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糾纏光子源快速高效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超高速量子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前提是需要一種快速、高效的糾纏光子對的來源,這類系統用於傳輸和處理信息。現在,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做到了這一點,據該校官方18日最新報導,研究人員不僅創造了一種基於晶片的光子源,其效率是以前的100倍,這使大規模量子設備集成變得觸手可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17日的《物理評論快報》。

「這對量子通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裡程碑。」加拉格爾物理學副教授兼量子科學與工程中心主任黃玉平(音譯)說。

為了創造光子對,研究人員會將光捕獲在精心雕刻的納米級微腔中。當光在空腔內循環時,其光子共振並分裂成糾纏對。但此處存在一個陷阱,即這樣的系統效率極低,需要一束包含數億個光子的入射光,才能讓單個糾纏的光子對勉強從另一端傳出。而現在,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新的基於晶片的光子源,它的效率是以前任何設備的100倍,可以從一束微瓦功率的雷射束中每秒創建數千萬個糾纏光子對。

其背後原理是,研究人員在此前研究基礎上,將極高質量的微腔雕刻成鈮酸鋰晶體薄片。跑道形狀的空腔在內部反射光子,而能量損失非常小,使光能夠循環更長的時間並以更高的效率相互作用。通過微調溫度等附加因素,研究團隊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明亮糾纏光子對來源。在實踐中,這使得給定的入射光可以產生更多的光子對,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為量子組件供電所需的能量。

目前,該團隊已經在研究進一步完善其工藝的方法,並希望很快達到可以將單個傳入光子轉變為一對糾纏的傳出光子的系統,沿途幾乎不會浪費能量。

由於這項技術已經可以基於晶片,因此研究人員表示準備通過集成其他無源或有源光學元件來開始擴大規模。

「最終目標是使量子設備高效、廉價運行,以使其能夠集成到主流電子設備中。」黃玉平解釋說,「我們希望將量子技術帶出實驗室,有朝一日孩子們能將量子筆記本電腦裝在他們的背包裡。」

總編輯圈點

21世紀最受關注的前沿科技中,量子信息科學佔有重要席位。以量子計算機為例,它和經典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大不相同:經典計算機的最基本單元是由0和1組成的比特,而量子計算機的底層運行模式符合量子力學,它的最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近幾年,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捷報頻傳,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正在從虛無縹緲的概念一步步走入現實應用。當然,一切才剛剛開始,相信更多精彩還在後頭。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團隊: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糾纏輔助的維子隱形傳態示意圖。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量子糾纏是因為光子在有損耗的情況下會被2進位編碼
    量子糾纏是因為光子在有損耗的情況下會被2進位編碼,最常見的就是光學實驗中用2進位計算反射光的偏振狀態,只有偏振態是正交歸一的才能被量子糾纏證明。但2進位不完全是正交歸一的,也就是說不對應哪個波長哪個方向的光計算機算是機器學習的方法之一,不對應。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量子糾纏是量子系統所特有的奇異性質,它於1935年由薛丁格給予定義。量子系統的糾纏類型主要包括多體量子糾纏和多維量子糾纏。其中,高維糾纏態(維度> 2)由於其獨特的性質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隨著量子系統的維度增加,相對於常用的二維量子系統,高維量子系統具有強並行計算能力、高信息容量以及強抗噪聲能力等優勢。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
  • 新型晶體智能材料可快速檢測並高效去除臭氧
    新型晶體智能材料可快速檢測並高效去除臭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2:34:22 南開大學張振傑研究團隊合成出能夠快速檢測並高效去除臭氧的晶體智能材料。
  • 中國科大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2021年1月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首張量子糾纏圖像問世 網友:像極了愛情
    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圖片來自網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捕獲到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在量子力學領域,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通過分束器的兩個光子,無論它們相隔多遠,仍能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糾纏」在一起,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這種聯繫被稱為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領域的基本現象之一,愛因斯坦曾將其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今天,雖然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密碼學等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但它從未被單張圖像捕獲過。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迷你《星際迷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
    科幻片《星際迷航》有一句著名臺詞"beam me up Scotty"(傳送我吧,史考提)只不過,過去科學家們只做到了二維量子態的隱形傳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RL)上報告了最新進展:利用6光子系統,他們對單光子的三維量子態實施了高效的隱形傳送。
  • 中科大團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科技前沿】 本報合肥12月20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在高維量子通信中取得重要進展
    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隱形傳態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藉助衛星網絡、光纖網絡等信道,將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傳輸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中科大學者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再度刷新世界紀錄
    中國科大潘建偉和陸朝陽領銜的團隊宣布,成功將量子糾纏的比特數提升到了 18 位。他們以 6 光子系統為基礎,利用光子的 3 個自由度,推出了 18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糾纏系統。該系統的詳細信息由潘建偉團隊整理並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高水平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日本研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打開APP 日本研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蓋世汽車網 發表於 2020-12-02 10:43:23   不過,據外媒報導,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工程系研究生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根本無需移動部件。   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晶格點的形狀和位置可以讓雷射束向獨特的方向發射,因而不用將晶體的晶格點排列成有序的陣列。
  • 朱林曉:操縱光子的「光之使者」,解鎖高效製冷與能源利用
    獲獎時年齡:32 歲 獲獎時職位: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獲獎理由:他專注於研究製冷和熱光伏技術,不斷解鎖高效利用能源的障礙。在博士初期,受到導師的啟發,他對納米光子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此引申出了他在調控熱輻射和光致製冷等技術上的創新成果。 納米光子學主要通過設計光學結構來調製光在納米尺度的行為。
  • 「科技日報」我科學家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近期利用6光子系統,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結果表明,量子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98%,高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達59.6%,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基礎。
  • 量子糾纏記
    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最大糾纏態保真度達95.5%,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三維糾纏
    圖片來源:南京大學據悉,馬小松教授團隊利用集成光學晶片的微納加工,藉助矽的三階非線性,採用優化設計的幹涉型微環諧振腔,通過對晶片上光子的路徑模式進行編碼,實現晶片上的三維光量子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形成有源集成光量子晶片(見上圖)。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此外,本文還介紹了實現新穎的光與物質作用--光子準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例如,室溫強耦合,原子中的超快「禁止」躍遷和切倫科夫效應的新應用,以及超快電子顯微鏡的突破和緊湊型X射線源的新概念等。例如現代光譜學、雷射、X射線源、發光二極體、光電二極體、太陽能電池,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先進的顯微鏡方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根本上是量子電動力學描述的,在許多情況下,這種相互作用被描述為電子的量子躍遷,並伴隨著真空中電磁場的量子發射、吸收或散射(光子)。
  • ...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昨天(1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對地面望遠鏡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