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衣服買多件 以打假為名瘋狂「索賠」

2021-01-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同款衣服買多件 以打假為名瘋狂「索賠」

杭州下城:一涉嫌敲詐勒索的惡勢力犯罪團夥被訴

在購物中心瘋狂購買高檔衣服,不為別的,只為高額索賠。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惡勢力犯罪團夥案件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郭某等人以打假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跨省市長期作案,性質惡劣、涉案金額特別巨大。法院將擇期宣判。

瘋狂購衣 在高檔商場同款買多件

2017年以來,在杭州的大型購物中心活躍著一群打扮精緻、衣著時尚的人士,他們頻繁出入高檔商場的知名品牌、奢侈品牌專櫃,出手闊綽,同款衣服一買就是七八件甚至十多件。與一般人買衣服需要試試款式、斟酌價格不同,他們只摸摸面料,就確定款式,碰到「對眼」的,還會多次追加購買。這樣的購物狂人,理應受到各品牌的熱烈歡迎,然而,很多商場、專櫃對他們卻是「又怕又恨」。

2016年前後,郭某和妻子從吉林老家來到上海,妻子開了家美容院,郭某一直沒有固定職業,但有要忙碌的「生意」。和郭某一家一起「南下」的,還有他的朋友張某、楊某和王某等人,大部分時間,郭某和朋友們輾轉於上海、杭州一些高檔商場,並經常在品牌服裝專櫃流連。

張某有一個「絕技」,憑藉眼看、手摸等方式就能將服裝面料成分判斷得八九不離十。2018年1月至4月,張某等人先後逛完了杭州市中心的幾個大型商場後,由張某買樣,王某等人補貨,分別在三家商場的同一品牌專櫃下單,購買了11件同一款式的風衣,總共付款1.5萬餘元。同年5月,他們又在杭州的另外兩家高檔商場同一品牌專櫃,先後買了6件衣服,花掉大約1.8萬元。這期間,他們還分別在杭州市下城區某商場和上海某商場的一品牌服裝專櫃,先後購買了數款衣服共19件,付款8000餘元。

此後,張某瘋狂買衣服的節奏開始了。在杭州多家商場多個品牌服裝專櫃,她先後購買衣服,其中有記錄可查的就達60多件。而且,每「看中」一款衣服,她都會買很多,少則四五件,多則八九件,最多的一款買了15件。

除了在杭州,他們也瘋狂在上海掃貨。在上海的多家商場,王某等人也紛紛出手買衣服,依然是同款多件購買,最多一次花了1.2萬餘元。

郭某不會自己去商場裡買衣服,但他會花錢僱人買。看中哪些款式的衣服後,他會花錢找人去商場幫他把衣服買回來,也是一次購買很多件。

一邊「索賠」一邊在專櫃吃臭豆腐

這樣瘋狂購物,按理說,應該是品牌方的「財神爺」,然而他們卻被品牌方視為「瘟神」,避之惟恐不及。

瘋狂買完衣服後,郭某和楊某會迅速將買來的衣服送到檢測機構,對服裝面料成分比等指標進行檢測。這些經過張某「精心挑選」的服裝一般會檢測出成分百分比存在誤差等標籤標識上的瑕疵。此時,郭某就會帶上楊某,拿著檢測機構出具的書面報告和購買衣服的小票到櫃檯投訴,要求賠償。

郭某辯稱,自己一般都只要求購買服裝價格3倍的賠償,是合乎法律規定的。但有證據證實,郭某索要的賠償款數額均在5倍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倍。在杭州某商場一品牌專櫃,郭某花1880元買了兩件襯衣,索賠金額卻高達4萬元。

對於郭某超越法律規定的索賠,品牌方當然不會輕易買帳。此時,郭某就會使用他們的慣用手段,長時間滯留品牌專櫃,驅趕其他顧客,號稱找媒體曝光,鬧到品牌專櫃無法繼續正常經營。在一次對杭州某高檔商場的惡意索償中,郭某特意點了一份臭豆腐外賣,坐在專櫃沙發上當場開吃。

敲詐34個品牌專櫃獲利80餘萬元

今年初,杭州市下城區檢察院受理該案。由於該案人員構成複雜,分工不同,跨省作案,時間跨度大,為了不遺漏一筆犯罪,不弄錯一節事實,承辦檢察官在全面、細緻審查了在案證據後,列出了近百頁的證據補充提綱和偵查方向指引,最終梳理出該團夥兩年時間裡34筆犯罪事實,釐清涉案金額、每一起犯罪的人員分工,為準確定罪量刑打下堅實基礎。

經查,2017年以來,以郭某為首,以張某、楊某、王某等人為主要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在杭州、上海等地的14家商場34個品牌專櫃,通過買樣、補貨、檢測、上門勒索等手段敲詐勒索80餘萬元,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生活秩序。2018年,某知名奢侈品牌因不堪其擾,直接在全國範圍內下架一款新品,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給營商環境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

