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離婚事件,一時轟動了當時的士大夫圈子。很多人在嘲諷李清照晚節不保的同時,又有一些能維護李清照清白來掩耳盜鈴說李清照根本就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無論是嘲諷李清照的a還是維護李清照的,他們都站在社會風氣的思想上,來評價李清照的所作所為。
都說文學藝術最後都會演變成民間藝術,而民間藝術形象最後都會形成在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概念當中,所以從李清照的離婚事件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封建古代社會總是希望把女性框架到一個形象化的邊緣。而李清照的離婚事件,恰恰是反映出了社會大眾對李清照形象的自定義。將李清照的形象綁架於自己的思維定義當中,用自己的思維觀念去維護李清照的形象,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於才女的形象化幻想。
李清照的離婚現象就如我們現如今的粉絲對偶像,一旦偶像發生了任何對違反社會規律的事情。有些粉絲會覺得自己的偶像顛覆了自己的想像,而另外一些粉絲為了維護偶像,在自己內心的形象也會極力的維護自己內在存在的一些感受。
也許現在人依然有很多人無法理解,李清照為何再嫁,都已經年近半百了,平平靜靜的過日子不好嗎?但是很多人卻想像不到一個女性在面臨丈夫去世後生存,在古代的社會波折面前有多麼的困難,而且李清照還在丈夫去世後,過著戰亂紛爭的生活,四處逃亡。經歷了那麼多的波折,早就身心疲憊了,還丟失了很多的文物,就讓她更心力交瘁。
李清照愛得乾脆又灑脫。
李清照在最為困苦的時候遇到了張汝舟。這時候一點點陽光就能燦爛的李清照,見到了張汝舟的噓寒問暖。情不自禁地將自己的終身大事託付於張汝舟,最主要也是形勢所迫,畢竟一個女人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的話,不會希望自己再嫁。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相信每個女人都希望從一而終好好的過日子,而在現實面前,我們也應當適時的改變自己的思維,雖然理論和道德上我們崇尚愛情,應該專一深情。但面對現實,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活在當下,學習李清照的果敢和勇氣在中年時依然有相信愛情的動力,在面對家庭暴力,勇於說不的權利。
在面對生活窘迫時,要學會維護好自身的權利。
在生活的現實面前看似特別強大而規範的理論,在事實面前其實都沒有特別大的作用,只有我們將活在當下的事情做好。沒有違背自己內在的品質和傷害到無辜的他人時,我們都應該堅持自己本質內在的善良和維護好自身的權益。我們現在依然提倡的都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雖然我們依然有些人是不能理解李清照,為什麼要再婚又告丈夫,還要把自己的事情公眾於世。但是在李清照面對家暴勢力勇於說不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為正義之士發出自己的聲音,勇敢灑脫地對那些不義的行為進行討伐。
結語: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在宋朝時期對於再嫁,並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敏感。但是李清照的事件,為什麼會轟動朝野,甚至震驚了當時的宋高宗。其實李清照的事件之所以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更為主要的是李清照個人的思想有點像我們現代的金星老師。把一個人的思想理念影響至社會風氣,並不拘於他人的思維,更不怕自己的行為被他人詬病。他們運用自己獨立的思想感官來影響著自己的作為也告訴著世人,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條件下,做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