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奶奶賣美食,收入全交老伴管又不放心,說出原因不好意思

2020-12-22 黃河鄉土故事

2020年8月15日下午2點鐘,大雨過後,山西省萬榮縣西村鄉的街道上,來自劉和農村的農民大爺王恩順和老伴在賣著自家的美食小吃,儘管雨天街道上人不是很多,可是王大爺的油糕攤上生意一直不斷,咚咚啪啪的風箱聲不緊不慢的響徹在西村的街道上,美食的誘惑下是一種濃濃的鄉愁。

攝影師一邊品著美食一邊和老人家拉呱起來,王大爺說今年已經80歲了,兒子早已反對他們老兩口出來做生意,他能體會孩子的用心,可是兒子不一定能理解老人的想法,這小生意幹了30多年怎麼能說撒手就撒手啊?

王大爺的油糕在當地農村的萬榮和稷山兩縣很有名氣,一天下來能賣上300元到500多元錢,收入比年輕人打工還高,可是老人家說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和睦老夫老妻之間的感情,我們聽著有點納悶,奶奶接過話題說:「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兩個人在家老了脾氣還大,經常吵架,說來也怪,坐在街上炸起油糕卻安然無事,小小油糕攤子成了老夫妻的和諧劑。」

大娘又解釋了原由,她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掌管著家庭的財政大權,農村人有個說法,「女人是個匣匣,男人是個耙耙」,自古以來農民家裡都是女人當家,可是上了年紀出了狀況,自己的腦子不太好使喚了,家裡的現金和錢條子放下後就找不到地方了,為此她經常埋怨老伴,結果是自己的問題,她脾氣急吵架的事情當然不不可避免。

說是兩人吵架其實就是奶奶一個人的發火,王大爺脾氣隨和,從來不會接火,隨後無奈之下奶奶交出了家庭的財權,家裡的所有收入都落在大爺的手裡,可是管錢習慣了的奶奶總是有點不放心,她說只要自己生氣,就要查一查老頭的帳,生怕他胡亂花錢,當然自己也知道老頭沒有花錢的地方,可是自己一輩子過慣了小家生活,所以才有不放心的毛病。

王大爺說油糕這個晉南美食小吃在當地流傳了數千年,農村人趕集上會看大戲時候,吃上幾個甜甜的油糕是必須的習慣,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老伴就把她拿手的炸油糕廚藝用在了發家致富上,老兩口就開始在當地農村賣油糕,靠著自己的手藝和技術加上誠信經營,小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名聲傳遍稷王山區的萬榮和稷山。

老兩口有3個兒子,老大老二在太原和臨汾,小兒子在運城,現在都立起了門戶,自己身體健康,在家裡還種著20多畝中藥材,2年收1次,都是機械化作業,按說是現在光景美著哩,可是大爺說與其在家裡坐著閒著吵鬧幾聲,還不如繼續把油糕攤子擺著,坐在街上忙著幹活,手裡有幹的,眼前也寬,自然不會讓老婆子有急脾氣發作的機會。

稷王山區自然條件很適合傳統農業的發展,這裡遠古就是后稷教民稼造的故事發生地,厚重的黃土地上生產的優質小麥和粟子,經過巧手製作出來的油糕完美的把面香,糖甜結合在了一起,也就成了一種特色美食小吃,流傳了數千年。

王大爺說晉南油糕一般分為2種,一種是小麥麵粉炸制的小油糕,是紅糖或者白糖餡料,直徑在4CM左右,另一種就是黍子面炸制的大油糕,用稷山板棗泥做餡料,直徑在10CM左右。小的入口便是糖汁,大的棗甜綿軟,非常可口,舌尖上的甜味發揮到了極致。

老人家現在炸油糕的工具始終保持著傳統器具,腳下這個風箱當地人習慣叫做「風哈」,以前是農村廚房必備的廚具,目前在農村很少見到,已經成了古董級的老玩意,大叔用的「風哈」據說已經200多年,是爺爺的爺爺手裡所傳下來的,他說賣油糕就離不開這個「風哈」,既是實用器物還是招攬生意的活廣告,「咚咚啪啪」的聲音響起來,大家就知道這是油糕攤子支起來了。

大爺說現代化再發展可是傳統手藝不能丟,就拿這炸油糕手藝來說,講究的就是「風哈」燒碳火,鐵鍋煮油糕,吃的就是煙火味道。拉動著「風哈杆」,一抽一送之間,就是風力大小,火候油溫的掌控,沒有相當長的時間功夫是不行的,油溫高低直接影響到油糕的品質。

