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2020-12-16 小話詩詞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

不妨走進詞中看一看,詞中有一句「病起蕭蕭兩鬢華」,這句中有兩個重要的信息:

一是「兩鬢華」,意思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是李清照晚年時期,因為人到了晚年,頭髮會變得花白,也會變得稀疏起來。

二是「病起」,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就是說李清照剛剛大病初癒。如果結合李清照留給後世的文字記錄,就會發現,這次生病是詞人身體每況愈下的晚年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李清照南渡之後的書序、往來信函、和詩詞等文字資料去看的話,她生過兩次重病。

第一次是在《金石錄後序》中的記載:「餘又大病,僅存喘息。」李清照這一次生病是在丈夫趙明誠去世後,時間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的閏八月,李清照時年46歲。

第二次患病要比第一次嚴重很多,她在《投內翰纂公崇禮啟》中寫道:「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蟻不分,灰釘已具。」這場大病是因為她深受世事牽絆、蒙受種種毀謗,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時。

李清照憑藉頑強的毅力和朋友及時的幫助才挺了過來。根據李清照《投內翰纂公崇禮啟》一文中的記載,她這次生病的時間是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時年李清照49歲。

李清照31歲自畫像

這首《攤破浣溪沙》就是李清照在第二次重病初愈之時所寫,詞作描繪的是一個個普通的生活場景,也就是她養病的生。因為詞人重病初愈,同時也洗清了各種毀謗,她的心情也逐漸變好,所以就填成了這首詞。

從詞中的「木樨花」推斷,正是八月份桂花開放之時,而地點正是詞人寓居的杭州西湖一帶

《攤破浣溪沙》是詞牌名,也叫《山花子》。最早是作為唐教坊曲名使用的,在晚唐、五代時,《攤破浣溪沙》脫胎於詞牌名《浣溪沙》,《浣溪沙》上下片各三句,每句七字。

《攤破浣溪沙》在《浣溪沙》的基礎上,在上下片的最後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成為「七、七、七、三」的詞章格式,所以叫《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由此而構成了雙調四十八字,平韻的《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繪像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後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描述的是普通的生活場景,自然而然地輕描淡寫,讀來卻扣人心弦。原詞如下: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詞意圖

開篇句「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描寫的就是一個久病初起的人的形象,雖然還有點憔悴,但是詞人精神還是不錯的。他洗漱完畢,坐在梳妝檯前照照鏡子,在鏡子裡她看到了自己「兩鬢華」的樣子,詞作就是以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起調的。

從這句還能看處處,詞人因為生病,臥床的時間很長了,如今病情好轉,詞人的心情也隨之轉好,她此刻已能下床活動了。在梳妝檯前,詞人對鏡端詳自己的容貌,雖然還未完全恢復,但總算一切都好起來了,這也為詞作接下來的描寫做了鋪墊

「臥看殘月上窗紗」這一句是時間上的挪移,生活場景也發生了變化。時間從早上直接過渡到月上窗紗的夜晚時分。

「臥看」二字很顯然還是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一個側面描寫,因為大病初起,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是不宜久坐的,她的身體乏力,坐一會兒又回到了床上躺下。儘管如此,也足以說明詞人心情較為閒適

因為李清照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會將這種情緒融進詞作裡的,如她在《浣溪沙》一詞中曾有「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的句子,詞作無不透露這詞人詞人傷春、傷感、惆悵的情愫。

反觀此時的李清照,雖然身體沒有恢復到完全康復的狀態,但是心情卻轉好了許多。由此可見「臥看」兩字在表達上極為傳神,包含了詞人要表達的話語,而所有的話語又通過「臥看」兩個字傳遞了出來。

殘月上窗紗」說明此時的月半彎,殘月初上,從時間上看,此時剛剛入夜,還沒有到就寢的時候。病中的人當然不能睡得太晚,但是詞人偏偏還沒有睡意,她只好透過窗紗臥看月半彎,這又是一個生活場景

從以上幾點來看,這兩句描繪的是詞人一天的生活場景,時間從早上延續到晚上,都是簡簡單單的白描,卻透露出很多的信息:一個大病初癒的人的生活狀態。

上片其實寫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臥看殘月,二是煎藥。「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說的就是第二件事情,因為身體還沒有全好,又在夜裡,詞人百無聊賴,做不了什麼事,只好臥床休息,靜看殘月,既是為了欣賞美麗的月光,也是為了消磨長夜的時光。

豆蔻花

詞作中出現的「豆蔻」是什麼呢?豆蔻本來是一種植物的名字,但是豆蔻又是一種中藥材,種子有香氣,可入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溼,開鬱化食之力而已。

