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後,我戒了煙,她戒了酒丨故事商店的12個故事

2020-12-04 新京報官微

我們遇到這些寫故事的讀者,感到幸運。

上周「雙十一」,既是購物節,也是新京報17周年生日,我們小手一抖,開了一個故事商店,以「一起」為主題,徵集了一些故事。

發出後,收到了很多回復。

故事中有描述戀人分別後的不舍,有一直在尋覓故人的感恩之心,也有上一輩的愛情故事,還有關於寵物的陪伴的種種瞬間……

我們從上百篇文字中選出了其中較好的幾篇文字,以饗讀者。

愛情篇

故事一:原來有的人說再見,是真的再也不見。

@城牆上的貓

公交車上,你踉踉蹌蹌,和我說「你知道嗎?你就像一個開關,一見到你,我身上的按鈕就被打開了。」你字正腔圓的繪聲繪色的描述著當時我聽不懂的開關和按鈕。我笑了笑,不想讓車上的人看出我們關係親密,把頭扭向窗外,習慣性地開始了發呆。我當時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們將會坐上不同的公交車,這是一個關於我初戀的故事。

我不知道你當時為什麼喜歡上了我,我只知道,我喜歡你,真的是因為你長得帥。我利用了做班長的權利,想方設法地坐到了你的前排,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我終於能和你交流是高二的國慶。你給我發簡訊「你好,酥小喵,我是梨小旺。」收到你的簡訊,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做欣喜若狂。我假裝鎮定地和你聊我只看了一半的《美麗新世界》,原本高二國慶就應該看完的書,活生生到現在也沒看完。你說,要約我出來一次,說有些話,在電話裡說不清楚。我當時在參加親戚的婚宴,為了和你打電話,到處找安靜的房間。國慶回來,有天下晚自習,我們躲在教室下面的樓梯裡。

你一米八的大個子,背著一個重重的書包。站起來,又用你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說「酥小喵,我喜歡你。」「我也喜歡你吖。」「我們在一起吧」「不可以。」我一口拒絕了你,可是那天晚上,在樓道裡,我還是牽上了你的手。我跑回宿舍,感受著心跳的速度。我不知道我們的關係是不是發展得太快了。可是,那個時候我實在是太快樂了,已經忘記了自卑。

我們在圖書館的樓道裡接吻了,我非常拒絕,因為當時,我還帶著鋼牙,你說,你偏要看看是什麼樣的。我們從圖書館走回學校。我忍不住牽著你的手,忘記你說了什麼,就把手往你胸上錘,我突然覺得這樣不好,說「這樣是不是顯得太輕浮了?」你輕輕握住我的手「什麼時候把輕浮變成幸福就好了」。

我以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可是,那個時候我們真的都不懂愛。

所有的青春故事最終都還是變成了俗套的結局。

畢業晚飯散場,你在學校大樹下的椅子抱住了我,你說,這次真的要分手了。而我還是後知後覺地對分別沒有概念,我以為,我們肯定會再見,我忘記了你轉身離開的背影。卻在宿舍哭得一塌糊塗。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做錯了很多。原來有的人說再見,是真的再也不見。

我上了大學,開始了新的環境,我終於不再嘰嘰喳喳地博取關注,我開始學會了享受安靜,去聆聽自己的聲音。我終於鼓起勇氣學會了化妝,可再也不能漂漂亮亮地站在你面前。我終於學會了溫柔,可是,此時此刻的你,又在照顧著誰的小脾氣。

故事二:她總說,人的見面次數是有限的,要省著用

@劉馳

大學的時候在酒店實習,遇見了一個可愛漂亮的姑娘。是在一起培訓上,她在我旁邊。

加了微信,之後偶爾會聊聊天。就這樣一聊就是幾個月,實習結束,我在北京,她在天津,繼續讀書學習。我們有個共同的習慣,每天泡圖書館,好好學習。

那是2015年-2016年,我們從酒店實習結束很久也沒見過面,每天都是靠著晚上的微信,分享一天的生活,早上睜開眼後的早上好,睡午覺的午安,這一陪伴 就是一整年。都是上大學的小孩子嘛,聊天肯定會有些曖昧,她還說,要把我說過所有曖昧套路的話 都記下來 小筆小本記好以後給我一個套路集,哈哈哈。

終於在2016年底,她回北京,我們見面了,我也像之前說的那樣,抱著她轉了三圈兒。她總說,人的見面次數是有限的,要省著用。

聖誕節的時候,我們在一起了。

大概,我們適合遠遠的陪伴吧。情人節的時候剛好看完愛樂之城。

我們分手了。見面的次數真的是有限的。

她不是我第一個女朋友,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女孩兒,到現在也是。我們共同經歷的每一件小事兒,都無法再對外人講起,即使說得清眼睛裡看到的,也說不清心裡掠過的。

