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詩社|《成都竹風景》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成都竹風景

作者:楊虎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好像是氣候使然,其實乃精神相投,自古以來,成都平原上的人們便喜歡栽竹。翻開唐詩,首先映入眼裡的,是浣花溪畔草堂裡一代詩聖吟詠春筍的詩句: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那時春色旖旎,草堂四周風骨清奇的竹引來俗客蜂擁。杜甫連忙關閉柴扉,將自己清瘦的身影隱進竹林深處,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無數春筍的身影卻從他的詩裡「走」了出來,向素有「錦官城」之稱的成都縱深處進發。沒多久,二江穿城、綠水千條的錦官城內,不管是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後,還是朱門大戶的粉牆青簷下,輕輕一瞥,到處都可以看見嫋娜迎風的竹。

竹舞成都。三月裡,夜雨過後,清晨的空氣中常潛過來一縷縷竹葉清香;蕭瑟風寒時節,竹則以頂風傲雪的姿態佇立於成都的橋頭溪畔,其迎風亮節,瀟灑挺拔,既清亮了城市的風貌,也爽朗著人的精神。唐朝詩人劉希夷在《蜀城懷古》一詩中說:蜀土繞水竹,吳天積風霜。

成都竹類繁多。舉凡慈竹、斑竹、文竹、綿竹、剛竹;或麻竹、紫竹、楠竹、棕竹、琴絲竹……棵棵翠色清朗,簇簇畫卷天成。

漫長歲月裡,各種各樣的竹子以其豐富和慷慨,向生活在成都的人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身體,誠如蘇軾所慨嘆: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

當竹的肉身與人們的生活日益相融,這虛心挺拔的植物又成了人們精神上的知己:杜甫結茅竹裡,放飛幽趣;薛濤移竹當窗,凝視大江……從食材到器物,由詩情入畫卷,竹,在成都曾發生過那麼多的趣事,引發過那麼多的妙用,搖曳出一片片翠綠的風景……

在辣椒到來之前,成都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那時候,也就是李白、杜甫以及後來的蘇軾、陸遊等悠遊於成都平原之際,被後人稱之為蓉派川菜的成都菜正高檔雅致,用料精細,口感溫和,被公認為深具王者之風。她既講究食材的產地與取用,更追求烹飪的精巧和細膩,典雅的菜名文採風流,悠長的回味歷久彌香。後人曾有形象比喻:品自貢菜,如遇潑辣妹子,使人臉紅心顫;嘗重慶菜,須胃口放開,大碗,粗筷,似大腳漢子;而成都菜,則像深巷裡邂逅旗袍緊裹的二八佳人,那嫋嫋婷婷,只一瞥,便惹你頻頻回首,味蕾無限情思……

常伴於這位佳人身旁,讓人百吃不厭的,是從成都平原上一系列沁香入心的天然食材臻化而來的菜品:潔白如玉的石磨豆腐、潤肺益氣的野生白果、鮮嫩如芽的各種菜心……

而在唐朝時,常掛頭牌的食材,則是竹的嫩芽——筍。

竹有楠麻慈,筍分春夏冬。

楠竹、麻竹和慈竹這三大成都原生竹類,除慈竹筍難以入口外,楠麻二竹的筍子皆美味。春夏冬三季的筍裡,春筍鮮,夏筍香,冬筍滋味悠長。

立春前後,成都多雨。飄飄灑灑的細雨如牛毛一般從空中無聲地斜飛下來,將遠山近村氤氳得煙雨朦朧。正如杜甫詩歌所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後,浣花溪畔的竹林裡,無數春筍從肥黑的泥土裡鑽出來。放眼望去,潔白如玉的筍尖密密攢攢,讓坐在草堂裡的杜甫滿心歡喜,頓時將「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憂憤一掃而光。融融春陽中,他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對著窗外的景色深深凝視:成都如此養人,真想在此終老。那一刻,詩人忽然有些惋惜司馬相如,既已生活在這天府樂土,有美食相伴,文君添香,正該琴聲悠揚,田園愉悅,又何苦孜孜以求駟馬高車?

