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孩子的「摧夢師」,被你輕易否定的童年,需要他用一生來治癒

2020-12-16 懷上了

前段時間剛剛收官的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將幾位平日裡似乎遙不可及的女明星拉進了我們生活,讓我們看到了與熒幕上不一樣的她們。

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高冷女神"王鷗,因為我發現在她精緻妝容修飾的高冷霸氣背後,有著一段波折的童年經歷,以至於年近四十的她依然對事業、愛情和婚姻抱著一種悲觀的態度。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就像那句話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既由先天因素決定,同時也深受後天因素的影響。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的某些行為,很可能會讓孩子們在是長大成人、進入社會、步入婚姻之後,都會出現難以獨立、缺乏自信,甚至走向性格抑鬱的深淵。所以,身為父母,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最容易出現的一種錯誤教育行為,也是會對孩子造成極大影響的行為便是對他們進行"否定式評價"。

一、你是否正在否定孩子的童年

"你這樣做不對!"

"你這樣穿太難看了,一點審美能力都沒有"

"你怎麼會有這種不正確的想法?"

"聽爸爸/媽媽的,這件事不需要你的意見"

"你這是在玩物喪志!"

......

長期在這種否定聲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深處會漸漸出現這幾種聲音:

"都是我的錯、是我不夠好。"

"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決定權。"

"我不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說了也會被否定。"

在我小時候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次課外補習結束後下起了雪,北方的冬季天黑的格外早,路燈早早的亮了起來,看著其他同學被家長一個個接回家,我獨自一人頂著寒風騎著自行車回家。女孩子本就脆弱,走進家門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暖氣,我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說只有自己沒有家長接,其他小夥伴都暖暖和和的回家了...本以為撒撒嬌父母會心疼我,誰知等來的是劈頭蓋臉的責罵,媽媽說你就這點出息?這點苦都吃不了以後能做成什麼事?一點也不獨立!

長大後的我沒有因為這件事埋怨父母。相反我很感謝他們教會了獨立。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讓我變得不敢麻煩別人、不敢讓別人為我做什麼事情,讓我變得更加敏感、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父母面前做什麼的是不正確的,孩子的行為、言語、想法、甚至是興趣愛好都會被父母一一否定,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意願和內心真正的訴求,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性地迎合他人忽視自己,他們會變得膽小,做事情小心翼翼生怕讓別人生氣、不滿意;他們會變得過於乖巧聽話、總是有限考慮別人的感受,生怕別人的情緒因為自己而受到影響;他們會變得沒有主見,不敢向別人提出要求,更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

二、童年被否定的孩子成人後還好嗎?

長期以往發展下去,我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他們會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犧牲自己委曲求全,以此來表現自己是一個符合社會主流,並且值得被肯定被稱讚的人。

我非常喜歡的日本作家太宰治,他在《人間失格》中就刻畫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他習慣性的揣摩大人的心思,努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大人的標準和期待,以此來獲得大人的表揚與肯定。

當父親遠行之前,依次詢問孩子們想要什麼樣的禮物時,他為了讓父親開心,為了不再因為看到父親慍怒的神色而嚇得瑟瑟發抖,他給出了"舞獅"這個讓父親滿意的答案,贏得了父親的歡心,但其實他真正想要的是關於繪畫的東西。

而當他發現自己做一些譁眾取寵的搞笑行為時,身邊的人會更開心、更喜歡他,於是他便從一個"貴公子"變成了"小丑"一味地討好別人,失去了自我,違背自身內心深處最原始的訴求。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討好型"的人我們身邊有很多,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因為拼盡全力讓他人滿意而隱忍、妥協、迎合,漸漸失去自我,甚至變得孤立無援......

三、除了否定我們還能在童年給孩子什麼

1、給他們充分的尊重

父母與孩子。都是互相平等的,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渴望自由、渴望尊重,也許孩子的想法和言語在一定程度上不夠成熟,但身為父母,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表達的權利,不能一味的想要糾正他們。

我認為,在不違法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百分百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只存在看待問題角度和出發點的差異,所以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圍,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給他們暢所欲言的機會,聽聽他們心中對美醜、對善惡、對浩瀚宇宙、星辰大海的看法,與他們一同去認識這個世界!

