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場婚宴,漢武帝將表叔斬首,嚇死舅舅,卻換來44年的獨尊

2020-12-24 騰訊網

權臣、外戚、宦官、後宮,都可能對皇帝的位子造成威脅,雖說宦官生前稱帝的人並沒有,但宦官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同樣能掌皇帝生死,要想完完全全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就需要施展一些謀略。

竇漪房為漢文帝妻子時,生有一女二兒,即長女劉嫖,長子劉啟和少子劉武,而竇漪房之所以能被冊封為皇后,是因為她的兒子劉啟被立為了太子,劉武則是受封梁王。

雖說都是自己的孩子,竇漪房對劉武卻要更加寵愛一些,劉啟即位為漢景帝後並沒有很快定下皇儲,因此已是竇太后的竇漪房就滿心希望,漢景帝將皇位傳給劉武。

不過竇太后的侄子竇嬰卻說:「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而作為皇十子的劉徹,能夠繼承大統,則因為他的親生母親王氏被立為了皇后,並且劉徹迎娶了姑母劉嫖之女,因而得到了劉嫖的支持。

公元前141年,劉徹即位為漢武帝,但此時竇太后尚且在世,仍舊幹預朝政,直至竇太后離世,劉徹才逐漸掌握大權,不過他的母親王太后野心勃勃,更何況漢武帝的舅舅,也就是王太后的弟弟田蚡在朝廷任丞相,也就是說,漢武帝依然生活在外戚幹政的陰影。

至於竇嬰,雖然曾立有大功,地位顯赫,但新帝登基,朝中的情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新官、舊臣都輪番巴結田蚡去了,唯獨只有灌夫待竇嬰如初,灌夫曾也在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

人失勢時才能認清身邊人對自己的態度,灌夫和竇嬰往來漸多,儘管兩人都懷有各自的目的,但情誼卻是真切的。

公元前131年夏,田蚡娶妻,婚禮舉辦得非常隆重,王太后則下令所有列侯與高官都得去祝賀,竇嬰、灌夫二人本不想去湊熱鬧,但也得去一趟,席上自然免不了喝酒。

以往,朝中的臣子都會爭先恐後、恭恭敬敬的向竇嬰敬酒,可此時竇嬰沒有權勢,便是一番人走茶涼的景象,而出於禮節,竇嬰起身為大家敬酒祝壽,結果只有當年的舊臣給了他一點面子,離開了席位,其餘半數人都是坐在那。

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規矩很多,尤其重視以禮相待,別人向我敬酒,得離開席位以示恭敬,坐在那則為失禮。竇嬰受此待遇,心中縱然有氣但還是忍了下來,然而灌夫就忍不了了。

而輪到灌夫敬酒時,田蚡非但不起身,甚至沒把酒杯中的酒喝光,意思已是非常明顯,簡直就是在眾人面前說「我看不起你」。灌夫一忍再忍,最終爆發,與田蚡在婚禮上爭吵起來。

可灌夫哪裡鬥得過田蚡,田蚡的靠山可是王太后,因此灌夫被捕入獄,甚至要被滅族。竇嬰對灌夫心懷愧疚,知道此事因自己而起,並也是設法營救灌夫,但此事有多複雜,竇嬰雖然做了最壞的打算,認為會丟掉侯爵之位,可情況卻遠比他所想的更加惡劣。

同年冬,灌夫被滅族,消息傳來後,竇嬰無力回天,而他也成為了漢武帝肅清朝廷的一枚棋子,公元前131年的最後一天,竇嬰被斬首示眾,說來竇嬰還是漢武帝的表叔。

由於此事愈演愈烈,不受控制,灌夫被滅族、竇嬰被斬首示眾,也是田蚡不曾想到過的,田蚡惶惶不可終日,猜測其中的深意,又畏懼灌夫、竇嬰兩人變成厲鬼向自己索命,不久之後就被嚇死了。

