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香港電影能火,演員少不了這些虎狼之詞,當時讓多少內地觀眾...

2020-12-27 騰訊網

要說到中國電影的巔峰時期,相信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畢竟,當年的香港電影,引領我國整個90年代的影視行業的迅速發展,還曾經被譽為"東方好萊塢",足可見實力非同一般!而那時,內地的影視行業發展得相對遜色不少,因此不管是導演的能力還是電影中的特效、道具,都落後的不是一點點。也正是因為如此,90年代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很多影片都是出自香港的,畢竟那時候能被評為"經典之作"的,都是香港電影。

在那個年代,湧現出了很多現在在娛樂圈都聲望極高的巨星,就像是出演了"賭神"的周潤發、扮演了"食神"的周星馳,還有當時深受很多熱血青年喜歡的古惑仔扮演者鄭伊健。不得不說,當年的電影市場,唯有香港一家獨大。無論什麼樣的題材、什麼樣的類型,都紛紛出現在大熒幕上,讓內地的觀眾們見識了什麼才叫"電影多元化"。除了這些,當年的香港電影之所以能火爆螢屏,一方面是因為劇情絲絲入扣、精彩絕倫,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它的尺度很大。

當時,香港的女明星被劃分為兩個流派:一面是清純玉女型,另一方面就是那些走性感火辣路線的。一般情況下,走性感路線的女星,往往長相都算不上很出眾,但只要化上妝再穿上性感露骨的服裝,一下子就能吸引很多男性觀眾的眼球。再加上,當時的電影中,常常會有一些比較落俗的虎狼之詞,所以更能激發男性觀眾的那種原始欲望。

就像在當時,有個很明顯的例子。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上映之後,一時間就興起了很多粗鄙語言。當時的年輕人說出的髒話,很多都是從這些電影中學來的!而且,這系列電影帶來的最大問題還不僅僅於此,還有很多所謂的兄弟,為了一點事打擺不平,叛逆打架鬥毆。當時,很多年輕小夥子開始混社會,學壞之後被學校開除,還有更嚴重的甚至因為觸犯法律,竟然鋃鐺入獄。當時,這些電影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

