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墨、潑彩是中國畫的獨特技法。潑字在詞典中有用力將液體向外倒或灑之間。中國畫中潑墨、潑彩的「潑」字則有多重含義:一是指用筆飽蘸墨或色彩用力揮毫作畫,二是指將色或墨不用筆而直接潑灑在畫面上,有時也指繪畫時潑辣、放縱、無拘無束的狀態。在工筆花鳥畫創作中的潑墨、潑彩技法,多用於畫面背景的描繪,這一技法使抽象與寫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烘託主體形象,而且也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本素材摘錄自《花鳥工筆潑彩畫法》,王建濤編繪,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潑墨、潑彩基本畫法
側鋒扭轉:可以形成面的色塊。
潑倒:可以形成大面積且色彩較厚的色塊,但色塊中的變化不如扭轉豐富。
中鋒勾畫:可以形成線的線條。
點:可以形成點的效果。
甩:可形成點和圓的效果,可控性不如點。
扁鋒重掃:可以形成長條形的色塊。
扁鋒輕掃:可以用蘸有水或是淡彩的筆,形成水破色或色破色的效果。
挑:可以形成「丁」字形的色塊,比粗細均勻的色塊更加生動。
水破墨、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
國畫大師潘天壽認為,用墨「在幹後重複者,謂之積;在溼時重複者,謂之破」。如果用水、墨、色三者相互破,即可形成水破墨、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這幾種技法經常運用於國畫潑墨山水中。作畫時使用這些技法,目的在於使濃淡墨色相互滲透掩映,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這些技法也可運用在工筆花鳥畫中。
水破墨:先把熟宣或是絹打溼,用筆蘸墨畫在畫面中,後趁溼用水破之,幹後畫面會形成自然肌理。
色破墨:先把熟宣或是絹打溼,用筆蘸墨畫在畫面中,後趁溼用筆蘸色破之。
墨破色:用上述方法,先畫墨後畫色,墨色相衝撞,會形成特殊肌理。
色破色:用上述方法,不同的顏色相互衝撞,可以是兩種色彩,也可以是多種色彩。
關於色系
在不加入黑色的情況下,繪畫時不同色彩相互衝撞、疊加,會給人以不同的色彩感覺。作為背景色,使用的顏色應為鄰近色,應少用對比色或互補色。
藍色系:主要用到的色彩有石青、花青、酞青藍、紫色等。
綠色系:主要用到的色彩有石綠、草綠、翠綠、橄欖綠等。
黃色系:主要用到的色彩有藤黃、赭石、熟褐、土黃等。
黃紅色系:主要用到的色彩有藤黃、赭石、熟褐、土黃、土紅、朱磦等。
黃藍綠色系:主要用到的色彩有花青、酞青藍、石綠、翠綠、土黃等。
《富貴天香》畫法步驟
步驟一:選用絹來作畫。用中墨勾花,重墨勾葉和枝幹。
步驟二:先用白粉平塗花瓣,後用深紅色分染花瓣。用花青墨分染葉子,後用花青加藤黃調成偏藍一些的草綠平塗正瓣。用草綠平塗反瓣,後用石綠從葉邊向裡分染。赭墨平塗枝幹。
步驟三:選用厚一點的熟宣紙畫背景肌理。先將紙打溼,然後用毛筆蘸石青、花青、酞青藍、石綠等色彩潑彩。
步驟四:調整畫面,鈐印。把背景裁成和畫面相適應的形狀並放在牡丹花作品之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