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3821字|預計閱讀時長6分鐘
閱讀導航
杜大炮
「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
毒瘤到底在哪?
毒梟政治學?
1
杜大炮
「這些@#$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我警告你,打消了(碰毒品)這個念頭,即便你是警察,我也會真的殺了你。」(These sons of whores are destroying our children. I warn you, don’t go into that, even if you are a policeman, because I will really kill you.)
「如果你身邊就有吸毒的人,請你幫助他們的父母去了結他們,因為這對於父母來說太痛苦。」(If you know of any addicts, go ahead and kill them yourself as getting their parents to do it would be too painful.)
這是菲律賓總統羅德裡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於2016年6月30日宣誓就職以後,在首都馬尼拉的貧民窟前發表的激進講話。
杜特爾特對於涉毒人員及團夥,甚至其背後的利益集團所發出的死亡威脅立刻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不誇張的說,就連「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美國總統川普在杜特爾特面前都顯得「文質彬彬」。
而杜特爾特政府的鐵腕出擊並非空穴來風——菲律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了金三角(泰國、緬甸及寮國)和南美洲之間毒品往來的重要通道。據菲律賓禁毒局(PDEA)報告顯示,大量來自南美洲的毒品被偷運到西非和中東,部分再經輾轉滲入菲律賓。
這些包括麻黃鹼和安非他命在內的危險毒品在到達菲律賓境內後,再由當地毒販進行拆分後鋪貨,最終流入菲律賓境內大大小小的島嶼(菲律賓共由7107個島嶼組成),為緝毒行動帶來了極高成本和巨大難度。
與此同時,正是這種地理環境造就了毒販可以通過在快艇和船隻上流動販毒,隨時停靠交易,並在遇到警方偵查時迅速撤離。
據菲律賓當局2015年(杜特爾特當選前)調查顯示,菲律賓全國沾染過毒品的人數大約在300到400萬人,吸毒人員在呈現多元化(跨越任何年齡段和性別)的同時,也為該國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隱患——包括謀殺在內的各類毒品犯罪居高不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杜特爾特的當選顯得毫不意外。
2
「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
杜特爾特認為,菲律賓的問題在於民眾對政府已經喪失信任,造就了毒品泛濫街頭和民眾蔑視政府權威的現象日益惡化,而毒品和犯罪則已經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想要徹底解決毒品問題,必須「刮骨療傷」。
所以杜特爾特在打擊毒品犯罪上採取了許多創新,比如:
向經營喪葬服務的企業家們表示:「我保證你不會破產的。如果你的企業效益下降了,我會直接和警察打招呼,讓他們動作快點兒(射殺毒販),幫企業家們賺錢。」
口頭授權菲律賓民眾可以直接處死任何嫌犯和吸毒人員,緝毒小組和警員則可以憑毒販屍體認領獎金。
提議恢復死刑,並明確表示,自己比較偏愛絞刑。
但是,在有效打擊毒品犯罪氣焰的同時,這場聲勢浩大的禁毒戰爭也殃及了許多無辜。
2018年2月,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對菲律賓政府在禁毒戰中的「殺戮」啟動調查。
調查顯示,在2016年6月到2019年7月之間,菲律賓警方一共在134,583次禁毒行動中逮捕近20萬人,並擊斃5526名涉毒人員,其中包括誤殺3名年齡分別為3歲、5歲和6歲的兒童。
另外,禁毒戰爭對菲律賓監獄和看守所造成巨大負荷,使得本已惡劣的條件雪上加霜——全國所有監獄的最大容積量為20,399人,而截至2019年時已經收容高達132,000人。
不僅如此,除了毒販以外,還有數千人遭到「不明槍手」以涉嫌吸毒或販毒的罪名法外處決。
面對大量人權組織的強烈批評,杜特爾特似乎根本懶得去管,而是直接朝聯合國開炮:「去@#$的狗屁聯合國,中東爭端問題你們解決不了……非洲的種族大屠殺問題,你們連屁都不敢放,趕緊閉嘴吧!」(「FXXX you UN, you can’t even solve the Middle East carnage ... couldn’t even lift a finger in Africa [with the] butchering [of] the black people. Shut up all of you!」)
即便如此,對於杜特爾特的強硬政策,當地民眾依然表示強烈支持(2017和2019年的獨立調查報告顯示支持民眾比例為88%和82%)。
3
毒瘤到底在哪?
藏在毒品問題背後的其實是菲律賓的經濟問題。
毒品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快捷渠道,因為該國經濟和生存環境常年惡劣。基層民眾普遍缺乏對於生活的寄託和未來的憧憬,而毒品產業卻給大量底層民眾帶來了收入和「解脫」。
所以,與其說接觸毒品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對於生活的一種無奈之選。
據《南華早報》報導,一位名叫Rey(化名)的吸毒者曾透露,自己的主要職業是三輪車夫。每天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大約可以收入300比索(約合9澳元),但是自己會定期豪擲500比索(15澳元)「改善生活」。
除此之外,Rey還有一份兼職——毒品快遞員。
Re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自己只有19歲,本應是充滿陽光和朝氣的青春年華,但是身處貧民窟的自己根本看不到未來,而毒品也成為了唯一的寄託。
Rey說:「每天工作完就指著它了,我住在貧民窟,現在連這點慰藉都沒了……他上臺以後我就趕緊戒了,我知道他不是鬧著玩的,我不想那麼年輕就被殺。」
而Rey的幾位朋友就沒有那麼走運,他們在過去幾年間的緝毒行動中被射殺。有的在凌晨兩點被破門而入,然後在睡夢中喪命;還有的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當眾處決。
那麼杜特爾特的「刮骨療傷」到底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菲律賓的這一毒瘤呢?
