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專欄:菩提道上的「念珠」

2020-12-21 重樓逾陀

撰文:渡蝶

菩提道上|念珠

透過念珠的施與受,串起人與人之間難以言說、也不必言說的心意, 念珠、念珠,以念為珠,珍貴的是人們珠圓玉潤的純潔心珠。我也要一條菩提念珠,伴著聲聲佛號,加注為眾生祈福的心願……

#佛緣

一直想要一條念珠。

曾經到攤子或賣佛教文物的地方逛了幾回,總買不下手,不是捨不得錢,大概是覺得念珠應該有某些意義,是不能以金錢論斷買賣的。

大學畢業前夕,想到同學要各分西東,於是幾個死黨相約到同學老家附近,循在地人才知曉的步道一探山的幽深,讓山中的遺世獨立,襯託出我們友情的濃厚。同學是登山老手,又對環境熟悉,一會兒領先,一會兒趕後,半催促、半鼓勵我們這些都市飼料雞:「加油!前面的佛寺就快到了,我們可以洗把臉,休息一下!」果然,走出茂林修竹的幽徑,就覺得眼前一亮,寬闊的廟庭,幾棟綠色琉璃瓦的建築出現了。同學帶我們到大殿禮佛,我們這些不懂規矩的,嘰嘰喳喳地問她要怎麼辦,攪動寺院原本寧靜的氣氛。馬上就有一位出家人笑著迎出來:「阿彌陀佛!來拜佛啊!從那兒來的?」

這位老師父領著我們到客廳去喝茶、聊天。臨走前,老師父還特地到裡面拿出好幾串念珠送給我們,每個人都不同,她笑著說:

「大學畢業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沒什麼好給你們的,就幾條念珠當祝福吧!」

就這樣,我擁有了一條念珠。心裡很高興,老師父並沒有要求我們要念佛、做功課,事實上,我當時還未學佛,也不知要念佛做功課。不過,每當看到那條念珠,就會浮現老師父慈藹的笑臉和熱誠的招呼,心裡就充滿了溫暖的感覺。

畢業後,到醫院服務,在復健科,從他自己走得進來的筋骨酸痛患者,到躺在病床上重大傷殘者,我們都照顧。一日前往探視病房照會的新病人,光看病歷就夠讓人難過了:二十八歲年輕女性,頸部脊髓損傷,四肢癱瘓……。

一進病房,三個孩子圍繞在病床邊,大的嘴裡叫著:「媽媽,醫生來了!」兩個小的瞪著大眼睛看我。病床上,一張清秀白晰的臉龐,奮力地扯出微笑來迎接我,眼睛和她的孩子一樣清亮。我做了一些檢查,她的情況很不好,光是要能夠自己呼吸,就需要一段相當辛苦的訓練。做好記錄,我告訴她,明天我會再來。才別過臉,剛才強自鎮定下來的心情都竄了出來,一不留神,差點撞上剛從外面進來的一位老婦人。

走在廊上,邊整理自己心情,邊想著怎麼為她定復健計劃。忽然聽到有人追上來:「醫生,稍等一下咧!」原來是剛才那位老婦人,她快步趕上,拉起我的手說:「拜託!拜託你!你對阮女兒多照顧啊! 」我還來不及反應,突然覺得手腕被套上什麼東西,嚇了一跳,反射性提起手來。老婦人說:「這是瑪瑙做的佛珠,送給你啊,菩薩你就慈悲喲!救救阮女兒……」我慌了,急急忙忙要把它褪下來,連連說著:「不行,不行,你不要這樣!」愈要抽手,她反而把我的手扣得更緊,「拜託啦!拜託啦!」音調都哽咽沙啞了。拉拉扯扯的聲音,引出一些人來探看,我想事情扯不清,只好無奈地讓她把那串佛珠套在我手上,安慰她說:「我明天會再來看伊,你放心。」我涉世未深,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事。一來,拿了她的念珠,不等於是接受病患的紅包嗎?而這又是自己一向不恥的行為。二來,這串瑪瑙念珠應該是很貴重的吧!而那老婦人又不是大富人家,往後還得付出龐大的醫療費用,我怎麼還拿她的東西呢?愈想就愈覺得懊悔。

