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玲青瓷藝術特色:造形清雅 釉色翠青如玉

2020-12-19 人民資訊

梅紅玲,浙江龍泉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麗水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浙江省女企業家協會理事。

自參加工作以來,梅紅玲潛心青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製作。努力提高創作設計水平,積極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和各類全國性會展,與其他門類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藝,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涵養。經過近20年的努力,梅紅玲設計製作的產品與陶瓷作品深受專家的好評和消費者喜愛。

1998年初出茅廬的梅紅玲即獲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三等獎。此後分別獲得第七屆全國陶瓷評比作品《牡丹》餐具獲一等獎、作品《自然》獲三等獎。作品《飛來峰十八羅漢》推薦在中南海紫光閣陳設、作品《故鄉的雲》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作品《春色》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金獎、作品《孔子》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銀獎。作品《彩雲歸》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銅獎、作品《青釉鬥笠碗》和作品《秋水碧連天》分別獲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銅獎、作品《大漠秋思》獲首屆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銀獎。

2004年被共青團中央辦公廳授予「全國鄉村青年民間工藝能手」稱號。2005年作品《哥窯關公》在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作品獎。2006年作品《寒梅》入選(中國杭州)國際休閒產業博覽會、民間藝人節優秀作品展演。2007年作品《風和小魚》在中國收藏家喜愛的藝術大師和精英評選中獲得金獎。2007年作品《青瓷魂》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在中國瓷界,梅紅玲以「痴迷、大膽、堅韌」的特點讓人印象深刻,也因35歲就被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而讓同行稱羨。梅紅玲早期的作品更多地是在生活器皿領域進行模仿創新。在確定主攻方向後,梅紅玲展現出大膽個性。在創作時「辯證性繼承,創造性轉化,開拓性發展」,作品以造形清雅、釉色翠青如玉、聲音如磬而被稱譽。但青瓷的本質是一種藝術,因而藝術之美才是它的靈魂。自1997年開始,梅紅玲把主要精力用於藝術創作並且以人物作為主創領域。她創作的《南海觀音像》身姿飄逸、面相慈祥,《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周恩來》神態自然、略帶微笑,每一尊都十分地生動,形神兼備。十年磨劍,進入新世紀,梅紅玲進入藝術收穫期。2001年,梅紅玲創作的《故鄉的雲》榮獲了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2002年(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上,她創作的青瓷作品《春色》被評委會授於金獎。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誌著龍泉青瓷達到了一個顛峰,此後在藝術上超越南宋成為一代代成泉青瓷藝人的夢想。2008年,梅紅玲成功燒制出青瓷「鳥巢」作品,就技藝而言,梅紅玲也達到了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她認為,要超越青瓷藝術,要從人文內涵上突破。梅紅玲不斷創新求索,提升人文內涵,向國學和美術、書法大師學習,因此,梅紅玲經常帶著自已作品,天南地北、國內國外地去跟名家們對話,通過這些對話,梅紅玲在不斷完善自已的同時,作品的韻味也益發深邃。(文/梅戈 圖/梅紅玲)

