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聞報導稱,杭州某中學給學生留的家庭作業是製作家譜,引起熱烈討論!
作業具體內容要求是:學校請家長與孩子一起用圖表呈現,至少五代,從高祖父母到孩子的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生卒年月、職業、居住地遷移情況。具體要求:記述1~3個家人的典型故事;總結提煉自己的家族的家風、家訓;特色介紹、如家族傳統生活習慣;圖文結合,有照片更好;開學後學校組織評比、表彰、展示。校方表示:旨在落實家庭教育、家風教育,引導孩子和長輩之間好好溝通。
學校的出發點沒毛病,動機是完全正確的,做法也並無不妥之處,就是不小心,觸發了網友敏感的神經。
所謂熱議,就是因為大家對這事的認知產生了分歧,有不同觀點,各執一詞,有贊成的,有質疑的!如果大家的意見高度一致,就形不成熱議了。
小編專家的觀點一:作業的出發點是很好的,很有教育意義,這是一個德育質量很高的作業。可是呢,德育的評價標準是模糊的,不像普通作業那樣有清晰的評價標準,好與壞很難做到清晰的區分。所以,建議校方至少給個參考樣本,就用校長家的家譜為例就行,率先垂範嘛,沒人會有意見的,再說了,校長怎麼會是雙重標準的人呢,我們都講理的。用一個模糊的評價標準,去評價一個事物,得到的結果依然是模糊的。不要以為出發點是好的,就該肯定,還要看結果。
小編專家觀點二:開學後,評比的是什麼?是作業完成的好壞,還是變相的對學生的出身進行一個評比。校方肯定是沒有後者這個意圖。但無法阻止大家這麼想,你沒有壞的意圖,並不見得產生不了壞的結果。A同學家長是某局長,B同學家長是市委書記,C同學家長是一線明星,D同學家長在服刑改造等等,一不留神就釀成攀比了,就與初衷背道而馳。惡意攻擊,不懷好意會傷害人的,同樣愚昧無知的善良也會傷害人的,我覺得這兩種傷害都不該原諒。涉及家人職業,不妥,可以改成行業類別。
小編專家的觀點三:即使評比評選能成功,評比結果怎麼去展示呢?大面積展示嗎?還是小範圍展示?因為涉及到的信息都是真實內容,難免會有擔心和顧慮,會不會引起攀比呢?家庭顯赫的學生會不會令他人唏噓不已呢?家庭卑微的人,會不會感到自卑呢?會不會對單親家庭?造成心理影響呢,如果是孤兒離異或者是服刑人員的子女怎麼辦呢?不展示評比嗎?不參與評比嗎?別人要是問起來,你為什麼不參與評比呢?該怎麼樣去回答呢?一系列的問題漏洞需要手動操作。你不累嗎?估計這個作業應該會虎頭蛇尾,說不準會爛尾。
小編專家觀點四:學生能完成嗎?不能。那就是給家長留的作業。如此泛泛的題目,對於初中生來說,答不出什麼像樣的答案的。只有家長代勞了,家長能不能完成也說不好。如果家裡有老人懂得修撰家譜,那再好不過了,可是話說回來,即使制出最正宗的家譜,校方能看出好來嗎?有沒有火眼金睛來辨別良莠,懷疑一下也不過分。
小編專家觀點五:如果完不成作業,那就編造,造假。既然出了這道題,何必又逼著學生造假呢?既然真心想德育,莫要缺德!
小編專家觀點六:作業題目可改為:請在假期收集有自己家族的光輝傳統,感人事例,不少於3篇,每篇不少於1000字,要求原創,經得起全網查重。
網友留言:
小編首先想到的和這些網友的想法一樣,有點臭味相同的意思,儘管言辭有些腦殘。事實上,學校如果真想調查學生的家庭背景情況,還用得著如此大費周折嗎?
也有贊成校方做法的網友。
還是有一部分人理智的人的,但是理智的人都不是很活躍,發言較少。
這是把評論寫成段子的網友。
還有咬人的網友
附1,校方作業原件
附2,校方做出回應
附3,善意的傷害故事兩則,(一)奶奶給剛出生的孫子綁腿,導致骨骼變形。愛的傷害。奶奶該不該受到問責。(二)妻子怕丈夫在外邊冷,勸其多喝幾杯酒,導致丈夫酒駕車禍致死,愚昧的妻子該不該懲罰。愛的傷害能得到諒解嗎?
附4,個人真實工作事例一則:剛當老師不久,有一次統計家長姓名和電話號碼?讓統一交到班長匯總後給我,一直沒人交。後來讓直接交給我,呼啦一下子全交齊了,這是什麼原因呢?說明我的工作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不恰當的,我必須反思改正。結論是:在小學生,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觀念中,很忌諱別人喊自己父輩或祖輩的名字。也忌諱別人知道自己家長的名字,原因不明,事實存在。
尾言:不就是一個作業嘛?值得這麼深挖嗎?答:值得,因為你是公辦學校,你不是野生的輔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