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影響性格:導演姜文功成名就,坦言平常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2020-12-12 黃小寶說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

很多看似強大的人其實內心很自卑,這樣的自卑來源於原生家庭,也許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辦法逃離。

01

姜文不僅是一名演技突出的影帝,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鬼才導演,如今功成名就,可以說是非常完美。

但是姜文有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其實自己平常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而他不自信的來源就

第1次是他考上了中戲,非常高興,一路小跑回家想分享給媽媽,結果媽媽只是拿來看了一下,就扔在一邊了,然後對他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

姜文的熱情一下子被冰水澆滅,媽媽的冷漠無疑是一種深深的打擊。他甚至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才能夠讓媽媽高興。

後來他有錢了,給媽媽買了大房子,媽媽也不高興,甚至一次都沒來住過。

直到媽媽去世,他們之間依舊沒有和解。

姜文也一直沒有得到答案,讓媽媽高興的答案。

就好像從頭到尾他都做了一件錯事,所以從內心也不認可自己,對自己評價很低,不斷在自卑與自信之間搖擺。

02

有太多的父母,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缺點,總是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做對比。

我都給你說了那麼多次,你怎麼那麼笨呢?

你成績那麼差,以後能幹嘛?

你都30歲了,還沒有結婚生孩子,以後怎麼辦

這些就像一根根刺,刺進孩子的心裡。

原本優秀的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害怕、逃避,甚至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畏手畏腳,甚至一生都有陰影。

小孩子平時表演得都比較好,終於有機會到外面更大的舞臺去表演,但是卻鬧著要回家,不想去舞臺上表演。

孩子為什麼要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內心的自卑,那自卑的根源是什麼呢?

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都是根據周圍人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比較熟悉的人的評價。

如果我們總是貶低、打擊孩子,就像給孩子貼了一個標籤,孩子就會向這些標籤靠攏,慢慢成為這樣的人。

否定批判式教育會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1、在他人面前貶低孩子、貼邊籤;

2、不信任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

3、常常數落、羞辱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

4、父母都很強,看不起孩子的文文弱弱;

5、家庭存在暴力行為。

家長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強迫孩子去做最害怕、最不喜歡的事情,以為這樣會讓孩子克服自卑,只會加劇他的不自信,讓他產生更大的牴觸。

這樣反而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03

以前有一名高中同學,經常獨來獨往,不善交際,大家都認為她很清高。

一次她去學生會直接競選會長,嚇了我們一跳。

因為她在班上什麼職務也沒有,大家都等著看她的笑話。

等她上臺去演講的時候,先是大聲介紹自己的名字,然後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名字,然後是滔滔不絕的介紹,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

我覺得她太講得太好了,比起我剛才在臺上的唯唯諾諾,簡直是沒法比較。

結果她成功入選學生會會長,下臺後她告訴我秘訣,我相信我可以選上,於是認真寫演講稿,倒背如流,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那時我才知道一個人的自信不一定是要擁有多大的實力,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自己。

個人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什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是自信的前提,而不是被人當作提線木偶一樣沒有選擇。

我知道自己能做這件事情,我知道我不能做好這件事情,但是我可以通過怎麼樣的努力去儘量做好,這就是自信。

04

很多家長無條件愛、接納孩子,其實這是不對的,虛假的表揚、鼓勵只會幫倒忙。

一個孩子真正表現良好才會感覺良好。

比如孩子得了60分,家長為了不打擊孩子,對孩子說不錯,及格了。

實際上孩子知道60分在班上是倒數,那麼他會因為你的鼓勵自信起來嗎?

所以我們最好客觀來區別對待分數與孩子這個人,孩子考差了,就要批評,讓孩子總結原因,下次爭取提上去。

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分數影響,依舊是最愛孩子的。

比如一個孩子得了59分,家長要告訴孩子成績雖然差,但是你們依舊愛他。

然後詢問孩子考了59分的感想,想不想考80分?

如果想考好,就要鼓勵孩子努力慢慢提升。

如果孩子說他不在意成績 ,理解孩子的想法,畢竟成績不能代表未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如果成績優異,選擇更多。

讓孩子明白你尊重孩子,理解他做不到的事情,畢竟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無論他做什麼都能得到大人實質性的支持,但並不是縱容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要加以引導和糾正,教他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

結語:那麼一個自卑的人如何克服內心的自卑呢?

