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愛情!老伴500次透析,84歲奶奶吹500遍口琴相伴……

2021-01-12 中國青年網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

心中能不歡笑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

10月30日下午

從江蘇蘇州九龍醫院血液透析室裡

傳出了一陣悠揚的口琴聲

吹口琴的奶奶叫童隆堡,今年84歲,是病床上做透析的楊德友的老伴。3年前,83歲的楊德友查出尿毒症。3年裡,一周3次,一月12次,童隆堡陪老伴做了近500次透析。每次透析時,她都會為老伴吹一首曲子。口琴聲不僅緩解了老伴的疼痛,也讓病房裡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為幫老伴緩解疼痛,84歲奶奶病房裡吹口琴

10月30日吃完午飯,童隆堡和楊德友兩人從蘇州工業園區湖西一社區出發,乘坐公交108路前往離家10公裡的九龍醫院。下午1點整,童隆堡和楊德友準時出現在九龍醫院血液透析室門口。

做完準備工作,童隆堡扶著楊德友在病床上躺下,幫楊德友挽起袖子,楊德友手臂上有2個鼓起的包。

"這兩個包是扎管抽血換血導致的。」童隆堡指著血透機,似乎在埋怨這個機器。她說,3年前得知老伴查出尿毒症,不敢相信也無法接受,「醫生說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一直到走到最後。」

說到這,童隆堡有些眼眶泛紅。她說,老伴第一次做血透時她偷偷哭了,但她不敢在老伴面前哭,「捨不得讓他受這苦。」

△護士為楊德友做血透

當護士用鈍針扎進楊德友左手臂的內瘻血管,鮮紅的血液引流出來的一瞬間,楊德友眉頭緊鎖,露出痛苦的表情。

「沒事沒事,我一直在你身邊!」 童隆堡緊緊握著楊德友的右手,輕輕拍著他。待護士操作完畢,她轉身從包裡拿出口琴,吹起了曲子《友誼天長地久》。

△童奶奶緊緊握著楊德友的手

漸漸地,楊德友慢慢放鬆下來,還舉起右手應和著旋律拍打。

童隆堡告訴記者,老伴查出尿毒症後,她想到老伴年輕時喜歡唱歌,特別愛哼《友誼天長地久》,就重新撿起30多年沒碰的口琴,想通過熟悉的琴聲來減輕老伴的痛苦。「口琴有一對,我和老伴各一支,是我們倆的『愛情見證』。」

△童奶奶和楊德友的口琴

「這首歌是我年輕時唱給老伴的第一首歌,我自己也喜歡。」楊德友對記者說,聽著歌曲,他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想不起來疼痛。曲子吹完,童隆堡掀起被子,開始為老伴按摩雙腳。然後坐在床邊,跟老伴聊起家常。

「兩人就像小情侶,總是在一起!」

悠揚的琴聲也讓血透室的氣氛輕鬆起來。記者看到,有人輕輕用腳踩起了節拍,有人隨著旋律哼起了歌謠。病友和護士們說,有童奶奶的琴聲陪伴,病房裡的時間過得很快。

△童奶奶在病房裡吹口琴

負責為楊德友做透析的護師胡馨璦說,老兩口平時就像小情侶一樣,每次爺爺上機透析,奶奶都要扶他到病床上,幫他把外套脫掉,捏捏他的手,敲敲他的腿,只要在一起,兩個人手都是牽著的。「按規定,血透病人家屬不能全程陪同,有幾個小時要在外面等,可奶奶經常趁我們不注意,悄悄溜進去陪爺爺聊天。」

胡馨璦說,每次血透的記錄童奶奶記得比她們都清楚,幾區幾床、身高體重都記得一清二楚。「童奶奶已經記了3本筆記本了,他們的愛情真讓人羨慕。」

△童奶奶和楊德友兩人合奏口琴

年輕時他為了奶奶不要小孩,吃流食20多年

吹口琴勾起了童隆堡美好的回憶:她和老伴都是鎮江人,童隆堡在南京當老師,楊德友是蘇州望亭發電廠的司爐工,從相識到結婚只有 6 個月。

△童奶奶和楊德友兩人去旅遊

因為工作不在一起,結婚後兩人便兩地分居。「當老師假期比較多,一放假我就會去望亭看老伴。」童隆堡對記者說,老伴上班是三班制,幾乎沒什麼假期,「但只要有放假,哪怕是放半天假,他都會來南京找我,然後再急匆匆趕回去。」

