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數位化有啥用?巴黎聖母院復建就靠它了

2020-12-2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7月15日,山東博物館珍貴文物數位化保護利用項目啟動,山東博物館、北京郵電大學等單位,將對山東博物館館藏的近50件明代服飾文物進行數位化採集。如此大規模、精細化的工程,填補了國內服飾類文物採集的空白。

央視《國家寶藏》欄目中,山東博物館館藏的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明衍聖公朝服、戰國銅餐具三件瑰寶驚豔亮相。此次文物數位化,明衍聖公朝服將是受益者之一,在這之前,戰國銅餐具已經體驗到了文物數位化。

戰國銅餐具,1991年出土於淄博市臨淄區永流鄉張家莊村的一座戰國墓,是一套製作精美的組合餐具,共計62件。這套銅餐具,不僅反映了當時齊國工匠的高超技能,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齊國的繁榮和興盛。戰國銅餐具外形小巧,卻內含乾坤,分別由10個耳杯、10個小碟、10個盒子、4個碗、25個盤組成,以罍形的外殼盛裝。每件餐具之間套合緊密,環環相扣,稍有偏差,便無法再次裝入或取出。

歷經千年滄桑與歲月洗禮,戰國銅餐具出土時已變形,無法進行組合。央視《國家寶藏》欄目選定這件文物後,山東博物館與技術企業全方位採集了銅餐具的各種數據,並利用特定算法推算各餐具的弧度,然後對模型不斷進行打磨、優化,實現了對銅餐具的數位化重組過程,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組合,重現古人智慧。

文物數位化除了採集信息、方便觀眾欣賞以外,還有更重要的用處。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損毀極為嚴重,震驚了世界。值得慶幸的是,有人曾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為巴黎聖母院建造三維模型存檔。這個人是安德魯·塔隆,生前是美國瓦薩學院建築與藝術史副教授,也是全球第一個帶隊對巴黎聖母院進行全景及內部結構掃描的專家。2015年,他對巴黎聖母院進行了雷射束掃描,獲取了其三維模型。

他用雷射束掃過教堂的每一個部分,測量掃描儀和雷射打在建築結構之間的距離,每次測量結果都用一個光點表示。搜集完畢後,他把數以十億計的光點放在三維圖像裡,可精確到5毫米。畫上線條,再與實地拍攝的全景照片結合,將圖像立面上色、加上光影效果,一座數位化巴黎聖母院便誕生了。有了這些資料,巴黎聖母院完全修復就不再是天方夜譚。

然而,並不是所有文化遺產都有這種運氣。2018年9月2日晚,南美洲館藏最豐富博物館之一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燃起了大火,火光照亮了裡約熱內盧。最終,曾經擁有超過2000萬件藏品的博物館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眾多的藏品中僅僅搶救出72件。有評論稱,有500多年歷史的巴西,一場大火「其中的200年就這樣永遠消失了」。

這場大火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任何文物終究是有壽命的,特別是那些不可移動文物,隨著環境的變化,在不斷衰老,只有文物數位化技術,可以讓文物信息精確地、永久地保存下來。

國內這方面做得最早的文博機構是敦煌研究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敦煌研究院就在做文物數位化,目前已有200多個洞窟全面實現數位化。2016年,「數字敦煌」資源庫正式上線,向全球免費提供敦煌石窟30個精品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圖像及全景漫遊,目前訪問量突破750萬次。

文物的敵人是時間,文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文物保存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每年旅遊旺季,過量的遊客對敦煌洞窟保護造成很大壓力。溫度、溼度、二氧化碳等指標的劇烈變化,日積月累會給洞窟帶來不可逆損害。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如今敦煌的大部分洞窟,遊客都無緣得見,即便進入洞窟,停留時間也相當有限。

有了文物數位化,文保技術團隊可以通過對數據分析處理,了解文物當前情況,並預測其若干年後的形態變化,未雨綢繆地制定保護方案。即便文物受損,也有可能進行高精度修復,為文物延續生命。