從短期來說,效果是顯著的。
但是從長期來看,未必。
因為如果經濟環境惡劣是年輕人走投無路的原因,那麼菲律賓近年來的經濟其實並不差。
作為東協10國中的第5大經濟體,菲律賓在過去幾年內的生產總值平均在3300億美元左右,而經濟增速也保持在6.2~6.9%之間。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攪局」,菲律賓經濟增速還將保持在6.4%左右的水平繼續增長。
就業方面,菲律賓政府也在2017年大力推動了以基建為主的多個大型項目,並預計於2022年在交通、鐵路、公路以及機場等設施上投入8~9萬億菲律賓比索(折合2400~2700億澳元)。其中,僅僅是公共工程及道路建設就已經在2019年上半年度創造超過400萬個崗位。
而問題也就出在這裡——大量的年輕人並不願意參加工作。
據菲律賓國家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該國15歲以上人口約為7130萬人,其中勞動參與率僅為60.90%,遠低於越南(76.60%)和印尼(69.20%)等東協國家。
另外,在大量現成工作崗位存在的情況下,菲律賓的失業率與就業不足率仍然高達5.30%和16.40%。
對此,棉蘭老國立大學(Mindanao State University)的漢巴爾·巴拉教授(Prof. Hannbal Bara)認為,菲律賓的根本問題在於民眾的思維意識形態,而毒品只是將該問題具象化了。
巴拉教授說:「很多年輕人對於國家主義意識淡薄,導致他們去參與犯罪。他們缺乏道德指向,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挫折時不知所措,這正是導致社會結構崩潰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政府在發放補貼,而很多人依然在參與販毒的原因。」
據菲律賓獨立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菲律賓教育系統同樣存在系統性缺陷,比如:
教育質量——教育質量整體持續下降,其中小學和中學的質量退化尤其嚴重。各類專業的畢業率同樣低得可憐,比如工程及科技類(Engineering & Technology)專業的畢業率僅為11%;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異導致大量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早年輟學,而能夠進入高等院校進行深造的絕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富有家庭;
政府撥款不足——菲律賓政府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僅為GDP的2.7%左右,是東協10國中最低(相比之下,東亞地區的韓國在教育撥款上投入的資金就高達GDP的7.5%以上);
就業及分配問題——許多學科和專業無法與勞工市場對接,這就造成了大量高等院校畢業生在畢業後直接失業,無法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4
毒梟政治學?
但是,杜特爾特政府的快刀斬亂麻也引來了不少批判的聲音——「禁毒戰爭實際上是對窮人的戰爭」。
菲律賓大學政治科學助理教授吉因·皮拉皮爾(Gene Pilapil)就公開表示,杜特爾特實際上是在利用窮人進行一場政治作秀,而且「涉毒人員及涉毒團夥」是一個用來剷除異己的絕佳藉口。
除了吉因教授以外,還有許多人士表示,杜爾特爾利用底層民眾對現狀的不滿,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以及貧富差異等問題全部轉嫁到毒品頭上,再將自己刻畫成一位救世主的形象,獲取大量選票最終贏得大選。而競選前承諾的「6個月內消滅毒品」簡直就是荒謬。
2017年2月,菲律賓警方以涉毒罪名逮捕了女參議員萊拉·德利馬(Leila de Lima),而萊拉正是一名經常高調抨擊杜特爾特禁毒戰爭的激進人士,並且要求追究杜特爾特刑事責任。
有趣的是,今年7月11日,包括冰島在內的近30個國家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了一項草案(已經通過),要求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在2021年6月前提交一份有關菲律賓人權問題的全面報告,並將重點調查杜爾特爾政府在禁毒戰爭期間的法外處決行為。
對此,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 Locsin Jr.)表示:「西方國家自以為世界忘記了他們曾做過什麼,他們以為發展中國家不會反抗,這樣的行為必將帶來惡果……他們就和西方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皇后一樣,先判定,後證明。」
而杜爾特爾則直接回應:「知道冰島的問題在哪兒嗎?就是冰太多了,多到他們連白天和黑夜都分不清……你們對菲律賓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一無所知。」
當然,無論是菲律賓的毒品問題還是社會系統性缺陷,都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本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想法去改革,那麼這條漆黑的夜路也許將更加漫長。
至於杜爾特爾的快刀斬亂麻是否能夠從根本上「刮骨療傷」,也許在街頭和貧民窟的血腥味散去之後,答案自會揭曉。
(補充:菲律賓警方2020年11月最新報告指出,目前進行緝毒行動次數已達23萬多次,累計逮捕相關人員35萬人,共計擊斃8000人。)
參考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jul/01/philippines-president-rodrigo-duterte-urges-people-to-kill-drug-addic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8/sep/28/the-guardian-view-on-the-philippines-a-murderous-war-on-drugs
https://www.hrw.org/zh-hans/news/2017/06/28/30584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eres-an-addicts-take-on-dutertes-war-on-drugs-2016-12?IR=T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10065.html
http://www.ph.net/htdocs/education/issu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