2、用肯定代替否定,鼓勵永遠比批評來得好

當孩子出現錯誤,或是他們的行為與父母的意願相違背時,先別急著指責他們,我們可以換一種更好的方法引導他們。

比如現在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打遊戲。

大部分家長都會強烈制止孩子打遊戲,有的甚至會摔手機、遊戲機,但這都沒什麼成效,有時反而會有反作用。聰明的家長就會先去了解孩子喜愛的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遊戲並非像父母們想的那樣一無是處,有的遊戲可以開發智力、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他們會使孩子更具敏銳性、洞察性和策略性。

接下來聰明的家長會告訴孩子,玩好遊戲也是個腦力活,還會讓孩子教自己打遊戲,並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與孩子約定家庭親子遊戲時間,這種肯定孩子遊戲頭腦、引導和鼓勵孩子正確規劃學習和遊戲時間的方法,遠比打罵和毀壞遊戲工具更有效果。

3、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否定自己的孩子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陰影,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拿來作比較,這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種行為,長久下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出現自卑心理,對孩子以後的人生產生不利影響。

"天生我材必有用",家長們不必要求自己的孩子處處做的和別人一樣優秀.尤其在新時代,我們的社會需要獨特的存在,需要不一樣的思考、不一樣的創意。我們父母更不需要否定孩子的獨特,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光芒,我們應該鼓勵他們、肯定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的世界是包容的、是色彩斑斕的。

四、不要讓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記得在電視劇《小別離》裡,爺爺對黃磊和海青飾演的爸爸媽媽這樣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沒錯,每個孩子都是自由的個體,都是一個個鮮活又獨特的性靈,我們不應該否定他們,更不能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小獨特、小叛逆就試圖改變他們,我們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的性靈都能發出獨一無二的光芒。

我們要真正交給孩子的,是自由、獨立、健全的人格,他們可以不需要太乖,不做的是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情不可不用委曲求全,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他們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父母、討好老闆、同事、伴侶、朋友的,他們永遠都要活給自己看,要永遠都笑的特別燦爛。

所以,我們不要變成摧毀孩子夢想的"摧夢師",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毀掉孩子的童年,而後讓他們花一生的時間去自我療愈。