兩位老人每天在家裡燙好面,吃過早飯然後駕駛著三輪車外出擺攤,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進行,他們說吵架就是個玩笑話,其實外出賣油糕也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我們從兩位老人的密切協作和笑容滿面的表情上已經看到了他們快樂的晚年。怎麼樣,這樣的晚年生活您覺得好不好?【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8旬老人偷外賣老伴出面道歉:腦萎縮後無法自控 並非壞人變老|重慶...
    8旬老人偷外賣老伴出面道歉:腦萎縮後無法自控 並非壞人變老12月25日,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後堡某小區,一八旬老人偷外賣餐被拍下。家人出面解釋道歉:因為老人患了腦萎縮,所以神智不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老人的家人對外賣員們感到非常抱歉,希望得到原諒和理解。
  • 晉南黃土地滴水成冰,看看住在土窯洞裡的8旬老夫妻生活成啥樣子
    今天小編冒著刺骨寒風帶你走進一戶8旬老夫妻的土窯洞。我們來過他家幾次,和大爺老兩口早都成了熟人。進到窯洞裡,裡面的溫度和外面就是兩個世界,屋外寒風刺骨屋裡卻暖洋洋的。大爺正在窯洞裡做午飯,看到我們過來大爺笑著讓我們趕緊進屋暖和暖和,就繼續忙著做飯,他說中午飯是炒南瓜泡饃和蒸紅薯。
  • 老伴500次透析,84歲奶奶吹500遍口琴相伴……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歡笑舊日朋友豈能相忘……」10月30日下午從江蘇蘇州九龍醫院血液透析室裡傳出了一陣悠揚的口琴聲吹口琴的奶奶叫童隆堡,今年84歲,是病床上做透析的楊德友的老伴。3年前,83歲的楊德友查出尿毒症。3年裡,一周3次,一月12次,童隆堡陪老伴做了近500次透析。
  • 當外國小夥遇上中國奶奶,場面一度失控!2000萬網友集體淚目
    他們飛馳在崎嶇的山路上,1米8的大塊頭坐在後座搖搖晃晃,這畫面有種人在囧途的即視感。但車子開不進村莊,大米只能下車徒步前行。他在竹林裡迷失了方向,幸好遇見了正在挖冬筍的汪助囡奶奶,今年66歲的她身體硬朗,是個挖筍老手。
  • 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
    美食是組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民以食為天,誰也不會離開美食的誘惑,所以在生活當中人們的條件好了以後,都會去尋覓自己喜歡的美味,而且對美食小吃品質的要求也提升了,當然了品質越高的美食小吃價格也隨之越高,今天我們就分享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那這是哪種小吃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 8旬奶奶親手為孫女做卡通月餅,孫女:比秋天第一杯奶茶香多了
    開封過後要保鮮,及時吃完不浪費 5. 食用時間要注意,消化不良要預防 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因此2020的國慶黃金周足足有8天的時間。眼看著超長假期就要來臨,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是不是就快要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啦? 而在臨近放假前,有這樣一個真實發生的溫暖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
  • 74歲奶奶寫給去世老伴的信:過著過著,那個陪你的人就不在了
    《朗讀者》節目,請來了一位74歲的奶奶,作為節目朗讀者,這位奶奶,朗讀了一封寫給一年前去了天堂的老伴。信中奶奶寫到:「我總想和你爭個高下對錯,那些不講理的話,現在我對誰說呢?」74歲的程奶奶與老伴因足球結緣,「一起看了大半輩子足球」。如今,老伴已離世,奶奶忽然明白:「生命中曾經有過許多燦爛,但終究都需要用此刻的寂寞來償還」,奶奶用心訴說思念,讀著讀著淚流滿面。最好的愛情,大抵如此!
  • 8旬老人開空調越吹越熱,原因竟是外機裝在了客廳
    雲南巧家縣一位8旬奶奶怕熱幾年前裝了一臺空調,卻沒有想到家中客廳空調越吹越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情的最終結果要人啼笑皆非,笑中帶淚。通過鄰居口中了解到,這位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今年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了,因為早前患了中風,導致左耳聽力不好,從奶奶口中得知,這個空調是她在幾年之前安裝的,是在當地一家門店買的(現在這家門店已經關門了),然而從安裝上之後,奶奶就一直備受空調困擾,安裝空調就是圖個涼爽,可是打開之後家裡卻越來越熱。
  • 80歲奶奶現場展示鷹爪拳法,老伴功夫更是厲害
    80歲奶奶現場展示鷹爪拳法,老伴功夫更是厲害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擁有著厚重璀璨的文化,更是一個武術大國,而中國功夫在世界上也是享譽盛名的,甚至不少老外認為中國遍地都是高手,當然我們不僅能在武館中看到高手的身影,其實在民間也擁有一些技能超群的人,高手在民間!
  • 8旬老人家裡成熟的柿子1個不摘,大雪天留給千隻鳥兒吃,啥情況