責編:葉壯

相關焦點

  • 青瓷收藏:千峰疊巒出翠色,瓷之風韻!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瓷器品種之一。中國歷代被稱為縹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青瓷的色調是由胎釉的鐵含量和釉層厚薄以及燒成氣氛和窯位等工藝決定的。用複雜的工序燒造出的瓷器釉色青碧,釉層厚潤,可與翠玉媲美,人們常用「千峰翠色」來形容青瓷釉色之美。這種美麗的青瓷釉,在藝術上對美化瓷器的作用,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千百年來,青瓷在國內外有極高的評價,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譽。
  • 龍泉青瓷——青於外,美於魂
    ,無不對龍泉青瓷的藝術美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宋人對釉色的反覆執著,更是得以創造出粉青、梅子青這兩種令後人驚嘆的傳世傑作。 周華《將軍罐》 青瓷中的這抹「青」也是讓人如痴如醉,近似於綠,而又有著如玉的釉色,同「翠玉之色」一般,清靜
  • 青韻天成:宜興青瓷大師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
    「青韻天成——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12月18日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為期三個月的青瓷藝術展覽將集中展示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談志堅在宜興青瓷藝術園地悉心創作的成果。都宜興擁有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等「五朵金花」,而青瓷素以古老而富有特色享譽海內外。曾經擔任地方國營宜興青瓷廠廠長的談志堅作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青瓷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承擔著青瓷美學、材料學、工藝學、熱力學及釉繪、手堆貼花、異形瓷器成型工藝等方面的繼承和發展項目。
  • 讓「東方的藍寶石」在宜興閃光 青瓷大師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
    12月18日,由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青韻天成——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對談志堅先生50周年從藝歷程的回顧總結,主要展出談志堅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創作的部分陶瓷藝術作品,其中大多數為青瓷作品。
  • 融合之美 北朝青瓷
    北方地區的鞏義窯、相州窯、邢窯、磁州窯、淄博窯等窯口均成功創燒了北朝時期的青瓷,並在造型、釉色、裝飾技法等各個方面形成自身鮮明的時代特色,取得了非凡成就。2010 年初,南水北調文物考古發掘工作中,在河北省贊皇縣西高村南的崗坡地,考古發掘了北朝趙郡李氏家族墓群,出土了隨葬青瓷數十件,紀年明確,組合清晰,為北朝青瓷的典型代表。
  • 越窯青瓷歷史知識品鑑
    越窯青瓷一直被認為是中華瓷器之祖。以浙江地區為中心的越窯青瓷,其燒造歷史幾乎貫穿了中國制瓷史。越窯青瓷美觀大方,如玉似冰,廣泛贏得聲譽。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品鑑相關的歷史知識,使您深入了解馳名中外的越窯青瓷。
  • 越青堂走進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
    12月15日,第四屆「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暨青瓷之源—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喜來登酒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師、專家、學者和各大窯系所在地的政府代表,濟濟一堂,匯聚曹娥江畔,共商越窯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
  • 冬青 豆青 天青 傻傻分不清?
    青釉亦稱「青瓷釉」,是最早的顏色釉,出現於商代早期。作為瓷釉從東漢晚期到唐代越窯,到明清時的景德鎮官窯,一直盛燒不衰。 其中比較出名天青、豆青、冬青,都是清雅之風,很多人都分不清他們的區別,今天的顏色系欄目,我們就聊一聊它們吧。
  • 大叔說玉:和田玉又出新標準,翠青這回有官方「身份證」了
    大叔說玉為您打造如玉般的人生,歡迎來到大叔說玉欄目,我們來說說玉器行業的那點事。這一期我們來講講「翠青」。如玉人生-和田玉翠青一路連科掛件翠青是和田玉裡一個近年來廣受關注,身價一直處於高速攀升的和田玉當中一個細分品種,俄料、和田籽料當中也有發現。但青海料的翠青因其顏色更為聚合濃重,且基底較水透,而顯得綠色更加通透鮮活從而備受追捧。
  • 永樂翠青釉筆洗鑑定
    永樂萃青釉的鑑定要點翠青釉是明代永樂時景德鎮官窯創燒的一種色澤溫潤、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為永樂朝所獨有,傳世極少。永樂時期的青釉有影青,翠青,冬青三種永樂青釉是傳承宋、元青釉的品種。明初期時青釉不多見,至永樂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青釉才嶄露頭角。但是由於胎質不同,與宋、元青釉有很大的不同。宋、元釉胎體不大透亮。永樂青釉胎體玲瓏,透影性好,釉質瑩潤,並且有比較大的氣泡佈於釉中;釉面雖青,卻很淺淡,可以分出濃鬱與淡雅之色。非常難得。製作較宋、元更為精細。
  • 南宋頂級青瓷工藝走進尋常人家
    宋代是青瓷工藝很高的時期。在南宋時期,杭州的一位僧人將一隻青瓷茶碗作為禮物贈送給一位日本將軍,到了明代,這隻茶碗出現了裂縫,當時的收藏者託人使者把它帶回中國,由匠人鋦補後,碗的青釉和鋦釘形成 了完美的搭配,並得名「馬蝗絆」。
  • 看見文物|唐·青釉鳳首龍柄壺
    此壺釉質、釉層較為凝厚,青綠色中略泛有黃色,有玻璃質感,光滑圓潤,帶有北朝以來北方青瓷的遺風,為唐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從造型、紋飾、釉色等方面看,此壺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造型上,通過壺的頂端塑一鳳頭蓋和尖嘴流,合而成為一隻亭亭玉立的鳳鳥,而把柄又塑成龍形,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龍鳳藝術,饒有神韻,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匠心獨具;二是釉色,青綠中略泛黃色,具有一種古樸淳厚的玉質感。
  • 一眼千裡,這些龍泉青瓷憑什麼成為「鎮館之寶」?
    青姬《國家寶藏》火了,同時也帶火了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鎮館之寶」或獨一無二,或聲名遠播,對於一個博物館來說,是靈魂所在。暑假將至,很多家長帶孩子出去旅行,往往也會到博物館去參觀,看看那些「鎮館之寶」。今天,我們把被各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的龍泉青瓷做個匯總,一共是11件,其中三件是日本國寶,這期就重點介紹這三件。
  • 龍泉新晉四名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 來看看都是誰
    ,龍泉市董炳華、胡兆雄、毛丹陽、葉小春榮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至此,龍泉已擁有13名國家級青瓷大師。197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進入龍泉國營瓷廠擔任技術設計等工作,曾任龍泉青瓷研究所所長,龍泉藝術瓷廠副廠長兼設計室主任等職務,他的青瓷人物造型是當前龍泉同行業中達到最高水平者之一。
  • 讓越窯青瓷成為 柯橋區的又一張「金名片」
    「秘色瓷」燒制工藝的「復活」,對柯橋進一步弘揚越窯青瓷這一古老文化,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有文化界人士表示,更有市民認為,柯橋有越窯青瓷的輝煌歷史,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振興越窯青瓷產業,弘揚越窯青瓷文化,打造越窯青瓷這張柯橋「金名片」,是再創柯橋文化新高地的機遇。
  • 唐代茶具:金籠銀匙青白盞,爐動碾綠香滿室
    而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繁榮,陶瓷製造業亦得到長足發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在唐代飲茶的社會風習影響下,越窯青瓷、邢窯白瓷等精美瓷器中,形成大量造型別致、韻味悠然的茶具。此外,唐朝時期,諸多朝貢藩國與中原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帶來了風格特異的金銀和玻璃茶具。
  • 玉石新貴:崑崙翠青
    翠青玉是一種產自廣義和田玉的產區—青海的特殊玉種,青海翠青在1993年發現,是散落在山坡上的皮料,1996年找到了翠青玉的礦脈,呈斷續狀分布,顏色呈翠綠鮮活特性的軟玉,玉石的底色是白色,但卻點綴著些許翠青色,看上去嬌嫩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