很難過,大概2017年中吧 我們已經分開半年了。她發了個朋友圈兒,可能僅對我可見吧。

「一直在等一個合適的日子 合適的方式,把我無數次提起也答應送你的小筆記給你。但我找不到好的日子 合適的方式,於是就選了平平常常的一天,普通的方式。」 滿滿的九張長長的圖片,仿佛那些陪伴的日日夜夜都回到了眼前,她真的 把我們所有的套路都記了下來。那些浪漫的 疲憊的 分享的瞬間。她給那個回憶集起了一好聽的名字:一個故事。

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日語詞「夢中」,意思是非常熱衷沉迷一件事/一個人。我覺得真形象啊。似真似幻,如墜夢中。一邊恍惚,一邊心裡清楚總會有潮水退去,清醒的那一天。

故事三:「你脾氣這麼怪,我走了誰能伺候了你?」

@sheng

奶奶和爺爺在一起生活了55個年頭。

有一次奶奶曾問爺爺,「咱倆誰先走呀?」爺爺坐在那裡不說話,奶奶便自己說叨著。

「還是我先走吧,我走了之後,你有退休金,可以再找一個,讓她來伺候你。」

「也不行,你脾氣這麼怪,又有誰能伺候了你?」

「還是我來吧。」

……

爺爺聽奶奶叨叨完,只是在那裡笑著不說話。

2018年11月的一個晚上,爺爺突發腦溢血。

爺爺只是說了一句話,「我要死了。」

「你死了,我怎麼辦?!」

奶奶哭著趴在床前,扶著快倒的爺爺。

等三叔趕來的時候,爺爺一下抱住奶奶,然後緊接著將她塞在三叔懷裡。自己便向後一仰,躺在了床上。

躺在床上的爺爺,後來再沒有醒來過。

故事四:分開後,我戒了煙,她戒了酒

@我愛藝術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你我江湖再見!」這是我們在民政局辦完離婚手續,她同我說的最後一句話。

也似乎在那一刻我才體會到了別人口中的無奈—「不是不愛,是不合適。」 「可能比起夫妻,朋友更適合我們。」

從那天起我們的聯繫並沒有中斷反而比以前更密切了,甚至分開以後,我們本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漸漸規律起來。我戒了煙,她戒了酒,我開始堅持吃早飯,她也不再節食。一切都是那麼規律,健康!只不過別人問起我的生活時,我似乎總是在抱怨房子太大了!就在一個月前,我收到了她的結婚請帖,她希望我以女方家人的身份參加,我欣然接受了。

原以為這會給我帶來一定愁緒,會從而打亂我規律的生活節奏。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我依舊早睡早起,雞蛋牛奶,上班休閒。這種輕鬆的狀態終結在了她結婚的前夜,那天的狀態非常不好,如潛意識一般,最終它爆發了。她的電話成為了爆發的導火索,就一句「明天早點去,穿精神點!」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竟讓我一夜未眠。

那晚我就坐在空蕩蕩的客廳裡,茶几上放著我戒菸後家裡僅存的兩盒「荷花」 太陽升起來了,它將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了昏暗的屋子裡,讓它有了一點光亮,我有些遲緩地站了起來,看著地板上雜亂的菸頭,搖了搖頭,回到了臥室穿上了她給我買的那套藏藍色西裝。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小區,熟悉的樓號,熟悉的門牌號。門是開著的,屋裡所有人都忙碌著,屋裡的燈全都打開了,整個屋子被照得十分明亮,門口貼的雙喜字用手輕觸,就能掉下來些許金粉,打了蠟似的地板被明晃晃的燈照亮映著人們的身影。我把我送的玫瑰擺在了她屋裡的床頭柜上,玫瑰紅得鮮豔,在屋子裡散發著芬芳。

順著屋子裡熟悉的牆壁,她的婚紗照就掛在那裡,銀色的雕花相框,粉色的禮服,白色的禮堂,她和她的王子相擁而笑。她的王子來接她時,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湧入了房間 我本能地後退了,只在遠處靜靜地望著。她就坐在床上,頭髮依舊被高高盤起,臉上精緻的妝容愈顯她的美麗。我沒有看王子打怪尋鞋的遊戲,因為我知道王子不論如何最後一定會找到公主的水晶鞋,順利地牽著她的手回到王國。畢竟我是經歷過的。公主穿上了水晶鞋,提著裙擺走向了王子的南瓜馬車。我多想再扶她上一次南瓜馬車,而現在只能在她身後的車隊裡默默地注視,祝福。