兩人分居9年後,童隆堡從南京調回了蘇州當老師,來到望亭和楊德友團聚。因為童隆堡身體不好,楊德友選擇不要小孩。

一起走過50多年依然恩愛,楊德友說他們有自己的秘方:生活中有磕磕碰碰時,奶奶聲音一響,他就當「啞巴」。他聲音一響,奶奶立即變「啞巴」。兩人一輩子都沒吵過架!

△童奶奶和楊德友在一起吃蛋糕

歲月的積澱讓童隆堡和楊德友的感情越來越深厚。童隆堡40歲時食道出現問題,楊德友就悉心照顧童奶奶,給她編辮子、捏胳膊,陪她一起吃了近20年流食,直到恢復身體。「兩人在一起就是相互理解,相互依存的。」楊德友對記者說,他照顧老伴是應該的,陪她再吃20年流食都願意,「有她才有我,才是一個家。」

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維持。童隆堡說,只要爺爺願意聽,她會一直為他吹口琴,「一天都不缺,一天都不分開。」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紫牛頭條」八旬奶奶陪老伴做血透500多次,每次都吹口琴哄他入睡
    每周一、三、五,在蘇州九龍醫院的血透室內,都能聽到病房內傳出的悅耳口琴聲。透過病房的玻璃,可以看到兩個老人,一個吹口琴,一個跟著節拍揮舞著右手。兩人配合默契地沉浸在音樂世界裡,病房裡的其他病友不時投來羨慕的目光。躺在病床上、左手插著兩根做透析用的管子的是楊德友,三年前確診尿毒症,而在一旁吹口琴的是他的老伴童隆堡,三年來不離不棄,每周都陪著他前往醫院來做血透。
  • 七旬老爹4年如一日陪尿毒症妻子透析 總是隨身帶零食送護士:「奶奶...
    七旬老爹4年如一日陪尿毒症妻子透析總是隨身帶零食送護士:「奶奶怕疼,你們哄哄她」有人說愛情中最美好的不是瞬間的臉紅心跳,而是不離不棄風雨兼程的相伴。在瀏陽就有這樣一對老夫老妻上演著最美好的愛情故事:70歲的羅爺爺4年來風雨無阻,陪伴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做透析。他說「這輩子早已習慣每天守護在對方身邊。」12月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羅爺爺,聽他講述浪漫故事。查出尿毒症,她擔心自己成為累贅「老伴是2016的時候查出了尿毒症,每周都需要到瀏陽市醫院透析三次。
  • 當年,父親請不起喇叭班,他吹著口琴迎娶了母親
    父親不會吹口琴,他是地道的農村人,在生產隊趕大馬車,一生都從沒走出家鄉這片黃土地,對城裡的洋玩意他不懂,也沒見過。但父親願意聽,每次母親吹口琴時,父親就遠遠的站著,聽得如痴如醉。那天,父親吹的是母親教給他的,電影《小花》的主題歌,《妹妹找哥淚花流》,惹得村裡的小夥子逗父親,「是妹妹找哥呀還是哥哥找妹妹呀?這麼喜慶的日子,咋還流淚嘛?」婚後,母親忙於家庭的瑣碎,再沒吹過口琴,而吹口琴的任務就落在了父親身上。
  • 住院隔十層,84歲奶奶每天給90歲老伴寫情書,護士:她是爺爺最靈光的藥
    親愛的老伴:明天是國慶節、中秋節,多年一遇的雙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相隔咫尺,因疫情難相見,此時此刻,多少愛情美好的回憶湧上心頭,祝您中秋快樂,早日康復,來年月圓時全家團圓
  • 蘇州88歲阿婆照顧91歲阿爹 這對相伴65年的夫妻愛情,太暖心!
    昨天是甜甜的520,在蘇州九龍醫院老年醫學科病房裡,兩位加起來快180歲的老人,相濡以沫的愛情讓醫護人員深刻體會了「愛情歷久彌堅」的深刻含義。故事的主人翁是兩位耄耋老人,91歲的吳懷生和88歲的錢新華。
  • 年近七旬老人練倒立成達人 倒立吹口琴外國人也為他點讚
    如果你去過清晨的合肥和平廣場、逍遙津或者包河公園,那麼你有可能遇到這樣一位老大爺——他精神抖擻、身輕如燕,你可能看不出他的年齡,但他確實已經年近70了;他出現的地方可能會引起一群人的圍觀,有人會拿著手機拍照錄像;他輕輕鬆鬆就能翻幾個跟頭,穩穩地倒立著下臺階、倒立著吹口琴、拋著皮球吹口琴……各項拿手絕活 令人目不暇接——他叫王平,是合肥一建材市場的保安,練習這些絕活已經
