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 事關2億人就業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外貿鏈條上的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  牽動了許多企業的命運  關乎基本的就業和民生

外貿的抗疫「持久戰」

本刊記者/楊智傑

發於2020.5.11總第946期《中國新聞周刊》

兩個多月前,東莞一家家具製造廠的外貿經理鄧虹最頭疼的,是工廠何時能復工。她不得不逐個給客戶發郵件,說服對方把訂單推遲到3月交貨,同時擔心破壞長期維護的客戶關係。

進入3月,國內疫情緩和,大部分工人回到了工廠。情況卻出現反轉,此時,疫情「震中」從中國轉移到歐美。3月20日起,原本催單的客戶主動給鄧虹發了郵件,稱疫情下當地門店關停,訂單繼續推遲,時間待定。如今,鄧虹所在的工廠再也沒有接到一筆新訂單,九成的海外訂單被推遲。

海關總署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進出口總額9432.2億美元,同比減少8.4%,其中出口同比減少13.3%,進口同比減少2.9%。專業商貿雜誌《焦點視界》對全國203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6%的企業表示疫情對自身影響較大,面臨部分困難,目前勉強維持經營。

新冠疫情「黑天鵝」重創各行各業,當全球的商貿和物流停擺,外貿行業也不可避免淪為重災區。

「退單潮」推倒多米諾骨牌

鄧虹工作的家具製造廠有400多名工人,大部分貨物出口海外,客戶分布在中東、歐洲和澳大利亞,是典型的出口型企業。3月10日,公司除了湖北籍的員工,其餘工人全部到位。大家正準備大幹一場,把前期的損失搶回來,卻沒料到國外疫情開始暴發。

最嚴重的是,歐美疫情重災區,又恰好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19年,歐盟、美國和東協,分別是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出口最多的歐盟國家是德國、荷蘭,增速最快的是英國。「中國對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的出口依存度大於進口依存度,國外需求限制將導致中國出口面臨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等人撰文分析。

由於家具是剛需,鄧虹所在的工廠僅僅是被推遲訂單,情況不算最慘。3月以來,網上流傳許多截圖,在一些外貿論壇上,不少外貿從業者抱怨:「好幾個美國大客戶開始取消訂單」「歐美訂單全部取消,全公司停擺」。

「貨物堆積在倉庫,尾款沒辦法收回,供應商也會給我們施加壓力。」鄧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客人一直不要貨,沒有哪個老闆能承受得了,要麼只能讓工人暫時放假。」

停工是最糟糕的情況,鄧虹不希望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厄運已經提前降臨到了一些工廠。3月23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在廠內發布公告稱,最重要的客戶寶利「Fossil」屬於美國品牌,現已全部停止下單,同時要求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公司經營出現重大危機,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接受全體員工辭職,全廠暫時放假3個月。

精度表業是當地一家知名成表廠。東莞一個小型的手錶加工企業老闆向《中國新聞周刊》提到精度表業以往的業績時,語氣中透露出些許羨慕,「Fossil是一個大客戶,精度只做這一家產品的代工,一年就可以掙很多錢,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合作的都是小客戶。」

不過,正是這點將精度表業推入深淵。「某一個大客戶佔生意比重很大,風險就大。所以公司一般都會有至少三個客戶,均分風險。」鄧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問題之一,便是「對於單一國別的市場依賴程度過高,可能會在國際貿易中面臨較高的、不確定的風險。」她建議,在國際貿易當中,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努力去探索市場多元化,來有效地分散風險,避免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

也有一些企業無力招架,提前倒下。3月23日,東莞市茶山人社分局發布消息,在距離精度表業40多公裡外的茶山鎮,一家經營28年的港資企業——東莞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因外貿訂單取消導致公司業務量驟減,資金鍊斷裂,無法維持正常經營、宣布結業,老闆目前欠薪逃匿。