田蚡一死,王太后也失去了仰仗,不便再幹預朝中之事,漢武帝也就完全掌握大權,44年唯我獨尊。

相關焦點

  • 因一場酒宴,漢武帝殺了個表叔,嚇死個舅舅,換來44年的唯我獨尊
    公元前131年,西漢外戚、漢武帝的表叔竇嬰被押上了刑場。或許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身為孝文竇太后的侄子,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立下如此大的功勳,竟然要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而他的死,僅僅源於一場酒宴。公元前141年,皇太子劉徹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武帝。表面上,他擁有執掌天下的權柄,對天下臣民都有生殺予奪之權。
  • 漢武帝:儒家我所欲也,法家亦我所欲也。獨尊儒術?權宜之計也!
    宮中一切事物都以竇太后的意志為主,公元前135年,當竇太后去世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才真正提上日程。要想深刻理解這八個字的深層意思,我們就要從當時的時政來分析:首先,漢武帝初登皇位,急需擺脫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
  • 獨尊儒術首次蝴蝶效應:王莽篡漢不單靠掌握權柄,更應感謝漢武帝
    這些「政治倫理」是當時學術界、思想界的主流共識,其發端卻在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獨尊儒術的政策,促使西漢政府轉變為士人政府博士這個職務,最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秦代亦設有博士七十人,「掌通古今,備問對」,漢承秦制,繼續設置博士一職,為太常屬官。
  • 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殺死竇嬰?
    在漢武帝即位之後,也曾經出任丞相,在漢武帝初年的政局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後來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殺掉竇嬰呢?竇嬰被判處死刑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庇護灌夫而和當朝丞相田蚡發生了激烈衝突。可以說竇嬰之死就是受灌夫的拖累。那麼竇嬰為什麼一定拼死維護灌夫呢?
  • 我的表叔王中
    一九五六年,我11歲那年他來青島海洋大學演講,匆匆忙忙來家裡做客,還特意央求母親為他做家鄉高密的特色炸醬手擀麵,他吃得心滿意足後給我們留下演講的門票。父親帶我去了,小禮堂裡人山人海,連窗口也坐滿了人,根本沒有立足的地方,父親和我悻悻離去,甚是遺憾。僅一年多之後,我驚訝地在報紙上看到表叔被打成右派的消息。這一去就是數載,但我一直深信父親的話,表叔是一個敢講真話的硬漢,是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 劉弗陵可能並非漢武帝所生,多疑的漢武帝為何還非要立他為太子?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不少人都將他與秦始皇的攻擊相提並論。漢武帝的主要功績在於統一了中國文化,也就是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的這一做法直接影響了後世的歷史長河,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在接受孔子思想的洗禮。
  • 漢武帝苦戰44年,與匈奴未分勝負;漢宣帝為何一戰就把匈奴打垮?
    在漢宣帝劉詢出生的30年前,他的曾祖漢武帝劉徹,正在緊密部署著對匈奴的決戰。 自從年輕的漢武帝決定要斷絕與匈奴的和親,用勝利來捍衛王朝的尊嚴的時候,漢武帝就從未回過頭。 從公元128年起,到公元前119年止,漢武帝連續向匈奴發起了9次大遠徵,共計動用兵力100萬/次,馬匹數十萬。
  • 青島板橋人家大酒店陷婚宴「換廳門」
    近日,一位市民袁女士向本網記者反映,孩子在青島板橋人家大酒店訂的婚宴,交了800元訂金,而到了婚宴前一周卻發現,酒店給出的場地完全不是當初所選,婚宴也因此泡湯。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採訪。5天後結婚場地「被換」了袁女士提起此事來,火上心頭。
  • 衛長公主最受漢武帝疼愛 為何說她是不幸的
    恰逢漢武帝不堪漢朝以和親的方式討好北方強族匈奴的政策,正在積極備戰,注意力集中在軍事上,沒有去精力處理這些後宮爭鬥的事情,使得陳阿嬌的怒火不斷在累積。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從屬下王恢的建議,以三十萬大軍圍繞邊境小城馬邑設置成口袋陣,準備圍殲匈奴,卻因一個邊境小吏,計劃失敗。
  • 漢武帝享年70歲,在位54年,那他的6個兒子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平定南越,北徵匈奴,開闢絲綢之路,加強中央集權,開創察舉制、刺史制、中外朝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頒布推恩令,設立鹽鐵專營。漢朝也在漢武帝的統治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封建王朝。 可以說,如果要搞個皇帝排名,那漢武帝絕對是能排進前五名的存在。
  • 原來漢武帝的皮幣政策大有作用!
