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聯時代,柔性物流無人化進程如何推進?

2020-12-18 創業邦

12月16日~17日,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在北京舉行,參會嘉賓們共同探討了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創業新風向。

在活動現場,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對話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共同探討「智能互聯時代,垂直領域的創新機會」。犀利觀點如下:

1、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主要基於三個核心技術:第一是定位,創建環境地圖,讓機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對環境的感知和貨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礎上,讓機器人完成動作。

2、物流很被動,基本由商流決定。近年受到新商業模式的影響,商流推動供應鏈端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這給物流帶來很大壓力,有更多柔性的需求。

3、什麼是柔性物流?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第一點,流量波動自適應;第二點,場景自適應。

「智能互聯時代,垂直領域的創新機會」主題對話

以下為現場演講內容,由創業邦整理:

王光熙:謝謝創業邦能夠給我們這樣一個對話機會。2020年,非常不平凡。疫情為很多新行業帶來機會,比如工業方面的無人化需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聯想創投,我們專注於投資早期的IT科技,範圍相對比較廣,基本上圍繞著硬科技的行業應用,像機器人、AR、VR、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這幾年我們非常明顯感覺到這樣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早期科技企業,加速在行業中的應用和落地,今天我們請來了一個企業代表,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 李陸洋。

李陸洋:謝謝大家,我是來自於未來機器人的李陸洋。我先從未來機器人的願景說起:用視覺技術賦能工業無人車輛,推進物流節點內柔性無人化進程。

解釋一下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未來機器人:第一,是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細分領域的應用;第二,是柔性物流無人化的代表企業,簡單來講,就是物流機器人公司。我們成立不到五年的時間。

王光熙:近期企業一直在布局工業自動化、無人化,包括核心級的部件技術、機械臂、控制算法、無人駕駛等。過去幾年,隨著AI視覺、5G的興起,給了我們很多空間去做過去不可想像或者是完全沒有機會的、以合適的性價比做的事情,想聽聽您具體講一下,你們在這方面怎麼樣將好技術落地到行業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陸洋: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市場。物流是中國第三大市場,第一是房地產,第二是汽車。為什麼做物流?物流這個市場特別酷,大的市場裡面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倉」,一部分是「配」,大家對「配」比較熟悉,包括高速運輸、最後一公裡、社區新零售等等,都屬於配。第二是「倉」,就是物流裡面的節點,沒有節點就無從配送。倉配結合,最後組成一張物流網。在倉配這兩個場景裡,未來機器人屬於更關注倉的企業。

節點物流大概是什麼樣的市場份額呢?我們初步統計,在2019年節點內部的物流費用在中國是1.9萬億,節點裡面包括租倉、搬運等等環節。

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將這些節點物流裡面的人工作業用機器取代,取代的那部分就叫工業車輛的無人化。節點物流裡,像倉庫、工廠裡,主要搬運工具是叉車,模式是用叉車搬運託盤再對接貨架,來完成整個倉庫內部的運輸。我們的工作是把以叉車為首的工業車輛改造成無人車輛,去推動無人化的整個進程。

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主要基於三個核心技術:第一是定位,創建環境地圖,讓機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對環境的感知和貨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礎上,讓機器人完成動作。技術突破是最初的門檻,而未來機器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建立了比較高的技術護城河。

這個市場有多大呢?2019年中國工業車輛的增量市場在自產自用物流領域是42.5萬臺,存量市場超過300萬臺,從事工業車輛駕駛工作人員大概是500萬人,是比較大的市場。然而這個市場的無人化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的,去年一年,無人車輛全國一共的增量是2700臺。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我們這個不會受到資本市場太多的關注,疫情給了這個市場正向的推動作用。

為什麼滲透率低呢?無人跟有人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的,從整個動作控制、環境感知、定位來說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公司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融合了視覺AI和5G技術,雖然不能立刻縮短機器作業與人工作業之間的差距,但至少讓信息獲取端是沒有差異的。

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

王光熙:你這個是跟馬斯克一樣的理論。

李陸洋:沒錯,他說一切不用視覺的無人駕駛都是愚蠢的。但是我覺得,在信息獲取端不應該有差異,現在差距比較大的是在處理端。

跟5G的結合,在視覺領域當中5G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我們發現單車端處理視頻流壓力是非常大的,解碼視頻流,從裡面分析出我們所要的信息,再賦有語義,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