婚禮結束後,我們單獨待了一段時間。我們就坐在婚禮現場的長椅上,我們隨意聊著,陽光依舊如初見一般慵懶地灑在情詩上,只是她無名指上鑽戒閃的光亮,讓我有些刺眼,最後我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故事五:同居情侶的「付出」比賽

@楊牧涵

小如,算是當代獨立女性,研究生,國企,自購房車。偶然一次聚會上遇到了高中同學小刀,離婚有子,喪父有母,無業。

小刀呢,高中時候也算是叱吒風雲的人物,雖然無業,但是談吐上很是投緣,時間長了兩人便同居了,所謂同居不過是周末的相聚,平時小刀還要跟老母親住在一起。

半年左右,小刀與小如經常思維不搭言語衝突,小刀認為小如應該盡到妻子的義務,小如認為小刀如果在乎應該考慮結婚,這是盡妻子義務的前提。小如會出去跟朋友同事喝酒,小刀自然心有芥蒂。

一次,小刀出去吃飯小如沒去接,回家叨擾老母親開門,第二天又是如此,小刀覺得小如不夠在乎。小如堅持如果想回自然就回了,為什麼要去接呢,來了又不會不開門。雙方僵持在語言上,從此二人相處的十年光景,就在兩次「接不接上」結束了。

故事六:他給了我那套唯一的防護服

@胡巴

今年3月,英國疫情開始暴發,「集體免疫」的政策下人心惶惶,我住的學生公寓樓公共廚房裡,毫不在意防護的外國室友流動著做飯、聚會。手機上不斷傳來家人、朋友催著回國的微信消息。當時國內疫情比較穩定了,但是考慮到回國的路上也有感染風險和自己繁重的學習任務,遲遲不能下決心買票回國。猶豫好久,最終劉博拿了主意,「回」!

當時我只能買到倫敦中轉莫斯科到廣州的機票了。劉博因為之前就定好了回北京的工作,所以早就買好了直飛北京的機票。出發前一周,我們就開始準備一路上的防護裝備了,當時英國防疫物資已經很緊張了,好在劉博在英國的朋友寄給了我們兩份極為寶貴的防護包:兩套防護服、兩對護目鏡、手套、口罩。可是,由於我的是中轉航班,到了莫斯科需要重新安檢,防護服脫下就作廢了,所以一直到出發前日,我們還在找可能的途徑再買一套防護服。可是,直到最後也沒有買到。

當時我心想,大不了就一套防護服,紮緊袖口褲腿,時時給手消毒,也許也行。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開車去了機場。為了更加安全一些,我們自己租了車,我登機之後,劉博也好躲開人流在車裡休息一會兒。機場人頭攢動,人人神色緊張,都裹得嚴嚴實實。手機上,除了家人朋友的關心,還有令人緊張的疫情新聞,整個手機屏幕都被緊張的氣氛霸佔。

我的航班比較早,要先進去安檢登機,機場裡那麼多的人穿著防護服,個個行色匆匆,在人群裡回頭再看劉博一眼,那時還真有點「生離死別」的感覺。想想回國以後,我倆得在各自城市的隔離酒店呆14天,緊接著還有社區隔離,疫情防控政策下,即使隔離結束也還不能自由進出北京。所以,真不知道我們下次見面,要到什麼時候了。況且當時國外疫情非常緊張,也不知道會不會路上一個不小心,自己也「著」了。所以,分別在當時尤其沉重。

離別的時刻還是到了,我趕在最後一刻去安檢登機,在趕向登機口的路上換好了防護服,本來以為肩上的背包會輕便一點了,可是,突然發現,背包怎麼還這麼鼓?打開一看,裡面還有一套新的防護服,是他的。

瞬間眼圈就紅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放進我的背包的。

正要打電話給他,看到了他剛剛發給我的消息:一路平安,回國見!

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嗯,我們一定都會平安的,回國見!

故事的後續是:我們確實都平安回家了。他開始了新工作,我也在家遠程學習準備博士開題答辯。還有就是,兩個月前,我們結婚啦!

老友記

故事七:找尋肖師傅

@田大姐

1989年秋,我和老公剛結婚。過完中秋節我們一起來到武漢,我被安排在老公的單位正陽糧油加工廠上班。我出生在農村沒出過遠門,每天上班和老公一起,休息他就帶著我去江邊玩。

工廠食堂有個肖阿姨,我們都叫她肖師傅。她說見我下班無聊,讓我幫她打下手。說是我幫她,其實是她帶我熟悉環境,很快我就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在車間幹了一個多月,領導見我老實勤快,調我去辦公室接電話。我普通話不好又害怕陌生環境就不想調崗,肖師傅聽說了趕緊來勸我:傻孩子,別人爭著搶著的好崗位,你還不想去?看我不明白,她跟我咬耳朵:我看你們剛結婚肯定有生娃的打算,辦公室崗位輕鬆,懷孕了也能上班。等孩子生下來,還能邊工作邊看娃。我聽了有點不好意思又很感動她為我考慮周到,就接受調崗了。

