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原始也是一種強大

2021-01-1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恐龍,小孩子們大概都會問一句,它們為什麼滅絕了?我們給出的答案或許是時間太久了它們不適合生活在這裡了,又或者說恐龍是神秘消失了,因為關於恐龍為何滅絕至今也仍未有準確的定論,畢竟和恐龍同時代如今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並不是沒有,大鯢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傑出代表向你遊來

大鯢之大無奇不有

大鯢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它的身材體大而扁平,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於頭寬,前肢四指,後肢五趾,頭部疣粒顯著,自頸側至體側有皮膚皺。

雄鯢肛部隆起,為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洩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大鯢一般身體全長59釐米~85之間,其中頭體長位31~59釐米,但這也只是有關大鯢身材的平均數值,最大個體全長甚至可達200釐米以上。

捷克布拉格動物園中就有一尾名為「卡洛」的中國大鯢,這位「娃娃」身長1.58米,據信是地球上在世最長的娃娃魚。

卡洛,目前最修長大鯢

「卡洛」(Karlo)是2014年由德國位在斯圖加特的國家自然史博物館送給布拉格動物園的。

據估計「卡洛」年齡為37至38歲,重約35公斤,園方前天為牠量身,確定身長是1.58公尺。

大鯢為什麼比恐龍長命?

大鯢是由3億6千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古老的兩棲類動物。這也就是說大鯢的祖先比生活在2.3億年前中生代的恐龍還要早上一億多年,真的堪稱是動物鼻祖了。目前世上最早的中國大鯢化石出土於中國內蒙古,距今約1.65億年。

成年大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食性很廣,主要以蟹、蛙、魚、蝦以及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別看名字溫和,大鯢可是一種兇猛的肉食類動物哦。

大鯢主要分布於中國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看得出大鯢可生存的範圍還是很廣的,從南到北幾乎都能適應,也難怪能跨越3億年而來了。

並且大鯢還有一個本領想來也是它們能活久見的原因。有一句話叫給點陽光就燦爛,而大鯢是給點吃的就好幾年,往往一次飽餐之後可以兩三年不吃東西,照樣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除了吃飯這件事特能忍比駱駝藏水還厲害,大鯢能生存至今還是因為身體內的一項優勢,那就是它們原始的身體結構。

原始並不完全代表落後哦

自然界的生物為了生存大都會根據環境去改變自己的一些「性格」,於是使原始的身體結構發生「特化」。比如生物課學過的,英國工業革命以後,由於建築都覆蓋了一層灰濛濛的顏色,於是灰色的蛾子比其他顏色的蛾子更能在鳥的面前偽裝自己,於是經過優勝劣汰,灰色蛾子最終成為了大多數。這就是特化,根據環境而進化。

特化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獵豹為高速奔跑特化脊椎和體型,犛牛為高寒環境特化出一身毛皮等。經過特化的動物比身體結構原始的動物更適應當前環境,於是成為「優勢物種",優勢物種不是說食物鏈的頂級掠食者,而是說這種動物特別適應環境,在當前環境活得最滋潤,比如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的野兔就是優勢物種。

但是特化也並不是一本萬利的,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風險,就是它們因為改變會過於依賴當前的生態環境,一旦環境發生變化,便會產生不適。

比如某些蜂鳥的嘴已經完全進化成適合吸食固定的植物花朵的蜜,一旦這種植物滅絕,這種蜂鳥就跟著滅絕。

而和大鯢同時代的恐龍也是最好的例子,南方巨獸龍的鋸齒放血型牙齒,就是專門針對大型蜥腳類恐龍的,比如阿根廷龍。一旦阿根廷龍滅絕,巨獸龍也不能獨存。

恐龍崛起於晚三疊紀,那時全球性的乾旱打垮了居於統治地位的合弓綱,原本身體結構原始的恐龍開始爆發性進化,短短的幾千萬年裡就高度特化,無論是植食恐龍還是肉食恐龍都非常的高效,於是統治了整個中生代。

而娃娃魚的身體結構非常原始,適應能力較差,於是被優勢物種打壓,所以娃娃魚從中生代到新生代數量分布都很稀少。

白堊紀晚期,甚至不需要彗星撞擊,被子植物的出現,就給了那些完全適應了吃蕨類和裸子植物的植食恐龍沉重的一擊,而習慣了吃植食恐龍的肉食恐龍也跟隨受打擊,再加上彗星來那麼一下,K-T大滅絕就發生了。

但是娃娃魚身體結構原始,什麼樣的環境它都能勉強適應,所以才能熬過一次又一次的大滅絕事件生存至今,原始=萬金油。

不要讓活化石只能成化石

除了官方學名,大鯢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這娃娃魚的別名了。這自然是因為大鯢的叫聲猶如娃娃般細膩,因此除了娃娃魚它還有人魚、孩兒魚、腳魚、啼魚、臘狗等名稱。

