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放開限制,日本三個月就可以成核大國?你以為原子彈是玩具麼?

2021-01-11 科羅廖夫

很多人一直認為,日本技術很強,只要條件允許,日本最多三個月年,就會造出原子彈,成為核大國。這是真的麼?

核武器可以打破國與國之間的平衡,是一種戰略級別的武器,大國,不光是美國反對其他國家製造核武器,實際上五大常任理事國全部反對,包括中國在內。

核武器聽起來是很高大上,但是它的原理一點都不複雜,高中物理課本裡就有。所以只要解決了原料、核材料提煉、設計實驗這三個難點,造出核武器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核武器最難的不是原理,而是實踐。

總有人說,假如放開日本的手腳,以日本目前的核應用技術,能在半個月內搞出能投入實戰的核彈。其實,民用核技術和軍用核武器根本是兩回事。能研製出核彈頭,並不意味著就能夠將其實戰化,不做個百八十次各種核實驗或準核試驗,可能連門路也摸不到。

日本如果想要製造核武器,有兩條路可以走,分別是生產鈽239和鈾235,它們是製造核武器的最重要原料。

日本因為核能工業發達,目前存儲有不少鈽239,不過這些鈽239的濃度都非常低,而用於製造原子彈的鈽239需要擁有93%的濃度。日本要把這些低濃度鈽239提升至武器級鈽239並不是一件易事,以日本目前的技術實力來看,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至少以日本目前公開的實力來看是如此的。

原本在數年前,日本是擁有武器級鈽239的,這是美國方面送給日本用於科研的,在日本茨城縣用作快中子反應堆核燃料。這些鈽239數量多達300公斤,大部分是武器級鈽,鈽239純度達到93%,武器級鈽239隻需6~9公斤就足以製造一枚核彈頭,美國要求日方歸還的鈽239可以生產大約50枚核彈頭。不過這批武器級鈽239已經在美國的多次催促下,2014年被運回美國,日本也和快速擁有核武器「遺憾」的擦肩而過。

截至2013年,日本擁有44.2噸分離鈽239,其中9.3噸存放於國內,其餘34.9噸存放於法國和英國的後處理廠。美國軍控專家認為日本儲藏的鈽材料足夠製造一千枚核彈頭。但這種說法沒什麼意義,就像是說越南的鈾礦儲量能夠造出一萬枚核彈一樣。

1999年到2005年,日本每年從法國運回約900公斤鈽,理論上這可使其年產60枚核彈。但這些都是新聞媒體的以訛傳訛。這些鈽用完以後都需要運回法國再回收的,不存在日本私存武器級鈽製造核彈一說。日本即使私藏了反應堆增值的鈽239,那只是低濃度的核燃料,想要達到武器級,還需要一個巨大的生產體系,這個瞞不住的。

要製造鈽原子彈,需要濃度高達93%的鈽239,日本核發電一般採用輕水核反應堆,這種反應堆可以增值得到鈽239,但濃度最高也只能達到65%左右,要提取到濃度93%以上的武器級的鈽239,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全世界也沒有用輕水反應堆就搞出原子彈的先例。這就是為啥美帝先後答應好幾個國家建設輕水核反應堆,因為依靠輕水堆搞不出核武器。這也是為啥美國在2014年要求日本歸還300公斤武器級的高濃度鈽燃料的主要原因。沒有這些美國的武器級核燃料,累死日本也做不出核彈頭。另一方面,以日本目前的核燃料生產能力,累死日本也做不出武器級的鈽239。

此外日本還可以生產鈾235來製造原子彈,不過它的生產難度要更高。要知道,天然鈾礦的鈾235含量只有0.715%,剩下的絕大多數是不能裂變的鈾238,後者是鈾235的同位素,兩者的化學性質是完全相同的,要把它們分離出來,只能是依靠離心法,整個提純過程一點也不簡單,首先需要裝備大量的離心機才能實現。

資料顯示,要提純出1公斤的武器級鈾235,至少需要投入200噸優質天然鈾礦石,需要發動數萬臺離心機晝夜不停的工作才有可能得到,這個生產過程對於非五常國家來說都不是易事。

以伊朗為例,伊朗研製核武器十多年了,投入無數天然鈾礦石和十幾萬臺離心機,目前只生產出不到20公斤鈾235,而且濃度只有20%,而可以製造核武器的武器級鈾235它的純度至少要90%,日本雖然科研實力更加強大,核能領域投入更多,但是在生產核材料面前,卻並不太多優勢,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下,具有嚴格的國際監督和核查機制,所有工業化國家幾乎沒有直接獲得武器級核燃料的機會。

其實,如今核武器的技術原理早已經不是軍事秘密,早已經是人盡皆知了,很多非專業人員都可以解釋清楚核武器的爆炸原理。但實際製造出核武器的國家卻非常少,除了有核大國的監督以外,核原料非常難以生產也是最大的攔路虎,研發核武器難就難在核武器的製造材料上。除了美國直接向日本提供高濃度的鈾235或者鈽239,否則即使放開限制,日本製造核武器時還是要受到材料生產速度限制的。

