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遊客在每年的正月初五,來到湘江河畔的長沙銅官老街上,就會欣喜地發現,這裡正在舉辦一場一年一度的祭窯神活動。
被譽為「十裡陶城」的銅官,以制陶聞名。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以陶瓷為業,靠泥土謀生。他們通過祭拜窯神,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窯火興旺。騰飛跳躍的龍獅,莊嚴浩大的儀式,飽含著銅官人對窯神深深的敬意。
這是用紅磚瓦片搭起的一米多高的「寶塔」,是點窯火用的。窯工們在祭拜完窯神後,會把他們的願望寫在綢緞上,綁在一小截柴火上,然後投進寶塔中,寓意新年要「添柴加薪」,日子像窯火一樣紅紅火火。
熊熊燃燒的窯火,寓意著千年陶城的生生不息。祭拜結束後,由老街人扮演的「窯神」,把福祿壽喜財送到每家每戶,為大家送去祝福,帶來好運。
銅官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北至雲母山腳下,西臨湘江,東與雙華嶺交接,南抵馬太公路。老街至今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群落,紅磚黛瓦的店鋪,民居鱗次櫛比,麻石板鋪就的老街,由南向北延伸開來,鋪陳出這裡上千年的風華。
銅官,因陶而生,因商而盛。據考古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這裡就開始燒窯制陶。三國時期,吳蜀大將在湘江邊會師,立誓與曹軍決一死戰。為表決心,共鑄銅棺一口,這「銅棺」也就逐漸演變成地名。
後來,為圖吉利,人們改「棺」為「官」,「銅官」由此而來。到了北魏年間,沿河而建的銅官老街聚集了陶家千餘戶,陶瓷燒造開始成為老街人最重要的謀生手段。
在銅官老街的旁邊,有一座書堂山。這裡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出生地。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歐陽詢,自幼聰穎好學,尤其對書法情有獨鍾。他爺爺寫得一手好字,經常指導他。當時家裡的藏書非常豐富,對歐陽詢有非常大的影響。
成年之後,歐陽詢先後到長安、洛陽為官。北方雄奇壯麗的山川讓他著迷,當地書法大家磅礴大氣的書法風格也讓他沉醉。為此,歐陽詢拜「北齊三公郎中」劉珉為師,通過不斷學習,他逐漸感悟到天下書法各有所長,只有兼收並蓄,才能融會貫通。
那段時間,歐陽詢遍訪高山大川,縱覽名碑石刻。有一次,他外出遊歷,騎馬經過一條小路,偶然看見路邊有一座石碑。看著看著,越看越精彩,他就席地而坐,一邊觀碑,一邊在地上用手按照筆畫和結構臨摹。
一直到太陽快下山了,他就把帳子拿下來鋪在地上,繼續揣摩。整整三天三夜,歐陽詢把石碑上的書法完全領悟後,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正所謂「入帖」之意,在於取先賢之法,「出帖」之難,在於脫胎換骨,自成一派。幾十年間,歐陽詢博採眾長,熔煉百家,最終形成筆法嚴謹,外秀內剛,骨架剛勁的「歐派」。
後來,歐陽詢在家鄉開辦書舍,把書法傳授給家鄉百姓。一脈書香從銅官老街綿延開來,潤澤四方。自唐以來,歷代科舉進士考卷十有八九是歐體,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大家皆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