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揚風帆三十載,使命在肩立潮頭。浦東新區政協成立以來,始終牢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到與區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與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節拍同頻共振。我們梳理了三十個優秀提案,深情講述了三十年來浦東新區政協在浦東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中積極履職盡責的擔當作為;生動展現了三十年來政協委員們心繫國家發展、情牽社會民生的家國情懷;熱忱謳歌了三十年來在積極採納落實一件件提案過程中,浦東各級部門所共同譜寫的華彩樂章。
浦東政協公眾號將陸續為您講述這三十個提案故事,敬請關注。
推動浦東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升級
提要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需要金融的支持。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浦東,重要性非同一般。
2008年,在浦東新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期間,賈繼鋒、李文等9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進一步改善浦東新區金融軟環境建設的若干建議》,提案直面浦東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過程中有關政策扶持偏弱、政府服務效率不高、人才不足等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辦行政地位、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吸引金融人才、建立與金融決策及監管機構的溝通交流機制、完善金融要素市場等10條建議。
提案得到了承辦部門浦東新區發改委的高度評價:「建議對浦東新區研究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的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提案答覆中還針對建議提出了及時調整完善金融服務辦職能定位和資源配置、出臺《浦東新區集聚金融人才實施辦法》、加強與「一行三會」「一行三局」的交流和溝通等一系列具體舉措。
如今,提案中的大部分建議在浦東的金融創新中正在變為現實。
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翻看當年的提案,賈繼鋒念念有詞:「這一條解決了,這一條也完成了……」他微微抬起頭,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當年提案中的10條建議,大部分都已經做到了,有的甚至超額完成。」這位歷任浦東新區綜合經濟研究所所長、浦東新區國資委副主任、陸家嘴集團監事會主席的新區政協委員,對浦東創建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的努力感同身受,也深知其中的不易。
金融改革步履維艱
提及當年浦東新區為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所付出的艱辛,賈繼鋒記憶猶新:「那份提案正值綜合配套改革的大背景下,浦東新區各部門積極爭取,提出了很多改革設想與舉措。但畢竟重大的金融改革,都必須且只能由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推進,地方政府的作為空間不大,社會影響有限。」
即便如此,浦東還是艱難前行,撕開了一些改革的「小口子」。如2009年8月14日,浦東新區政府與美國黑石集團籤訂金融合作備忘錄,黑石集團在浦東設立首個地區性的人民幣私募基金——「百仕通中華發展投資基金」。上海陸家嘴金融開發公司成為該基金的首個投資人,按比例「撬動」社會資本投向利於國計民生的產業項目。更重要的是,此舉引入了專業的基金管理團隊,極大地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雙重效益。
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時至今日,消費貸已經十分普遍,可在當時還是一個新興事物。2010年初,由浦東新區、中國銀行和百聯集團共同發起的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正式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覆,成為全國範圍內首批獲準籌建的三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這一舉措對於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當時,浦東金融改革還有很多問題擺在眼前:金融業扶持政策與北京、深圳、天津等地相比力度偏弱;稅收制度存在稅負不公平、金融企業綜合稅負過重、投資收益重複課稅;政府服務效率不盡如人意,存在越位或錯位問題;陸家嘴區域的配套設施、人文環境、文化氛圍等,不能滿足金融人才的需求等。
為此,賈繼鋒等委員在2008年召開的浦東新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上提出,要「提升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的行政地位和職能範圍」,使之成為「推進浦東金融核心功能區建設的最重要職能部門」,便於協調各方。要「利用央行第二總部落戶浦東的優勢,儘快建立與決策機構、監管機構的溝通交流機制,爭取政策的適度傾斜」,不能讓浦東成為「政策窪地」。要進一步完善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做大債券市場。要落實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法律地位,加快金融配套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要加快陸家嘴區域的配套設施和人文環境建設等。
先行先試推進金融創新
提案得到了承辦部門浦東新區發改委的高度評價:「建議對浦東新區研究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的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提案答覆中還針對建議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問題的存在就是改革的方向。
此後,浦東從推動金融業發展的目標出發,不斷調整完善金融服務辦職能定位,並於2009年8月成立浦東金融局,進一步完善職能配置,提高政府效率,以滿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及浦東金融核心功能區建設需要,持續加強與「一行三會」和「一行三局」等中央駐滬金融監管機構的交流與溝通;同時,出臺《浦東新區集聚金融人才實施辦法》,對金融高管人才所得稅給予財政補貼。此外,多部門聯動,從交通、住房、人文等多個方面,對陸家嘴地區持續開展建設和整治,並推出了針對金融人才的人才公寓項目,以優質的金融環境吸引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
在金融創新方面,發揮先行先試體制優勢,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爭取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遷入浦東,建立再保險市場、信貸資產交易市場和信託交易市場等。增強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引進更多優質大型企業來滬上市,增強上海作為全國主板市場的地位。大力開發利率類、匯率類、股指類金融產品和金融債券、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固定收益產品,以及鋼材、原油、煤炭等金屬、能源商品期貨交易產品。