《焦點視界》的調查顯示,對於疫情帶來的「挑戰和風險」,1/4的公司表示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但隨之帶來的,是現金流緊張、貨運受阻、通關困難、供應鏈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戶流失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外貿鏈條上的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牽動了許多企業的命運,也關乎基本的就業和民生。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企,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到40.6萬家。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外貿外資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超過2億人,佔就業總量的1/4左右,其中包括大量農村和貧困地區人口。

外向型城市的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對不少外貿依賴性的地方經濟造成重創。

東莞被稱為「世界工廠」,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13801.65億元。外需疲軟,集中反映在了一季度的外貿數據上。今年一季度,東莞市外貿進出口2502億元,同比減少14.3%。其中,出口1495.3億元,減少13.3%;進口1006.7億元,減少15.8%。

「疫情給東莞外貿帶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海外需求端萎縮,這是當前影響企業的主要問題。二是供應鏈受限,隨著日韓疫情趨穩已經有所緩解;三是國際通道受阻,貨物、人員流動受到制約。」東莞商務局副局長黃朝東指出。

除了東莞以外,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也匯集許多外向型城市。2019年,《中國海關》雜誌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深圳、上海、東莞、蘇州、珠海、廈門、廣州、寧波、天津和北京是前十大外貿強市。第一財經曾統計,東莞、蘇州、深圳、廈門外貿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均超過100%,外向度最高。

對於外向型城市而言,疫情帶來的城市經濟復甦難題,不是光靠自己就能解決。

「當前寧波外貿企業的困難,已從復工復產過程中存在的返崗難、物流難、產業鏈配套難、訂單履約難,轉為買家收貨和付款風險上升、外需下降、資金鍊繃緊、接單困難、接單以後不敢生產、生產以後不敢發貨等新的難題。」寧波商務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季度,寧波出口1148.1億元,進口694.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8%和7.6%。

對很多城市而言,無法左右的是海外市場的需求萎縮。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美國和歐元區將分別萎縮5.2%和7.3%。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收縮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國際零售巨頭包括Gap、JCP、沃爾瑪、梅西百貨、H&M、Zara、Tommy等都已經著手推遲發貨或者取消訂單。

寧波市商務局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從3月份起,全球已經有64場展會延期或者取消,包括德國科隆五金工業展、法蘭克福燈光照明及建築物技術與設備展、香港電子展等。國內展會中,華交會已經延期,廣交會改為網上舉辦。過去每年的展會上,寧波外貿企業會承接豐厚的新訂單,常規的境外客戶也會藉此商業拜訪。如今,這些開拓市場的機會,都因疫情被迫中斷。

廈門是另一個外貿大市,該市商務局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摸底的210家外貿流通型企業一季度訂單中,189家企業在手訂單數量同比減少,平均降幅達24%。影響面不僅僅集中在東南沿海省份。公開資料顯示,進出口相關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等外貿大省,近些年,也正向湖南、雲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省市蔓延。

過去的傳統出口大宗商品受到衝擊最大。今年年初,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介紹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的6大特點,其中之一是「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佔比重接近六成」。

寧波和廈門商務局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均顯示,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疫情衝擊最為顯著。一季度,廈門機電產品出口335.9億元,下降8.4%,其中液晶顯示板同比下降42.8%。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215.8億元,下降10.4%。3月份,寧波市的服裝、紡織品、塑料製品、家具、玩具、鞋類、箱包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5.6%。

不過,防疫物資出口,帶來了為數不多的增長亮點。疫情期間,有些企業開始轉向生產防疫物資,對一些地方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撐。一季度,廈門市醫療物資出口5.6億元,同比增長41.5%。3月份,寧波市的醫藥品和醫療儀及器械分別增長54%、19%。

寧波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逆勢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寧波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99.4億元,同比增長5.5%,甚至比去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元器件出口增長38.7%,拉動全市出口增長0.6個百分點。

