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多時,暑熱卻還未消。好在此時,屬於同裡秋季的時令美味正接連上市,讓在三伏天裡倦怠的味蕾,漸漸恢復到了最佳狀態。吃過了糯嘰嘰的雞頭米,嘗過了甜津津的肉月餅,新鮮脆嫩的菱角也來哉!
採呀麼採呀麼採紅菱
每年立秋後,紅菱是再常見不過的作物,採紅菱也成為江南一景。這幾天,同裡的湖泊水蕩裡,垂柳飄拂的綠蔭處,常有一隻只小木盆飄出。小木盆中,坐著水鄉村姑。這些木盆同裡人叫做大菱桶,直徑有2米多。採菱時,人就坐在大桶裡,雙手當槳,劃啊劃,劃到菱角多的地方,拽一把菱角上來,長熟了的摘下來,嫌小的話再扔回水裡。
在「水八仙」裡,紅菱也許是最不需要打理的了。紅菱適應能力強,一般池塘河沼均可生長。葉綠如芭蕉,果紅似櫻桃。清明時節,將一隻菱扔進塘裡,它就可以發出一千個頭來,所以農民又稱紅菱為「菱千頭」。採下的紅菱必須仍浸泡在冷水中,一般都用大木盆盛滿清水,裡邊放紅菱,不然紅菱會變色,菱肉亦趨硬。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水紅菱
《紅樓夢》之所以經典,是因為百年後的我們仍然可以在這本書裡看見自己生活的影子。史湘雲在搬來賈府長住前,寶玉吩咐襲人去給她送盒吃的,簡簡單單的小食盒裡就裝著同裡人再熟悉不過的兩樣「水八仙」:新鮮的紅菱和雞頭米。
晚唐詩人杜荀鶴在《送人遊吳》一詩中寫道」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南宋範成大《吳郡志》中亦有「折腰菱,唐甚貴之」的記錄。沈朝初《憶江南》詞說道:「蘇州好,湖面半菱窠。綠蒂戈窯長蕩美,中秋沙角虎丘多。滋味賽蘋婆。」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南巡時,蘇州廚師曾為皇帝製作過紅菱蓮子燉鴨等,深受隆賞識。據說慈禧太后也喜食水紅菱,紅菱由御膳房採辦,直送京城,洗淨裝滿一盆作零食或水果生食。
同裡人,準備吃紅菱
菱角成熟期一般從9月起到10月止,中秋前後是吃菱角的最好時節。生吃嫩菱,皮脆肉嫩,質鮮爽口;熟吃老菱,其肉質雪白如玉,粉而不膩,甘甜味美。但對於種植紅菱的農民來說,剛採上岸的紅菱才是絕頂的美味。
同裡人素來喜食紅菱,不僅因為紅菱外形美觀、色彩鮮豔,入口爽脆香甜,還因為他們借紅菱寄託了美好的祝願。紅菱的「菱」和機靈的「靈」同音,九月份紅菱上市正趕上孩子開學,有些老人會將菱角放在孩子書包內,希望他們能沾上「靈氣」,讀書更加聰明。
中秋前後,在同裡古鎮的菜場上,街邊、橋下都有一些攤點出售水紅菱,有時還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提籃叫賣水紅菱。漫步在古鎮上,可以看到許多阿姨推著小車賣菱角 ,與菱角同列「水八仙」之列的還有雞頭米,趕巧的話還能看到爺爺奶奶在街邊剝芡實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