高我幾屆的學長看我失魂落魄的模樣,問我怎麼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他,他卻哈哈大笑:「就為了一條念珠!」學長看我把臉拉下來,趕緊收回嘻皮笑臉。被老婦人套上念珠,讓我進退兩難。不用給念珠,我也會盡我所能地好好照顧她女兒,因為照顧病患本來就是我職業上的責任與使命,不必任何金錢財物來收買、驅使。再說,就算拿了她的念珠,我真的更費心照顧,也挽不回她女兒受傷前的樣子啊!「你拿著吧!可能她現在正為自己能對女兒的病情使點力而高興呢!」學長這麼說。唉!人情真是複雜,還得翻了好幾層看待。

晚上回到宿舍,在檯燈下,仔細地把玩那串瑪瑙念珠,粉紅溫潤,光滑剔透煞是可愛。老師父送我的菩提子念珠在它旁邊,光彩立刻被掩蓋過去。可是,真要把瑪瑙念珠收下嗎?我有一條菩提子念珠,已經夠了。而且一拿這條瑪瑙念珠就覺得很沉重,還不如菩提子念珠,拿在手上、掛在腕上,都不覺得負擔。

隔天一大早,我特別早起,直衝到藥劑部把瑪瑙念珠送給一個學佛的學妹。我說:「在路邊攤看到的,覺得很好看,想到你學佛,就買下來送你了。」學妹有點受寵若驚,連連跟我道謝。其實,真正要道謝的人是我,她幫我解決了難題,放下我心中的大石頭。只是,我怎麼能說,我是為了自我救贖,才給她念珠呢?自己其實是個不光明磊落的偽君子。

在醫院幾年,看盡了人生的老病死,看多了人情的爾虞我詐,不由得常嘆「不如歸去」。去那兒呢?看到老師父的菩提子念珠,就想起佛門的清淨與自在。我開始學佛,並且不久後決定出家。整理好上山的行李,其餘還有用的,就分送給朋友。我把菩提子念珠送給最要好的朋友,希望她看到念珠,能想起自己在佛門裡還有一位朋友。

剃度時,師父問我做什麼功課,我說:

「就散著念念佛,有時念著、念著心就跑掉了,所以覺得沒什麼意思。」

於是她拿出一串黑得發亮的檀木念珠給我,囑咐我好好用功。問師父念珠怎麼會那麼光滑勻亮?她說:

「我用它做了十幾年的功課了。」

我心中一凜,這怎麼好拿呢?要退還給師父,她卻搖搖手說:「剛出家要好好用功,你正需要它。」拿著它,自然就會生起非常敬慎的心情,不敢忘記師父的交代,每天必定用它念幾圈佛號,持幾遍咒,唯恐那黑檀念珠的光彩一到我手中就變黯淡了。就這樣,我又擁有了一條新的念珠,也養成了念佛持咒的定課習慣。

一日,當我習慣地要拿黑檀念珠做功課時,赫然發現它不見了!翻遍了抽屜、書架、衣櫃,找過所有曾經走過的地方,都不見它的蹤影。我的心,整個都空掉了,同時也被那不知身在何處的檀木念珠完全盤據住了。那是師父要我好好用功的囑咐,那是我出家的紀念,那是我做功課的法器,那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喜歡的一條念珠……。我真是粗心大意,到底把它丟到那兒去了?怎麼對得起師父呢?沒有它怎麼用功呢?種種懊悔、不舍的念頭在心中翻滾……。一整天,我就失魂落魄地東翻西找,偶爾呆坐著追憶那念珠對我的所有意義。

突然靈光一閃,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位老禪師修為非常好,他的禪定功夫已經到達如如不動的境界。他有一個非常心愛的缽,每日都要仔細地擦拭把玩它。一日,魔王命魔孫去把他心愛的缽打破。「匡啷」一聲,老禪師的禪定跟著他心愛的缽被打破了,他心中一緊,剎那間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竟墮到惡道去了。