艱難的自救

Jaden在東莞一家女裝加工企業工作,企業產品全部出口,和一些國外快消女裝品牌合作,3/4的客戶在歐美。他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復工後,工廠沒有接到新訂單,原先的訂單中,60%被取消或者延遲。

4月初,工廠接到一個美國重要客戶的大訂單——6萬件女裝。在「訂單荒」的當下,這無疑是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壞消息很快就來了,「當天我們工廠把布料、輔料全部買好,第二天,對方就取消了訂單。」Jaden說。

工廠壓力陡然增加,除了被動接受,他們也在主動尋求自救。不少企業嘗試出口轉內銷,起初,Jaden所在工廠嘗試直播賣貨。他們與電商平臺合作,找人氣高的網紅主播帶貨。但是10天下來,銷售量極低,老闆放棄了這條路。Jaden解釋,賣不出去貨,是因為外貿服裝真的不適合國內市場,「我們主要是開發歐美的款式,與國內流行的款式、顏色不同步,如果開發國內的流行款式,則需要時間。」

在家具行業,出口轉內銷也很難。「內銷和外銷產品,完全不一樣。第一,材料不同。比如外銷產品,我們目前主要以密度纖維板材料為主,但在內銷市場,大家不接受這種材料,覺得不環保;第二,設計審美也不同。」鄧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4月16日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內外貿市場環境不同,外貿企業在拓展內銷市場時,面臨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等痛點。但商務部也在通過降低企業內銷成本、加大內銷支持力度、用好產銷對接平臺、拓寬線上合作渠道等具體方法,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

不少城市也在主動探索出從外貿到內銷的轉型之路。寧波商務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推動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寧波市與拼多多籤訂協議,計劃未來1年內,寧波超過1.5萬家企業參與本次活動,覆蓋全市各優勢產業集群,預計帶動企業在拼多多平臺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實現外貿轉內銷市場訂單超200億元。近期,東莞市也與阿里巴巴、拼多多合作,開拓國內市場。

擁抱跨境電商,是企業自救的另一種選擇。跨境電商,是指跨境網絡零售,常見的平臺有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eBay等。Jaden的公司注意到,疫情期間,有些國外女裝品牌實體店歇業,只能在網上銷售,他們通過跨境電商和中國工廠合作,做得很好。Jaden所在的工廠通過跨境電商合作,拿到了不少訂單,彌補了近期訂單不足的困境。Jaden介紹,復工以來,工廠仍然正常運轉,工人沒有降薪,只是因為訂單量減少,遣散了100多名工人,還有300多人得以繼續工作。

跨境電商也是近期外貿的一個新增長點。「外貿新業態增長比較迅猛。今年一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額增長速度達到34.7%,說明新業態活力充沛。在適應疫情帶來的新形勢和新挑戰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和自主發展能力。」趙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她建議,外貿和供應鏈企業,要積極擁抱數字經濟,通過發展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實現對外出口和線上線下的融合,「這樣就可以既保持原有的老客戶以及原有的貿易渠道,同時又拓展新的增長更快的線上渠道。」

一場持久戰

「國內復工復產帶動外貿出口供應能力、以及國內進口需求穩步提升,對外貿穩增長形成了有力的支撐。」趙萍指出,當前,全國超過76%的外貿重點企業產能恢復率超過70%。

她認為,3月份外貿進出口回暖,也和國內消費市場需求逐步恢復有關。「對豬肉等民生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也促進了這些商品的進口增速提升。一季度,大豆進口量增加了6.2%,豬肉進口量增加1.7倍,牛肉進口量增加了64.9%。」 趙萍分析,另外,這與國內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有著直接關係。一季度,國內對東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上漲,增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外貿行業也並不都是壞消息。3月,中歐班列共開行809列,同比增長30%。「源源不斷的中歐班列,反映出歐洲市場急需中國的各種日用消費品,包括勞動密集型的瓷磚、家電、鞋帽、箱包、兒童用品、玩具等產品。另外,拉美國家也在增加中國商品的訂單。」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撰文分析,中國最早復工復產,預計疫情中後期,全球的市場訂單都將聚集於中國,至於進口,由於全球外貿市場都出現疲憊狀態,唯一的亮點就在中國。他預估,在疫情期間全球貿易總量下降時,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量會逆勢而上。

