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堂丨小兒氣道手術的麻醉管理|支氣管鏡|七氟醚|氣道|麻醉|...

2020-12-1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小兒麻醉的不良反應主要以呼吸系統為主(77.4%),心血管系統次之(10.8%)。在小兒氣道手術中,由於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共用同一氣道,進行氣道手術時呼吸系統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因此小兒氣道手術的麻醉具有挑戰性。



胡衛東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麻醉科主任



小兒呼吸道解剖特點



聲門暴露困難,為天生的困難氣道。



基於放射影像技術和支氣管鏡直接測量,發現小兒喉部結構位於聲門下,整體呈橢圓形,前後徑大於橫徑。最新研究進展表明,小兒氣道更接近圓柱形,最窄處位於聲門或者聲門下。


三維建模下,氣道側面圖與氣道正面圖。


一項回顧性研究分析了220例1~10歲患兒CT掃描圖像,測量患兒氣道聲門下與環狀軟骨的縱向、橫向直徑。結果顯示,聲門下區域縱向直徑大於橫向直徑,整體更接近橢圓形,而環狀軟骨區域接近圓形。




小兒潮氣量小(6~7 ml/kg),呼吸頻率快(30~40 bmp),耗氧量較成人多[兒童耗氧量6~8 ml/(kg·min),成人耗氧量3 ml/(kg·min)],小兒呼吸道阻力主要來自大氣道、上呼吸道,但小兒氧儲備功能有限,易導致氣道阻力升高。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情況較成人高,圍術期呼吸系統併發症發生風險升高2~7倍,氣管插管後呼吸系統併發症發生風險提高11倍。小兒鎮靜時上呼吸道解剖變化與成人相比有較大差異,Evans等研究發現,隨著麻醉深度增加,小兒咽部呼吸道橫截面積縮小,喉咽腔最顯著。



聲門附近的常見疾病


聲門上疾病:咽喉部囊腫、喉軟化症、喉裂。


聲門處疾病:聲門新生物(乳頭狀瘤、息肉、囊腫)、聲帶麻痺。


聲門下疾病:血管瘤、聲門下狹窄(常見於氣道內手術)。


手術特徵


1. 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共用氣道,通氣與手術同時或交替進行。

2. 手術器械(喉鏡、內窺鏡、消融操作)等反覆刺激氣道。

3. 手術過程中的異物、嘔吐物及血液可導致誤吸。


麻醉要點


1. 若進行聲門區以上手術,在不影響手術視野情況下,麻醉醫師可進行氣管插管。

2. 氣道存在部分阻塞的患兒,在保留自主呼吸下插管並注意設有應急預案。

3. 儘量保證患兒麻醉深度,為手術提供操作空間及穩定的體位,消除操作引起的喉反射、嗆咳反射、心血管反射等。

4. 防止患兒反流、誤吸,保證氣道通暢。

5. 患兒甦醒期注意出血及組織水腫,避免氣道梗阻。

6. 謹慎拔管。




手術部位位於聲門上,平時無呼吸困難情況。常規誘導後行氣管插管,不影響視野,手術順利。




根據圖示,電子喉鏡下可見患兒舌根部有一較大新生物,遮擋會厭,聲門不可見。


麻醉要點


1. 保留患兒自主呼吸,嚴禁快誘導。

2. 誘導時注意預防喉組織塌陷導致氣道完全梗阻。

3. 插管時必需在明視下進行。

4. 直接喉鏡不能暴露聲門時應儘快使用其他插管方式,如纖支鏡等。




根據圖示,電子喉鏡下可見患兒會厭舌面一巨大囊性腫物,看不到會厭、聲門。患兒出現呼吸困難、三凹徵陽性等症狀與體位有關,採取仰臥位時病情明顯加重,麻醉要點同舌根囊腫一樣處理。




常見疾病



氣道內異物:筆帽、花生米、瓜子等。


氣道內腫物:錯構瘤、乳頭狀瘤、氣管息肉、纖維平滑肌瘤、軟骨瘤、肉芽腫、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等。