經過多年的努力,浦東已經集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保險交易所等13家金融要素市場,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此外,浦東已形成持牌金融機構、新興金融機構和金融專業服務機構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是全球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底,浦東共有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1078家,其中銀行類282家,證券類495家,保險類301家;在中基協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1662家。這些金融機構在多個細分領域的集聚度全國第一。如外資法人銀行17家,佔上海的80%,全國的42%;外資保險法人公司22家,佔上海的88%,全國的43.1%;航運保險運營中心10家,佔上海的91%,全國的91%;合資證券公司5家,佔上海的56%,全國的31%;合資公募基金13 家,佔上海的81%,全國的29%。在外資資管領域,除原有的合資監管類機構外,外商獨資的PFM、QDLP、QFLP等機構也已形成極強的集聚態勢,全球排名前10的資管機構有9家落戶陸家嘴。
國際化水平快速提升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就是要建設與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綜合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是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在2008年浦東新區發改委回復賈繼鋒等委員的提案答覆中,就明確提出:要「適應金融業對外開放新形勢,推進金融市場國際化」,並計劃採取推動境外金融機構在我國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債券,爭取在期貨市場引入合格境外投資者,積極爭取將小額外幣兌換試點付諸實施等舉措予以落實。
多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理想終於照進現實,且大大超越了當年的設想,浦東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快速提升。
截至2019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滬倫通)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日本交易所集團開通中日ETF互通;中債金融估值中心成功發布中資美元債系列產品;20號膠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上市;中央結算公司與歐清銀行籤署合作備忘錄;中信登信託受益權帳戶系統正式上線並對外提供帳戶業務辦理服務……
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018年以來,浦東抓住金融業擴大開放機遇,全力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項目落地,引進了多個金融領域全國「首創性項目」。銀行方面,約旦阿拉伯銀行上海分行獲準設立;渣打銀行成為首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外資銀行;滙豐中國成為首家成功辦理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入業務的外資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成為首批獲得A類主承銷牌照的外資銀行。證券方面,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落戶浦東,該項目摩根大通持股達到51%,是中國證監會批准新設的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全球頭部資管企業美國先鋒領航和螞蟻金服合資組建先鋒領航投顧(上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開展基金投資顧問試點業務,是首家獲批開展基金投顧業務的中外合資金融機構;浦東還有5家外資資管機構——路博邁、富敦、貝萊德、安本標準、元勝投資正式獲得在中國內地開展投資建議服務的資格。
金融業務的國際化水平也進一步得到提升。上海自貿區率先建立了本外幣一體化運作的自由貿易帳戶體系,截至2019年底,共有58家金融機構通過分帳核算系統驗收,自由貿易帳戶開立13.10萬個,月末FT帳戶餘額2784億元;累計有1064家企業發生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資金池收支總額19363億元。
對標國際優化再升級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時對上海提出了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增設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為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浦東新區政府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2019年4月10日正式啟用,首創科創企業篩選推薦機制、科創板上市審核支持功能、上市「四專」精準服務機制等。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賈繼鋒認為,三十而立的浦東,應對標國際一流的金融中心,繼續在綜合環境、配套環境的建設上發力,創設優質金融環境,築巢引鳳。他舉例說,目前在浦東工作的很多金融高管選擇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報稅,原因是上海的稅率相對較高,這不利於金融人才的引進。此外,還要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如加快推進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落地,解決房地產企業靠銀行信貸「短貸長用」的風險,幫助企業實現健康發展。
「我們欣喜地看到,十多年前的這些『作業』浦東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從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的角度來看,浦東依然任重道遠。」賈繼鋒說。
(執筆人:木子)
提案名稱:關於進一步改善浦東新區金融軟環境建設的若干建議
提案形式:委員(聯名)提案
提案者:賈繼鋒(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無黨派界別)
姚毓林(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經濟界別)
李 文(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經濟界別)
曹 臻(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經濟界別)
解 放(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特邀界別)
喬中興(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農業界別)
胡曉勤(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經濟界別)
胡希肯(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經濟界別)
盛朝林(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中共界別)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同心逐夢三十年——浦東新區政協提案故事(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