儘管如此,受訪專家們普遍認為,二季度外貿的壓力仍然很大。幾個東莞的工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工廠現在的出口訂單只能做到4月底或者上半年,現在依然沒有客戶來詢價、談業務,如果情況一直沒有改變,工廠就會面臨無外貿訂單可做的狀況。

寧波市商務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綜合「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系統和近期企業調研等情況,寧波市進出口尤其是出口增速將取決於全球疫情的控制程度,總體反映,二季度出口形勢更為嚴峻。

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二季度外貿依舊不好過,對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趙萍分析,外貿受阻,肯定會對經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是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程度相對較小」。

「近幾年,外貿淨出口佔GDP的比重在持續下降,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的GDP構成中,外貿淨出口的佔比只有0.7%,對GDP的貢獻率是11%。因此,無論是從GDP的存量還是增量上看,外貿佔比都是三駕馬車中最低的。」但趙萍指出,淨出口規模大幅度下降,可能會拖累GDP增長,她預測,今年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可能為個位數,甚至可能為負。另外,外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通過投資和消費顯現出來。

「一方面,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宗商品、中間產品以及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增速下降,可能會影響國內投資增長。國內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產業的投資,會因為進口增速下降而受到影響,從而影響GDP。另一方面,進口消費品,可以更好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但是疫情影響消費品進口,也會影響消費對GDP的貢獻。」趙萍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

「受到全球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已成必然的結果。」趙萍指出。對於外貿及其供應鏈上的企業,她建議,要在疫情面前抓住外貿新業態這個新機會,更好地利用線上平臺拓展外貿業務,通過線上出口來彌補一般貿易出口的損失。其次,外貿企業可以重點關注外貿增長最快的市場,「目前看主要是東協,包括東協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

廈門市商務局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資料顯示,一季度,出口市場中傳統市場降幅高於新興市場,廈門對美國、歐盟、東協出口分別下降16.9%、9.1%和6.4%,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232.9億元,下降5.5%。接下來,廈門市也計劃引導企業加大開拓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大部分「一帶一路」國家,拓展新客戶。

「從進出口商品看,一季度,我國與東協國家在集成電路貿易進出口上,出現較大增幅,農產品的進出口也增速很快。」趙萍建議,像廣東、浙江這些外貿依存度高、工業基礎好的省份,可以更多考慮和東協開展集成電路的產業內貿易。

無論是此前的中美貿易戰,還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外貿企業都被推到了前排。為了減少風險,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建議,從長遠看,外貿企業需要做兩手準備,不要把寶全部押在國外市場,可以同時拓展中國市場,「假設自己進入一個新的市場,以高標準的模式進行拓展」。