春筍引起了杜甫無限感慨,也讓李商隱和溫庭筠讚嘆不已。李商隱在山東看到價比黃金的春筍,聯想起朝廷人事傾軋,嘆道: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比起哀怨的李商隱,恃才放曠、相貌粗獷被人稱為「溫鍾馗」的溫庭筠一到成都,立刻就以春筍為形象,比喻環繞在成都周圍的那一圈如黛峰巒: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

蜀山密聚,像竹筍那樣密密地攢簇在一起,峰頂浮雲縹緲。峨嵋、青城的峰頂從雲層中浮現出來,仿佛一簇簇的青黛色蕨芽,聚在成都周圍,朝霞的光芒映襯著積雪的寒光,山勢迤邐彎折,爭似九曲縈迴。

把成都周邊的青山比作竹筍真是形象而生動。這位「洋洋萬言倚馬可待」的「溫八叉」在觀察成都地形地貌時,確實眼光犀利,用語準確。因了天地造化,成都周邊的確青山如筍。然而外粗內秀的溫庭筠觀察力極強,他的詩寫意亦兼寫實,成都人喜栽竹,不惟山形如此,那如筍的峰巒間也翠竹林立。風一吹,漫山遍野的竹林便隨曲曲折折的山嶺波動,起伏出翡翠般的波浪。也因此,每日清晨,常見鄉下男女用桑木扁擔挑了沾了晶瑩露珠的各色蔬菜,在錦官城四門內外顫悠悠進出。

也有小販輕搖槳櫓,迎著霞光,從不知名的小河中出來,犁開錦江一河碧波,向岸上疏朗而立的吊腳樓人家或河灣裡靜泊的畫舫長聲夭夭地叫賣從農家手裡販來的新鮮菜蔬、時令水果。

一俟買主討價,那悠長的聲音頓時變得輕言細語。

各色菜蔬中,裹在嫩黃色筍衣裡的春筍最讓成都人惦記。由春入夏,由秋至冬,潔白的竹筍讓錦官城數十萬人家大快朵頤。

後人在談到唐時成都的繁華時,發黃的冊頁間曾有記載:(蜀郡)有水井處四季筍香。

成都人喜食竹筍,無論老幼男女。舌尖上的成都筍,因了季節的轉換,年齡性別的不同,隨之生發出了許多花樣吃法。

春天,是食筍的最佳時節。春筍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被人們視為「山八珍」。遠在秦嶺那邊的京城長安裡,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春筍上市,便會召集群臣大品「筍宴」,酒到高處,他便舉杯,朗聲祈祝天下人才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讓大唐江山永固,盛世綿長。

比起廟堂之上太宗皇帝的「政治筍」,樂居西蜀一隅的成都人吃春筍,則家常得多,從容得多。人們把踏青、挖筍、品筍融入大自然中,充分享受春天的生機,發掘出唯有成都才能享有的盎然春趣。

成都秋冬陰冷。立春前後,乍暖還寒時節。一夜春雨過後,雲層中陽光約隱約現,城外的農戶翻出農具,正思謀扳了春筍,進城賣個好價錢。城裡的人們卻已經等不及,趁吹面不寒楊柳風,扶老攜幼,紛紛湧到浣花溪、武擔山、武侯祠等處,浴春陽,賞春景,觀春筍,隨便也挖一些帶回家解饞。