老禪師的缽,我的念珠,他的心碎,我的失落,都是愛染貪著。一有愛染貪著,連老禪師那樣的修為,也逃離不了輪迴,何況是我呢?原本是要助我用功、解脫生死的念珠,不料自己無明,竟對它吐愛絲,逐漸作繭自縛而不自知。我一直問自己:「用功是要增加貪愛執著,還是要從貪愛執著中解脫呢?」終於慢慢回神過來,接受念珠遺失的事實。

隔天,竟然看到黑檀念珠好端端地擺在書桌上,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也不想再追問;回來也很好,我還是將它收好,只是沒有因失落的大悲引出復得的大喜。

過沒幾天,突然接獲大學死黨的訊息。她剛從美國回來,聽說我出家了,便立刻來找我。她這十年在美取得了博士學位,嫁給了一位美籍華裔的博士,人生正風光得意時,突然檢查出患了乳癌,她一心想回家,不料先生因就業機會的需要執意不肯,兩人大吵幾次後離婚了。聽她娓娓地述說她的故事,無怪乎一見她,就感到一股秋天的蕭颯寒氣。

「真沒想到你會出家呢!」她輕輕把話題轉開。「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我開玩笑地說:「誰叫我拿了老師父的念珠呢?就這麼結下不解之緣囉!」「胡扯!我也拿了,為什麼我就沒出家?」我的話點醒了她的記憶,跨越了十年的距離,接上過去共同的經驗。她遙望著遠方,繼續回憶:「那時候,你拿著念珠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就戴在手上,老師父還誇你有善根呢!倒是我,沒什麼感覺,回家隨手一放,就不知道丟到那兒去了?」她嘆口氣繼續說:「因為不懂得珍惜,所以我是個沒福氣的人,也算有因有緣吧?」我不知怎麼回答她,就讓晚風吹過,讓暮色伴著兩人沉思。

掛單一晚,清晨早齋後,她還是要回到屬於她的紅塵。我拿起她的手,把前不久才讓我魂縈夢牽的黑檀念珠掛在她手上,

「從現在開始珍惜還不遲。」

我說。她笑著點點頭,又看看天空說:

「太陽已經出來,我可以走了!」

清晨的涼風拂過,我覺得身心有種難得的輕鬆自在,不由得吟唱起: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這是每天早晚過堂用齋要唱誦的偈子。我覺得我懂了,我了解布施得安樂的道理了。

以前我認為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安樂而布施,布施不也是一種交易買賣的行為嗎?如今,我才知道,「若為樂故施」是以對方的安樂為考量,而之所以「後必得安樂」,是因為在布施的過程中,放舍了對自己所擁有的財物、色身,乃至精神的貪著。就像負重行遠的人,終於把肩上的重擔放下,身心自然感到輕鬆喜樂一樣。

我告訴師父,我將她給我的念珠送給別人了。師父點點頭說:「這是你可以處理的。」她問我還需要念珠嗎?我還要念珠嗎?