肖師傅是個開朗樂觀、精明能幹的女人,不了解她的人絕對想不到她年輕時經歷的苦難。她30多歲時老公就病故了,那時她家老大13歲,老小6歲,一個人要照顧4個孩子。

她在食堂上班,早上得起早沒時間買菜。她一鄰居大叔(沒老婆)看她不容易主動幫她,她閨女不樂意了。大叔買的菜她一口都不吃,寧願用醬油拌飯。她知道閨女這是怕她改嫁,就拒絕了鄰居的好意。

從那以後她每天起更早去買菜,經濟拮据時也不求人,甚至去撿別人不要的菜。有時蒸一個雞蛋多放水和鹽,娘幾個一頓飯就吃一碗雞蛋羹。就算這樣壓力還是很大,孩子們正長身體,吃飯上學都需要錢。她就託人把大兒子送到武漢楚劇院(管吃住還教文化課),然後更加努力工作省吃儉用才把孩子們拉扯大供上學,孩子們也很爭氣,畢業後都找到不錯的工作報答媽媽,肖師傅終於可以享福了。

1989年底我懷孕了,孕期反應特別大。吃什麼吐什麼,太難受我就不吃不喝。她見了天天給我買新鮮東西吃。苦口婆心地勸我:吐也要吃,吃了再吐,不為自己也要為孩子考慮。她像母親一樣照顧我,給我未出生的寶寶置辦被子衣服鞋襪等,想的到想不到的都為我考慮周到。那會我準備回老家生娃,她一直勸說:如果你回老家生娃,辦公室肯定要換人,等你回來就沒崗位了。我聽了她的話決定在武漢產子,但又不知道該怎麼找醫院。

她知道我們困難,只叫我放心好了。等我臨盆那天肚子疼的時候,老公急得不知怎麼辦。她過來說:你們別急,我早找好醫院了,有我在啥事都別怕!我老公和同事把我拉到醫院,幾個小時後我閨女就順利出生了。

她又提前回廠讓會計去買大鞭炮,跟工廠裡所有人說我們的正陽公主要回來了。我們出院回廠,大家都過來放鞭炮迎接,正陽公主也成了寶寶的小名。後來我閨女的大名也是她取的,她對我閨女像親孫女一樣,不管買什麼東西有她家孫女的,就有我閨女一份。

我們在武漢呆到93年就回老家了,那時和肖師傅還有書信往來,我時常念叨著要回武漢看她。94年因為工作變動來到北京,同年我家老二出生了,我寫信給她報喜,誰知道信件被退回了,後來我又寫了幾封均被退回。

通過書信地址,我打電話去當地派出所詢問,他們說相關信息不會提供給個人。我又查到楚劇院的電話找肖師傅的大兒子孫勝昧,一問說是沒這個人(可能因為姓名信息不準確)。就這樣斷了線索,至此我們失聯了。

這些年,我一直想著有機會去看看肖師傅,想著等我家有錢了條件好點把她接過來玩玩。孩子們勸我:當年你們什麼都沒有,她拿你當家人對待,就不會在乎你有沒有錢。時間不等人,她的年紀越來越大...... 孩子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2019年底,我們全家準備去武漢旅行過春節。想去二十多年前的老地方走走看看,希望能夠找到肖師傅和當年幫助過我們的人們,向他們表達謝意。不巧,疫情突然暴發,我們的計劃落空了。

隨著武漢疫情越來越嚴重,我們特別擔心。每天關注新聞,希望疫情快些過去,大家都能平安度過。現在疫情結束了,我們去武漢的計劃再次被提起......

故事八:我們都知道,分別是人生常態

@One

去年快畢業的時候特別忙,室友還在學校,就把辦離校手續的事情委託給了他,有天下午接到他電話,告訴我要把鑰匙送到宿舍給宿管阿姨,不然辦不了手續。搬出宿舍幾個月了,那是第一次回去,上樓的時候我在想,這大概就是最後一次了吧。

四層爬的不快也不慢,挺有儀式感的把每一層樓都看了一遍。進門以後,往日擁擠雜亂的宿舍已經空空蕩蕩,宿管阿姨坐在室友桌子上寫材料,室友站在一邊,我趕忙掏出鑰匙遞給阿姨,交接的那一瞬間像是完成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儀式。阿姨留下證明材料,走出去了,宿舍剩下我們幾個,我有很多話想跟他們聊,想在離別前話別一番,但是話到嘴邊又不知道怎麼開口了,一起住了三年,坐到一塊吃飯的次數卻並不多,我總是有忙不完的事,大家節奏不同,總歸是平和的共處。聚在一起的晚上也會有很多好玩的話題,討論遊戲,談談對未來的幻想,除了老四短暫地脫過單之外,我們都是孤家寡人。夜晚是一個人卸下防備和偽裝的時間,幾年的共處下來大家都見過最真實的彼此,在真的要各奔前程時不可抑制地有了一種失落感。