豆蔻時一種藥材,以豆蔻藥名入詞並不僅見於李清照的詞作,宋代詞人張良臣的《西江月》裡就寫道:「別後釵分燕尾,病餘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

從李清照以豆蔻入詞就可以看出來,詞人還在煎服中藥,一來身體沒有完全康復,二來就是康復階段的調理

這兩句中的「熟水」又是指什麼呢?原來「熟水」是宋代一種常用的具有藥用功能的飲料。就像詞人李清照說的「豆蔻連梢煎熟水」那樣,是一種用豆蔻和連梢兩種中藥材煮製的飲品,具有保健、調養身體的作用。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陳元靚撰寫了一本《事林廣記》的書,是一本日用百科全書型的古代民間類書。書中別集卷七專門記載了「豆蔻熟水」的製作方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盞滾湯在瓶器內,然後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白豆蔻殼揀淨,投入沸湯瓶中,密封片時用之,極妙。每次用七個足矣。不可多用,多則香濁。」

像「熟水」一樣,「分茶」也是宋代人們以沸水衝茶而飲的一種方法,這種烹飪方法在宋代還是很講究的。南宋詩人楊萬裡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一詩中寫道:「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像這樣精緻的飲茶方式在宋代士人中間還是很流行的。

宋代繪畫中的分茶場景

由此可見,分茶是一種巧妙高雅的飲茶方式,是中國傳統茶道的一種,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湯分別注入盞中飲用,也可見宋代人對於飲茶的喜好與重視程度。

而李清照寫的「莫分茶」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字面意思和詞意可知:就是不飲茶。為什麼呢?這個就涉及到了中藥的藥性了,因為茶性涼,與豆蔻的藥性正相反,在服用上是有所禁忌的,就是不能同時服用,亦或身體虛弱、或者久病初愈的認識不適合飲用茶的。

所以此時李清照寫的「莫分茶」就很好理解了,她的言下之意就是說:既然身體不允許飲茶,那就權且以豆蔻熟水代飲,也含有以藥代茶的意味

詞意行文到此處又與起句遙相呼應,可以設想一下此時的情境,閨房中的詞人躺臥在床上,此時室內很安靜,月光斜照在窗紗上,環境又顯得很清幽。

此時炭火上煎熬的「熟水」散發出縷縷清香的味道,這樣安靜的環境其實更加適合病後調養,詞作上片營造的氛圍就更加顯現了出來

李清照繪像

下片開篇寫道:「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如果仔細看詞人描寫的場景的話,這又是時空挪移的寫法,很明顯詞意不再是上片中的月夜,而是白天的生活場景。這其實是李清照病後生活的幾個場景,詞人巧妙的將它們融進了一首詞中。

這兩句是詞人真實生活的寫照,在某一個白天的光景裡,隨著詞人身體日漸好轉,他也有了讀書的好心情。

在閒暇的時光裡讀讀自己喜歡的詩詞古籍,既隨心盡興又愜意十足,看書時也很隨便,詞人權當看書作為一種打發時間的消遣而已

「門前風景雨來佳」詞意圖

讀完書了,來到院子裡散散步,也是很有情趣的一件事情,畢竟對於一個久病臥床的人來說,開始下地活動,或多或少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而這次詞人在院子裡散步的時候,還下起了雨,雨中的情景別有一番境界。

詞人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景物的美妙,她覺得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於是「門前風景雨來佳」這樣的意境就在詞人腦海裡形成了,這也是詞人真是感受到的情境

結尾兩句「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描寫的又是什麼呢?原來此時正值八月,院子裡的桂花正是飄香之時,木犀是桂花的學名,木犀花小淡黃,但是香味很濃鬱。

桂花

李清照在《玉樓春》中描寫梅花時,也寫道「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她用「醞藉」二字將梅花盛開散發出的幽香、梅花開放時呈現出的意態攝納其中,傳神地表現出梅花飽滿的精神。

李清照在《攤破浣溪沙》詞中,也用「醞藉」二字來形容院子裡的桂花,這是寫出了桂花花型花色溫雅清淡、花香含蓄的特點,與描寫梅花時用到的「醞藉」一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這兩個字中既可以看出詞人的靈心慧思,也可見詞人是很喜歡桂花的。

「桂花」在李清照的詞中不止一次的出現。他還有一首專門以桂花為題的詞《鷓鴣天》,詞作是這樣寫的: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鷓鴣天》詞意圖

李清照這首讚美桂花的詠物詞,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襯託出桂花在詞人眼中是「花中第一流」。這首詞從多層次的議論中描寫了桂花的形態,體現了詞人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

在《攤破浣溪沙》中,李清照用「終日向人多醞藉」一詞來形容桂花的香味,其實已經將桂花擬人化了,詞人眼中的桂花成了學問淵深、胸懷寬博、待人寬厚的化身。

這一句既寫實又寫神,將桂花含蓄的花型和濃鬱的香味描寫得極為傳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

院子裡的桂花陪伴著詞人,她可以每天都來到院中觀賞這「花中第一流」的桂花。其實這也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這不就是詞人自身的寫照嗎?

