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記者王菲菲)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採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小平的鼻子略微畸形,嘴唇處有做過手術的痕跡。他是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孤殘兒童,目前在太谷貝露文武學校隨班就讀。「是形意拳讓我變得更加勇敢、更有自信。」他說。

山西太谷是晉商故裡。明末清初,形意拳成型於太谷,因實戰性強廣泛流傳,與少林、太極、八卦拳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拳,200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谷貝露文武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創立於1904年。從2009年開始,太谷在中小學推廣形意拳,並將貝露文武學校作為龍頭試點。國家級非遺和一所百年老校,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走進貝露文武學校,處處都能感受到崇文尚武之風。一進門左手邊是形意拳宗師車毅齋的塑像,右手邊是魯迅等文化名人塑像。在教室走廊內,一側展板展示著形意拳的發展歷程,另一側則是詩歌、名言警句等。

「磨鍊意志、強壯體魄、陶冶情操、文武兼修,這是我們的辦學宗旨。」貝露文武學校校長杜永軍說,學校聘請了5名形意拳優秀傳人,從一年級開始,所有的孩子都要學形意拳,最初是基本功,慢慢學習套路,然後是掌握刀槍劍等器械。到了六年級畢業時,每個孩子基本都能掌握形意拳套路,並會一兩項器械。

「以文領武、以武促文,孩子們受益很深。」杜永軍說,最初學校推行形意拳時,一些家長並不同意,認為會耽誤學習,但事實證明,武術讓孩子們肢體更靈活,智力得到開發,近幾年來,學生成績在太谷區一直名列前茅。

更重要的是,武術讓孩子們的內心更加強大、自信。在貝露文武學校,還有13名與小平一樣的孤殘兒童,他們有的是身體殘疾,有的是智力殘疾。初入學時,他們大多身體瘦弱,內心封閉,不願與人交流,難以專注學習。

武術成為治癒他們身體和心靈的良方。每天放學後,別的孩子回家了,他們還要到練功房繼續練習形意拳。有的孩子肢體不協調,一個動作要反覆去教,但沒有一個孩子放棄,也沒有一個教練放棄他們。

五年級班主任杜姣的班上有兩名孤殘兒童,其中一名叫小康的孩子是智力殘疾。她還記得一年級時,小康很不合群,學習也非常吃力。但通過習武,他變得越來越自信,向同學們敞開了心扉。

「儘管他學習成績還是不太好,但對同學卻非常友好。」杜姣記得,一次小康給同學們發糖果,到最後一個孩子,糖果沒了,他主動將自己的糖果讓了出去。

「他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肢體越來越靈活。」杜永軍說,這些孤殘兒童中,有的已成為學校武術隊的主力隊員,他們對形意拳、形意棍還有大刀都非常精通,並在各級比賽中多次獲獎,還參加了太谷區春節聯歡晚會等表演。