單車算力提高就要會影響成本,要低成本、批量賣給客戶,就需要另尋途徑。有了5G之後,可以大流量、快速地採集視頻流,並在雲端完成邊緣計算,降低單車端的算力要求。未來5G對視覺的賦能是非常大的,提供了更大算力的可能性,讓工業無人車輛地效率不斷更有可能接近人。

王光熙:從您剛才講的角度,視覺、AI、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處理的及時性,與端側、邊緣側、雲端低時延應用緊密相關。您剛才也談到滲透率過去低,可能因為很多原因,有些是認知原因,還有一些類似於特殊的情況,觸發真正的需求。你是以什麼樣的性價比完成產品設計及落地,從而獲得批量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從這個角度舉一個例子,給大家非常直觀的感覺,去了解為什麼現在已經到了臨界點或者是比較好的時機,能夠批量去推廣5G、AI、視覺加持的無人化方案?

李陸洋:我先拿一組數據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在工業無人車輛(無人叉車領域)中,今年訂單量大約佔到全國市場10%左右,也許是排名前二前三,這其中頭部客戶像中石化、雀巢、格力、安利都是我們直接的終端客戶,我們客戶中像這樣500強的企業大概有20多家。但今年我們非常欣喜地發現,很多客戶是從1到N開始複製,也就是說他從0到1嘗試完後,開始從1到N下單,我的一個客戶,最多時候給我連續下單6次,今年有4次,已經產生了從1到N的複製。

激發的原因是什麼呢?性價比來說,性為首,最主要的就是效果,就是機器跟人工是否可比擬?是否可以完成人的工作?比如說無人叉車裝卸車,或者把貨物送到貨架上,機器的效率是否跟人可比擬,這個結果決定了「機器換人」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第二個才是算帳(價格方面的考慮),比如說多長時間收回成本,取貨需要多長時間等等。也許是因為疫情原因,大家沉默了一個季度,沒有開拓太多生意,主要在公司做科研,所以我發現今年下半年,這個行業的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機器性能也更加接近於人了。

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

王光熙:能不能分享一下您怎麼看未來的技術趨勢,我之前跟你線下交流的時候你也提到這個行業有淺水區、深水區,深水區需要比較強大的技術去做別人不能做的複雜場景,這些往往是你打開大型客戶的關鍵。想問問您是怎麼看技術的趨勢?什麼是深水區?什麼樣的技術演進路線讓你們持續的突破、持續保持領先?

李陸洋:物流很被動,基本由商流決定。近年受到新商業模式的影響,商流推動供應鏈和產線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這給物流帶來很大壓力,產生了更多柔性物流的需求。

什麼是柔性物流?有兩點。

第一點,流量波動自適應。物流很被動,它有很多的小毛刺,舉個例子,比如幹線路上,大貨車堵車半小時,到倉庫的時間就會推遲半小時,就會造成一個小毛刺,而且這種毛刺是不可預測的,造成倉端人物流的突發性增加或者減少。無人化設備一定要適應這種小毛刺,這叫做流量的自適應。

第二點,場景自適應。現在一個倉庫或者是一個存儲區,會擺放很多不同類型、大小批次不一樣的貨物。如果環境發生變化,很難要求客戶重新採購設備,一定是設備適應不同的變化,甚至客戶說今天這個倉不用了,挪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設備是不是可以拿到另外一個地方直接可以用。

我覺得柔性中最核心的是性價比中的「性」,也就是與人可比擬的柔性,而最關鍵的點是在提高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如何做流量自適應。

王光熙:我們最近幾年不斷在做戰略轉型,搭建大的平臺,為被投企業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您怎麼看無人化在哪些行業最有機會?談一下您對這個行業前瞻的觀點。

李陸洋:謝謝王光熙總,投資半年以來,未來機器人欠了聯想不少廣告費(笑),經常參加各種媒體活動和對接客戶。首先說一下跟聯想之間的關係,再談一下我對行業的看法。

第一,聯想有大量關聯企業,在這半年當中我們對接了商飛、鞍鋼、聯合利華,以及聯想本身的智能工廠,大量關聯的需求,為我們對接了很多客戶和資源。

第二,聯想有很多優秀被投企業,其中不乏跟物流相關的公司,聯想已經有一大堆的屬於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設備提供商的被投企業。