小結

李清照自南渡之後,其實是相當不易的,丈夫張明成的去世,居無定所的流寓生活,加之含有官司纏身。所以李清照在流寓期間的詞作內容上主要以感傷時世、悼念亡夫、回憶故土為感情基調。

李清照這一時期的詞作大多是反映困頓和危苦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那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但是這首《攤破浣溪沙》在李清照南渡之後的詞作中,卻是別具一格的,通篇全用白描,語言樸素自然,情味深長,格調輕鬆明快,也反映出詞人怡然自得的心境。當然這一切都是由詞人大病初癒後的欣慰心理決定的,這正是所謂的「詞為情而生」。

詞作流露出的是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她將細膩的情感融於生活中的每個片段,不管是梳妝檯前的兩鬢華、臥看窗紗缺月,還是枕上讀書的閒情逸緻、以及庭院中觀賞桂花,都是詞人細膩情感的體現。

詞人又將這一個個生活場景以女性特有的情感體驗融進詞作中,充滿了生活畫面,這一句句歌詞、一幕幕場景就像清雅悠然、婉轉流淌的溪水,也像詞中醞藉有致的木犀花一樣,細細品味,令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宋代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攤破浣溪沙》,從「病起蕭蕭兩鬢華」可以看出創作時間,當是李清照後期作品。當時正值大病初癒,心情漸好遂填此詞。此詞明確的創作時間無定論。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 李清照特別大膽的詞,看似寫花實則借物喻人,其中一句冠絕千古
    1101年之後,詩人李清照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居住在青州。然而由於所處的年代為北宋末年,那個時候正是宋代各大黨派爭奪權力的時候,詩人一家由於某種原因不幸受到了牽連,詩人的公公趙挺之也在這個時期不幸去世,隨後她便跟隨自己的丈夫隱居鄉裡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 李清照很「少女」的一首詞,描寫自己約會過程,讓女生們無比憧憬
    李清照很「少女」的一首詞,描寫自己約會過程,讓女生們無比憧憬李清照作為我國古代屈指可數的一位女才人,她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李清照的十幾歲,或許正是世界上所有女生都憧憬的十幾歲。出身在名門望族的李清照,從小就衣食無憂,由於父母非常開明,她才得以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小小的年紀就憑藉才華名滿京城,受到無數文人的追捧和欣賞。
  • 結婚後的李清照,在一個夏夜,寫了一首「香豔」詞,讀完心動
    李清照,宋代人,在當時就已經在文壇界聲名大噪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在寫詩填詞方面都是令人敬佩的。李清照的詩詞有小姑娘的嬌羞可愛,也有大女子的溫婉嫵媚,甚至有灑脫的豪放,在古達女子的地位遠低於男子的時候,她仍然會在公眾場合飲酒,試問有哪幾個女子有這樣的魄力。
  • 你知道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嗎?
    應是綠肥紅瘦》的大火,讓李清照這首詞再次出現在人們眼中:「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我想,對於這首詞,高中的同學應該不陌生,自然,對李清照這個人,也不陌生。
  • 婉約詞人李清照,寫了一首詠梅詞,盡顯孤傲,難以被超越
    梅花這個意象在我們中國歷代詩詞裡面出現的次數極高,人們都歌頌它孤傲獨立的品格,歌頌它那美妙的香味,可在李清照看來,這些詩句略顯俗氣,千篇一律,沒有什麼可採取的地方。是啊,人們對梅花的描寫,不就只有那幾樣嗎?它的香味,它的高潔,它的孤傲,好像真的沒有什麼新奇的切入點。
  • 藏在李清照詞裡的絕美名字,句句生香,字字動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並且也寫下了無數讓人無法忘懷的經典,她的詞語言清麗,典雅惆悵,還富有情感,可謂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今天,本著只為一個好名字的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李清照詞中的名字,也帶你們看看李清照的天縱才華。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無論彼此由於什麼原因分手了,可是事後一定會相思對方。而這樣的一種相思之苦,也最是令人傷感,畢竟彼此愛過,那種情感可謂是根深蒂固。回想起來的時候,內心自然會有一絲溫暖,同時還有無窮無盡的悲痛。那說起描寫相思最深情的詞人,非北宋時期的才女李清照,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愛情,並且寫得極為真誠,尤其是一首經典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那更是處處充滿了憂愁。而且這首詞寫得也是很巧妙,完全是在描寫內心的感受,並沒有過多的鋪墊,一開篇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使得我們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深沉的相思之苦。
