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2020-12-18 科學網

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12:11

美國加州大學Lin Tian和霍華德·休斯醫學院Loren L. Looger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通過機器學習指導選擇性敏感的血清素傳感器的進化。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6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在機器學習的指導下,他們開發並應用了綁定袋重新設計策略,以創建高性能的可溶性螢光5-羥色胺傳感器(iSeroSnFR),從而可以光學檢測毫秒級的5-羥色胺瞬變。他們證明,iSeroSnFR可用於檢測恐懼條件、社交互動和睡眠/覺醒過渡過程中行為自由的小鼠中血清素釋放。他們還開發了一種5-羥色胺轉運蛋白功能和藥物調節的可靠方法。他們希望機器學習指導的綁定口袋重新設計和iSeroSnFR分別在開發其他傳感器,以及體外和體內血清素檢測方面具有廣泛用途。

據了解,5-羥色胺在認知中起著核心作用,並且是大多數精神疾病藥物的靶標。現有藥物療效有限。創建改進版本將需要更好地了解5-羥色胺能迴路,這已因人們無法以高時空解析度監測5-羥色胺的釋放和運輸而受到阻礙。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rected Evolution of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Serotonin Sensor via Machine Learning

Author: Elizabeth K. Unger, Jacob P. Keller, Michael Altermatt, Ruqiang Liang, Aya Matsui, Chunyang Dong, Olivia J. Hon, Zi Yao, Junqing Sun, Samba Banala, Meghan E. Flanigan, David A. Jaffe, Samantha Hartanto, Jane Carlen, Grace O. Mizuno, Phillip M. Borden, Amol V. Shivange, Lindsay P. Cameron, Steffen Sinning, Suzanne M. Underhill, David E. Olson, Susan G. Amara, Duncan Temple Lang, Gary Rudnick, Jonathan S. Marvin, Luke D. Lavis, Henry A. Lester, Veronica A. Alvarez, Andrew J. Fisher, Jennifer A. Prescher, Thomas L. Kash, Vladimir Yarov-Yarovoy, Viviana Gradinaru, Loren L. Looger, Lin Tian

Issue&Volume: 2020-12-16

Abstract: Serotoni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cognition and is the target of most pharmaceuticals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Existing drugs have limited efficacy; creation of improvedversions will requir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rotonergic circuitry, which has beenhampered by our inability to monitor serotonin release and transport with high spatialand temporal resolution. We developed and applied a binding-pocket redesign strategy,guided by machine learning, to create a high-performance, soluble, fluorescent serotoninsensor (iSeroSnFR), enabling optical detection of millisecond-scale serotonin transients.We demonstrate that iSeroSnFR can be used to detect serotonin release in freely behavingmice during fear condition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leep/wake transitions. Wealso developed a robust assay of serotonin transporter function and modulation bydrugs. We expect that both machine-learning-guided binding-pocket redesign and iSeroSnFRwill have broad ut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ensors and in vitro and in vivo serotonin detection, respectively.