時間再往回半年,2018年的跨年夜,長沙飄下第一場雪的第二天,我們四個圍坐在后街的烤肉店裡舉杯,慶祝結課,也給老三送行,他即將去杭州,我知道這是人生的常態,可是人生無常,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再共同舉杯的日子還有多久。

再後來畢業,朋友圈裡斷斷續續看到彼此的消息,老三已經在杭州紮根,老二畢業前跟我說想去西藏,八月份看他的定位的朋友圈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那曲,最小的老四已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士,成為最可愛的人,而我,也離開了長沙,在三百公裡外的陌生城市繼續求學,我們各自都在追求美好的路上,這樣真好。

我希望再見面時,我們能笑著給彼此一個擁抱,回憶一起經歷過的那些日子。講一講這些年我們在天南海北遇到過的人和事,我想一定會有特別多的感觸吧。

陌路記

故事九:因為一把陌生的雨傘,我又熱愛這個世界了

@費事兒

2018年我辭職準備考研期間,時不時會去北大蹭課。9月的一個晚上,上完課走出教學樓,竟然下了雨,我猶豫一秒後果斷衝進雨裡,被淋成落湯雞。因為較少有這種體驗,覺得還挺新鮮。一邊無畏地接受上天的洗禮,一邊想著會有熱心的朋友借我在傘下避一會兒嗎?肯定不會,大家都各顧各,多瞥我一眼都不會。

然而,這念頭還沒落地,就聽一個小哥哥問我去哪,我一抬頭,頭上多了一把傘。我說,「去地鐵」,他說,「那一起吧」。然後我就被護送到了地鐵口。

漆黑的夜裡只有幾盞模糊的路燈。我眼睛裡進了雨,一路澀得睜不開,根本沒看清小哥哥的樣子,亂七八糟地說了一堆謝謝,然後就再見了。大概以後不會再遇見了。可是那一刻我覺得我又活了,我又熱愛這個世界了。

故事十:因為這份溫暖,我愛上了這座城市

@英語劉老師

2008年,對我來說是一個人生轉折點,因為這一年我考上了大學,成功邁入了成人的行列,而這一年,我愛上了一座城市。

那一年寒假過後,我獨自一人跨城乘車返校,因為吃了暈車藥的關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等到醒過來,發現車到了一個我很陌生的地方,問過司機才知道坐過站了,距離我下車的地方已經很遠了。慌張下車後,發現周圍一片荒涼,可以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天也漸漸暗下來了,第一年離開家獨立生活的我,瞬間感覺到了恐懼。對於一個路痴來說,在這種地方迷路,簡直就是絕望。

可能有人會說,「手機查一下路線不就好了。」但在2008年,那時候沒有智能機。正當我開始束手無策流眼淚的時候,路過的幾個人發現了我的狀況,紛紛圍過來問我情況,聽明白我的處境後,其中一位大叔,調侃了一下現在大學生的低能以後,樂呵呵地說:「來吧,到我摩託車上來,我送你回學校。」可能是病急亂投醫吧,我幾乎毫無懷疑地上了他的摩託車,滿口感激不盡,可是眼看行駛的路程越來越長,我開始有點危機感了,甚至在心裡預演了各種突發狀況……不過後來一路無事,順利到達學校,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激動地下車就跑了,甚至忘記再次道謝。

這件事我跟很多人說起過,每一次都要感嘆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這次經歷最終讓我畢業後留在了這座城市,我甚至從來都沒有感覺它是異鄉,因為它的溫度是家的感覺。

親情

事十一:金師傅的秘密

@sheng

初了解金師傅時,只知道他是一位替班的師傅。

女兒已經結婚,但他自己休息時仍常出去開車拉活。我有些好奇,女兒都嫁了的他,不是該享享清福嗎,怎麼還要出去跑車呢?

