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漢損失多少兵力,真的是「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嗎?

2020-12-19 鮮花暢談歷史

(一)不共戴天 傾國伐吳

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白帝城內,漢帝劉備此時驚險已定,可是卻羞愧難當,環顧周圍左右僅剩的數萬殘兵敗將。

當然,還包括中護軍趙雲與巴西太守閻芝麾下馬忠所帶來的兩萬五千援軍,劉備的心裡,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是自己這輩子的最後一次指揮作戰,竟然以如此的慘敗做結!

時間倒回到十四個月前,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剛剛繼位一個半月的劉備便是正式起兵伐吳,因為就在劉備稱帝前的十六個月,他的愛將前將軍關羽並荊州軍團數萬人全軍覆沒!

其麾下荊州五郡,全部丟失,而這一切,全部來自於自己昔日的盟友,江東孫權,所以,為了奪回荊州五郡,也為了報仇雪恨,劉備不顧趙雲等人的勸阻,正式動員大軍,準備伐吳!

當時的蜀漢全軍以劉備為最高統帥,其次,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張飛率軍一萬餘人,從巴西閬中趕往巴東江州與劉備大軍匯合。

另外,侍中馬良與鎮北將軍黃權參贊軍務,隨軍而行,將軍吳班、馮習、張南、向寵、陳式等作為各營主將率軍推進,以護軍陳到率領白犛兵護衛劉備左右,以中護軍、徵南將軍趙云為江州都督,率軍約兩萬人駐守江州,作為大軍後援!

可是,就在同年六月,大軍臨出發之時,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張飛被部下範疆張達殺害,將其首級送到了孫權處,得知消息的劉備大怒,從中平元年便是跟隨自己至今三十六年的關羽、張飛相繼因為東吳而亡,這更加加深了劉備的憤怒,因此,同年六月中旬,劉備正式出兵伐吳!

(二)大軍人數 值得商榷

此時,劉備全軍動員人數,卻是值得商榷的,是否真的向《三國演義》裡所說的動員了七十萬大軍呢?

當然不是,蜀漢當時在籍的人口數,男女才僅僅九十萬人,怎麼可能有七十萬的大軍,那不過是演義的誇大的說法,那麼,劉備此番到底動員多少大軍呢?

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劉備此番動員大軍近十萬人,分為後方江州趙雲所部近兩萬人,前鋒出峽蜀軍「支黨四萬人,馬兩三千匹」(《三國志 魏書 文帝記》)

以及秭歸與江州之間的約四萬人中軍,故而,這個數據也被《中國古代戰爭詞典》、《中國古代軍事史 三國卷》、張大可先生的《三國史》等所採納。

那麼,問題來了,整個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至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共計十四個月的時間的夷陵之戰,劉備一方除卻江州都督趙雲麾下的近兩萬人沒有直接參加作戰以外,劉備總計開奔前線的軍隊至多八萬人,怎麼可能有著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呢?

那麼,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到底損失多少人馬呢?

在《傅子》中曾經記載,斬殺劉備蜀軍「八萬餘人」(《三國志 魏書 劉曄傳》引《傅子》),這是目前對於劉備軍損失最多的一個記載,可是這顯然不符合事實。

因為劉備動員至前線的蜀軍總數才八萬人上下,而直接與吳軍交戰的只是出峽的蜀軍支黨四萬人,如果斬殺了蜀軍八萬,那就是最後就剩劉備自己孤零零的逃回了白帝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除了《傅子》之外,《三國志 吳書 吳主傳》裡對此站劉備軍的戰損比記載為「臨陣所斬,及投兵降者數萬人」,《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中對此則記載為「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這樣的記載,還算是比較客觀的,因為夷陵之戰真正使得劉備軍損傷較多的是章武二年六月左右的猇亭之戰與馬鞍山之戰,僅僅馬鞍山一戰,劉備軍便是損失萬餘人,這也照應到了陸遜本傳所記載的內容。