相關焦點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你還會想起小時候那些快樂童年往事嗎?我經常想起,有人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我深以為然,我自認為我是那個幸運的人…小的時候,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沒有人催我寫作業,每天放學總是和小夥伴玩到天黑才回家…春天的時候,我們一起去田野裡放風箏,玩泥巴;去山上摘映山紅;夏天有一個長長的暑假,那時候沒有空調,卻一點也不熱,我們用井水冰西瓜、
  • 從《皓鑭傳》看公主雅,童年缺愛的人,一生皆在治癒童年
    沒得到子楚,又錯過子溪,一生追愛的公主雅錯在何處?蘭因絮果出身高貴,容貌傾城,生來便是高人一等。坐擁奴僕眾多,珍寶無數,更有異國皇子前來求娶。然而這樣的公主雅,並沒有按照理想中的人生軌跡照常前行。而是流浪他國,被迫客卒異鄉。
  • 動漫治癒向:希望你可以成為那個幸運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癒
    導語:哈嘍各位大大好,絮叨動漫說又來了。絮叨曾寫過一篇關於《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的文章,獲得了許多小夥伴的厚愛,確實小時候看的動畫片,當時看的時候懵懂無知,不以為然;但長大後再看,受益良多。很幸運的是,我們的童年因為有了這些充滿愛的動畫片而更加的溫馨和陽光 。
  • 原始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有多大,有些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家長應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航燈,是孩子心中最想回來的港灣。有些人說,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強烈的自信和安全感,是一輩子都無法學會的。原始家庭帶來的創傷,會在他們長大之後,仍然支配著他們的未來,自卑,敏感,壓抑,膽怯,否定自己。
  • 《小鞋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沒穿過啥好看的鞋子,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穿新運動鞋好是羨慕,時常都想自己要是能穿上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有多開心;可能是童年的影響,長大後可以少吃點也得買一雙自己喜歡的鞋。正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也是有關一雙鞋的故事。
  • 一部「恐怖片」能毀掉孩子的童年,成長的路上,父母需要充當翻譯機
    家長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解釋,來擴展孩子的知識面,當孩子的知識豐富了起來,就會以更科學的方式來看待原來他覺得恐懼的事情。 2.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父母要及時地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恐怖片,不要隨意模仿。
  • 你說,童年的陰影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你說,童年的陰影真的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嗎?我想會的,就像有人說:「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治癒童年。」1.快樂的童年會帶來惡果?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母親說:「孩子,我寧願讓你有個不那麼快樂的童年,也不想你卑微的成年。」
  • 骨傲天用一生治癒「童年」?「新番」上檔雅兒貝德規勸:別太矯情
    老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人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用餘生的時間,去治癒我們的童年。這句話隨著我們年齡增大,都會感同身受。那麼你是否猜到,即便是OVERLORD裡的骨王安茲,在成就骨傲天的霸業之後,依然需要去治癒呢?
  • 《大明風華》胡善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項科學調查報告:童年所經受過的巨大創傷,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DNA。我沒有研究過生物學,也沒有求證過這項研究報告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童年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就有了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隱秘的角落》:有的人被童年治癒一生 有的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
    從嚴良長大後的表現來看,可能是這孩子自始至終就不是塊學習的料,也可能福利院沒有給予很好的教育作用。我傾向於兩者都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會關愛的缺位,加劇了嚴良的青春叛逆,導致了嚴良一步步陷入到與殺人犯做交易的泥潭中。
  • 漫畫:請保護好孩子的童年
    ,一些看起來不足輕重的事情,也許就能毀掉了一個人的童年乃至一生。對於小時候的傷害,施害者可能會不記得,但卻是受害者一生的困擾。而且童年時受的創傷有多重,成年後反彈的就有多厲害。所以,請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童年,別讓他的一生都在為治癒童年的傷害而痛苦。
  • 卡夫卡: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由於先前的不幸、痛苦、挫折引起的失敗感,每個人都會盡所能創造成功來消解這種失敗感,這種心理力量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卡夫卡經過商,但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比父親更好的成就。卡夫卡上小學時學過繪畫,主要學習臨摹。讀大學時,聽過有關荷蘭繪畫、基督教雕塑藝術和有關建築藝術史的講座。
  • 原生家庭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原生家庭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在治癒,我渴望被愛,也更怕傷害。有人說,一個幸福的家庭生長的孩子,他的內心一定是幸福、豐富的,而不幸的家庭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或自卑,或敏感,或心理有點扭曲,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 治癒你的童年,宮崎駿《龍貓》經典臺詞
    「有時候我沉默,不是不快樂,只是想把心靜空;有時候你需要退開一一點,清醒一下,然後提醒自己:我是誰,要去哪裡。」 如果把童年放映一遍,最開始先大笑 緊接著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 ,微笑著睡去,別懷疑,那一定是《龍貓》
  • 海賊王:用一生治癒「悲慘童年」的五位角色,你曾為誰流淚?
    眾所周知「童年」不僅是人類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開端,童年時期的各種經歷,往往會影一個人的一生。對於幸福的人而言,美好的童年會治癒自己的一生,而對那些不幸的人而言,悲慘的童年也許要以一生來治癒。
  • 豆瓣9.2《海蒂和爺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然而,就在海蒂喜歡上在山中和爺爺的生活時,姨媽又來把她騙著帶走了,賣給了法蘭克福城裡一名伯爵家,當他女兒克拉拉小姐的玩伴。克拉拉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母親去世後她就得了怪病,再也站不起來,常年坐輪椅,父親也鮮少陪伴。她總是一個人在家中的大房子裡,被傭人們伺候著,也被各種規矩限制和束縛著。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論擺脫原生家庭傷害5個方法
    雖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有時候,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無形的,他們也許不是故意,卻用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一生的影響。 王鷗在《我家那閨女2》中袒露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她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小時候面對家庭的雞飛狗跳,成了長大後內心深處的陰影。
  • 原生家庭的痛:她將用一生去治癒,父親那一巴掌帶來的傷害
    文 | TianBian雲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剛才,我在診所裡因為感冒而輸液體。因為無聊,就攤著一本舊雜誌看。幾分鐘後,一個戴頭盔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進來。我抬起頭來,估計這可能是小孩的爸爸。心裡想著他肯定會好好安慰下男孩,並誇獎一下女孩,做得非常好非常棒。因為在我心裡,我覺得女孩子做得非常好,對自己的弟弟非常照顧,心也很細,特別乖巧懂事的好姐姐。
  • 我聽過最無情的教育方式:「打罵孩子是為了鍛鍊他心理承受能力」
    因為孩子的天只有家與學校,他是看不見更長遠的未來的。加上少年人細膩敏感與過於強大的自尊,他們真的能幹出放棄自己的生命,換父母一個「後悔」這種事。「你的命是我給的」,「如果不是我們供你吃喝上學你早餓死了」,「打你罵你天經地義」……好了,他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把命還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