搞武器級核彈,和玩票爆個核彈聽個響,完全是兩回事。舉個簡單的慄子,說說搞武器級的核彈有多難。中國當年為了搞出超級可靠和精確的多點起爆原子彈內爆裝置和核扳機,造了1000個戰鬥部用於實爆試驗,最後達到可靠性9後面無數個9,才裝到原子彈上面。這才是第一枚原子彈的工作量。等研製氫彈和核武器小型化的時候,需要的試驗和工作量更大。

單純搞個原子彈玩玩,並不難,但要想核武器實戰化,也就是兩彈結合,就必須進行大量的核試驗和模擬實驗。核武器不裝到飛彈彈頭裡,不裝到飛機彈倉裡,毫無意義。美國進行了1032次核試驗,蘇聯和俄羅斯進行了715次核試驗,法國進行了210次核試驗,英國進行了45次核試驗。沒有這些試驗,就絕不可能形成計算機模擬核彈的數據。

中國也進行了45次核試驗,包括23次地上核試驗和22次地下核試驗。我國通過二十餘次核試驗完成了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從東風二號飛彈到東風五號飛彈等第一代核武器的研製。又用了不到20次核試驗,突破了核彈頭小型化的關鍵技術,在核武器設計的核心技術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每個核大國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來的,沒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沒有一個隨隨便便就形成了實戰化的核力量。某些核小國也是需要冒著戰爭危險去進行核試驗。核武器實戰化是一個體系問題,日本這一套體系基本等於零,日本又不是天頂星人,怎麼可能連最基本的規律都不遵循,一步登天呢。所以,擁有核武器,日本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相關焦點