相關焦點

  • 但巴黎聖母院不少文物仍「生死不明」
    當地時間4月15日19時左右,在這人世間已矗立了800多年的古老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引發全球關注。這座花了近2個世紀才打造完成的標誌性文化殿堂——在短短63分鐘內就被無情的大火所損毀。這裡存放著幾個世紀以來收集的各種藝術珍品和文物,每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因此,在這座備受尊崇的哥德式大教堂被摧毀後,許多人都在擔心這些珍品的命運究竟生死幾何。
  • 文化遺產數位化丨百度百科博物館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
    法國巴黎聖母院遭遇祝融,這一消息傳出,整個世界人民都沉浸於悲傷,世界文化遺產被摧毀,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受到了重創。在悲傷之餘,網友們也紛紛表示,自己都還沒去過巴黎聖母院去看看呢?實在是一大遺憾。對的,巴黎聖母院始建與1163年,中國那一年還處於宋朝時期,這座古老的建築至今已有了9個世紀,其中收藏著無數的瑰寶與珍品,其中此次燒毀的玫瑰花窗便是珍寶之一。現法國官方表示,巴黎聖母院的修復還需要十年時間。但十年總是覺得太久,想一睹巴黎聖母院風採怎麼辦?百度推出的「百度百科博物館」便可以帶你來看看。
  • 巴黎聖母院,拿什麼「拯救」你?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筆下的教堂皇后,哥德式教堂的經典教科書。它位於巴黎的心臟位置,是法國掛在胸前的耀眼"徽章"。 巴黎人習慣了它的存在,也習慣了它門前廣場上遊人如織的熱鬧景象。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破壞嚴重傷痕累累2919年4月的火災嚴重損毀了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木質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毀,標誌性尖頂和部分屋頂坍塌,雖然建築主體結構得以保留,但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巴黎聖母院的尖頂高90多米,用大量橡木和鉛製造而成,被譽為巴黎聖母院的點睛之筆,是教徒心目中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 往日的巴黎聖母院,有哪些絕美的藝術?
    目前,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和重建正在持續進行中。作為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和宗教場所,整個建築從內到外無不體現了藝術性、歷史性。今天,就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回味這座近千年的哥德式教堂之美。
  • 今天是,想起了一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
    文學「人物」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2世紀,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受多次破壞和掠奪,逐漸衰敗。得等到19世紀人們才開始對她有新的認識,皆因維克多·雨果於183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狀況如何?BBC為此拍了一部紀錄片
    該片揭示造成火災的原因,以及它是如何迅速蔓延、和帶來的不可逆損害。還通過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的建築師、玻璃修復師、文物保護專家、木匠以及諸多科學家的視角,探尋巴黎聖母院修復這一龐大艱難而耗時的工程,及其背後的科學。《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在豆瓣得到了8.7的高分,在推特等社交平臺也引起了熱議。
  • 巴黎聖母院何時再見?
    在飛行支柱的情況下,重量由拱頂的肋骨完全在結構外部承載到一系列的反支撐上,這些反支撐頂部有石頭尖峰,這使得它們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扶壁又意味著牆壁可以更高更薄,並且可以有更大的窗戶。終於在公元1345年,巴黎歷史上第一座哥德式建築-巴黎聖母院完工。哥德式,原是從哥特民族中演化過來的,指的是北方野蠻民族,含有貶義。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所以如今的巴黎聖母院廣場地面上有個銅製的八角星星標識,它是法國測量巴黎至全國各地裡程時的起點坐標,被稱為「原始零點」或「中心原點」。如果不是要上到鐘樓去尋找雨果筆下的敲鐘人,僅參觀巴黎聖母院的大殿並不收費,但排隊的人真心不少,好在隊伍前進的也比較快。
  • 《巴黎聖母院》善良與邪惡的對照,虛情假意和堅貞不渝的對照
    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等。在法國,雨果主要以詩集紀念,如《靜觀集》和《歷代傳說》。他創作了4000多幅畫,積極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如廢除死刑。年輕時,雨果傾向保皇主義,但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成為共和主義的積極推動者;[10]他的作品觸及時政、社會和藝術潮流。雨果被葬於巴黎先賢祠。
  • 旅行要趁早:巴黎聖母院可能10年內不對外開放,損失超177億元
    作為法國巴黎最重要的一座古建築遺產,位於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一直以來聞名遐邇,是巴黎之旅不可錯過的著名景點之一。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但這座建築,在2019年再次令世界矚目,在這輝煌的基礎之上又大火了一起。
  • 歷史上的今天|巴黎聖母院起火!有些美好,從此只在回憶中……
    2019年4月15日這一天傍晚,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築之一,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後大火迅速蔓延,將其淹沒在火海中。巴黎聖母院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這座傳奇的教堂從1163年始建,到1345年全部建成,經歷了180年的時間。
  • 又見《巴黎聖母院》
    初次接觸《巴黎聖母院》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部小說,後來上大學時又重溫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這則新聞讓我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想起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上班空隙,又一次看了這本小說。
  • 鐘樓怪獸,巴黎聖母院的魔幻世界
    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鐘樓怪人》(又譯《巴黎聖母院》)中的如此描寫令世人認識了外表奇醜但內心純善的怪人卡西莫多。這個容貌奇特的「半獸人」只是文學創作中的存在,不過聖母院兩座鐘樓之間真有一座怪獸出沒的長廊,裡面不乏面目猙獰、半人半獸的奇特物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惡魔沉思者」——夜梟已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標誌性元素。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法媒:五年內恐無法修復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今天,是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要在5年內修復巴黎聖母院,但此時修復工程因疫情而中斷,僅有吊車懸掛在燒出破口的教堂屋頂上。
  • 巴黎聖母院的「數據不朽」:賽博時代我們如何崇敬神聖?
    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對於巴黎聖母院依舊有一個共識:不管它象徵了什麼,總之它都有所象徵。看起來狹窄的民族主義者和胸襟廣闊的世界主義者的姿態是高下立判,但是這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把聖母院看作是某個大寫觀念——它足夠大,以至於模糊——的表徵,由此賦予堅固的歷史意義,一磚一瓦都代表著人類文明的輝煌,它的美都是與天主教式永恆不變的宏大觀念相關(如前文所說,這也是建築術原來的夢想)。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時間:2020-11-20 17:2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巴黎聖母院作為世界知名建築之一,是法國的象徵之一,也是歐洲建築史上比較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建築代表之一
  • 《刺客信條:大革命》令巴黎聖母院在VR中重生
    2019年4月15日巴黎時間18時50分許,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建築巴黎聖母院突然遭遇大火。火災致使塔尖如攔腰般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 :大革命》中經過5000個工時的精雕細琢,1:1重現了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