記者看到,在練功房裡,大一點的孩子會指揮小孩子站隊,糾正他們的動作。每練完一套拳,幸福滿足的笑容在他們臉上綻放……

「這就是傳統武術的魅力。」杜永軍說。在貝露文武學校的帶動下,形意拳已走進太谷區20所中小學,更多的孩子得以領略它的魅力。

圖片:新華社記者王菲菲攝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傳統武術知識普及:淺談武術中八極拳、形意拳以及太極拳的區別
    武術、易經和中醫是不分家的,祖宗的東西不管是武打還是治病,都是在講陰陽,都在陰陽的基礎上去做學問。例如許多太極拳學者們談的鬆緊,也是陰陽,但是他們只知道鬆緊,不知道陰陽很難學好拳。想要把拳打出去有勁,必須要讓整個手臂是放鬆的,太松、松垮垮的那麼就沒有勁力也不行。
  • 優秀武術文化挖掘與傳承之「武在山西」
    而今天的中華武術,已經由原來生產實踐性質、軍事性質,演變為健身、養生、休閒、交流、防衛等綜合性價值於一體的文化形態。研究表明,武術對於人的成長、事業發展、社會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武術沿革與歷史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我們推薦山西武術,正是基於武術在山西賴以生存的「土壤」,沿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履痕。在中華民族形成史上,山西乃民族融合的大熔爐,徵戰的大舞臺。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傳統武術實踐,和現代散打比起來怎麼樣?
    散打王爭霸賽拳套不利於民間高手發揮蔡永強,形意拳傳人傳統武術中掌法應用很多,比如:八卦掌、太極拳。戴上拳套,掌法就被限制住了,尤其是內家拳,不用掌就打不出內勁來。許多民間高手戴上拳套反而不會打了。但是,不戴拳套,傷害性肯定會很大。其次,傳統武術選材很難,現在城市中有多少家長肯讓自己的孩子練武術?要練也就是健健身,很少拿它當職業。如果散打王推出新的賽事,我想對散打王比賽談點看法。
  • 他是民國武術大師,形意拳無人可敵,解放後做了什麼被槍斃?
    他是民國武術大師,形意拳無人可敵,解放後做了什麼被槍斃?說到民國時期,除了有戰爭之外,其實很多傳統藝術和武術都在蓬勃發展,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成龍的功夫電影也讓很多人對武術痴迷,其實在民國時期,有一個武術大師,他的一手形意拳無人可敵,本來以為他也能和葉問等武術宗師一樣,成為一代名家,但是沒想到的是,解放之後他竟然被槍斃了,他究竟做了什麼呢?
  • 形意拳大師:泰森穆斯裡穆都吃透了中華武術,中國人反而丟了絕活
    張西可形意拳大師張西可是民國武學大家孫祿堂的重徒孫,此人瘦小枯乾,貌不驚人,身高1米65,體重65公斤,卻能打出874斤的重拳,拳頭比美國重量級拳王泰森還重。張西可是山東技擊研究會會長,在當地很有名氣,為了展示重拳威力,他打爛了無數不鏽鋼鍋。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縱觀當代傳統武術,大部分練習者處於健體強身的目的,這屬於傳統武術的主流,體現了傳統武術優於現代功夫的良好健身性,應大力發揚;但也有部分練習者亮出傳統武術的實用的一面,最直觀的反應就是說手
  • 為什麼許多傳統武術會失傳?
    許多拳種門派沒有像樣的拳經拳理,有的門派甚至連拳譜都沒有。在學拳過程中靠的是口傳身授。如果師父故去,弟子又將所學遺忘,這技藝就失傳了。都說我們中華武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可是,關於武術的發展史,關於武術技術的闡述分析,卻沒有一部系統、翔實的文獻。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欣英武館授形意,大氣廣度美名揚。藝成後,在心意六合拳基礎上,吸收道家的養生觀點和哲學思想,結合平生武術實踐,取長補短,改革創新,將「心意」改為「形意」,著有《形意拳譜》。李洛能這一支師承脈絡比較清晰,第一代宗師李洛能,傳於第二代郭雲深,郭去深傳許佔鰲,許佔鰲傳趙慶祥,趙慶祥傳蕭功卓,蕭功卓傳楊秉文,至此已傳六代。
  • 民間武術聚會中老拳師表演的形意拳大槍,值得一看!
    學拳推薦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
  • 河北形意拳傳人邵琳霞演練的形意拳十二洪錘
    學拳推薦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
  • 宋氏形意拳郝紹華 盤根練法
    宋氏形意拳郝紹華 盤根練法 【武術之家的故事】 【武醫之家】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形意拳到底有幾個套路呢?
    形意拳是三大內家拳之一,以三體式樁功為基礎,以五行拳為母,五行拳可演化出十二形拳,是不可多得的民間傳統武術絕技。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拳都是以單操手的方式出現,左右相同,姿勢相反,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那種套路,它們是形意拳的基礎。
  • 民國形意拳家劉殿琛先生論形意拳,形意愛好者必看!
    後之學者即「丹田說」而善領會之,則可以入武道矣。外五行之五拳變化應用各順其序雜周中規折中矩,炁力之所到而架勢即隨之,架勢之所至而炁力即注之,故炁力充則架勢為有用架勢練而炁力乃愈增即譜所云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餘初學技藝時頗學運炁如肩垂項豎齒扣舌頂內提等,如法習之則炁漸決稍往下形而又有周身倦怠只弊,如是者數次,而後始能一經做勢炁即直達丹田,此即五行為五關之說,非精習前進打破遮攔不能聚炁於丹田,運炁於四肢,為一炁充力足之武術家是五行要順者即所以順也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武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如果對武術都理解分為三層境界,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只達到了第二層。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相當淺薄,停留在表面這一層,就好像在幾十年前都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隨著一系列的傳武大師上了擂臺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脫皮,武術也同樣都被傳武大師當成墊背的摩擦了。但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並沒有提高,無非是看見和聽到就說誰厲害,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小龍能打贏拳王泰森。對武術的第二層理解是什麼呢?一些人認為任何武術都有各自的長處,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持這種觀念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甄子丹也是這麼說的。
  • 形意拳高手必學,半步崩拳步法路線
    #關於形意拳,都是聽說過的多,見過的少。由於歷史的原因,形意拳在傳承上出現了斷層,現在所謂的形意拳大師沒有一個練到化勁的,一方面是因為武術天賦高的少,另一方面是沒人在願意下苦功練拳,以至於很多人只能算是勉勉強強學到形意拳的招式。形意拳最高境界叫做化勁,要達到化勁當然需要勤學苦練,但是如果練法不正確,只怕是到老也枉然!有些形意拳愛好者認為使勁發力就是明勁,蓄力就是暗勁,不用力就是化勁。
  • 武術、武學、武道——要普及
    該社只利用農閒時教社員習武學文,以文武雙修為教學宗旨,教學內容設形意、八卦、太極拳三拳械及拳理。 當時學費不定標準,依自己的經濟力量自願交納。有送金銀財寶的鄉紳,有送一車瓜菜的普通農民,不送的也有,教學則一視同仁。當時家鄉習武之風盛起。人文拳社,傳誦一時,使當地的社會風氣蔚然改觀,培養出一批文武兼備的弟子。其中本來識字不多的農民齊公博先生是個典型的例子。
  •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這些負面消息對傳統武術練習者和愛好者無疑是巨大打擊,人們也產生了一個疑問: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看過李小龍電影的朋友們知道,在電影裡總會出現這麼一些橋段:某老外指著李小龍搖搖手指道:中國功夫都是花拳繡腿,體操表演而已,根本不實用。然後就被龍哥幹倒了。
  • 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功夫
    中國功夫博大精深,許多武術宗師創立了各種各樣的拳法、腿法等功夫,分為內家拳跟外家拳。內家拳以內修為主,求一個氣勁綿延不絕,以柔克剛,對戰中柔性有餘而剛猛霸氣不足,像太極拳。外家拳以外修為主,求一個剛猛霸道,一力降十會,對戰中,剛猛有餘而氣勁不足,容易力竭,像八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