呼吸內科相關疾病:肺炎、肉芽增生、肺不張、氣道狹窄等。


麻醉方法的選擇


1. 根據氣道內疾病的種類選擇手術方式


硬鏡適合較大、較完整異物,軟鏡適合較小、位置較深的異物,氣道內腫物以及內科相關疾病。


2. 根據手術方式選擇麻醉方法


硬鏡適用於保留自主呼吸的全麻,支氣管鏡適用於喉罩全麻。



1. 七氟醚吸入方案


面罩給氧,七氟醚吸入誘導3~5 min,肺泡最低有效濃度(MAC)2.0~2.5。聲門上和聲門下給予2%利多卡因(3~4 mg/kg)進行表面麻醉,輔助藥物為阿託品、地塞米松等。


2. 七氟醚複合右美託咪定方案


10 min內泵入右美託咪定1~2 μg/kg,七氟醚吸入誘導MAC 2.0~2.5,右美託咪定調整為1~5 μg/(kg·h),聲門上和聲門下給予2%利多卡因進行表面麻醉。


3. 瑞芬太尼複合丙泊酚方案


丙泊酚持續輸注12 mg/(kg·h),瑞芬太尼以0.05 μg/(kg·h)開始輸注,每次增加0.05 μg/(kg·h),直至呼吸頻率下降至接近生理值50%。


