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印度被西方吹捧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經常被拿來與中國做比較來刺激中國。但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和歧視女性的思想使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終究名不符實。今天筆者就來淺談一下印度的種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一個歷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它包括了現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領土。南亞次大陸最早的文明是主要位於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因最早在印度河上遊旁遮普地區的城市哈拉巴發現而得名)。它是由當地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矮黑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和蒙古利亞人)創立的青銅文明。因為關於哈拉巴文明(約公元前2500年——前1750年)的歷史文獻記載很少,所以它也被認為是被人遺忘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750年就突然消亡了。關於它消亡的假說有很多。其中以雅利安人入侵說最為盛行。但雅利安人大規模入侵發生在公元前1500年以後,而哈拉巴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經消亡了。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以後,來自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的古老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經伊朗大規模入侵古印度西北部。他們迅速徵服了當地土著居民,擴張到印度河上、中遊和恆河上遊一帶。最初,他們以徵服者自居,自稱「雅利安瓦爾那」(雅利安含有「高貴」的意思,瓦爾那含有「顏色」、「品質」的意思,反映出外來徵服者與當地居民存在膚色差異)。而當地土著居民則被稱為「達薩瓦爾那」(達薩是對當地男性土著的一種蔑稱)。當時社會結構也就是簡單劃分為徵服者集團和被徵服者集團。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私有制的出現和發展,貧富差距的出現和擴大,在早期吠陀時代的末葉,徵服者雅利安人內部發生分化,形成平民和氏族貴族。平民稱為「吠舍」(Vaishya),而貴族稱為「羅闍尼亞」(Rajanya)。由於職能的不同,氏族貴族也開始分化為祭司貴族和軍事貴族。祭司貴族稱為「婆羅門」(Brahmana),軍事貴族稱為「剎帝利」(Ksatriya)。
當時社會已經出現等級劃分的現象。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祭司階層開始製造輿論來謀取更高的利益。於是婆羅門教典籍《梨俱吠陀》提到原人普魯沙死後,他的口產生了婆羅門,他的手臂產生了剎帝利,他的腿產生了吠舍,他的腳產生了首陀羅。這已然形成四個瓦爾那的雛形。但當時不同種姓的世襲職業還未固定。
到後期吠陀時代(約公元前900——前600年),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第一瓦爾那是婆羅門(Brahmana)。婆羅門主要是祭司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導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瓦爾那是剎帝利(Kshatriya)。剎帝利主要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基本職業是武士。國王一般屬於剎帝利瓦爾那。剎帝利掌握著軍政大權。
第三瓦爾那是吠舍(Vaishya)。吠舍主要是雅利安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瓦爾那,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
第四瓦爾那是首陀羅(Sudra)。首陀羅主要是被徵服的當地土著居民也有失去氏族身份的雅利安人。他們大多數從事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後來由於外來民族的進入、不同種姓間的通婚和放棄本業產生了許多雜種姓。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Untouchables),又稱「賤民」或「達利特」(Dalit),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例如清洗穢物和火化屍體。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他們經常遭到其他種姓人的欺辱甚至殺害,而施暴者常常因為印度警察的不作為而逍遙法外。
在中古時期,在瓦爾那制度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種更加嚴密和嚴格的種姓制度——「闍提」制度。隨著社會分工進一步發展,在吠舍和首陀羅中產生了從事不同職業的集團——「闍提」。闍提內部職業世襲,設立管理機構監督成員遵守規章制度和風俗習慣,違者要受到懲罰,直到被剝奪受保護的權利。闍提制度力圖將社會分工通過血緣、婚姻等關係固定下來,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必須從事同一職業,不同職業集團之間的通婚是被禁止的。涮馬桶人的後代永遠只能涮馬桶,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闍提制度完全否定了底層人民想要改變命運的努力。這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我國的科舉。隋唐開始的科舉制一改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不再持門戶之見,擇優錄取讀書人。這既為國家挑選出最優秀的精英,有利於國家的繁榮發展,又給予下層人民一條穩定的階級上升通道,有利於國家社會的穩定。作為科舉的最大繼承者——高考今天仍然發揮著這樣的作用。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從憲法層面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豈是一紙法律公文所能消除的。種姓制度在印度特別是在農村仍然有著頑強生命力。種姓制度現在更像印度人民心裡的辮子,很難通過外力強行消除,只有通過思想觀念的轉變才有可能。印度為了維繫和加強這個極其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只能通過不斷加強以種姓制度為基礎的印度教來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在消除種姓制度上,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