第三,我跟聯想接觸以來,我發現聯想本身研發能力很強,研發底蘊成熟,跟我們非常契合,比如在5G、雲端、雲計算,聯想已經做了大量平臺嘗試,我們可以直接複製聯想的方案在我們的客戶中應用。

聯想研究院在做商飛項目時候,開發了給飛機做清洗的機器人、除冰用的機器人等等,很多都跟未來機器人的技術契合。

再一個,就是在核心傳感器方面,我驚喜地發現我們用的相機,聯想都已經做出了非常成熟的產品。所以我覺得,聯想可以藉助自身的平臺和技術能力做整包,把我們這些企業包進來,通過聯想的整合能力服務關聯企業。

王光熙:現在點狀的需求非常多,大中型的企業希望給他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借這個話題,邀請未來機器人,跟我們的被投企業和在座的各位企業一起為這個行業賦能,也歡迎大家跟我們更多地合作。

相關焦點

  • 未來機器人CEO李陸洋:柔性物流無人化的崛起|WISE2020 新經濟之王...
    來源:36氪在複雜節點物流場景面前,未來機器人沒有止步,而是選擇攻克,這與我們的願景息息相關:我們希望用視覺技術賦能工業車輛無人駕駛,推進物流節點內柔性物流化進程。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
  • 牧星智能攜手輝煌三聯共譜智能物流新篇章
    柔性高效、再創輝煌——輝煌三聯智能轉型金華輝煌三聯工具實業有限公司是中美合資生產林業工具及相關配件的企業。公司研發的系列鋸鏈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現已形成年產1500萬英尺鋸鏈和150萬片導板的生產能力,產品銷往亞洲、美洲、歐洲的各個國家和地區。
  • 機器人+AGV+視覺識別,現代機器人全新無人化智能工廠
    今天給小夥伴們介紹的這個案例,是現代機器人於近期上線的機器人物流系統演示中心的一套生產線設備。它採用了工業機器人、Delta機器人、協作機器人、AGV以及多種視覺設備,結合現代HRMS機器人管理系統,對於客戶打造無人化智能工廠,以及物流分揀應用來說,是一套很好的解決方案。
  • 方大特鋼:搭建智能物流體系 推進信息化高度融合
    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體和軟體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作為黑色金屬製造企業,原料採購與產品銷售是最為主要的成本支出與盈利環節,控制好其物流過程將為企業帶來不菲的效益。  科研發力打造「智能物流」  「為降低物流與倉儲成本,高效組織生產,對物流的管控是企業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方大特鋼軟體開發主任工程師王亮表示。  按照「智能物流」設計思路,該公司加大科研力度。
  • 移動物流 貨暢其流 山東海化步入「一站式」移動物流智能時代
    山東海化集團信息部ERP應用主管陳家勇說,「此舉解決了20多年以來散鹼發運線下管控、信息滯後難題,標誌著山東海化純鹼發運在全國同行業率先步入『一站式』移動物流智能時代。」山東海化何以在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中逆勢而為,打造「一站式」銷售物流移動應用平臺,實現貨暢其流?記者走訪純鹼裝運現場,一探究竟。
  • 三大運營商已有兩家與柔宇合作 以柔性電子打造5G應用新場景
    隨著國家繼續加碼5G建設,5G應用場景將得到快速拓寬,「萬物互聯」的進程也將提速。在此進程中,柔性電子作為新一代電子技術,在與5G、雲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後,將為萬物互聯提供新路徑與新可能。作為柔性電子領域的領軍企業,柔宇科技董事長兼CEO劉自鴻認為,要形成真正的萬物智慧互聯,就需要互聯、計算和感知這三大核心基礎領域的支持。
  • 領略「聰明的中車」志在打造世界智能軌道交通生態圈
    中國中車願意攜手各界朋友,聚焦「智能研發、智能產品、智能裝備、智能製造、智能物流、智能檢測、智能服務」,努力打造世界智能軌道交通生態圈,為製造業振興貢獻「中車智慧」,為交通互聯互通提供「中車方案」。
  • 智能製造中無人叉車在行業的應用及其發展前景的詳細介紹
    本文檔的主要內容詳細簡單是智能製造中無人叉車在行業的應用及其發展前景的詳細介紹。   在中國推進智能製造大背景下,智能物流已成為製造企業邁向無人化、智能化轉型的有效途徑之一。
  • 邁向智能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人才!
    但這距離真正的智能時代還很遠很遠,那麼距離更早將這些曾經夢想的場景引入現實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哪些核心要素?無疑,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智能製造,AI這些的人才缺口又是巨大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自動化學會歷來重視人才教育與培養,未來學會將繼續與領袖企業合作,為自主智能 協作共融的新時代儲備高層次人才。
  • 中國電信與柔宇建融合創新實驗室 柔性技術如何構建5G生態?
    在5G技術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柔性電子技術在智能移動終端領域的應用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雲網融合可以使柔性屏、柔性傳感器擺脫複雜的晶片、處理器配置,最大化其柔性、輕薄的優勢特點」,柔宇表示,柔性技術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於不同物體表面和使用場景中,同時,柔性屏、柔性傳感器可以使雲網融合惠及用戶,發揮5G智慧雲等服務特性。