1】把愛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別人的不完美,作為一個勵志名言,原諒父母作為人的局限性,相信自己可以走自卑;

2】寫情緒樹洞日記,把一些煩惱和不自信的根源寫出來;

3】去積極鍛鍊身體,將內心的的煩躁與汗水一起揮發;

4】去培養自己的一種特長,當這種特長得到別人肯定的時候,就是培養自己的一種自信心。

總之,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很多可能,相信自我價值,突破自我,積極面對未來。

您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有影響嗎?歡迎留言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姜文不被認可,高曉松遭到質疑:原生家庭的鍋,讓誰背?
    她的無助跟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但又無可奈何,因為我們改變不了父母。電影《墊底辣妹》裡有一句臺詞:「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不行!」多少人曾被這句話打擊過。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圓桌派》說過:「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非常簡單,只要生一個孩子就好了」這句話聽起來很幽默,可人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 《二十不惑》:從四個女生的不同性格,看原生家庭對人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從出生以後,跟父母一起組成的那個家庭。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既無可逃避又無法選擇的。不管我們長大以後到了哪裡,跟什麼樣的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都是很難消除的。可以說,一個人的性格、品行、婚姻、人際交往等等,都無不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也幾乎都是刻著原生家庭的烙印的。就像電視劇《二十不惑》中,四個性格不同的女生,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其實從她們身上,都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子。
  • 姜文:一個人骨子裡的自卑,從出生那一刻,就決定了
    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更是精神上的財富;同樣,原生家庭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更能改變一個人對世界、對自己的認知。同樣,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自卑,是不可估量的。-01姜文:我就是一個不自信的人你眼中的姜文,是什麼樣子的人?毫無疑問,姜文是一個優秀的男人。作為一個演員,他多次獲得影帝;作為一個導演,他獲得過最佳導演;而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跟周韻郎才女貌,婚姻幸福。
  • 受原生家庭影響比較大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提起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有多大這個話題,不禁會讓人想起《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蘇明玉一直都想擺脫母親趙美蘭留給自己的陰影,一直都不想承認她有趙美蘭這樣的母親,直到父親蘇大強在警局,精神恍惚的指著蘇明玉尖叫「趙美蘭」時,蘇明玉才恍然大悟,有些事情是自己怎樣不願意都無法改變的,比如血緣關係,比如成年後的自己,對待父親強勢,刻薄的性格像極了多年前的趙美蘭。
  • 「我過得不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一句話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天底下對我們最好的人是父母,何以成了生活不幸者的「罪人」?「我過得不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一句話。所以現在的我並不想談戀愛,也不想結婚,感覺我好像不可能愛上一個人了。@MORCY:原生家庭給我帶來了滿身傷痕,一是待人冷漠、易怒易躁、喜歡吵架、愛打鬥、認知錯誤、不夠自信,不信任任何人。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也許遠不止你我所感受到的。現實中,幾乎任何職業都需要考試和培訓,而唯獨做父母這麼重要的身份卻不需要,什麼人都可以做,而作為孩子,根本無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還無法逃離。
  • 自卑、敏感、膽小……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該如何修補?
    哇~哇~伴隨著響亮的哭聲,一個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然而,同樣可愛的小生命卻在十幾年後或者二十幾年後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有的人自信、樂觀、開朗,有的人卻自卑、敏感、膽小。在知乎上搜索原生家庭相關的話題關注量上萬,瀏覽量更是超百萬,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之大已經不言而喻了,可是如何改變那些不好的影響?
  • 孫儷爆料家庭趣事:原生家庭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性格更為開朗,也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愛。 在不平等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也在潛移默化的被灌輸著「重男輕女」的思維。 男孩子容易變得自負,盲目地自信,不懂得尊重女生。女孩子容易變得自卑,對自己極其不自信。 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的性格,也會影響我們對另一半的期望,影響我們對未來婚姻的看法。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天使」與「魔鬼」的根源,原生家庭的愛與痛
    一個人一生至少會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出生時的家庭,這裡有爸爸媽媽,有兄弟姐妹;而另一個則是與自己的伴侶組成的家庭。第一個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第二個則是我們成為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家庭完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根基,不管長大後,他去了什麼地方,家庭總會跟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論擺脫原生家庭傷害5個方法