(應受訪者要求,鄧虹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消失的外貿訂單:東莞、寧波等城市受重創,事關2億人就業
    3月20日起,原本催單的客戶主動給鄧虹發了郵件,稱疫情下當地門店關停,訂單繼續推遲,時間待定。如今,鄧虹所在的工廠再也沒有接到一筆新訂單,九成的海外訂單被推遲。 海關總署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進出口總額9432.2億美元,同比減少8.4%,其中出口同比減少13.3%,進口同比減少2.9%。
  • 東莞、蘇州、深圳、上海、寧波,如何凱旋?
    這種背景下,即便我們復工復產了,經濟復甦依然吃力,因為拉動我們經濟增長的馬車之一——外貿——受到了較大衝擊。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進出口總額9432.2億美元,同比減少8.4%,其中出口同比減少13.3%,進口同比減少2.9%。
  • 「訂單排到明年5月!」東莞外貿回暖明顯,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隨著「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廣東外貿進出口韌性還將持續。就在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東莞市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做法為43項受表揚的典型經驗做法之一。
  • 受疫情影響訂單減少東莞一家港資玩具廠欠薪倒閉
    茶山鎮政府專項工作小組為員工提供就業和社保諮詢服務廣東東莞市近日更傳出有大批工廠歇業甚至倒閉。其中,港資企業東莞泛達玩具有限公司(下稱泛達玩具)的工廠宣布結業,企業法人欠薪失聯;另網傳佳禾電聲公司亦因訂單減少,位於東莞石排鎮的工廠工人被降薪或辭退;富士康內地工廠上周三(18日)起亦停止招聘正式工和派遣工。
  • 海外疫情席捲下的外貿:某東莞家具廠已半月未接新訂單 「寒潮...
    海外疫情危機的不斷升級,給國內企業的外貿業務帶來沉重打擊。一家東莞家具廠的老闆透露,工廠已經半個多月沒有接到新訂單,來自美國的存量訂單亦被客戶暫停或者取消,工廠現面臨生存危機。近日以來,作為外貿重鎮的東莞屢屢爆發工廠關停事件,其導火線正是由疫情引發的海外客戶砍單、停單。
  • 消失的外貿訂單:額溫槍口罩豪賭落幕,常態下珠三角該何去何從
    但如果當初客戶不取消訂單,陳阿華還是願意做回踏踏實實的外貿電子製造。在東莞,陳阿華本來經營著一家小型電子外貿加工廠,產品銷往歐美、日韓。本以為靠著年前的兩張訂單,能撐到今年5月。但3月末,客戶突然取消了訂單,公司立刻陷入無米之炊。這也是最近珠三角大部分電子外貿加工型中小企業的遭遇。
  • 外貿回暖:電子、醫療等行業訂單大增 物流費用高漲
    (原標題: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 訂單回流國內 企業面臨出海難題)這段時間,東莞市環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羅蘭桂異常忙碌。從10月份開始,國外市場訂單猛增,環華家居的生產線不得不開足馬力,應付旺盛的訂單需求。「按照現在的接單情況,我們的訂單已經排期到了明年5月份。」羅蘭桂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 全面減稅抓緊退稅 助外貿商家渡過難關
    這不但影響了中國外貿企業的海外需求,還影響到全球供應鏈。中國進出口所受的衝擊,可能要比國內疫情帶來停工停產的負面影響更大。以東莞為例。作為全國製造業外貿型的典型城市,東莞近來接連發生因海外客戶取消訂單造成巨大損失而關閉結業的事件。
  • 東莞:一張外貿訂單帶活多家企業
    一張外貿訂單帶活上下遊多家企業。疫情之下,東莞傳統製鞋產業正面受壓。一些外貿企業通過上下遊協作,通過一張大單盤活上下遊企業。幸運的背後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承壓韌性,以及傳統產業上下遊協同合作的堅強支撐。
  • 一張外貿訂單,東莞多家企業被帶活了
    一張外貿訂單帶活上下遊多家企業。疫情之下,東莞傳統製鞋產業正面受壓。一些外貿企業通過上下遊協作,通過一張大單盤活上下遊企業。幸運的背後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承壓韌性,以及傳統產業上下遊協同合作的堅強支撐。
  • 「內循環」下的外向型城市大盤點:17城外貿依存度超50%,有你家嗎?
    6城外貿依存度超100%哪座城市對外貿進出口依賴程度更高?在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的37座主要城市中,目前有17座城市的外貿依存度在50%以上,分別是東莞、蘇州、深圳、廈門、金華、舟山、上海、寧波、珠海、中山、北京、大連、天津、惠州、青島、無錫、嘉興。
  • 特寫丨一家東莞服裝外貿企業的自救
    訂單量暴跌、運費暴漲、倉庫斷供……受海外疫情影響,東莞大部分服裝外貿企業面臨訂單減少、成本高漲的困境。「在虎門,外貿訂單下降情況確實存在,我們正在積極的應對,部分企業也在展開自救。」4月3日,在「走企業看復工」虎門發布會現場,虎門鎮副鎮長黃沛民說道。