    在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歷史部分中,第二個選擇題是這樣命題的。漢武帝時,朝廷製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我們先來分析本題的題幹,本題主要描述了漢武帝時皮幣的作用。本題要注意這幾個關鍵詞:漢武帝、必須、「40萬錢……20萬錢」。根據所學,只要一提到漢武帝,考生應該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恩令」、再來分析題幹中關於「皮幣」的知識。什麼是皮幣呢?
  • 漢武帝為何賣官鬻爵?糟糕的經濟政策,成就了漢武帝的偉業
    這就要從西漢初年一場戰爭說起,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面對北方的匈奴侵擾。劉邦決定御駕親徵,帶領久經戰陣的漢軍將士們出徵匈奴。漢軍求功心切,在白登地區,陷入匈奴大軍的包圍圈中。到了漢武帝登基後,匈奴的軍臣單于,派遣使者要求和親。公元前134年,軍臣單于的使者來到長安,拜見了漢武帝,請求和親。當時主戰派大行令王恢認為,匈奴首鼠兩端,不可再對匈奴軟弱。這番話很合漢武帝的脾氣,他對祖輩通過和親的方式換取和平,打心底裡不認可。第二年,在馬邑城之戰中,漢武帝假借與匈奴修好,設下埋伏。
  • 漢武帝迷信了46年,他經歷過什麼,以至于堅信世上有神仙?
    史上最迷信的皇帝漢武帝即位的第八年,在五畤這個地方修建祭壇,祭拜天帝,從此每隔三年,就要親自來祭拜一次。過了不久,一個自稱活了上千年的神棍跑來見漢武帝。他名叫李少君,看長相也不過四十幾歲,唯一能證明他身體比別人好的地方,就是他那紅潤的膚色,別的地方也與平常人沒什麼不同了。
  • 漢朝對匈奴首虜成千上萬,為何明蒙斬首僅三五百?三個原因是關鍵
    元狩二年春天,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餘騎兵,出擊匈奴,「得胡首虜八千餘級」。匈奴渾邪王率眾來降,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接應。渾邪王部下的很多匈奴人不願降漢,紛紛逃離。霍去病當機立斷,斬首8000。當年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領兵數萬,從北地進攻,「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算上投降的2500人,總計約3.3萬。元狩四年,漠北決戰。衛青在漠北與單于遭遇,大敗匈奴,「斬捕首虜萬九千級」。
  • 為什麼總有人說漢武帝將皇位傳給了非親生的兒子劉弗陵呢?
    在西漢頒布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規定,致使很多女子十五之前就將自己嫁出去,雖然對於男子無任何要求,但男子適婚年齡應該也在十五歲之前,漢文帝十五歲有了自己長子漢景帝劉啟,而漢武帝劉徹在七歲被立為太子,就被配婚陳氏,而娶陳氏的年紀也應該在7歲至15歲之間,可見漢武帝結婚比較早。
  • 秦始皇評價越來越高,那麼漢武帝呢?後世總結數個無與倫比
    此後的劉徹如同擺脫了桎梏,徹底將帝國的藍圖擺放在自己的掌心之中。38歲以前,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深遠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意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再也沒有內政上的威脅。
  • 被宋明理學稱為「儒學異端」的董仲舒,為何會受到漢武帝的重用?
    一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儒家才算是真正的走向了「巔峰」。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漢武帝看上的儒學,並不是孔孟的思想,而是循著荀子這一脈絡發展下來的「董仲舒思想」。所以你會發現,雖然董仲舒是儒家的大功臣,讓儒家成為了漢人的官方意識形態,但是後世對他的評價卻不高,甚至在後來的宋明理學看來,董仲舒簡直就是儒學的異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漢武帝劉徹:因迷信逼死兒子,差一點後繼無人
    劉弗陵(前94-前74)是漢武帝的幼子,母親趙婕妤,即鉤弋夫人趙氏。漢武帝劉徹共有六個兒子,衛皇后生劉據,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李姬生燕(刺)王劉旦和廣陵(厲)王劉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劉髆,趙婕妤生昭帝劉弗陵。長子劉據已死於巫蠱之禍(前91年),次子劉閎早死(前110年),三子劉旦在昭帝時因謀反自殺(前86年),五子劉髆病逝(前87年)。
  • 免職、自殺、腰斬,漢武帝一朝歷經十三位丞相,善終者寥寥無幾?
    在漢武帝身邊發跡的不僅有文職官員,就連我們熟悉的衛青、霍去病兩人,最初也都是漢武帝身邊的侍中,衛青作為侍中有近十年的時間,一直跟隨在漢武帝左右,和皇帝一起聽聞朝政,足見其才幹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
  • 李廣難封侯,究竟是自身原因還是衛青的排擠和漢武帝刻意刁難
    李廣在生平最後一戰徵伐匈奴時,不滿大將軍衛青臨戰換將,最後因領兵迷路不甘受辱而自刎而亡,這為他多舛的人生更添悲壯。李廣一生70餘戰,被譽為飛將軍,為何在對擁有軍功不吝賞賜的漢武帝時期始終難得一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李廣到底有多勇?稱其為漢朝第一勇將也不為過李廣是秦時名將李信的後代,真正的將門世家。自幼便習得一身好武藝,特別是祖傳箭術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