手術特點


1. 麻醉深度不易掌握,術中易發生屏氣、氣道痙攣、呼吸抑制等併發症。

2. 較難達到理想的麻醉狀態,既不抑制呼吸,又可耐受手術操作刺激。

3. 因呼吸不易掌握,手術時間不宜過長。

4. 現在主要應用於硬鏡及短小的支氣管鏡診療手術。



#支氣管鏡,七氟醚,氣道,麻醉,手術,疾病,患兒,異物#

相關焦點

  • 新冠氣道科普系列問答
    抗疫勇士中,由麻醉醫生組成的「插管敢死隊」在這場與病毒的鬥爭中寫下了極為濃重的一筆,他們轉戰於搶救前線,挽救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生命。經此一役,長久以來作為幕後英雄的麻醉醫生,帶著其核心「武器」——氣道管理技術,逐漸走到前臺為人所知。然而於大眾而言,「氣道」知識卻似曾相識而又知之甚少,因此氣道管理的科普工作勢在必行。
  • 如何正確認識支氣管鏡檢查?
    肺部腫瘤術前:肺癌患者術前進行常規氣管鏡檢查,對指導手術切除範圍、臨床分期及評估預後也重要有參考價值。胸部外傷:懷疑有氣管支氣管斷裂等,支氣管鏡檢查常有助於了解氣管支氣管損傷情況。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軟骨情況的診治和評估:如氣管軟化症、氣管支氣管骨化病、氣管內結石等,支氣管鏡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診斷和評估工具。
  • 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麻醉專培基地招收簡章
    1954年兒童醫院成立了國內首個小兒外科,小兒麻醉工作隨之逐步開展,並於1962年成功實施國內首例連體兒分離手術麻醉,上世紀90年代起又先後成功地完成了數例連體兒分離手術麻醉;2014年麻醉科開展小兒肝臟移植手術麻醉、2015年開展小兒體外膜肺氧合(ECMO)手術的麻醉。2016年麻醉科同時負責北京西路日間病房管理工作。
  • 如何向患者解釋:急性闌尾炎手術可以選擇的幾種麻醉方法
    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您好,您是xxx嗎?您先不要擔心,不要有心理壓力,只要你好好配合我們治療就沒有問題,這是常規手術。血常規呢兩項指標不太正常,是正常闌尾炎的表現。B超也沒有多大問題,闌尾粗大屬於正常現象,手術切除後這些現象都會恢復正常的。我是你手術的麻醉醫生xx,下面由我來給你講解一下手術麻醉方法都有哪幾種選擇。
  • 一位麻醉醫生的無痛胃腸鏡體驗
    「他們說麻醉之後會有後遺症。」……聽了那麼多「他們說」,想必你還是很疑惑,到底這些「他們說」是不是真的?今天小編邀請到一位有著20餘年麻醉經驗並且近期自身有過一次無痛胃腸鏡體檢的麻醉醫生,進行了一場有關無痛胃腸鏡的專訪,請他來為大家解答這些疑問。下面,咱們有請天醫疼痛科副主任許式恆主任醫師。
  • 文獻精讀 | 腹腔鏡手術中以腹內壓為導向的呼氣末正壓參數設置
    儘管在所有腹腔內壓力水平下氣道驅動壓均高於跨肺驅動壓,但靶向PEEP與標準PEEP對氣道驅動壓及跨肺驅動壓的影響相當。結論:跨肺驅動壓隨著腹腔內壓力的升高而升高,可以通過設置個性化針對性的PEEP來抵消這一效應。
  • 「醉」譯獻|神經外科麻醉進展更新(一):神經外科麻醉學總則
    關鍵詞:神經外科麻醉學,圍手術期神經科學,神經重症監護,開顱手術,脊柱外科,中風,監測,麻醉神經毒性,譫妄,術後認知功能障礙  01  神經外科麻醉學總則  神經外科麻醉的教育  模擬培訓是教授危機管理技能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核對表對於確保在危機期間完成適當的任務很有價值
  • 男童上半身腫脹似皮娃娃 竟是半粒花生堵住氣道所致
    醫生果斷為小雨進行皮瓣切開引流術,並通過電子支氣管鏡在支氣管進行「地毯式搜查」。伴隨著支氣管鏡從氣道內撤出,「元兇」也呈現在醫護人員眼前:竟是半粒花生。抓住肺內的「元兇」後,小雨當天就撤掉了呼吸機,在吸氧觀察兩天後順利轉入普通病房。
  • 浙大二院麻醉科主任嚴敏來我院分享麻醉學科的發展經驗
    12月7日,浙江省麻醉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臨床麻醉質控中心主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主任嚴敏教授應邀來我院和麻醉科全體同仁分享了麻醉學科的發展經驗。嚴敏教授講述了浙江省於1989年在國內第一個成立麻醉質控中心以來的發展歷程,經過30餘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組織管理架構、技術規範和「三級」質控管理體系。
  • 剖腹產手術產婦是如何被麻醉的,看了這針頭鬼知道經歷了什麼
    盼盼的眼眶也溼潤了,大概想起了手術中打麻醉的痛苦了吧。對於選擇剖腹產的產婦來說,不單單是一刀下去縫7層就好了。手術過程中需要注射麻藥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產婦也免不了受這罪。那麼,在剖腹產手術過程中,麻醉到底是怎麼樣進行的呢?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有關孕產手術的三種麻醉。
  • 看復旦「醫學排名」 論麻醉「拼搏情懷」
    對於一名麻醉醫生而言,安逸舒適的麻醉工作無外乎自己的病人麻醉風險小,麻醉操作又簡單,上班的時間又短,並且沒有科研的壓力。選擇「安逸」的麻醉工作確實無可厚非,但是時間久了容易喪失自己的鬥志,進而可能在突然出現的臨床麻醉或教學科研的困難之中望而卻步甚至妄自菲薄。麻醉從來不是一條「安逸」之路,各種突發的狀況和危機隨時潛伏在日常的工作之中。麻醉醫生為了自己的麻醉水平和職業生涯,都需要有一種「拼搏」的情懷。
  • 「傾聽」麻醉醫生
    讀稿人語 戴維幕後英雄在沒有現代麻醉術之前,外科手術是相當恐怖的。很早的石器時代,所謂「麻醉」就是打暈了再說,讓病人暫時處於昏迷狀態,進行一些快速手術操作。其他「麻醉」方式還有強行捆綁、放血、灌酒等等,每一次手術,不僅病人恐懼,就連外科醫生也覺得是個可怕的負擔。
  • (第3期)《八卦麻醉史》: 麻醉的發現與演示
    吉爾伯特 · 艾伯特 "自願" 成為第一個被乙醚公開麻醉的病人。一些書籍記錄了當時的情形,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沃爾夫(Wolfe)的學術書籍《玷汙了偶像》,還有更多的經典《手術麻醉歷史》,索沃德的引人入勝(但有時並不準確)的虛構描述《外科醫師的世紀》。
  • 麻醉一悶,就「不省人事」,恐怖嗎?
    記得好幾年前,院長陪同朋友來做手術,那臺手術的麻醉是由科主任主麻我作為助手也參與了。是啊,這個躺在手術臺上的人ta對麻醉後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但麻醉後發生的事情卻又都和ta息息相關可是,這個事件的主人卻毫不知情的躺在手術床上以前別人問起我的職業聽到是麻醉醫生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麻醉太恐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