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重視婚姻的禮儀,「烝」合乎禮法,另外兩種卻不被接受

2020-12-07 玲瓏文史

本文為刪減版。十分抱歉。

有關春秋時代的關係,《左傳》所記載的形式,相當多樣化。

在春秋時代,烝等現象極為常見,而且沒有法律禁止。可能和統治者持有過大權力有關,可能和政治目的有關,也可能和人們的倫理觀念薄弱有關。

「烝」是戰國之前的一種形式。

《左傳》

「烝」原是祭名,或因要祭祀祖先,故有此名。《禮記·曲禮》曾訂出規則:

「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諸母不漱裳。」

「椸枷」的意思,就是現在的衣架,《禮記》表示——男子與女子的衣服一定要分開存放。庶母洗衣時也頂多只能洗男子的上衣,更不可替父之子清洗下裳。

可見,《禮記》有這種規範,就是不希望發生有違倫理的事情。

《左傳》中共有四個「烝」的例子。從地域看,包括衛、晉、齊、楚四國。

衛國:衛宣公烝於夷姜。晉國:晉獻公娶於賈,無子,烝於齊姜。齊國: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楚國: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屍,其子黑要烝焉。

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關係,並沒有提出責備或不齒,此種婚姻下所生下的兒女,可以享有合法的社會地位,也可享有合法的繼承權。

例如衛宣姜與昭伯所生之子,相繼坐上衛國國君之位;他們的女兒後來也嫁給宋國,當上了國君夫人。

然而,《左傳》中關係,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夏姬劇照

春秋時代,夏姬便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後來,夏姬造成陳靈公被殺,二臣出奔,其子夏徵舒被殺,且陳國差點被楚國所滅。《左傳》借申公巫臣之說,指出夏姬之美,為不祥之人。

因申公巫臣之諫言,楚莊王為避免自己的名聲落為「貪色之徒」,故而打消了佔有之心。

楚莊王劇照

在《左傳》中屢見不鮮,很容易導致身死、家亡。

例如文姜違反春秋時代「父母已去世,就不再回家探望」之禮,為見齊襄公而與魯桓公至齊國。這是違禮之舉,魯桓公因此責罵文姜,而引來殺身之禍。

又如哀姜欲立共仲,進而引發魯國內亂,齊國後來介入魯亂,並殺哀姜。

棠姜劇照

再如齊莊公與棠姜,並且經常到崔杼家走動。伺候莊公之人曾告誡莊公此舉之不可行,但莊公仍不顧諫言。這就造成了崔杼心中的怨恨,竟而有殺君之舉。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由這些例子可知,貴族重視婚姻的禮儀和政治結合,所以大多都會被責備或批評。可看出當時的人們並不認可這樣的關係。