小夥伴兒們,你怎麼看待當時香港電影帶壞內地觀眾這件事?你覺得,香港電影最終走向衰敗,和這些負面影響有關係嗎?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瓊瑤劇一再封神,卻吐槽不斷,這次又是什麼「虎狼之詞」?
    曾經風靡一時的瓊瑤劇系列時至今日今日依舊熱度不減,雖然劇中人物臺詞違背三觀,但句句都是非常實用的「虎狼之詞」。這些臺詞也成就就了一個經典人物。比如性格大膽的小燕子,比如三句不離大明湖畔的紫薇,再比如傻傻分不清自己女朋友是誰何書桓,還有傻裡傻氣的杜飛,「煩人精」雪姨,「獨裁者」黑豹子等等。不但瓊瑤劇尬的讓人臉紅,早年的很多TVB電視劇也很敢拍。06年由葉璇主演的《情陷夜中環2》就讓人三觀毀盡,講述江家兩姐妹與齊家三兄弟的愛恨糾葛,名利場中的各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 談同人創作現「虎狼之詞」,太有梗!
    說起李易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他也算是國內非常有名的男演員了,想必大家也是從《加油好男兒》中認識他的吧,從那時便正式進入娛樂圈了,14年李易峰作為第一代流量,憑作品大火,作為一個能火二次的人,李易峰的顏值自然不用說,剛出道一個純素人就是靠一張帥臉吸粉吸引人投票。
  • 葛優:一個支撐起內地喜劇電影的演員
    葛優,一個內地演員。它的光頭形象被人們熟知。怎麼形容他的演技,可以這樣說,他一張口讓人想笑。葛優的表演風格與周星馳的表演風格不同。葛優表演讓人發笑是因為他的幽默詼諧,周星馳表演讓人發笑是因為他搞笑的肢體動作和言語。
  • 虎狼之詞是什麼梗 意思還是比較簡單的
    虎狼之詞是什麼梗 意思還是比較簡單的時間:2020-03-09 14:17   來源:新趣頭條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虎狼之詞是什麼梗 意思還是比較簡單的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在B站上面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梗,比如說虎狼之詞,大家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應該都知道,這個詞聽上去就有點不純潔吧
  • 香港恐怖片內地接壤記:三年五部片,票房成績參差不一
    無論是引進片還是國產片,近年幾乎沒有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佳作出現,上周五邱禮濤新作《常在你左右》上映,作為香港恐怖片經典IP「陰陽路」系列的重啟項目,《常在你左右》在內地開場也不溫不火,目前票房累積只有三千萬,排片從首日14.8%下跌至9.3%。
  • 從《緊急救援》熱映,論香港電影「不死」
    從這部影片的直接觀感上,影迷們已經很難再看到影片中的「港片」基因,畢竟在經歷了《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兩部主旋律大片的磨練之後,林超賢更加深喑國內觀眾的需求了。這些年裡香港導演和演員「北漂」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顯得更加低調,如果不是特別注意,觀眾們很難在他們身上看到港星的影子了。當然那個普通話說不好的張家輝除外。
  • 1994年的武俠電影《刀劍笑》,為什麼只有劉德華是香港演員?
    相比那幾年《新龍門客棧》《太極張三丰》那樣的武俠經典,《刀劍笑》的品質,從演員表演到劇情設計,再到武打效果和創意出新,都只能算是一般。【武術指導是梁小熊和元彬。】劉德華飾演的笑三少,與林青霞飾演的名劍、徐錦江飾演的橫刀,是武林三大高手。因為演員自身的功底,他們打不出李連杰那樣的效果,武打效果全靠鏡頭和剪輯技巧。
  • 香港電影曾輝煌一時,如今喜歡看港片的觀眾越來越少!
    那時候內地娛樂項目匱乏,電視機尚不能普及,沒有衛視,TVB的每一部電視劇,都能萬人空巷,並且只在沿海電視臺播放。掏錢買票看電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何況當時的電影,多為國產主旋律。加上當時沒有電影引進位度,許多香港電影並不能引進內地,美國大片還是遙不可及的事。錄像廳裡香港電影,成了他們最好的娛樂項目。雖然錄像廳環境差,效果不好,看的甚至是盜版錄像帶,但是價格便宜,一兩元一張票,可從看幾部與香港同步上映的港片,一天時間就這樣度過了。
  • 明星採訪中的那些虎狼之詞,華晨宇的回答亮了
    最近一個話題火了:明星採訪中的虎狼之詞。下面來看看有哪些明星在採訪時說了什麼虎狼之詞?提問:一覺醒來發現身份互換最想體驗對方的一件事是什麼?戚薇回答:我想要做事情你們應該不能播,我想打個飛機試試。戚薇在娛樂圈的名氣也算是非常高的了,人稱戚哥,非常的御姐範兒,能說出這麼霸氣的話,也就只有戚哥本哥了。
  • 那些年的港片和國語版配音幕後,見證了華語電影多少變遷
    當時成龍接受採訪,親口承認他拍一部電影片酬2000萬,還「講少了」但是大家想想看啊,成龍當時一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最多4000萬左右,這就已經是票房冠軍的水準了。那他一個人就要拿走2000萬片酬,如果票房只有4000萬,分帳票房都不到2000萬,投資方還怎麼賺錢?