  • 原子彈爆炸時,跳進水中可以逃過一劫嗎?聽聽日本倖存者怎麼說
    由於原子彈被使用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之時,世界人民都不了解這種陌生的武器,因此日本根本沒有做好萬全的應對準備。 核爆所帶來的瞬間衝擊波固然是非常強烈,但只要你能夠身處隔絕光熱能的保護屏障內,那你逃過一劫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 原子彈和氫彈哪個威力大?為何全球只有中國還有氫彈?只因一個人
    近代物理學告訴我們,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如鈾、釷和鈽在吸收一個中子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2到3個中子和巨大的能量。 這2到3個中子緊接著又擊穿下一個原子核,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反應和驚人能量。這個過程叫鏈式反應,也是原子彈威力的主要來源。
  • 東京大轟炸日本都不怕,為什麼倆原子彈就投降?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在日本投降之後,有一種說法流傳甚廣,那就是美軍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才是日本最終投降的真正原因。
  • 原子彈爆炸時,跳入水中可以保命麼?看日本核爆倖存者是怎麼說的
    那顆遮天蔽日的蘑菇雲就好比是死神的鐮刀,一旦爆炸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收割無數人的生命。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就是日本,當年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幾乎是把廣島和長崎徹底摧毀了,很多人在重溫那段歷史時總忍不住想,要怎麼才能在核戰中倖存呢?原子彈爆炸時,瞬間跳入水中能保住性命活下來嗎?對此,日本長崎核爆倖存少女給你答案。
  •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講真,原子彈只是把日本往投降的路上推了一把而已,日本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受慢熱型戰略的影響,日本能活動的區域越來越小,沒有了生產能力也得不到供給的被海洋包圍著的國家,能有多少資本去堅持,亡國就是唯一的結局。日美之間的貿易往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個世紀中期。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雅爾達會議是1945年2月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成立聯合國,戰後世界格局(即美蘇等各方勢力範圍),蘇聯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後對日宣戰。作為回報庫頁群島及大連旅順歸蘇聯,5月8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8月6日美軍原子彈轟炸廣島,8月9日原子彈轟炸長崎。而蘇軍出兵東北是8月9日凌晨(轟炸廣島2天,轟炸長崎之前),此時離德國投降正好三個月。
  • 原子彈研製方法已經公開,為何還有國家造不出?它可是核武器呀!
    核武器自從在二戰出現之後, 在世界上就有這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個真正的強國, 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一個核大國。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一超多強的國際形勢下, 多個國家也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其中五個核大國, 也就是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在聯合國的體制下維持著世界的和平避免爆發世界大戰。 但確實研製原子彈的方法已經公開了, 為何還有很多國家造不出?今天算是明白了,始終它可是核武器呀!
  • 靈性覺醒篇20:放開假象,停止自我限制,你的人生並沒有被困住
    我過去以為鍛鍊身體就可以改變身體狀況,可實際生活中的我卻在持續很多傷害自己身體的習慣,而我一直都沒有發現。我在發現這些問題後,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我有錢了,也成功搬出去了,那我在新環境中能立馬煥然一新,改變所有不好的行為習慣嗎?我想了想,得到的答案是不能。也就是說,不管我住在哪,其實我也只是外在的環境變了,而我的行為習慣不會有一點改變。
  • 保羅·蒂貝茨:曾向日本丟下原子彈,日本讓他道歉,他如何回應?
    二戰結束後,日本向保羅·蒂貝茨發出了強烈譴責,並且要求他出面致歉。保羅·蒂貝茨是美國的一名士兵,在二戰期間,他曾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就是因為這兩顆原子彈,不僅導致二十萬日本人死亡,而且還直接促成其投降。日本戰敗之後氣急敗壞,竟然公然指責保羅·蒂貝茨的行為,但當時保羅·蒂貝茨只說了一句話便讓日本人啞口無言。他稱:日本何曾想過要向中國人道歉?
  • 90后土味玩具也是日本人的童年!隨全球化發展,玩具打破地域限制
    90年出生的孩子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到了給孩子買玩具的年齡!現在的玩具發展的琳琅滿目,能夠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但是在我們90後看來,這些玩具總是缺少些韻味。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總是在放學後聚堆玩彈珠、拍洋片、四角摺紙。
  • 日本有一艘戰列艦,被兩顆原子彈轟炸都沒有沉沒沒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成為戰勝國。可是,日本海軍的舊式戰列艦,已經適應不了現代戰爭的需求,吃了不少虧。於是,日本決定建造速度更高、火力更大、防禦更好的新式戰列艦。1916年,日本完成了長門戰列艦的設計。
  • 二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所有人可以說是真真切切地感知到了原子彈的威力,日本在被投擲原子彈的一周後便放棄了原來拼死抵抗的做法,大多數人們直接在心裡聯想到:是因為原子彈,日本才直接投降的嗎?武官不會交給其他國家進行審判,而文官則是盼望著可以保住他們的天皇等等。
  • 美國當年若不投原子彈,日本還能撐多久?蘇聯的滅絕計劃更可怕
    眾所周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這兩場讓日本傷亡慘重的核爆促使日本天皇於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就算美國不投這兩顆原子彈,日本也撐不了多久。
  • 原子彈與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掙扎
    「投放原子彈」的展覽的計劃,並將美國登陸日本可能遭受的死亡總數從25萬下調至63000。 迫近日本 1944年後期,美軍獲得了位於馬裡亞納群島上的航空基地,這決定了這場戰爭的軍事結果。從馬裡亞納群島起飛,美軍的B-29轟炸機可以飛抵東京以及日本所有的重要目標。夜復一夜,美軍的B-29轟炸機向日本由木頭和紙構成的建築物上傾瀉著燃燒彈和高爆彈。
  • 美國給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其目的不是簡單的讓日本投降
    因為一旦蘇聯部隊登陸日本大陸,他們將與美國爭奪勝利的果實,正如德國中所發生的那樣。蘇美這兩個國家分裂德國成東方德和西方德,共產主義力量佔據了德國的一半,這是美國最不希望的事情。 蘇聯首先,解決中國日本關東軍和日駐紮在東北的軍隊朝鮮,庫頁島需要一些時間。可以看出,美國正與蘇聯競相投擲原子彈,如此匆忙,他們想迫使日本在蘇聯登陸日本大陸之前投降。在那種情況下,美國可以獨佔日本,而事實的發展確實使美國人實現了他們的願望。
  • 原子彈下真無冤魂?看看二戰時期的日本普通人,你就明白了!
    歷史上日本是唯一一個被原子彈襲擊過的國家,也是原子彈在實戰當中被應用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原子彈給日本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原子彈的爆炸不光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而且會伴隨著炙熱的高溫使得人們在瞬間就會化為焦土。更可怕的是它的放射性元素使得整個地區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生存,即便在爆炸當中有幸活下來的人們,他的身體在放射性的元素影響之下也會變得扭曲不堪。
  • 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仍不投降,美國會繼續扔原子彈嗎?
    當時日本覺得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因為日本在1941年的時候,也開啟了原子彈研發計劃,以當時日本的技術和掌握的鈾礦,提取10公斤的濃縮鈾需要上萬年的時間,而10公斤剛好夠製作一枚原子彈。日本不認為美國的技術比他們先進多少,能弄出一枚原子彈已經很不容易,所以日本高層並沒有放在心上。
  • 長崎原本可以避免第二顆原子彈打擊,卻作死失去了三次機會,天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遭遇了原子彈轟炸。這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唯一遭受核打擊的國家。遭受轟炸的城市是長崎和廣島,其中,廣島是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所以更為被人銘記。不過,今天要講的是第二個城市——長崎。原本,這顆原子彈可以避免的。
  • 二戰時期的發明,可不只有原子彈
    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 關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顆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
  • 美國投原子彈做了這些工作,日本反應意外,網友:不作死就不會死
    二戰期間,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一顆原子彈,促使了日本無條件投降,同時也加速了二戰的進程。原子彈的殺傷力,美國一清二楚,初期本意只是想投放用來威懾,在投放之前美國對日本做了很多工作,都做了些什麼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