直到最近一次在與金師傅的搭班中,讓我了解了他,了解了這位父親。

「爸,我喜歡他,我要和他結婚!」

電話這頭的他,第一次心裡一陣慌張,但又平靜下來。慌張是因為消息突然。平靜是因為他了解女兒,她一向說到做到。

「你嫁那麼遠,以後有什麼委屈都不要和我說,覺得在那面過不下去,就回來,爸養你。」

女兒四歲學習小提琴,因著喜歡,他便讓她一直學下去,以至於女兒走了藝考這條路。在女兒高考前六個月,他給她在北京報班,千元計費,一周兩節課。老師體恤孩子遠道求學,一節課由45分鐘延長到一個小時。女兒在大學的一些課程培訓,需要很多資金的投入,金師傅選擇了貸款。也正是那段時間,他接觸到了在某平臺跑車。休息時間,他不再居家看電視,更多的是在這座城市的道路上來往穿梭。

值得欣慰的是,女兒在大學期間很用功,先後在一些國內、國際的賽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去上海工作。

金師傅在女兒大學畢業後也還清了貸款,還為她攢了些積蓄,等著以後留給女兒陪嫁。但讓人沒有想到,大學畢業半年的女兒,就要結婚了。這對於金師傅來講,太突然。

如今,剛剛年過半百的金師傅當外公已經兩年了,女兒自結婚從沒和金師傅訴過委屈,或許她像父親了解自己一般地了解父親。那個但若知道自己含了委屈的父親,定千裡趕來為自己打抱不平。

當我問及關於金師傅的女婿時,金師傅表情稍顯嚴肅,但仍繼續說道,女婿本科畢業後從事金融行業工作。但他迷戀遊戲,因是家中獨子,父母也管不了他。所以這讓金師傅特別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兒。他還說,女兒只是貪戀他的好皮囊。

妻子自退休後一直在門診坐診,女兒不在身邊,金師傅也不能逗外孫女,所以休息時經常出去跑車,和人聊天,打發時間。

但在這背後,我認為還有著另一層含義,那就是繼續積蓄,好應對未來,因為他曾向她許諾,「在那面過不下去,就回來,爸養你。」

事十二:奶奶的雞、狗和菜園

@Dream

前段時間給奶奶打電話,打問她的近況。

我:奶奶,最近你在家幹啥啊?

奶奶:沒事就待著唄。

我:那你待著不麻煩嗎?

奶奶:麻煩了就喂喂雞,看看狗,澆澆菜呀……

奶奶笑著說的,很是雲淡風輕,我也笑著應和著。掛了電話以後,思緒萬千——自從爺爺走後,那些奶奶口中的雞,狗,菜園成了奶奶打發主要時間的對象,也成為這個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的主要陪伴者。

關於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愛情故事,我沒有聽他倆當事人說過,也並沒有從父親母親他們那裡得到想聽的八卦。到現在,我仍記得的是從我記事起奶奶和爺爺一直沒停止過的爭吵,一直沒停止過的相互關心。

爺爺性子急,遇到事情容易發火,奶奶自然成了他暴躁脾氣的主要受害者。奶奶當然也不是好欺負的,每當吵得激烈,就會指著爺爺的鼻子:我跟你享過什麼福!我跟著你算倒了八輩子黴了!年輕的時候受你娘你爹的氣,一輩子受你的氣……吧啦吧啦,然後就是對老爺爺,老奶奶,爺爺,二爺爺,姑奶奶的一頓控訴。爺爺說不過,有時就會像個小孩兒一樣故意氣奶奶:不聽,不聽,王八念經……我們做孫輩的,在一旁看的哭笑不得。

吵歸吵,爺爺和奶奶的「虐狗」日常也著實令我們羨慕。冬天,奶奶早晨不想起,爺爺就會把飯盛好端上炕頭;奶奶有個感冒發燒,從爺爺眼神中就能看出著急心疼的不得了;每當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弄點差樣兒的東西,奶奶從來都是先緊著爺爺吃……

爺爺在世的最後一段時間,奶奶三天兩頭會給母親告爺爺的狀。後來我才明白這是奶奶在用她的方式緩解即將失去爺爺的焦慮。

爺爺走後,奶奶依然會捨不得吃她養的雞下的雞蛋,總會攢著等孫子孫女回來讓他們帶走,奶奶依然會在我們吃飯的時候忙東忙西,我們吃完後才回飯桌吃飯,奶奶依然會不管什麼時間經常給我們孫輩打電話……可總覺得她眼神裡少了道光,我們知道她一直在思念著爺爺。

奶奶說:菜園裡的香椿發芽了,記得回來摘;和鄰居要了兩隻小狗,我先替你養著,等它們長大了你再帶去城裡……

我越來越明白,那些雞,狗,菜園隱藏著的是奶奶對我們這些兒孫無限的牽掛以及對生活不變的熱愛。

點擊新京報故事商店,閱讀更多故事>>站住,我看你像個有故事的人

(註:有部分獎品聯繫不上投稿者,請留意最近電話聯繫,過期將隨機發放獎品)