  • 海外疫情席捲下的家居外貿市場:某東莞家具廠已半月未接新訂單
    海外商家只能將已經付款的訂單延後發貨,沒付款的訂單取消,也不再下新訂單了。東莞某家具廠已半月未接新訂單在位於廣東東莞的大朗鎮,黃先生經營著一家家具廠,它的主要業務是為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客戶生產家具。據其透露,工廠90%以上的客戶來自美國,小部分來自加拿大。2018年是家具廠最為紅火的時候。
  • 訂單驟降 外貿企業自救各顯神通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在溫州,做開關的已轉型生產口罩,幾家大型鞋企老闆則上直播帶貨;在寧波,政府牽頭與電商平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出口轉內銷。企業積極自救多位外貿從業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月時是客戶催著你發貨,現在復工都正常了,近一兩周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客戶能取消訂單就取消訂單,能暫停的就暫停,還有的甚至是做好的貨都不要了。
  • 疫情之下門店關門、外貿訂單減少怎麼辦?這家企業這麼嘗試,一下...
    相瓊穎是浙江寧波一家外貿公司的負責人,她的企業去年的出口額在3億美元左右,客戶以歐美的超市、藥妝店、美妝店和品牌商為主。  寧波瑞孚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相瓊穎:大概從最初2月10日開始正式復工,客戶從催著要我們出貨排單、排產能,其實從上周開始就陸續取消訂單和延遲訂單。  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剛剛從延遲復產復工中走出來的相瓊穎,又面臨著海外客戶暫停訂單和退單的壓力。她透露,目前企業的現金流很緊張。
  • 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 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 東莞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其中,東莞市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做法為43項受表揚的典型經驗做法之一。東莞的經驗做法獲國務院表揚並不是稀罕事,東莞商事制度改革就曾兩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東莞不但因「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成效較好、閒置土地較少」受表揚,還獲得5000畝用地指標的獎勵。
  • 趕製訂單!慈谿外貿企業開足馬力復產能
    在慈谿新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崇壽鎮生產基地裡,近2000名員工已到崗,機器轟隆,一片忙碌,趕製訂單。「新海集團」打火機產品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1.3億美元,疫情期間,企業全面打響復產硬仗,截止2月28日,企業出口57個高櫃,出口額300萬美元。
  • 疫情下最難行業,非外貿莫屬
    外貿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只要活下來一切都不會白費……2020年的春天,是外貿行業的冬天。2月份,國內疫情蔓延,舉國按下暫停鍵的時候,外貿人拼命向客戶證明:「我們還有員工在崗,不影響生意。」但在東莞,不是每個外貿人都能有李塑料這樣好的狀態。3月18日,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因外貿訂單取消導致業務量驟減,資金鍊斷裂,突然宣布結業。3月21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稱Fossil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公司出現重大危機,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斷腕,亦是自救。
  • 前4月,寧波人賣了19.5億個口罩,買了83億元進口商品
    寧波沸達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靜娣有些喜出望外,本來沒訂單的話,工廠已經打算5月份就放假了,但這幾周來,海外客戶陸陸續續下單,剛好把空檔補上。 不少外貿企業反映,隨著國外逐步解封,歐美客戶開始試探性地恢復下單。尤其進入二季度,明顯感到海外市場釋放的陣陣暖意。
  • 消失的外貿訂單回來了,外貿人卻比沒訂單更焦頭爛額,為什麼?
    這種單價那麼低,要求高,需要注意的細節多,且過程繁瑣、完全沒有利潤,每次驗貨都要驗好幾次才合格的訂單也接......」這是我昨天內心最想不通的一個問題。單價低、要求多、無利潤的客戶,為什麼業務大佬不放棄?本人在一家大型的快消品私企做外貿跟單員,入職這家公司快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