本文為刪減版,十分抱歉。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之「三書六禮」
    而三書六禮就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如下各書。聘書,即定親之文書。
  • 淺析明朝補服圖、紋與明朝禮法的關係及內涵
    文武百官根據品級的不同,裝飾在官服補子上的圖案紋樣也不一樣,通過官服上不同的補子可清楚穿著這種補服的官員的官職高低和社會地位高低,從而使這種上下尊卑的地位直接就展現在人們面前,此時的補子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符號化的高度。明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朝代,也是禮儀要求最嚴格的朝代。
  • 太平公主為何從恪守禮法婦道的皇女,搖身變成藐視婚姻的荒唐女人
    也因此,女性的家庭地位已經上升到道德層面:我是女人,我可以欺負你,因為我是弱勢群體;但你不可以欺負我,這種影響趨勢其實是從高層統治集團演變到貴族集團,再從貴族集團演變到民間家庭。唐太宗時期,當朝宰相房玄齡和御史魏徵,就是典型的怕老婆,在朝堂權臣的影響之下,大臣、貴族、百姓也開始盛行禮讓女性之風,禮法甚至一度大篇幅加入有益於女性的禮法要求。
  • 古人很注重禮法,為何還會有「父妻子繼、兄死弟娶」的制度?
    按道理來說,古代的禮法制度是非常嚴明的,對衣著打扮,言語等方面都有各種各樣的規定,現代也有不少人去追求復古,感受古代的禮法,畢竟中華民族素來是以禮儀之邦著稱的,可是古代的有一項制度放到現代是讓人十分難以接受的,那就是"父妻子繼,兄死弟娶"的婚姻制度。
  • 魯國史話廿四:都知道古人重視嫡長子,有多重視呢?看《左傳》
    那「罕見」一詞不就是間接地在說此事不太正常麼,顯然公羊高既不懂魯桓公到底在幹什麼,也不贊同他的奇怪做法。所以,接下來我要請出「春秋三傳」中剛剛一直沒有提到的《左傳》了,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古人對於嫡長子到底有多重視。據《左傳》所記,魯桓公姬允在嫡長子出生後,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即「大子生之禮」)。那這個典禮都要做些什麼呢?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 婚姻嫁娶禮儀之婚聘六禮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到完婚的手續與過程。始於周代。古代婚姻的娶親程式的六種禮節周代即已確立,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到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雖說婚聘「六禮」是封建時代婚禮的模式,但是對今天的新婚禮儀模式也有很大影響。「六 禮」實際上是中式婚禮六個階段的儀式。
  • 一條貫穿中國的鎖線:禮儀
    中國素以禮儀聞名世界,其禮儀之多分類之廣也是世界揚名的,如中國古五禮:吉禮、囍禮、賓禮、軍禮、兇禮。現代二類五分支禮:二類指行業禮儀與交往禮儀,五分支指政務禮儀、服務禮儀、商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荀子·大略》中說過:禮之正與國家也,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於曲折也。
  • 魯國史話十:只書於《左傳》中的一段記載,體現了王室的禮樂崩壞
    關於這一點,《左傳註疏》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即「告飢不以王命,故傳言『京師』,而不書於經也」。意思就是《春秋》不予記載這件事,是因為來魯國「告飢」的這個人並沒有帶來桓王的王命,所以沒法寫進經文中。讓「求糧賑災」這件挺重要的事兒只得被看成是「私事」,不能在《春秋》這部魯國官方史書中所收錄,而記錄了此事的《左傳》也只能用「京師」一詞來代指。這不就是天子的一種無禮表現麼?連周天子辦事都如此不注重禮法,難怪整個王朝都要把「禮樂」拋之腦後了。
  • 生而為人,需要經歷的兩個禮儀,禮儀的真正含義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禮儀從我國古代就開始了,其中周代是禮儀最盛行的時候,還在此出現了許多名人,比如老子,孔子,莊子。這些人都是在周代誕生的,這次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的禮儀。中國古代分為五禮,分別是為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和兇禮。這次我們著重來講講喜禮。
  • 禮儀的傳承不可荒廢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家,不僅僅是現在,更是從古時就流傳下來了,而古時的禮教更是嚴苛,同時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山東更是被譽為禮儀之邦,那麼曾子作為孔子的弟子,在禮儀方面自然也是極為出色的。曾子避席這一事例就是關於禮儀的,從而被廣為流傳,我們不妨可以了解一下。
  • 吳起兵法國圖篇-順乎天理,合乎人情
    如果行為不符合於「道」,舉動不符合於「義」,即使掌握大權,身居要職,禍患也必將臨頭。所以聖人用「道」來安定天下,用「義」來治理國家,用「禮」來動員民眾,用「仁」來撫慰百姓。這四項美德,發揚它國家就興旺,廢棄它國家就要衰敗。所以商湯討伐夏紂而夏民喜悅,周武王討伐商紂而殷人不怪罪。這是由於他們的行動順乎天理,近乎認清,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
  •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的開篇
    共叔段是莊公的親弟弟,莊公不為他的兄弟著想,一味放縱他,鬧到共叔段一再違制,最終要造反,這時候竟然下狠手把他的弟弟收拾了,這是為什麼?《左傳》寫道:「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 春秋左傳試辯之楚子伐隨:羸師而張隨之計
    春秋左傳試辯之楚子伐隨:羸師而張隨之計由於長期不與中原交往,楚國已經無視中原諸侯,名義上還要尊重周天子的禮儀。楚國伐隨國,要求隨國為中間人,使周天子尊重楚子的名號。周天子當然不聽,你個楚子小國,不向我周王室獻禮,還要脅迫我為你上尊號,當然沒門。於是這個隨國就倒了黴了,他夾在周,楚之間。楚子已經自立為王,周王就數落隨侯,楚子以為隨國背叛自己,於是就伐隨。
  • 奉勸各位姐妹,這份婚姻指南,請穿越到唐朝之前就打開
    但是三金這有一份婚姻指南,獻給想要穿越回唐朝的小姐妹,唐朝女性雖開放,但結婚,真的跟戀愛不一樣,古今亦然。 一、一夫一妻,保證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封建王朝,大多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唐朝也不例外,但是唐朝對於一夫一妻的保護,尤為嚴格。《唐律疏議·戶婚律》記載:「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
  • 《左傳》能夠被後世人稱讚,是因為書中內容,可以更好的研究歷史
    在如今雖然有很多喜歡讀書的文人,在讀書的時候大家對於一些歷史著作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比如說《左傳》這一個著名的著作,它是中國古代一部敘述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曾經書籍原名叫做《左氏春秋》在漢代改為了《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 春節文明禮儀
    5、如何與初次見面的人交換名片  東方人非常重視遞送名片的禮儀。遞送時不但應面對遞送的對象,必要時還可以站立欠身,並且儘可能雙手遞送,名片上的文字朝向對方。如果對方是外國人,還應將外文字面朝上。  另外,許多國家的人一般不喜歡接受現金或太過貴重的禮品,所以千萬不要認為禮物越貴重越好。  (一、禮品不是價錢越高越好,送過於珍貴的禮品,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猜疑;二、有紀念意義的禮品,可能受歡迎;三、工藝品禮品,一定要製作精良、美觀);四、要注意符合受禮者國家的風俗習慣。)
  • 公考面試禮儀介紹來啦!動態禮儀與靜態禮儀,留下好印象就靠它了
    而讓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禮儀。禮儀分為動態禮儀和靜態禮儀兩方面,穿衣打扮屬於靜態禮儀,言談舉止則是動態禮儀,這二者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靜態禮儀:對於穿衣打扮方面,有很多考生進入了一種誤區,覺得面試一定要穿的正式,甚至吹毛求疵,打扮一定要樸素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