誰還不是個娃娃呢

娃娃魚的叫聲特殊身份也特殊,作為有著「活化石」之稱的遠古老前輩,娃娃魚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6年 ver 3.1--極危(CR)、《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Ⅱ級、《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雖然大鯢分布廣,但它們的棲息地被山澗、湖泊、河流分開,因此造成了中國大鯢的基因在每個區都不一樣,這就造成了互相之間的繁殖變得非常困難。大鯢對水的環境非常依賴,遷徙能力也是動物之中最差者之一,自身的生物學因素,諸如自然繁殖困難,幼苗成活率低等。

再加上大鯢生存的自然棲息環境被破壞,如砍伐森林、修建水利設施等,因其棲息地被佔用,以及利慾薰心人為過度捕撈和偷獵等外部人為因素,造成大鯢大鯢數量銳減,許多地方資源枯竭瀕臨絕滅,甚至在局部地區滅絕。

保護大鯢賴以生存的環境,轉變觀念從源頭上消除不法分子偷獵的動機,沒有買賣就能沒有殺害,保護大鯢刻不容緩,不要等「活化石」只能成化石再追悔莫及吧。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大鯢
    這裡的鮮魚,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大鯢,也就是俗稱的娃娃魚,是一種兩棲類動物,西山第一列山系的竹山上面的人魚也就是這種魚。相傳東漢末年,在武陵山區澧水源頭,四周都是懸崖峭壁,沒有人煙。一位五十來歲的文人老先生攜妻子為逃避戰亂來到這裡,身體虛弱一群長有四條腿,叫聲酷似嬰兒啼哭的魚。這位老者就釣了幾尾煮來充飢,其肉鮮味美。
  • 「優鯢」大鯢肽為健康事業添光彩——大鯢古為今用 小肽推陳出新
    項目調研首先是從工藝入手的,開始尋找最牛的同時也是實用的健康技術。我們知道,  職場打拼人和中老年人都容易出現營養不平衡,主要是攝入太多的糖份、脂肪,極容易導致體重超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症狀。
  • 科學家發現多個大鯢隱存種 破「中國大鯢單物種」論
    「中國大鯢是一個物種」的結論,對今後我國大鯢的保護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導和依據。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俗稱「娃娃魚」,為中國特有珍稀野生動物,也是世界現存兩棲類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可達2米。據科研人員介紹,中國大鯢與日本大鯢及美洲大鯢共同組成了兩棲類中的隱鰓鯢科(Cryptobrachidae)。該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代(約160 Mya)。
  • 對日本大鯢你了解多少?我猜這些你不知道
    日本大鯢,拉丁文學名是Andrias japonicus,中文別名是大山椒魚,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Japanese Giant Salamander,同義學名是Triton japonicus,命名人為Temminck,命名時間在1836年。
  • 秦嶺北麓大鯢與獼猴桃仿生態立體養殖新模式
    秦嶺北麓大鯢與獼猴桃仿生態立體養殖新模式白海鋒等大鯢,俗稱娃娃魚,隸屬於兩棲綱,有目,隱鰓鯢科,大鯢屬。大鯢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大鯢對水質要求嚴格,其最適生長水溫為18℃~22℃,適宜pH為6.4~8.2。
  • 日本巨型大鯢出水「散步」引來警察圍觀
    日本巨型大鯢出水「散步」被誤認為怪物日本巨型大鯢出水「散步」被誤認為怪物【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新聞網站「rocketnews24.com」7月7日報導,日本擁有很多奇怪而有趣的生物,從出奇大的黃蜂到發著藍光的漂亮魷魚,但是最為奇特的恐怕要屬少見的日本大鯢(註:大鯢俗稱「娃娃魚」)了。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過度獵捕利用是穿山甲資源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強大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穿山甲維持自身種群結構穩定性的能力,導致穿山甲種群逐漸衰退。此外,穿山甲主要棲息在亞高山及丘陵地帶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灌草叢內,對生境選擇極為嚴格。它是狹食性的動物,只食蟻類,因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特別差,一旦棲息地遭受破壞,其種群數量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下降。
  • 張家界市一男子因非法獵捕野生大鯢獲刑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9年1月21日上午,被告人向某某在未取得捕捉大鯢合法手續的情況下,為了供自己小孩食用,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金鞭溪楠木坪大壩附近,非法捕得大鯢1條,後被執法人員抓獲。經鑑定,被告人向某某捕得的大鯢系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該條大鯢現寄養於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中秋好禮選優鯢,悠尼可大鯢肽口服液暖心上市
    爸爸的關節疼痛,媽媽臉上出現的溝壑,爺爺奶奶骨折不容易恢復……這些常見的問題,一時間也讓很多年輕人感到為難,一方面是不知如何面對,一方面也是希望找到辦法彌補。可是,有什麼可以解決或者說緩解這些問題呢?答案就是——補充膠原蛋白肽!