    雖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有時候,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無形的,他們也許不是故意,卻用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一生的影響。 王鷗在《我家那閨女2》中袒露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她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小時候面對家庭的雞飛狗跳,成了長大後內心深處的陰影。
  • 《哈利·波特》:巫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哈利·波特》中的巫師和普通人一樣,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從而間接地影響到他們對事業、愛情、交友等等方面的選擇。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那些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巫師們。
  • 《少年的你》:從校園暴力,探究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啟示
    我們從小到大,無論是接受的教育或者父母的教導,或多或少總會影響我們以後得人生之路。但樣樣有一類人,他們從小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飽受現實的摧殘,生活的磨難,在跌跌撞撞中度過少年,走向成年。我有這樣一個朋友,他的經歷讓我感到震驚。
  • 七部經典電影陪你過周末——姜文《鬼子來了》只能墊底
    保爾只能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陣亡,在一次戰鬥中,保爾死在敵軍的冷槍之下,而在軍方簡報的內容中,卻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西線無戰事……雖然影片上映時間是在1930年,但逼真、慘烈的戰爭場景和充滿人文主義的深刻主題,在今天看來同樣使人印象深刻。無論出於什麼樣的政治目的,也不值得把無數的生命送入戰爭的惡夢。
  • 《都挺好》蘇明玉的負重前行,原生家庭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可想而知,這些深遠的影響在無法解決之後都會繼續轉移,這一切與血緣無關,只不過是環境與教導的最終結果。原生家庭對人的傷害就像是一個輪迴,在一個糟糕的家庭環境之中,許多人難以有「愛」,更多的是冷酷,暴躁,易怒,壓抑。因為孩子對痛苦的敏感度始終是大愛的。這樣的情緒展現在孩子身上,依舊是這樣,你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繼續帶給下一代,形成一個循環,周而復始。
  • 一個單親長大的年輕人,講述他眼中,原生家庭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引言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否認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成長過程、最後性格以及觀念的影響。我曾經也是如此認為,但隨著我慢慢地長大,我閱讀了越來越多的書籍,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對於自己的了解漸漸地越來越深刻……在我終於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時,就在生活中的某一個節點,我終於意識到:原生家庭雖未給我帶來不好的影響,但原生家庭的特徵,還是使得我的某些觀念受到了影響。我漸漸地發現,我的身上,也確實有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影子。從此,我不再否認原生家庭的影響。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黃軒:家庭的破碎令自己恐懼婚姻
    對待婚姻問題,黃軒表示自己不是特別渴望婚姻的人,可能也是跟家庭有關係,會有一種恐懼。黃軒少年時期,父母離異,而後他跟隨母親從甘肅去往廣州生活。那個時候父母兩人都不快樂,黃軒經常看到媽媽哭泣,甚至有對生活的抱怨,他就會勸媽媽,既然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那你們自己做決定吧。
  • 姜文給孩子起名「太郎」「次郎」,引眾網友批判,網友:姜郎才盡
    姜文兒子姓名「太郎」「次郎」,引熱議,回應硬氣:代表文化氣息姜文是著名導演,導演了多部威震影視圈的電影,非常有才華,姜文為人非常低調,除了有新作品上映外,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家庭之事更是鮮少被人知道。姜文給三個孩子取的名字,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大多是批判的聲音,有人覺得:「姜文給三個孩子取得名字,沒有傳統文化氣息,引人遐想。」還有人覺得:「姜文這麼有才,怎麼沒想到,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有歧義,姜郎不就是(江)郎才盡嘛」。
  • 專訪|《摩天大樓》陳雪:無論貧富,我們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
    陳雪說:「我們幾乎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無論貧富,童年時代的任何一個大小事件,父母對於我們的關愛或傷害,都種下了我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最核心的種子,書中鍾美寶就是活生生被家庭綁架與傷害的人,這樣的事更容易發生在貧窮或者功能失調的家庭,對鍾美寶來說,家人是她的牽絆更是枷鎖,她算是最為極端的例子,我想透過鍾美寶的身世來凸顯家庭對人們的影響。」
  • 「我接受不了你的侄兒」:原生家庭,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美好的原生家庭可以創造一個美麗的人生,而不好的原生家庭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電視劇當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存在他們個人能力很強,也一直特別努力,如果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他們可以獲得一個非常不錯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