追求金秋柏林,感受秋日童話的美好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柏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跟二戰之間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只要對二戰有過了解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德國柏林是一個具有經典意義的地方。在秋天的時候來到柏林,雖然說感受不到那種夏天的美好,但是秋天的柏林也值得大家欣賞,接下來帶領大家一塊來看一下秋日的童話美好,讓你感受不一樣的柏林。
  • 為什麼有些東德人會痛恨柏林圍牆的倒塌?
    1989年11月9日,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存在了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圍牆。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樂意看到柏林圍牆的倒塌。而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東德當年的特權階層。
  • 讓人厭惡的柏林圍牆,甘迺迪是這樣評價的,網友這樣評價
    柏林圍牆當年是將柏林分割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兩邊的同胞都只能隔牆相望。對於這種狀況,甘迺迪是這樣說的「世界上的牆都是為了防止外邊的壞人進來,以至於裡面的人不受傷害。但只有這堵牆是為了防止自己的人民出去,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於抵禦敵人,而是用來對付自己百姓的牆。」那這個柏林圍牆到底是為什麼建起來的呢?
  • 柏林圍牆建成之前,甘迺迪和赫魯雪夫之間發生了什麼?
    整個柏林完全亂了,單單7月份就有超過3萬難民逃離東德,8月份情況愈演愈烈——8月12日,也就是民主德國封鎖西柏林,開始修建「柏林圍牆」的前一天,有16500人逃離了東德。 這對於東德政府而言意味著什麼?
  • 一位戒毒的搖滾明星曾用一首歌推倒了柏林圍牆
    1977年,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David Bowie)發行了自己的第12張錄音室專輯《「Heroes」》,這張專輯全程在德國柏林創作錄製。那一年,距離1961年柏林圍牆的建立已經有16年之久。同名歌曲《Heroes》從此響徹全球,在十年之後的1987年,大衛鮑伊在柏林舉辦了一場演出,場面震撼而動人。
  • 巴黎無名烈士墓前的沉思
    而今天,只有我一人,面對墓前跳動的長明火,陷入沉思。2016年11月11日,士兵在法國巴黎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旁站崗。(新華社/法新)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將軍來到無名烈士墓前,致敬、撥旺長明火。然後,他在眾人的簇擁下轉身走上香榭麗舍大道,走向200萬如海洋般歡呼解放的法國人。
  • 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