  • 張家界:倡導文明餐桌 禁止大鯢(娃娃魚)交易和食用
    華聲在線2月7日訊(通訊員 張新)2月7日下午,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發布通告,在轄區內禁止大鯢(娃娃魚)交易和食用。為進一步加強大鯢資源保護,維護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良好形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辦法》《張家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規定,張家界市委、張家界市人民政府特發布通告規定:禁止傷害、捕捉、獵殺野生大鯢;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業經營者
  • 鄰水發現珍稀瀕危野生兩棲動物大鯢,他們這樣處理……
    同時,通過現場視頻連接聯繫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兩棲爬行專家張禹博士,證實其野生動物為娃娃魚,學名大鯢[dà ní],雌性,是世界上現在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也是中國珍稀瀕危野生兩棲動物,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因其叫喚的聲音很像嬰兒的哭啼聲音,故稱娃娃魚,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 日本有一種超大型的娃娃魚,成年後體重可以達到八十斤
    娃娃魚這種動物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畢竟也是貴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的存在。但其實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娃娃魚是屬於有尾目、大鯢屬的。而大鯢屬以下共計有兩種不同的大鯢,其一就是我們中國的娃娃魚(中國大鯢),其二就是日本大鯢。
  • 美科學家新發現一種原始人類化石
    新華網倫敦7月12日電 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衣索比亞新發現了一種原始人類的化石。這種原始人類屬於一種比較古老的地猿,大約生活在520萬至580萬年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這些化石是在衣索比亞的中阿瓦什地區發現的。
  • 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其實病毒也是有生命的,它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具有遺傳、複製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一般為球狀病毒、杆狀病毒和蝌蚪狀病毒。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
  • 四驅兄弟:別忘了原始戰神曾經也是戰鬥型四驅車,我討厭它洗白
    還記得那輛引領我們走向破壞新道路的原始戰神嗎?原始戰神也是同屬於戰神系列,可改裝空間大,經由JB大神博士的努力下,成功改造成戰鬥型四驅車,側面排風口可以製造強風;依靠車身內部壓縮空氣然後從車尾發射威力強大的空氣炮。
  • 「原始女神」回歸於森林:一種女性本質的喚醒
    「原始女神」回歸於森林:一種女性本質的喚醒 2020-12-15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萬人票選腦筋轉得快的JUMP動漫角色,聰明也是強大的一種代表
    在日本的動漫作品裡面,表現出強大的方式有很多,戰鬥力、交友圈、後宮、主角光環等等都是,但有一點也許大家沒注意到,在沒誇張的視覺效果和爆炸威力襯託下,其實聰明也是一種強大,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腦筋轉得快的JUMP動漫角色」網友票選,我們就來看看在網友的印象裡面,有哪些人是聰明的代表吧
  • 請回答1988恆星重聚,德善寶拉狗煥阿澤善宇大鯢仍然是一樣的
    請回答1988恆星重聚,德善寶拉狗煥阿澤善宇大鯢仍然是一樣的。劇中的阿澤成了心目中的白月光,「狗煥」的哥哥高峰也是無數人崇拜的「錦鯉」佛教青年。上面的圖片真的很經典,如果用「莫生氣」這句話更生動,《請回答1988》船員真的很神奇,德善,寶拉,構歡,阿澤,山雨和瓦瓦瓦尤都是魔法人物,這麼多年過去了,演員們又來到這樣一個感人的「神仙售後」再次見面,你要談什麼?
  • 穴居蟹正在改變美國生態系統,它們將重塑原始面貌,實在太強大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穴居蟹正在改變美國生態系統,它們將重塑原始面貌,實在太強大了在海濱、河口或者是氣候乾旱的草原地帶,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生態環境——鹽沼生態系統,它的主要成因,是因為地表過溼或者是季節性積水等問題,導致土壤中鹽分含量太高,出現了土壤鹽漬化,簡單來說,一般鹽沼生態系統都是非常惡劣的,在其中也鮮少會有生物出現,而且近年來伴隨著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鹽沼生態系統也越來越多了。
  • 「笨蛋」是一種鳥?人類給動物取名,真的毫無邏輯可言
    顯然,「鼻涕水獺」可不是指那些因為感冒而鼻涕不停流的水獺,它甚至不是一種哺乳動物的名字,而是一種大型水生兩棲動物的外號。 我們說的這種美洲大鯢(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有一堆令人驚訝的雅號,比如「地獄咆哮者」「泥漿裡的惡魔」、「泥地小狗」,以及「陳年烤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