因此,此次夷陵之戰,劉備軍的前鋒出峽蜀軍四萬人,應該是基本全軍覆沒了,而其最大的損失,也就是在這個範圍內了。

因為其後軍與中軍基本除了追擊戰時期的損失之外,似乎並不能遭遇大規模的損失,當然,這也僅僅只是鮮花的一家之言,敬請各位的指正。

相關焦點

  • 夷陵之戰是場以少勝多的奇戰?劉備和孫權雙方兵力各是多少?
    夷陵之戰是劉備為報復無恥的東吳背信棄義,偷襲荊州並殺死關羽的復仇之戰。劉備此戰發益州之精兵,聯蠻夷之友盟,傾全國之力討伐卑鄙的東吳。但是時事往往就是小人得意,大人喪命。在夷陵,劉備的大軍被陸遜擊敗,帶著殘兵逃到白帝城。
  • 夷陵之戰中蜀國只損失了五萬精銳,為何後期卻一蹶不振?
    半年後,陸遜見蜀軍士氣已盡、防備鬆懈,遂抓住戰機,發動火攻,一舉火燒劉備連營700裡,蜀軍損失慘重,士兵傷亡殆盡,軍資也被付之一炬。 劉備狼狽逃回白帝城,於223年6月病逝於此。 那麼,這場看似蜀軍只損失了五萬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導致蜀漢一蹶不振呢?
  • 夷陵之戰慘敗的真相何在?並不是劉備軍事實力弱,而是這3點原因
    夷陵之戰是改變蜀漢命運的一場世紀大戰,蜀漢的君主劉備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發兵攻打東吳,卻被陸遜打得大敗。這次失敗,蜀漢政權實力受到嚴重的打擊,不僅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同時劉備悉心培養的二代將領也損失了很多人。而劉備本人也因為這場失敗,最終鬱鬱而終。
  •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原以為死的都是蝦米,不料被滅的全是蜀漢精銳
    此外,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場決定蜀國命運的戰爭,同時也是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確立天下大勢的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因為孫權襲擊荊州,殺掉守將關羽,這也讓劉備憤怒異常,率領傾國之兵,在公元221年攻打孫權,不過在東吳將領陸遜的帶領下,相持七八個月後,徹底慘敗。
  • 劉備夷陵之戰慘敗,曹丕為何不趁機不攻打蜀國?
    公元211年劉備傾盡全國之力發動夷陵之戰,目的想要奪取荊州並為關羽報仇。孫權恐懼劉備的兵鋒,願意和劉備割地求和,結果遭到劉備拒絕,隨即孫權啟用陸遜為大都督統率荊州各部抵禦劉備。陸遜誘敵深入一步步把劉備引到夷陵,最終在夷陵地區火燒連營,蜀軍全軍覆沒,劉備也於2年後鬱鬱而終。
  • 夷陵之戰東吳明明贏了為什麼又急於求和呢?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規模較大決定未來魏蜀吳三國實力的戰役。在公元219年,東吳孫權背棄盟約,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兩家由聯盟關係轉為仇敵。在劉備稱帝的同年即公元221年,劉備頒布天子詔令親率大軍伐吳。
  • 三國戰爭史:吳蜀夷陵之戰,劉備怒而興師使蜀漢國力衰弱
    陸遜再次對諸將說道:「劉備率領大軍沿江而下,在戰爭初期士氣一定很銳利。尤其是劉備已經佔據了險要之地,發起進攻很難有所突破,就算攻克了一些營地也無法取得全勝。而我們一旦失利,那就會對整個戰局產生影響。我們如今能做的只是獎勵士卒,多思考敵軍的策略,觀察敵軍的動向然後伺機而動。假設我們這裡是平地,早就被劉備大軍所擊敗了,劉備主力是沿山前進,受地形影響兵力無法全面展開,且多日行軍已讓劉備軍士卒產生疲憊。
  • 夷陵之戰吳蜀兩軍的部署和經過
    夷陵之戰陸遜反攻示意圖公元222年七月,劉備為關羽報仇,率兵五六萬東伐孫吳,劉備軍進至猇亭,設立大本營,前部則到達夷道。孫吳降臨陸遜面對強敵堅守不出,孫,劉雙方在猇亭相持達六七個月。劉備全軍覆沒被迫退回白帝城 。夷陵之戰吳軍的戰役部署要圖孫權敗盟襲取荊州,關羽被殺,對劉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隆中對》中所擬定的兩路分兵,北取中原的戰略計劃遭到破產。劉備決心用武力奪回荊州。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漢國,史稱蜀漢。六月,劉備將出兵東徵孫權,命車騎將軍張飛率軍萬人自閬中會師江州。
  • 夷陵之戰中,劉備陣營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將領數量就明白了!
    夷陵戰役可以說是荊州戰役的延續。這一戰打的有點倉促,但規模不小。蜀漢初建,劉備欲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勸說無效,劉備親自率軍前往東吳。而後,卻大敗於夷陵。這場戰役給蜀漢以沉重打擊,使新建立的政權再次陷入不穩定的局面。那麼,蜀漢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有多重?
  • 《皇帝成長計劃2》夷陵之戰怎麼玩 夷陵之戰玩法技巧教學
    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怎麼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玩法介紹 思路詳解。 玩法及思路 建議保證蜀漢的巴西不被攻下或不... 皇帝成長計劃2是一款模擬養成類休閒娛樂遊戲。並且是《皇帝成長計劃》的續作。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怎麼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玩法介紹 思路詳解。