值班編輯 吾彥祖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重溫《色丨戒》未刪減版,才明白李安當時為什麼要求「假戲真做」
    對此,我寫了一篇《13年後重溫《色丨戒》,才知梁朝偉湯唯的犧牲,並非只是那幾個鏡頭》,描寫了在以上這些背後,梁朝偉和湯唯為了這部戲真正的「犧牲」:湯唯雖然一躍走紅,但被冠以「脫星」的帽子,緊接著則是被封殺了2年的時間,2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對於一個正處於事業黃金期的女性演員來說,2年的時間是致命的
  • 煙,酒和色這三癮,哪個更難戒?你戒成功過嗎?
    菸酒色這三癮,哪個更難戒?如果只能保留一個,該如何選擇? 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人們將通過各種方式實現長壽,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很少有人能夠長壽。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對於男性而言,男性的平均壽命比女性低幾年。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其中許多人都有菸酒色三癮的任何一種,有些人佔了這三種的全部。
  • 《安娜》VS《色·戒》:呂克·貝松與李安的故事角力
    除了細節上的藝術處理,電影故事整體看來並不複雜,但卻環環相扣:《安娜》以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期間的諜戰做背景,在帶有政治隱喻的黑色幽默中,講述了一名本該是「棋子」的特工,為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周旋於美蘇之間、男女之間甚至生死之間的故事。當然,呂克·貝松最後滿足了安娜的心願,讓她頂著女主角的光環一路過關斬將、大殺四方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從此去過幸福的生活。
  • 父親,你為什麼戒不掉煙、酒?難道你不想多活幾年 - 瘦龍健康
    酒精對於父親來說,可能就是放鬆,發洩的一個工具吧,可能這輩子都戒不掉了。我曾經很多次告誡父親,別喝太多酒,酒精會傷害大腦,會大大提高老年痴呆的風險。很多時候,我也會換位思考,也會釋然。雖然我很想讓他多活幾年,但是,換個角度講,他活得開心、快樂,可能也很重要。為了讓父親多找一點生活的意義,找一些人生快樂,而不只是喝酒,從去年開始,我讓他學習寫毛筆字。
  • 佛教為何戒葷,腥,酒,煙,蛋?背後的真正原因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12篇各位師兄都知道佛教在飲食方面的戒律是極為嚴格的,不過大部分人都只是模糊的理解為和尚尼姑都是吃素的,但具體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卻未必非常清楚,比如說食用煙,這麼做自然是有道理的,託缽乞食一方面是為了消磨僧眾的我慢心——這點非常容易理解,但凡有點虛榮心的人又怎麼能放得下面子去要飯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眾生種福田,因為供養三寶的福報是極大的。而日中一食則是因為中午是諸佛進食的時間,出家人拋開世俗的一切自然是為了成佛,所以從各方面都要向佛看齊,吃飯也不例外。
  • 吸菸成癮,反反覆覆戒不掉煙該怎麼辦?我來教你戒菸!
    身邊很多年輕小夥子經常說「我要努力做一個喝酒有度,吸菸無癮的女孩子喜歡的人」,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我就覺得還是他們太年輕了,要做到吸菸無癮是多麼難的事情,當然,想要做到吸菸無癮的總是那些年輕小夥子,而我身邊煙齡大的人總是說「像我這樣吸菸成癮的人,想要戒掉煙就和要了我的命一樣,我怎麼去戒菸啊
  • 戒不了煙的人,儘量避免在「3個時間」點抽菸,早知道早好
    吸菸傷肺是男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卻像是他們身體中的一部分一樣也是很難割捨的一部分,如果強行讓他們戒菸的話,可能還會引發身體中的一些不適現象,所以針對這些人我們還是說如果要是實在戒不了煙的話,也儘量控制,不要在這三個時間段內吸菸,只有這樣才能夠把煙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點
  • 實在戒不了煙的人,儘量控制自己,不要在三個時間段抽就好
    吸菸傷肺,對健康危害很大,這個道理婦孺皆知,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放不下煙,在他們眼中香菸是愛情一樣的存在,是戒不掉的。特別是吸菸時間長的老煙槍,煙已經成為生命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想要他們戒菸,可能難於上青天。
  • 何謂「千佛大戒—菩薩戒、通戒、別戒、六重戒、二十八輕戒」
    六、酤酒戒:酤是買賣的意思,在家菩薩自飲酒是輕戒,賣酒即成重戒。酒是世人喜好,但就其可令人昏迷,失去理智,甚至酒毒過深令人痴狂等禍害,經上說是無明藥。行菩薩道者,希望發人智慧,使人身心健康走向菩提道,因此販酒制為重戒。佛制酤酒戒,實是從深重的悲心中流露出來的智慧。