春筍做法多樣,葷素百搭,入口銷魂。成都的春筍裡,最可人的是立春後一周內出土的毛竹筍,其次麻竹,再次斑竹。毛竹即楠竹,身材秀麗挺拔,翠葉經霜不凋,風韻卓雅端莊。淅淅瀝瀝的春雨裡,人們戴著鬥笠,從喧鬧的大街拐進小巷,再走幾步,就進入了幽靜深邃的楠竹林,彎下腰,輕輕一扳,只聽「咔」的一聲,鮮嫩的毛竹筍就從泥土表面應聲而斷。然後剝去筍衣,露出翠玉般的筍肉;然後用竹刀將其斷頭去尾,芽孢般的筍尖可炒,可燒;醇厚的根部可煨,可燉;做法最妙,滋味最長,也最素樸的,是將豐腴的中段細細地切成小塊,放入白水中清煮。

水是從許多幽深的水井裡提上來的。離河邊較近的街巷,則由官府指派的工人踩著水車,一圈一圈旋轉上來,再沿著彎彎曲曲的竹筧蜿蜒進千家萬戶。竹筧皆用城外的老毛竹製成。新筍從土中探出頭,數場春雨,幾番陽光,兩個月後即由筍成竹;再經三個冬天,便可以用來造紙;又經兩載春風,已然粗壯年老。人們將這種六年齡的大毛竹從竹林中砍倒、剔去枝丫,然後拖到陽光下剖成兩半,用鋒利的板鑿打通竹節,連接到水車邊,便成了輸送潺潺流水的水管。竹筧攀爬在人家的牆上,入窗進戶,有時竟長達數裡,穿街過巷,彎彎曲曲,蔚為壯觀。

不知為何,那時的成都人用白水煮春筍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灶下的人須用去年剝下來的筍衣煮今年的新筍。如用其他柴火,據說那沸水焚身的新筍會因心生怨恨而走味。被陽光曬透的筍衣火勢熊熊,頃刻間,水便「咕嘟咕嘟」沸起泥鰍眼,灶上的人揭開用慈竹筍衣綴連而成的鍋蓋,抓一撮白鹽丟入水中。

片刻之後,滿屋清香繚繞。

寓居成都的日子,每當春寒料峭,杜甫家裡就會這樣靜靜地在黃昏煮起一鍋白水春筍。筍香繚繞在詩人身旁,窗外,是即將盛大登場的陽春三月。那時,從草堂通往鄰居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鮮花滿徑,嬌鶯輕啼。

【作者簡介】楊虎,崇州市委宣傳部《罨畫崇州》責任編輯。畢業於北京魯迅文學院,出版長篇小說、散文集、中短篇小說集等多部。主要作品有長篇散文《西蜀尋隱》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巴金文學院籤約作家。