該院經審查認為,郭某、張某、楊某、王某結夥,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敲詐勒索他人財物,郭某、張某、楊某敲詐勒索財物數額特別巨大,王某參與敲詐勒索的數額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敲詐勒索罪共同追究刑事責任。其中郭某還多次強拿硬要他人財物,情節嚴重,還涉嫌尋釁滋事罪。

相關焦點

  • 盯上羅永浩的「職業打假人」:以正義之名,做年入百萬的索賠生意
    關於職業打假人的諸多質疑和負面消息,也漸漸浮出水面!職業打假人:以正義之名,做百萬索賠的打假生意?職業打假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還得從職業打假人鼻祖王海說起,在王海的微博簡介中,寫著知名法律博主。上世紀90年代,王海自學法律,並走上了利用法律知識職業打假的道路。職業打假,離不開專業的法律知識。所謂職業打假人,也就是一群利用法律,通過知假買假來實現盈利的群體。
  • 男子花10萬買86盒海參,「打假」索賠百萬,法院宣判:不支持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備受關注的「天價海參索賠案」給出再審判決,宣判維持一審判決,並明確不支持劉某的百萬索賠。這是《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自今年1月1日實施後,官方再次明確不支持職業索賠人的相關訴訟請求。
  • 王海打假,的確是以賺錢為目的,可你們罵打假人,是什麼目的?
    其次,羅永浩帶貨的鄧特艾科漱口水是假洋鬼子,涉嫌虛標廠名廠址,連代言人可能都是和某法國母嬰營養品牌「拼單」請的外國演員。扯出一根線頭,就足以毀掉一整件衣服。他曾被央視315評為年度人物,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都稱他為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然而王海本人卻說:「打假從來和正義無關,賺了錢才能高尚。」當初,22歲的王海用兩副索尼耳機雙倍索賠成功之後,發現了打假的「商機」。
  • 辛巴假燕窩收割粉絲,職業打假人進擊!來看看小眾職業打假人!
    對於職業打假人來說,他們提供的價值是保護好供求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價值,但是消費者不能給職業打假人支付對應的薪水,也沒有相關的部門為他們提供報酬或者說相關部分提供的獎金不足以維護職業打假人的基本生活與工作開銷。所以,問題就出在這裡!沒有人為職業打假人提供與其打假貢獻相匹配的待遇!那怎麼辦!
  • 買家:在淘寶跟拼多多買同款衣服,差價200多,卻是相同賣家發貨
    買家:在淘寶跟拼多多買同款衣服,差價200多,卻同個賣家發貨拼多多是一個新興的平臺,如今發展得也比較猛,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不少山寨產品的出現帶來了不少的負面,雖說現在山寨減少了,但是不少人還是沒什麼好印象,總覺得賣得便宜意味著質量肯定不是太好。
  • 草根搭檔職業打假的一天:走訪兩超市掙1500元
    ◎講述超市遇大額索賠會拖延老李和老張並沒離開,他們和這名負責人交涉起3月10日上午在該超市購買的20多盒過期巧克力食品的賠償。「我們總共買了20多盒巧克力,每盒23.9元,還買了幾件其他過期的食品,分著開了6張小票,這個當時你們店的大領導就說今天會賠,他來了沒。」
  • 同款不同價的衣服你會在網上買嗎?網友: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窮
    同款不同價的衣服你會在網上買嗎?網友: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窮我姐姐上回去廣州買了一件連體的衣服回來旁邊的人都說好看,他們在網上看了是120元我姐在實體店170元,然後衣服收到的時候無論做工和質量都比不出來,但是衣服穿上就是怪怪的沒有我姐的好看,馬子也一樣,那個人比我姐姐還矮穿起來好像短了一樣然後比也是一樣長,我家那件穿起來往下墜修身些,網上購回來那件穿起來胖胖的,我仔細的比了一下網上那件黑色有點淡 衣服小圓點不均勻,車工也沒有那麼細
  • 北京的精神小夥都會到這裡買男明星同款衣服
    都說人靠衣裝,為了自己的外在形象,很多女生會斥巨資買衣服,但實際上如果你想要做這條街上最靚的在,就一定要知道北京這家男明星同款服裝倉庫。在這裡淘上兩套衣服,你就是春天裡的精神小夥。小編有過很多這樣慘痛的經歷,買回來了,東西確實跟網上一樣,試穿之後,發現不是那麼滿意,又好像也還行,覺得退貨也挺麻煩的,穿著效果也不是太差,不如留著吧,總有穿上的一天。結果就是,錢是花出去了,衣服一天都沒穿過!買回來的那天就擱置了,因為不合適,總覺得穿上哪哪都不對。
  • 爆笑校園:呆頭為製造浪漫巧合,與小茵女神穿上「同款 衣服」?
    今天的小茵來到一家服裝店,她要買一件衣服,用很快的時間就挑好了衣服後,便讓老闆幫忙包起來了。這種愛情,佔有欲實在是太強了。蹲在角落裡的呆頭看到小茵買了一件可愛的衣服,他笑出眯眯眼,看來女神可愛是有理由的呢,突然,他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他也買一樣的衣服,那豈不是和女神同款了嗎?原來愛一個人就成為那個人,呆頭的心思誰又能摸得清呢?
  • 職業打假人王海:網紅帶貨多涉假,辛巴羅永浩都被打臉