  • 74歲奶奶寫給去世老伴的信:過著過著,那個陪你的人就不在了
    《朗讀者》節目,請來了一位74歲的奶奶,作為節目朗讀者,這位奶奶,朗讀了一封寫給一年前去了天堂的老伴。信中奶奶寫到:「我總想和你爭個高下對錯,那些不講理的話,現在我對誰說呢?」愛情中,總歸會有一個熱乎乎地鬧著,另一個則憐愛地寵著,就像人們形容陳小春與應採兒的愛情一樣:你鬧著,我寵著;你笑著,我守著。74歲的程奶奶與老伴因足球結緣,「一起看了大半輩子足球」。
  • 80歲奶奶現場展示鷹爪拳法,老伴功夫更是厲害
    80歲奶奶現場展示鷹爪拳法,老伴功夫更是厲害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擁有著厚重璀璨的文化,更是一個武術大國,而中國功夫在世界上也是享譽盛名的,甚至不少老外認為中國遍地都是高手,當然我們不僅能在武館中看到高手的身影,其實在民間也擁有一些技能超群的人,高手在民間!
  • 老伴只給500元零花錢,七旬大爺鬧離婚
    該案起訴人是台州臨海一位70多歲的李大爺(化名),因為老伴每月只給他500元零花錢,他氣衝衝地跑到立案窗口執意離婚。嫌零花錢太少,七旬大爺起訴離婚「風風雨雨五十年,到頭來每月只給我500元,這日子沒法過了。」李大爺與老伴相識相愛已有55年了,膝下有兩個兒子。
  • 「我不想讓他死」,84歲老太每天蹬車2小時賣野菜,收入給老伴買藥
    河南葉縣84歲的宋奶奶為了給老伴買藥治病,常年在家附近挖野菜,然後蹬2小時的三輪前往平頂山市區售賣。她表示平時是跪著挖野菜的,她也覺得很累,但是老伴離不開藥,否則就會吐血胃疼,只能堅持,她只希望老伴多活幾年。
  • 上海78歲奶奶與亡夫約定守電話亭27年,能排遣孤獨,守住時代的回音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他92歲,她93歲 世間最美的愛情不過如此他92歲,她93歲。從青絲到白頭,他們已經相伴、相守、相依近80載。11月29日,記者走進泗洪縣穎都家園小區陳新老人的家中,感受這對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愛情故事。
  • 頤康血液透析:往後餘生,我們與你在一起
    1年時間來,每天與他們朝夕相處中,我們體驗過患者面對病痛的無奈,目睹過各種悲歡離合的場景,也感受過患者信任的目光……總是一個人前來:虎哥一個43歲的大哥,自2013年11月發現患尿毒症,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自從鄭州頤康血液透析中心開展預約服務以來,他一直在中心做透析治療,大家都習慣稱呼他「虎哥」。
  • 幽默一笑:同事兒子會吹笛子和口琴
    1、同事兒子會吹笛子和口琴,有一次來我家裡玩,對我侄子說:你會吹笛子嗎?侄子搖搖頭。又說:你會吹口琴嗎?侄子又搖搖頭。然後問:那你會吹什麼?侄子不好意思地說:我會吹空調!2、給女朋友買了她喜歡的包包,她破天荒的給我洗了鞋子。
  •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孔繁漪奶奶的神仙愛情,羨煞又淚煞眾人
    朱彩萍奶奶朱阿姨是個愛笑、精緻的奶奶。賈迎芬阿姨小芬姨是個溫婉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患認知障礙3年,還照顧自己的父母,事業家庭兩不誤。孔繁漪奶奶被網友稱為「誇誇群群主」,嘴特別甜,特別會誇人,忘不了餐廳的口才擔當。這一季的《忘不了餐廳》依然讓人感動與淚目。小敏爺爺在吃到好吃的紅燒肉時,還不忘自己的老伴,特意問她那邊是不是吃的一樣,要帶幾塊給她吃。
