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來自路透社的記者提問稱,美國指責中方在數據共享方面的問題耗費了國際社會的時間,對此中方有何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強調了面對疫情的普遍共識後,笑著向提問的路透社記者問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一時引起熱議。
那麼你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意思嗎?
這句話是《孟子離婁章句上》裡的語句。 原文是: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也就是說,孟子認為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不夠;管理別人卻不能夠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相應的禮貌,那就應反問自己的禮貌是否到家——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身行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會歸服。
孟子不止一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孟子公孫丑上》裡,孟子說: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意思是說仁者(的行為)就如同射箭一樣,應該「射者正己而後發」。如果射不中怎麼辦?孟子給出的答案是:一是不要埋怨勝過自己的人;二是要反過來找自己的問題。
同樣的觀點我們也可以從《論語》上找到。從自身修為方面,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從治理國家方面,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篇》)
無論孔子還是孟子,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從個人品質說,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遇事多做自我批評;從治理國家政治說,是正己以正人,以自身來感化他人。由此也可看出儒家思想的一脈相承。
俗話說:「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疫情面前,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與其把時間花在攻擊抹黑他人、怨天尤人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應對疫情、加強合作上。這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