DOI: 10.1016/j.cell.2020.11.04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12-3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Nat Biotechnol:幹細胞開發出可產血清素的神經元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5年1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可以製造血清素的特殊神經細胞儘管其它科學家可以使成熟的幹細胞轉化成為類似血清素神經元的細胞,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多能幹細胞製造出了一小部分的血清素神經元,但很難對這些細胞進行研究,如果檢測到了10個神經元,其中僅會有2個是血清素神經元,而且研究者幾乎檢測不到血清素的釋放。
  • Plos Biology:新研究開發出細菌抗生素耐受性快速檢測手段
    在3月19日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的兩篇新論文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Rustem Ismagilov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高度創新的AST方法,用於在極短的時間範圍(約30分鐘)直接測量病原體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敏感性。
  • 中美德科學家揭示血清素並不僅僅是一種神經遞質
    2019年3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沙克生物科學研究所、洛克菲勒大學和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長期以來因在大腦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的作用而聞名的大腦化學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也能夠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調節神經元中的基因表達
  • 研究開發肝癌治療新方法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新一期的Molecular Therapy中,Skoltech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種治療肝癌的新組合療法。利用Zatsepin博士(Skoltech)擅長的siRNA方法,結合Anderson實驗室(MIT)開發的脂質納米顆粒技術,科學家們瞄準了與細胞凋亡(細胞死亡的調節程序)相關的蛋白質。與化療聯合使用,這種方法可以顯著降低肝癌小鼠模型的腫瘤負荷。
  • EPFL科學家開發出了可以檢測新冠病毒的手機APP!
    2020年4月9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官網發文稱,他們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來了一款可以檢測你是否患有新冠病毒的手機軟體。簡單介紹由EPFL嵌入式系統實驗室(ESL)的五名研究人員開發的手機程序,可以讓大家在智慧型手機上記錄自己的咳嗽,並由程序判斷出是否患有COVID-19。那麼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是如何檢測新冠病毒呢?
  • 以色列研發新冠病毒檢測新方法:速度提高4至10倍
    眾所周知,檢測阻止新冠病毒的重要措施之一,隨著疫情在各國的滿意,大家都在不斷加強檢測措施。目前廣泛使用的新冠病毒檢測法通過提取被檢測者拭子樣本中的核糖核酸(RNA)分子來檢測是否含有新冠病毒RNA,而以色列近日發明了一種更快更廉價的檢測手段。
  • 2019年度巨獻:癌症檢測創新性研究成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和改進對血漿中微量殘留腫瘤DNA的檢測靈敏度,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轉化基因組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靶向數字測序(targeted digital sequencing, TARDIS)的方法,用於多重分析患者特異性的癌症突變。
  • Cell:新技術初探致幻劑如何與血清素受體結合
    他們探討了研究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關於大腦中受致幻藥物影響的受體,如今研究到了哪一步?刺激這些受體可能對精神健康帶來哪些改變?此外他們還介紹了有關「微劑量給藥」和「迷幻旅行」臨床價值的現有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界如何認識「迷幻旅行」的持久療效。
  • 田間快速檢測新方法來了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與俄亥俄州立大學、孟加拉國謝赫穆吉布拉赫曼農業大學、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美國農業部合作開發出一種檢測田間麥瘟病發生的新方法,該方法不依賴實驗室PCR儀等專業設備,實現了麥瘟病的田間快速核酸檢測。
  • 最牛逼的方法:通過手機來檢測新冠病毒
    Fletcher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CRISPR-Cas13a和手機顯微鏡實現對SARS-CoV-2的無擴展檢測。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免擴展的CRISPR-Cas13a檢測技術,該技術可直接從鼻拭子RNA中直接檢測SARS-CoV-2,從而通過手機顯微鏡進行進行轉換。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為了充分研究這種潛力,科學家們需要知道這些藥物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與腦細胞相互作用,以引起它們的引人注目的生物效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Bryan L. Roth博士和史丹福大學的Georgios Skiniotis博士及其同事們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四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技術對人類致病病原體和糞便汙染物來源進行檢測和定量,原文於2020年7月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
  • 研究人員開發出生產3D列印氧化石墨烯的新方法
    西班牙艾克斯-馬賽大學陶瓷與玻璃研究所(ICV)和微電子與納米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使用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作為輕質混合結構的基礎,該結構保留了許多石墨烯的理想特性,包括導電性和水吸附能力。
  • 新方法可研究單RNA病毒的翻譯和複製動態
    新方法可研究單RNA病毒的翻譯和複製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5:24:48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Marvin E.
  • 以色列研究納米傳感器用於檢測癌症
    以色列研究納米傳感器  用於檢測癌症  以色列研究人員正開發一種納米傳感器俗稱電子鼻,希望以檢測呼吸方式辨別是否罹患癌症,尤其是不易診斷的頭頸部癌症。專家說,呼吸診斷法需多年測試方能確定是否應用於臨床。
  • 馬斯克質疑新冠抗原檢測結果 BD公司承壓
    另據美國FDA截至10月20日的信息,為擴大新冠檢測,已經緊急授權全球範圍內284款新冠檢測產品,其中抗體檢測產品56款,抗原檢測產品涉及包括雅培和BD公司在內的6款產品。BD公司表示,全新的檢測方法可在小型可攜式儀器上進行,並在15分鐘內提供結果。公司還稱:「這對新冠診斷的周轉時間至關重要,因為它可提供實時結果,能夠讓患者仍在現場時做出判斷。」
  • 科學家開發從低解析度Hi-C數據中提取高解析度3D基因組結構的新方法
    科學家開發從低解析度Hi-C數據中提取高解析度3D基因組結構的新方法 2018-08-16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at Nanotechnol:開發出可吸入的合成生物標誌物,用於檢測呼吸系統...
    2020年8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針對小鼠的研究中,通過使用特殊的納米顆粒,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通過分析患者的呼氣來監測細菌性肺炎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其他肺部疾病的方法。
  • 稻穀質量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取得積極進展
    原標題:稻穀質量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取得積極進展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穀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我國稻穀的質量檢驗手段和檢測水平落後,多採用感官評價法,主觀性強、檢測速度慢、檢測精度受到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滿足稻穀質量檢測的需要,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成功研製了多項先進的稻穀質量檢測技術,開發了多套專用的稻穀質量檢測儀器,制定了相應指標的快速檢測方法,多套成熟技術已經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 科學家開發出超分子組裝新方法
    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矽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製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有可能推動新材料生產的變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