  • 物流自動化!未來機器人·第三屆國際移動機器人技術峰會圓滿落幕
    由未來機器人獨家冠名,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和CeMAT ASIA主辦的《未來機器人·第三屆中國國際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發展暨智能物流集成商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2館順利舉行。
  • 千尋位置推「崑崙鏡」時空智能作業系統 加速北鬥產業化進程
    在今天前所未有的數位化浪潮中,人類可能也需要一面「崑崙鏡」連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而「時空智能作業系統」就是連接彼此的橋梁。11月23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期間,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尋位置」)發布全球首個「時空智能作業系統」,代號為「崑崙鏡」,為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構築時空智能「新基建」底座。
  • 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卡奧斯「中國方案」引領智能製造變革
    在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及其旗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簡稱海爾智研院)賦能下,由海爾智研院、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海爾中德冰箱互聯工廠、海爾中德滾筒互聯工廠、海爾中德熱水器互聯工廠組成的「燈塔基地」——海爾中德智慧園區,獲評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這是該獎項首次花落中國。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
  • 大眾的汽車智能互聯繫統水平如何?
    大眾汽車智能互聯繫統的水平是什麼 問大眾汽車的智能互聯繫統有多好 大眾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無論是口碑還是市場規模都是全球領先的 並且對未來汽車產業發展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回想2018年,大眾官方表示:五年內,大眾所有產品將實現智能互聯,成為智能互聯的先鋒今年年初,大眾新車型邁騰和帕薩特配備了新一代汽車計算機系統
  • 新一代「無人化」機車
    新一代爐前無人化交流傳動機車裝船12月17日2臺CHA3A1型新一代爐前無人化交流傳動機車裝船發往寶武集團湛江鋼鐵有限公司CHA3A1型機車採用永磁牽引電動機,自動車鉤、遙控制動等先進技術,將人工智慧技術、高精度定位技術及5G等網絡技術高度融合,並達到國Ⅳ排放標準,完全滿足鋼鐵企業在新環保形勢下的生產及未來發展的要求。
  • 物流機器人市場規模_物流機器人的優點
    勞動力的短缺倒逼傳統物流業逐漸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物流業對智能物流機器人的需要愈加迫切。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轉變,更趨於多樣化和個性化,企業的訂單處理也呈現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高時效」的特點。
  • 張近東兩會建言:聚焦綠色物流 加大新能源車配送比例
    來源:新浪財經文 / 梁超 8號樓工作室隨著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物流的配送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於到家服務的需求更是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城市末端物流面臨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配送壓力。
  • 塗鴉智能副總裁付強:做好萬物互聯時代的「中立」玩家
    同一個語音指令既能「喚醒」手機,也能操控智能音箱;用一款App就能同時控制同一品牌包括電視、空調、洗衣機等在內的不同設備……隨著5G、AI等技術的加速發展,「萬物智聯」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從連接設備數來看,全球物聯網行業已然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從連接效果出發,由於存在物聯網硬體銷售、軟體生態用戶爭奪方面的競爭關係,不同品牌的產品往往自成體系、各自為戰,無法實現真正的「互聯」,這顯然與IoT時代「生態開放、萬物互聯」的初衷相悖。塗鴉智能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付強如何打破行業中現存的生態封閉性強的現狀?「我們希望打造中立開放的AI+IoT平臺。」
  • 硬體創新的大時代,「柔性+」成為高起點的行業基礎設施
    硬體的柔性時代:想到做到,創新加速從CES的趨勢談及新物種,我們會看到智能產品的變化越來越快,新物種會在2C端給個人消費者帶來全新生活體驗,在2B端則會給各行各業帶來顛覆式創新。我們先看一下2C端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