  • 李清照詞作《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透愁人千裡夢,卻無情。桂花那燦爛的金色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層層綠葉,輕柔雅致,其「風度精神」如同晉代名士彥輔一樣風流飄逸,名重於時。
  • 李清照早年很冷門的詞,全篇僅僅41字,將少女的嬌羞寫得淋漓盡致
    文/風雪李清照早年很冷門的詞,全篇僅僅41字,將少女的嬌羞寫得淋漓盡致說起來古代的女性,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沒地位,不受尊重。的確,因為在封建時代,婚姻是一種形式,女性也是男性的附屬品,屬於他們的財產。在人們的印象中,女性只能依靠男性活著。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
  • 李清照16歲時,醉酒遊玩,寫了一首詞,開篇便是經典名句
    李清照是宋朝的婉約派的詞人,她的作品一直流傳到現在。雖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寫憂愁,《如夢令》是李清照的作品之一,這首詞將她的才情表達得很好。李清照的才情李清照的家境比較好,從小沒有受過什麼痛苦的事情。
  • 宋詞詞牌釋義:《浣溪沙》,最為常見的詞牌名,經典詞作甚多!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很多詞人喜歡用這個,經典之作也非常多,比如晏殊、李清照、蘇軾、秦觀等等均有以《浣溪沙》為題的經典詞作,而且很多傳誦久遠。而且更重要的《浣溪沙》更傾向唐詩的組成結構,都是七字為一句。表達上更連貫更一氣呵成。而且易記。
  • 瘦到生無可戀是什麼感覺?李清照寫下一詞,世界上最瘦的人在裡面
    無論做什麼事情好像都溫柔似水的樣子。現代女性最關心的除了自己的容貌,就是自己的身材是否苗條了。再瘦的女子都會想方設法地再減減體重,好讓自己看起來十分地嬌小、靈動。甚至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就連呼吸都會長胖"。
  • 李清照:論詞
    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6],不可遍舉。 五代幹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於「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7],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8]也!
  • 李清照絕美的一首詞,只寫了兩件尋常事,卻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在宋代詞壇,寫愁之作向來頗多:或巧用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或直抒胸臆,「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或融愁於景,「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這些都饒有趣味,各具特色。而李清照每次寫愁都能另鑄新辭,一愁更比一愁甚,一如李清照這首《武陵春》,以其委婉纖曲的藝術手法,巧妙地表達了深沉複雜的內心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而成為流傳後世的抒愁名篇。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千古詞人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
    但是,當你覺得自己無法能沉下心來的時候,可以多去看看古代的詩詞,讓自己游離的詩詞的海洋裡。這樣,你或許能豁然開朗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決辦法。在眾多古代的詩詞中,很多都被奉為經典。而這些經典大多都是一些著名的詩人或者詞人寫出來的。
  • 李清照看著雪中的梅花,思念夫君,寫了一首詞,序言有點「狂」
    我做一篇詞,教這世間梅詞之人看著!如何稱之為雅致。其實李清照繼丈夫逝世後,大多在寫自己的悽清生活,但像如此緬懷夫君的詩詞並不多,而這首詞恰恰就發生在丈夫離世不久,筆鋒也如此的凌厲,大概是因為痛定之後對於內心的一種宣洩吧。
  • 李清照與夫君分別,思念對方寫下一首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兩個人陷入愛情的時候就想要一直在一起,分開一會就會無限思念對方,這就是愛情最美妙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剛剛陷入熱戀的男女,真的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愛情是奇妙的東西,正因為愛情讓兩個人相互牽掛著對方才顯得更加感人。不僅僅是現代很多人都歌頌愛情,古詩詞中也有很多描寫愛情的作品。
  • 李清照這首詞言簡意賅,用詞考究,意味深遠,居然是她16歲所作
    01描寫生動形象全詞的大意是,一夜風雨,電閃雷鳴,我依稀聞到了海棠花的氣味,寒風夾著頑皮的雨水鑽入充滿醉意的房間,我扶著頭慢慢醒了過來,吸進一大口夾雜著雨水的潮溼空氣,頭疼似乎並沒有得到緩解。我抬眼看了看窗邊的帷帳,意識漸漸回到了身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