    戴上,他是犀利的打假人王海,隔著這副眼鏡絲毫看不到他的眼神;摘下,他是一個笑呵呵的溫和的中年男人,背著雙肩包來去匆匆,既為如何管理公司傷腦筋,也為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而煩惱。1995年,當時只有22歲的王海因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嘗試購假索賠一戰成名,成為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首名獲得者,獲得獎金5000元。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實踐中,對職業打假人索賠懲罰性賠償金的牟利行為是否應受法律保護,存在較大爭議。本文就此展開分析討論。  職業打假人並非法律術語,是指以打假為職業,以牟利為目的,知假買假並向生產者、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職業打假人知悉法律規定、熟悉訴訟程序,通常針對規模較大、質量控制較嚴、償債能力強、自我約束要求較高的零售企業。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此未作規定。
  • 網紅辛巴、羅永浩接連被舉報 職業打假再起爭議
    這些網紅主播接連被打假,職業打假對市場經濟究竟有什麼影響?網紅直播帶貨接連被打假一個多月前,職業打假人王海就「辛巴疑似售賣燕窩」一事發文稱:1.辛巴燕窩是風味飲料不是燕窩;2.辛巴的風味飲料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要求退一賠十;3.若進價4.2元,忽悠消費者說賠錢賣、貼錢賣,則屬於欺詐。
  • 職業打假人王海的奇幻時代
    後來王海回憶起這件事情,他說自己當時倒不是為了賺錢,「賠不賠錢其實都無所謂,我只是覺得這個索賠的過程一定會非常有趣。」事實上,這個過程有趣不有趣不好說,但真的很魔幻。先是東城區消協的電話打不通,王海決定上門去找,結果就連神通廣大的北京的哥都不知道東城區消協在哪辦公。
  • 人言可畏:當電焰灶遭遇職業打假人的「假打」
    網際網路普及後,孕育了無數的新興職業,職業打假人就是其中之一。從早期的方舟子打假肖傳國學術造假,到後來的中國打假第一人王海創立專業的打假公司,在市場早期學術造假和產品造假多發的環境下,獲得了很多的支持,甚至連法院,都為這類職業打假人提供了司法上的便利條件。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要求「三倍賠償」,法院為何不予支持?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究竟是維權還是唯利?其行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鑑於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法院經審理認為,其動機並非為了淨化市場,而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買受人要求賠償的前提條件為其屬於消費者,但在本案中謝某紅通過故意大量買入,數量超過合理自用範圍,並非為了生活所需,不能認定為消費行為。」
  • 中國打假第一人:成功狙擊頂尖網紅,打假25年身價千萬
    除了這兩位頂尖網紅以外,網紅「二驢」,更是在被打假後,在直播間求饒叫爸爸。短短幾天時間,直播帶貨領域的遮羞布被一個男人狠狠撕開,這個人就是有著「中國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經此一役,王海成為「中國打假第一人」,這一年也成了「消費者維權」元年。蟄伏10年,雷霆出擊在那個年代,假貨泛濫。人們從王海身上知道,原來買到假貨可以索賠。自此,一大批職業打假人出現。王海選擇成立公司,組團「刷怪」。
  • 王海打假二十年,依然攔不住瘋長的韭菜
    王海多次在打假時遭到商家圍剿,被當面揪著領子威脅:你丫的怕不怕有人弄死你呀!他的BP機不斷收到這樣的留言:速去八寶山!速進烈士陵園!一直到杭州一位老闆為他購置了100萬的「遞增養老附加人身意外險」,王海才稍微踏實了點。除了危險之外,形象暴露也不利於王海的打假工作。如果誰都認識他,他再去喬裝消費者買假貨,就不容易了。
  • 職業打假不講武德,王海同志耗子尾汁
    1999年到2000年,王海先後經歷的津成電線事件,讓"打假第一人"貼上了敲詐勒索的標籤。根據2000年11月18日《南都周刊》的報導,2000年,王海第一次聽說津成電線這家公司,爆料人在電話裡詳述該公司產品質量如何差,並邀請王海前去打假,為消費者維權。
  • 同款不同色衣服價格差了300元
    不過,現在,實體店的品牌貨中也開始出現這種現象:有市民發現,ZARA的一款鬥篷式連衣裙,黃色的售價為299元,紅色的售價則為599元。為何款式、做工、材質都一樣的衣服,因為顏色問題,價格相差了300元?  現象只是顏色不同就得多掏錢  市民丁女士是個時髦潮人,幾乎每個周都要逛街買衣服。
  • 「梟雄」王海:打假25年身家千萬,專「打」當紅帶貨主播
    經過一番摸索,王海確定了公司主要經營的三種業務:知假買假、幫消費者維權、替企業打假。知假買假,就是上文中那種老套路,先鎖定售假的商家,大筆買入、收集證據後,再走法律途徑維權索賠。這種業務雖然費時費力,利潤不高,但最為穩定,風險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