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
很多看似強大的人其實內心很自卑,這樣的自卑來源於原生家庭,也許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辦法逃離。
01
姜文不僅是一名演技突出的影帝,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鬼才導演,如今功成名就,可以說是非常完美。
但是姜文有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其實自己平常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第1次是他考上了中戲,非常高興,一路小跑回家想分享給媽媽,結果媽媽只是拿來看了一下,就扔在一邊了,然後對他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
姜文的熱情一下子被冰水澆滅,媽媽的冷漠無疑是一種深深的打擊。他甚至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才能夠讓媽媽高興。
後來他有錢了,給媽媽買了大房子,媽媽也不高興,甚至一次都沒來住過。
直到媽媽去世,他們之間依舊沒有和解。
姜文也一直沒有得到答案,讓媽媽高興的答案。
就好像從頭到尾他都做了一件錯事,所以從內心也不認可自己,對自己評價很低,不斷在自卑與自信之間搖擺。
02
有太多的父母,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缺點,總是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做對比。
我都給你說了那麼多次,你怎麼那麼笨呢?
你成績那麼差,以後能幹嘛?
你都30歲了,還沒有結婚生孩子,以後怎麼辦?
這些就像一根根刺,刺進孩子的心裡。
原本優秀的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害怕、逃避,甚至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畏手畏腳,甚至一生都有陰影。
小孩子平時表演得都比較好,終於有機會到外面更大的舞臺去表演,但是卻鬧著要回家,不想去舞臺上表演。
孩子為什麼要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內心的自卑,那自卑的根源是什麼呢?
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都是根據周圍人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比較熟悉的人的評價。
如果我們總是貶低、打擊孩子,就像給孩子貼了一個標籤,孩子就會向這些標籤靠攏,慢慢成為這樣的人。
否定批判式教育會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1、在他人面前貶低孩子、貼邊籤;
2、不信任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
3、常常數落、羞辱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
4、父母都很強,看不起孩子的文文弱弱;
5、家庭存在暴力行為。
家長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強迫孩子去做最害怕、最不喜歡的事情,以為這樣會讓孩子克服自卑,只會加劇他的不自信,讓他產生更大的牴觸。
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03
以前有一名高中同學,經常獨來獨往,不善交際,大家都認為她很清高。
一次她去學生會直接競選會長,嚇了我們一跳。
因為她在班上什麼職務也沒有,大家都等著看她的笑話。
等她上臺去演講的時候,先是大聲介紹自己的名字,然後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名字,然後是滔滔不絕的介紹,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
我覺得她太講得太好了,比起我剛才在臺上的唯唯諾諾,簡直是沒法比較。
結果她成功入選學生會會長,下臺後她告訴我秘訣,我相信我可以選上,於是認真寫演講稿,倒背如流,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那時我才知道一個人的自信不一定是要擁有多大的實力,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自己。
一個人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什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是自信的前提,而不是被人當作提線木偶一樣沒有選擇。
我知道自己能做這件事情,我知道我不能做好這件事情,但是我可以通過怎麼樣的努力去儘量做好,這就是自信。
04
很多家長無條件愛、接納孩子,其實這是不對的,虛假的表揚、鼓勵只會幫倒忙。
一個孩子真正表現良好才會感覺良好。
比如孩子得了60分,家長為了不打擊孩子,對孩子說不錯,及格了。
實際上孩子知道60分在班上是倒數,那麼他會因為你的鼓勵自信起來嗎?
所以我們最好客觀來區別對待分數與孩子這個人,孩子考差了,就要批評,讓孩子總結原因,下次爭取提上去。
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分數影響,依舊是最愛孩子的。
比如一個孩子得了59分,家長要告訴孩子成績雖然差,但是你們依舊愛他。
然後詢問孩子考了59分的感想,想不想考80分?
如果想考好,就要鼓勵孩子努力慢慢提升。
如果孩子說他不在意成績 ,理解孩子的想法,畢竟成績不能代表未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如果成績優異,選擇更多。
讓孩子明白你尊重孩子,理解他做不到的事情,畢竟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無論他做什麼都能得到大人實質性的支持,但並不是縱容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要加以引導和糾正,教他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
結語:那麼一個自卑的人如何克服內心的自卑呢?
1】把愛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別人的不完美,作為一個勵志名言,原諒父母作為人的局限性,相信自己可以走自卑;
2】寫情緒樹洞日記,把一些煩惱和不自信的根源寫出來;
3】去積極鍛鍊身體,將內心的的煩躁與汗水一起揮發;
4】去培養自己的一種特長,當這種特長得到別人肯定的時候,就是培養自己的一種自信心。
總之,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很多可能,相信自我價值,突破自我,積極面對未來。
您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有影響嗎?歡迎留言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