  • 擁有一隻燈戒的超級英雄算什麼?盤點擁有雙戒和多戒的DC角色
    七燈軍團是DC宇宙中不可缺少一隻隊伍,他們大多是來維護宇宙的和平的,成員的選擇也是由燈戒自由選擇的,只要符合條件就能被燈戒選中,但基本上一人只有一個燈戒,多的沒有~但架不住有開掛的,在漫畫中有好幾個擁有多個燈戒的角色呢哈爾喬丹這位還是很熟悉的,畢竟是綠燈俠嘛,也是正義聯盟的創始人之一
  •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
    「給我一瓶酒,再給我一支煙,說走就走,我有的是時間……」這首歌叫「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年輕的時候覺得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時間是用來肆意揮霍的,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十年前,每天都像過周末,周末更是從早到晚不停歇,各種聚餐、聚會,假期旅行,日子奔淌著向前。
  • 元龍:論納戒的妙用,王勝的納戒衣食住行,我們的納戒天賦異稟
    看慣了多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也見識過蕭炎的納戒,哆啦A夢空間隨意切換,蕭炎藥老藏於納戒,可是都沒有王勝的納戒讓人震驚,王勝納戒裡面的東西直接容納了王勝的衣食住行必需品,王勝這個男人從來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 戒宵夜,是每個人都講過的反人類謊言
    「我發誓,從今晚開始戒宵夜。」「這個點發燒烤火鍋喝酒或其他宵夜圖的,互刪!」……在人意志力最為薄弱的凌晨,有人選擇吃宵夜,有人打開淘寶,有人一邊購物一邊吮雞腳,還有些年輕氣盛、肚子打鼓的少年們,一邊流口水,一邊在用手機發送求救信號。
  • 道教戒律:想爾9戒、老君27戒、初真5戒、初真8戒、初真十戒
    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壽;能吃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天傷。想爾九戒是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02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二十七戒是在想爾九戒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戒文亦分上、中、下三品,內容為:戒勿費用精神;戒勿食含血之物
  • 佛學|守戒的幾種境界:不得不戒,不可不戒,與不戒之戒
    「戒、定、慧」——這三無漏學也是佛法的基本教理。特別是排在第一位的戒律,是佛門每個僧人和在家居士都必須要遵守的。當年佛陀涅槃前,阿難請問佛滅度後當以何為師?佛答,當以戒為師。為何佛陀會這樣回答呢?守戒又到底有何深意?
  • 混沌之戒系列新作《宇宙之戒》即將登場
    《混沌之戒》系列好久沒有大動靜了,作為SQUARE ENIX在移動平臺上推出的大作,這款遊戲最近似乎又推出了新的系列。SE剛剛在歐洲註冊了Cosmos Rings商標,同樣一個新的網站也被註冊,這表明SE很可能將推出《混沌之戒》系列的新作品,但不會簡單的是混沌之戒。
  • 《GBF》久遠之戒怎麼獲得 久遠之戒怎獲得方法一覽
    導 讀 久遠之戒是碧藍幻想中的一個培養角色的道具,非常的稀有,可以用來強化角色,許多新手玩家都不知道這個久遠之戒有什麼用
  • 一天抽3包煙和3根煙有何不同?專家:即便是戒不了,也要保持這數
    一天抽3包煙和3根煙有何不同?專家:即便是戒不了,也要保持這數但是可能就會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有的一些人經常吸菸都能夠活到八九十歲呢,一輩子也好好的,可是有的一些人吸10年的煙就導致出現肺癌晚期了呢,這也就是一些不先人的原理先人所舉的這一些特例,往往都會為自己的吸菸所找理由,但是常年吸菸的人也是有著一定區別的,比如說抽菸抽得比較多,有的人抽菸抽得比較少,那麼你可能知道一天抽三包煙和一天抽三根煙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嗎
  • 戒不掉煙的人記好了:常吃4種食物,或能讓肺好受些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的菸癮非常重,總是戒不掉煙,如果有這種情況,要通過飲食調節的方式來降低肺部受到的傷害,防止毒素累積。戒不掉煙的人多吃哪些食物對肺部功能增強有幫助呢?1、蓮子為了防止肺部毒素大量堆積,在飲食過程中不妨適當進食一些蓮子。
  • 道教戒律:三壇大戒、三皈依戒、三品戒、女真九戒、元始天尊十戒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戒律:三壇大戒、三皈依戒、三品戒、女真九戒、元始天尊十戒:三壇大戒三壇大戒是初真戒、中極大戒和天仙大戒的總稱。初真戒即上文所述的初真五戒、八戒和十戒。中極大戒共三百條,稱「中極三百大戒」,其內容非常詳細,從言行舉止到傳授戒篆,無所不包,可謂道教最為詳細的成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