    在河南三門峽拍攝雪中地坑院的時候,遇到一對8旬老夫妻正在窯院上面清掃積雪,在老人的身後有幾顆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的漂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些成熟的柿子在深秋過後就可以摘掉的,卻為何能掛在樹上等到大雪紛飛也不採摘。
  • 河南8旬老夫妻下雪天在地坑院裡做午飯,大爺連吃三大碗,吃的啥
    蔡大爺已年近8旬,如今還和老伴沿襲著十分傳統的農耕生活,養著一頭騾子耕種著近二十畝地,居住在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地坑院裡。正在清理積雪的蔡大爺看見我們的時候,感到十分的突然,怔了一下才笑著說:下這麼的雪你們咋還過來拍照了,真是辛苦。
  • 山西農村8旬老人,命運坎坷1生3次死裡逃生,養大5個孩子有故事
    老奶奶現在已經8旬高齡,可是身體非常健康,慈眉善目,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談吐有條不紊,她快人快語,口若懸河。老人現在有5個孩子,3兒2女,大孫子6歲,兒孫、重孫四代共15口人,有一個和睦的大家庭。他說孩子們都在農村,都有各自的一家人,現在自己身體很好,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就堅持一個生活,這樣自己自由孩子不累,兒女們生活的都不錯,自己看著心裡很滿足。
  • 山東博山菜農種9萬斤白菜湊不夠老伴一周治療費
    10月28日、29日,本報記者來到這裡實地調查發現,8分錢一斤的價格,再次重演數年來豐收造成滯銷的歷史。    菜農孫兆行家6畝多地收穫了9萬斤白菜,原指望賣了錢給老伴治病,但卻連幫忙的僱工也請不起了。「管不起飯啊,一盤炸肉都得20多元,這可就得是200多斤白菜啊。」
  • 住院隔十層,84歲奶奶每天給90歲老伴寫情書,護士:她是爺爺最靈光的藥
    護士們都說,奶奶來過以後,孫爺爺就會開心幾天,有時還會咧開嘴笑。 「你看這些是老頭子的畫,他以前就愛寫寫畫畫,也喜歡唱歌和拉琴,單位表演都少不了他……」黃奶奶手中拿著孫爺爺以前畫的畫,兒子們特地列印成照片,拿來給他們看看。
  • 「我不想讓他死」,84歲老太每天蹬車2小時賣野菜,收入給老伴買藥
    河南葉縣84歲的宋奶奶為了給老伴買藥治病,常年在家附近挖野菜,然後蹬2小時的三輪前往平頂山市區售賣。她表示平時是跪著挖野菜的,她也覺得很累,但是老伴離不開藥,否則就會吐血胃疼,只能堅持,她只希望老伴多活幾年。
  •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著的留守兒童
    工廠復工後,大量的農民工又要離開家了,走上打工之路,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就留給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成為孩子的監護人,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但是爺爺和奶奶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監督也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現在對孩子來說,爺爺和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從小爺爺奶奶都是嬌慣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自己愛幹嘛就幹嘛。爺爺奶奶除了照顧他的生活,其他的也管理不了。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文化,在學習上無法輔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請教老師,這樣使孩子對學習者失去的興趣和耐心。
  • 徐州七旬奶奶商場彈鋼琴被贊公主範,是自學彈琴,身世讓人意外
    近日,徐州的一位7旬的老奶奶在商場彈奏鋼琴的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不少網友看到視頻後,紛紛感嘆:"這位奶奶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家中的公主",也有網友說"這位奶奶應該是一位音樂老師"。但真如網友們所說的那樣嗎?
  • 徐州七旬奶奶在商場彈鋼琴被贊「公主範兒」,她的身世讓人意外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近日,徐州一位7旬老奶奶在商場彈奏鋼琴的視頻在網絡火了一把,不少網友看到視頻後都感嘆:「這位奶奶年輕時一定也是家裡的公主」,也有網友說:「奶奶應該是音樂老師」。她真的像網友所說的那樣嗎?
  • 「打工仔」張萬露和他的「秦巴奶奶」 通過抖音獲得豐厚收益 也...
    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日前發布的《靈工時代:抖音平臺促進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共有2097萬人通過抖音平臺從事創作、直播、電商等工作而直接獲得收入。如將直接就業人數和間接就業人數相結合,抖音平臺共計創造和帶動的就業規模達3617萬個。張萬露是這一背景下的典型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