出品單位:知見詩社

投稿郵箱:834498775@qq.com

來源:新華號 知見詩社

相關焦點

  • 知見詩社 |《夏至》——作者:朱沛潔,誦讀:煒坤
    遠處漸漸隱沒在煙塵中,川西平原上的那幾間老舊的瓦房在夏至日裡卻見不到影子……此時,我走進安靜的村落,靠牆而坐的老人警覺地盯著我移動的身體,在這條狹長而不平整的村道上行走,像瘟疫迅速蔓延開來的狗叫聲,提醒大家,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進了村莊…【作者簡介】朱沛潔,曾用名朱曉慶,男,祖籍四川閬中。《知見詩社》特邀文學顧問。
  • 知見詩社|《不要懷疑》——作者:李銑 ,誦讀:宋彧
    【作者簡介】李銑,土家族,現居四川成都。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委組織部二級巡視員。著有詩集《感動》(成都出版社,1995年)、《歌聲從天而降》(重慶出版社,2001年)、《月亮上有水》(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
  • 知見詩社|《紅嶺山的童年》(1)
    插圖畫家:千景繪 點擊收聽 「知見詩社」兒童節特別節目紅嶺山的童年作者:高小雯誦讀:何 暢>打鬧聲悠悠迴蕩騎著鼓鼓的麻包袋滑翔山茶花笑盈著說再見沒落下任何東西卻留一屋鮮研那是紅嶺山的童年【作者簡介】高小雯,《知見詩社
  • 知見詩社|《閒茶答彧先生謬讚》——作者:阿榮,誦讀:宋彧
    註:彧,即宋彧【作者簡介】阿榮,知見詩社朗讀者、作者。郫都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郫都區廣播電視局)幹部,遠方之聲朗誦俱樂部會員,成都海棠吟誦社秘書長。第二屆四川省朗誦藝術大賽二等獎獲得者。【誦讀簡介】宋彧,四川省朗誦演講藝術發展促進會(籌)負責人、「知見詩社」創始人、崇州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團市委青年政策研究服務項目專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清明雲詩會》《端午雲詩會》特邀朗誦家、國家工信部抗疫紀錄片配音員、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文化紀錄片配音員。
  • 知見詩社|《我在尋找你》——作者:王玉生,誦讀:林霖
    (作者與夫人) 【作者簡介】王玉生,「知見詩社」顧問、詩人。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巡視員。 【誦讀簡介】林霖(筆名),《知見詩社》特邀朗誦家。電視廣播資深節目主持人、記者、高級編輯,有20年主持經驗,主持過各類節目,作品多次獲得省級政府獎和各類協會獎,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委。
  • 知見詩社|《奉獻》——作者:何誼,誦讀:萬詩敏
    成都市人,《知見詩社》《崇州文藝》顧問、詩人。有作品見於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網、環球網、消費日報網、鳳凰網、成都電視臺《神鳥知訊》、香港國際衛視、方志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圖書館等各級官方和媒體平臺。在業餘生活中,堅持寫作,寫作了幾百首詩歌、遊記、散文等作品;涉及內容廣泛。
  • 知見詩社|《梅裡雪山神韻(三首)》——作者:何誼,誦讀:康靜 萬詩敏
    成都市人,《知見詩社》《崇州文藝》顧問、詩人。有作品見於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網、環球網、消費日報網、鳳凰網、成都電視臺《神鳥知訊》、香港國際衛視、方志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圖書館等各級官方和媒體平臺。在業餘生活中,堅持寫作,寫作了幾百首詩歌、遊記、散文等作品;涉及內容廣泛。
  • 知見詩社|《黃昏靜聽黎明曲》——作者:黃春生,誦讀:王厚蓉
    【作者簡介】黃春生,四川省就業訓練中心、省創業服務指導中心主任,中共四川省委黨校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預師裝備部副部長
  • 知見詩社 |《詠雪(二首)》——作者:曲木合合,誦讀:祝銳
