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回應美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究竟什麼意思?看完就明白了
耿爽是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他金句不斷,總能讓外國媒體記者摸不著頭腦。近來,面對美方記者「甩鍋質問」,耿爽用了句古語「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回應,還悠悠地笑著回應「知道什麼意思嗎?」說實話,筆者剛聽了這句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句古語究竟什麼意思?暫且不說其他,筆者從文化的角度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句古語的深層次內涵,大家看完就明白了。
關於耿爽的回應,筆者第一反應就是博大精深啊!說實話,不要說「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外聽不懂,筆者也是愣了半天,這究竟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就是用英文翻譯過去也失真不少,估計也難以領會其中奧妙所在。筆者後經查閱相關資料,可算是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典故出自何處。原來,「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出自《孟子·離婁上》。出處如下: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這句話聽起來確實是比較繞口,大致意思就是遇到什麼困難挫折,不要去責怪抱怨別人,一定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倘若用文學性語句高度概括,即「反躬自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做的那點事還沒點逼數嗎……這句話的深層次內涵,再為我們探索內因與外因的問題。不可否認,做什麼事情遇到的困難挫折,造成這一問題的外因是客觀存在的。
既然無法更改,如何去解決呢?一般來說會有兩個方向,一味地責怪他人,或者從自身找問題。耿爽古語回應白話文表達,就是這麼一個意思,深層次原因在此不做過多贅述。不得不說,耿爽給美國人上了一課,也為全體國人普及了一次國學。那麼,耿爽的這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已」,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首先,在生活中與人相處遇到什麼問題,不能總是去苛求別人,一定要善於反思自己。前有車後有轍,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關無故的恨。其次,就自身而言,別人不認可你,絕對不是全世界有眼無珠,而是確實是自己有做得不到的地方。這一點一定要搞明白,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最後,這牽涉到一個哲學問題,即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問題。客觀存在外因,諸如困難、挫折等,不是影響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是次要因素,內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所在。要想真正地讓外因惡劣影響消退,最根本的措施還是要通過深刻的反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唯有如此,才能夠讓外因與內因綜合影響事物發展的進程。
筆者才疏學淺,苟且為耿爽拋出的「古語」回應。這句話你知道什麼意思嗎?看完就明白了,很淺顯易懂的道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往往能夠通過寥寥數語表達出發人深思的道理,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歸根到底一句話,多讀書是沒有壞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