  • 那一輩的愛情,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浪漫驚喜,只有相伴到老的心
    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愛情,不會說山盟海誓,也沒有鮮花掌聲。回眸一笑,就是一輩子了。01我的爺爺奶奶都出生於40年代,也算是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一代了。後來,他需要每周要進行3次腎透析。身體因為患糖尿病,體內的水排不出去,越來越浮腫,越來越重。而我的奶奶體型屬於瘦小型的,就是如此的體型差距,我的奶奶每周都要陪伴著我的爺爺去醫院做3次腎透析。
  • 「97歲奶奶不肯吃藥急哭99歲爺爺」,讓人淚奔的愛情的模樣
    日前一條「97歲奶奶不肯吃藥急哭99歲爺爺」的視頻感動了無數人,或許這就是無數人渴望的愛情的模樣吧。詩人渴望的愛不會因為愛情的艱辛而有任何的卻步,詩人渴望的愛不會因為情人的衰老而有任何的褪色,反而歷久彌新,磨難越多愛得越篤定。97歲的奶奶和99歲的爺爺就如詩人詩歌中渴望的一樣,經歷一個世紀,不因衰老而褪色反而歷久彌新,而現實中的詩人卻沒有這對世紀老人般幸運,就像現實中的許許多多的人一樣,或渴望而不可得,或不能相伴到老。
  • 80歲的奶奶,歲月靜好並不是向生活低頭,網友:神仙奶奶
    提到老年模特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86歲的凍齡女神卡門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中國的87歲的神仙奶奶,雖然她滿頭銀髮,但是依然保持著很好的身材,再加上雍容閒雅的氣質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神仙奶奶」。看著優雅自信的神仙奶奶,你大概想不到她在60多歲時還是一個體態臃腫,精神不佳,跟普通老年人沒什麼兩樣的人。歲月待她並不仁慈,年輕時候常年的奔波讓她患上了很多疾病,退休後又不幸地遭遇了一場車禍,住院期間還因過剩的營養和長期不運動,導致盛奶奶出院時體重竟然達到了126斤,從此之後奶奶決心一定要開始減肥了,盛奶奶認為只要敢行動,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 8旬奶奶賣美食,收入全交老伴管又不放心,說出原因不好意思
    攝影師一邊品著美食一邊和老人家拉呱起來,王大爺說今年已經80歲了,兒子早已反對他們老兩口出來做生意,他能體會孩子的用心,可是兒子不一定能理解老人的想法,這小生意幹了30多年怎麼能說撒手就撒手啊?王大爺的油糕在當地農村的萬榮和稷山兩縣很有名氣,一天下來能賣上300元到500多元錢,收入比年輕人打工還高,可是老人家說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和睦老夫老妻之間的感情,我們聽著有點納悶,奶奶接過話題說:「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兩個人在家老了脾氣還大,經常吵架,說來也怪,坐在街上炸起油糕卻安然無事,小小油糕攤子成了老夫妻的和諧劑。」
  • 65歲老人的想法:我有房有錢,餘生不找老伴,與保姆相伴就好
    每一對戀人,都希望能夠相依相伴到生命盡頭,可是又有多少對夫妻可以這樣做到,即便再恩愛的夫妻也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天,最終還有有一個人覺得累了,先離開了,剩下的便成孤家寡人,獨活於世。常言道:「先走的那個是最幸福的,而留下的那個卻要受盡煎熬和思念,在追憶中走完最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