    【作者簡介】曲木合合,《知見詩社》常駐詩人。四川涼山彝族人,現中央民族大學在校生,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成員(原四川省記者文學藝術研究會),多次在全國性文學徵文中獲獎,2019年度作為當代優秀文藝家代表編入由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和北京暹華文化研究院共同主編的《中國夢文藝情》珍藏版檯曆,作品散見各大紙刊和網絡平臺。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誦讀簡介】宋彧:媒體人,公益人,雜誌作者,成都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崇州朗誦藝術家協會理事。相繼擔任江蘇電視臺節目配音員、四川電視臺欄目主持人,知見文化與知見詩社創始人,共青團中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社、人民郵電報、溫州日報、紅網等多家媒體平臺主播。獲得全國多項語言類比賽類大獎及公益志願服務獎。
  • 以地鐵,見成都!
    但成都率先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執行效率,平原城市的優勢,也反映出整座城市在這十多年來的發展勢頭。」事實上,500公裡,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一個坎。有專家曾提出,地鐵運營裡程與人口千萬、GDP萬億一起,構成了衡量一座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從這個角度而言,以地鐵,見成都,不是空話。
  • 滿庭芳女子詩社|4月社課 清明 踏莎行
    隔煙不敢問前路,臨水方知少客船。 枝上子規啼不歇,問誰能補一方天。百年幾見門長閉,一日憂懷寢不安。唯有玉蘭開復謝,共人拭目看波瀾。忍見春痕濡墨跡,不堪舊草訃新墳。千愁還有千城隔,只向青山叩白雲。恃寵豈知險,無謀獨恨深。身殘驚毒婦,怨重落寒砧。一把美人骨,千年費客吟。滿庭芳詩社簡況深圳滿庭芳女子詩社成立於2006年1月。現在共有二十多位姐妹。
  • 細數海棠詩社的靈魂詩作,浸染紅樓的迷夢
    接下來,我將摘取部分詩詞與大家分享:一、詠菊詩初秋時節,探春提議大觀園中有文採的人組成一個詩社,因第一次集會在探春居住的秋爽齋,所作之詩為「詠白海棠」,故名命為海棠詩社。詩社最高峰時,社員足有15人,吟詩、飲酒、對詩,幾乎成為了大觀園內的最大趣事。
  • 國際桃源詩歌 凝香詩社 古詩詞精選
    偶成文/王玉孚 吉林還見林邊落葉飛,幾聲啼鳥對窗扉。離騷讀罷無人會,獨向郊原望夕暉。5.七絕.金文爾歷經火煉現真身,適度剛柔性絕倫。器利工農添效率,刀槍劍戟造軍神。6.十月暖陽       平水韻文/火風凰       安徽初冬十月暖春陽,夕落雲霞冷氣長。
  • 美術館與城市(三)|「消失在自然中」的成都知美術館
    第三站 成都·知美術館「美術館是一座城市文化性的地標,這是美術館的首要功能。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美術館帶有一個城市最明顯的文化屬性,美術館還能以藝術的方式呈現這個城市未來可能呈現的一種具有想像力的狀態。」知美術館館長王從卉認為,這是美術館在一座城市中所承載的重要功能。
  • 納溪區山翁詩社開展採風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付久焱  彭呂貴 文/圖)7月22日,納溪區山翁詩社組織開展2020年夏季採風活動,10餘名詩社成員參加活動。本次採風活動在白節鎮大旺竹海景區開展,一行人穿梭在竹海林間,感受微風習習和一片寧靜,然後登頂大旺竹海最高點白雲山觀景臺,遠眺層層竹海。「輕煙數裡自縱橫,每念悠悠歲月徵。
  • 柳湖詩社 詩人專輯
    立冬文/王豔麗霜染虯枝素葉黃,廖蕭四野見蒼茫。長空唳雁南飛去,自在鄉翁沐暖陽。>主編:林寒常務主編:王鳳萍刊名題詞:許廣紀、袁赤、劉遠江、康榮學特邀評論:陳新林書畫供稿:單秋芳、宮平、馮茂敏、宋雙菊美圖攝影:張秀功、張元文柳湖詩社編委委員會
  • 中華好詩詞|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大雪》宋·陸遊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韓雪麗:《紅樓夢》裡,賈探春為什麼要辦詩社?
    (二)寶玉和探春的疏遠 探春病了幾天,後來好了,見到寶玉,主動和他說話,說是幾天沒見了,這裡透露一個信息,寶玉知道妹子病了,可是沒過去探望
  • 未來幾天 成都市區見雪機會渺茫
    據四川省氣象臺專家介紹,未來幾天在西嶺雪山、青城山、龍泉山等會出現雨夾雪或者小雪,市區見雪的機會渺茫。13日晚,成都人體驗到「溼冷魔法攻擊」,一夜風雨滿地金黃,這場降溫過程也讓成都冬意滿滿。據成都市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整個成都以陰天為主,伴隨有分散的小雨或零星小雨,最低氣溫只有個位數。未來三天,成都最低氣溫只有1℃,成都人多少有些不甘心,期待著奇蹟發生,畢竟最低氣溫接近冰點,雨能變成雪花嗎?目前來看,這個願望實現的概率不大。據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諶貴珣介紹,四川的雨夾雪或小雪只下在了盆周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