  • 他在香港19年不溫不火,卻一到內地紅透半邊天,如今身價已過億
    雖然早期香港藝人都是靠著顏值出眾進入演藝圈,但是要想後續在圈內站穩腳步,還是靠精湛的演技和拿得出手的作品。不過香港娛樂圈優秀的藝人,實在是太多,導致很多人出道十幾年都沒有多少名氣。反倒是轉戰內地之後迅速走紅,像佘詩曼、王祖藍、陳偉霆、張兆輝等等。
  • 彭昱暢不對勁!採訪現場公然「飆車」,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彭昱暢作為偶像男演員中的實力派,近幾年為粉絲和觀眾帶來了許多優秀作品,彭昱暢的最新電影也將不久與大家見面。彭昱暢近日在採訪中的對話引起熱議,彭昱暢你不對勁!
  • 以《春嬌與志明》為例,淺析香港娛樂重心轉至內地原因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娛樂圈中湧現出來的影視作品,以及一大批演員都讓許多人望塵莫及,甚至在當時不少港星的咖位,都直逼一線國際明星, 他們的影響力也不僅僅在中國傳播,就是在整個世界他們也有一席之地。
  • 香港實力派扎堆演網大: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中國演員的悲哀?
    這些華語大片裡面有一半是港臺演員,香港演員尤其多,而且他們是絕對的主角。但是隨著內地影視產業發展,距離現在的時間越近,港臺演員在華語商業大片的佔比數量,也就變得越來越低。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只剩周潤發。後面幾部電影港臺演員更少了。
  • 新作品:《十二金剛》是它的野生希望還是香港電影的盛宴最後的?
    因為劇本剛寫完時,王晶曾表示歡迎「周潤發、成龍、劉德華」的首次合作,這無疑將觀眾對該劇的期待推到了高潮。對於這樣一部期望值如此之高的電影來說,王晶的壓力自然是難以承受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王晶這幾年拍了很多電影,但是對於很多忠實的影迷來說,這自然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為和以前的王晶膠片相比,近幾年的膠片肯定比較差。或許王晶一開始被提得太高的原因也不確定。
  • 別了,香港電影
    「最後的家園」幾經波折後,一些香港創作者最終將目光對準了潛在市場空間更大、但電影產業基礎不牢的內地。「香港回歸之初,很多人並不看好內地電影市場,但我始終堅信內地的潛力。」安樂影業的老闆江志強,是最早意識到內地市場將大有可為的香港影人,早年間和張藝謀、田壯壯等人的頻繁接觸,讓他相信,這批「內地導演的能力真的非常強」、「當時的能力已經超過不少香港導演了」。於是,就在很多人都不看好張藝謀能拍好商業大片的情況下,江老闆果斷出手援助,幫張藝謀和海外投資商搭上線,斥資億元拍攝了《英雄》。
  • 她是老版《封神榜》配角演員,但出演了很多香港影視劇,你認識嗎
    但劇中也藏著一位拍過很多香港影視劇的演員,她是誰?她是女媧的扮演者陳秀珠。陳秀珠,在70年代末參加香港小姐而踏入娛樂圈。1981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和電視劇。在1983年,她出演了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飾演程瑤珈。之後,由於周潤發、呂良偉、萬梓良、鄭少秋、梁朝偉合作拍攝電視劇。
  • 4部引進內地的香港經典電影,劇情被改的完全看不懂了
    香港電影,曾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伴隨著多少人的成長,香港電影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沒有太多限制,也是因為這種局面,香港電影才會百花齊放,各種題材應有盡有,也創造了不少經典作品。但是有些經典作品引進到內地就變了味,看不出經典之處,甚至覺得是一部爛片。因為內地的電影沒有分級制度,有些價值觀也不符合,所以一些經典電影引進到內地,就會被刪刪改改,完全改變了電影中原本的意義。今天就來分享4部香港的經典作品,引進到內地後,被刪改得不像樣。
  • 80年代香港劇組演死人有什麼規矩,封紅包能給多少?
    確實很多東西「認真你就輸了」但在香港,不論是電視劇的還是電影的劇組裡就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導演是會嚴格遵守的:最典型的一個就是演死人的演員,有紅包拿哦!不論是恐怖片,動作片還是戰爭片,劇情裡都會涉及到死人,比如周星馳的《喜劇之王》裡,星爺試戲演死屍,跑龍套的陳龍大哥被導演用槍崩了,都有紅包拿的。
  • 十年後翻拍,香港收1545萬,內地票房5678萬,曾經的爆款賣不動了
    當下電影市場很火爆,不過有細心的影迷卻發現內地影壇很少有系列片。早年港片輝煌年代各種爆款不斷,如《黃飛鴻》《賭神》《逃學威龍》等系列風靡一時。內地電影目前比較成功的只有《唐人街探案》系列極少數,整體上比起港片巔峰時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