  •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採取了哪些的策略和手段?戰勝了強大的蜀軍呢?
    過了一年又六個多月,即蜀漢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劉備發起了意在奪回荊州的伐吳之戰,這是一場決定吳國命運和三國格局的大戰,雙方交戰於荊州宜都郡境內,史稱「宜都之役」,今習稱「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
  • 如果諸葛亮率兵攻打東吳,夷陵之戰還會慘敗嗎?
    開篇名義,如果諸葛亮作為統軍主帥,夷陵之戰肯定不會招致慘敗,因為諸葛亮在軍事謀略和臨陣謹慎的程度上,都要遠遠高於劉備。夷陵之戰,劉備在用兵上,有點飄了,剛結束漢中之戰,氣勢如虹,在排兵布陣上失誤累累,被當時稱為「不知兵」!
  • 《三國隨筆》:夷陵之戰
    他當時瞞過了關羽,這次夷陵之戰陸遜同樣又瞞過了劉備。對於劉備來說,陸遜依舊是陌生的,他並不認為陸遜有多麼難對付。劉備關羽這哥倆的自大症好像互相傳染了似的,他們犯了同樣的錯誤,都是對他們的敵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劉備和關羽其實最終都是栽在了陸遜的手上。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陸遜的年紀較之劉備關羽都要小了好多歲。
  • 漫話五千年:四千坦克對戰七十萬人,牧野之戰是一場高科技戰爭?
    另外,在朝歌城外服役的奴隸,也有七十萬人之多。紂王下達了一級戰備令,大赦奴隸,一人發一枝長戈。結果,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聚集起了七十萬大軍。緊接著,紂王給奴隸們訓話:弟兄們!立功的機會來了!幹掉姬發!我給你們發獎金!
  • 襄樊之戰,關羽部下唯一活著回蜀漢的猛將,19年後為關羽報仇
    襄樊之戰,是三國形勢重要的轉折點,此戰導致東吳與蜀漢十餘年的同盟關係被打破、反目成仇。蜀漢丟失荊州三郡,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而東吳佔據荊州六郡。關羽雖然全軍覆沒,但是他手下的主簿卻活了下來,最終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
  • 夷陵之戰損失有多重?劉備四個軍師不復存在,諸葛亮也無力回天
    一、夷陵之戰219年,孫權趁劉備北伐,荊州空虛,偷襲荊州,使關羽被擒殺,更使兩國矛盾爆發,劉備便誓要伐吳,後曹操離世,張飛又被部下刺殺身亡。短短幾年,劉備已失關羽、張飛兩員大將,但他仍不忘伐吳。同年七月,劉備親率大軍正式伐吳。
  • 三國演義中期大「BOSS」——蜀漢的恐怖實力
    演義裡漢中之戰後的蜀國兵力堪稱恐怖,遠超魏吳兩國之和,其中包括夷陵之戰送掉的75萬大軍。上庸劉封孟達送掉的10萬(下面是曹魏上庸兵力,歸蜀漢時估計差不多)。又可差使至降將孟達處,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此四路也。諸葛亮南徵帶的50萬。
  • 《皇帝成長計劃2》夷陵之戰怎麼打 夷陵之戰打法攻略
    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應該怎麼打?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打法講解。   困境 首先是困境 如圖... 皇帝成長計劃2是一款模擬養成類休閒娛樂遊戲。並且是《皇帝成長計劃》的續作。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應該怎麼打?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打法講解。
  •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的損失究竟多大?看看他犧牲的將領數量吧
    自此,蜀國和吳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關羽死後,曾發誓同生共死的兄弟昭烈帝劉備,決意對吳國發動戰爭,為弟報仇。東吳曾派遣諸葛瑾前來求和,殊不知他的「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 等一系列言辭更加助長了劉備的憤怒。於是,在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大軍,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夷陵之戰。
  • 入川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劉備為何都不帶諸葛亮?原因簡單
    劉備的用人、識人之術,甚至要在曹操之上。例如:劉備在漢中之戰時,識別王平,你看看後來王平的作為,為蜀漢支起一片天。獨自帶領兵馬,抵擋曹魏10萬大軍。還有一點就是,在劉備臨終之前,還特意提醒諸葛亮,要慎用馬謖,此人只會拍點馬屁,沒多少乾貨!或許,諸葛亮、及當時在場的人都以為劉備是老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