透過念珠的施與受,串起人與人之間難以言說、也不必言說的心意。

山中老師父的念珠,給了我山林的自然與佛法的清淨無為;醫院老婦人的念珠,告訴我世間的苦迫與沈重的負擔;師父的念珠,傳遞我修行的恆持與篤實。

我也要一條菩提念珠,伴著聲聲佛號,加注為眾生祈福的心願。念珠、念珠,以念為珠,珍貴的是人們珠圓玉潤的純潔心珠。

所以,我們一直有一條念珠。

相關焦點

  • 佛緣專欄:一直不明白佛教燒香的意義,明白這一點,才恍然大悟!
    專欄40期:佛緣專欄:佛教為何要點香?編輯: 演繹於一切法,了知善惡,遠離邪見,攝受正法,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即得名為智波羅蜜。又有說香為佛使,「香」是佛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之一,直到明了這一點,我才恍然大悟!燒香理論上是燒多少都可,但一般來說不外乎是一根或者三根香,燒三根香的意思,可以是表示虔誠恭敬佛、法、僧三寶,也可以是表達自己勤修戒、定、慧。
  • 聖母月 | 念珠的起源
    《聖母聖詠》經俗稱:「玫瑰經」,是用珠子念的經文,此詞由拉丁文的Rosarium而來,是由Rosa一就是「玫瑰花」為根,因此Rosarium本意是「玫瑰花圃」或「一束玫瑰花」,今取意一連串的禱文,如一束玫瑰鮮花的馨香和可愛,獻給天主和聖母瑪利亞臺前。
  • 佛緣專欄:老師父的話之「隱形人」
    文/浮浮生隱形人大女孩對坐在大石上的老師父道:「已有一段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顯隱師,很掛念他。偶爾 想起他,既懷念,又擔心。#佛緣
  • 菩提道上:什麼樣的心,才具足菩薩行的願力?
    菩提道上:普願眾生皆得度什麼樣的心,才具足菩薩行的願力?我尋思又尋思…… 直到我看清楚了手臂上的戒疤,心中一片溫熱,我知道了: 是「大悲心」,菩薩願意尋聲救苦,有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懷。每個戒子都排班上前頂禮主壇法師,隨後陸續來了很多信眾,也一起頂禮,普願「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皆能得度。法會進行到下午七點多的時候,主壇法師將一把把的糖果、餅乾飛撒下臺,大概是和亡魂結緣吧!
  • 念珠與修行(修心篇)
    念珠與修行我喜歡用文字記錄我的心緒,而這些心緒就是我近時的生活。進入中年,我開始愛上盤串,也愛背一些熟讀多年的經文,雖然有修心的作用,但是不經意間也把念珠盤了個遍。諸如大金剛菩提、小金剛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草菩提、天台五線菩提、紫金鼠、沉香木、金絲楠木、老山檀、紫檀、綠檀、貴州黃花梨(清香木)、六道木、百香籽等等,也許是對念珠的一些品相無法自拔,也許都是一種眼緣。
  • 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最偉大的建設
    專欄43期: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 最偉大的建設編輯: 寂慧於一切法,了知善惡上到 大殿、講座,下至一花一草一木,已歷五劫 ,並參考世自在王佛說的二百一十億佛土, 取其精華,成就此最尊最上第一的極樂淨土 。發願比諸佛的淨土更殊勝,讓四維上下的 恆河沙數諸佛共同讚嘆。如是曠劫修行,精 進不懈,最後完成此前無古人的最偉大建設 ,得以成佛,而成佛以來,已有十劫,攝化 十方無量眾生,上至賢聖,下至蜎飛蠕動, 同往極樂國。
  • 佛緣專欄:一隻貓改變了我,是貓教會我如何去「愛」
    也在一次次生命故事的交流中,達到了「教育」與「關懷」的目的,也留下一篇篇的樂章。在一次佛學會中,討論到「學習原諒與寬恕」,這是聖嚴法師的一篇文章。什麼是「原諒」?什麼是「寬恕」?原諒:包涵、包容、寬恕、海涵、見諒、寬恕諒解。寬恕:寬容原諒他人的過失。因為不懂得原諒與寬恕,所以要學習原諒與寬恕。
  • Premium Bandai 發布《犬夜叉》經典「鎮魂念珠」最新曝光
    早先專門推出動漫作品周邊商品的 Premium Bandai 便看中的這一點,宣布將推出以《犬夜叉》最具代表性的鎮魂念珠配飾。 這次 Premium Bandai 打造的這條鎮魂念珠,完整呈現了漫畫中的造型,採用了拋光的紫水晶球珠,搭配上樹脂制的牙齒和鍍黃銅製的扣件。
  • 佛緣專欄:我與『伽藍尊神』的一段奇緣
    「關公」——「關」是他的尊姓,「公」是對有德長者的尊稱。也許更多人熟悉的,是小說或電視劇或電子遊戲《三國演義》中神勇武威的蓋世英雄關雲長,或關羽。但是,因為厭惡於去閱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鬥爭堅固情節,覺得這種爾虞我詐煞是無趣!
  • 「李老師專欄」大野耐一先生 40年前諍言的聯想
    但第2、3項根源於設備管理、操作的問題,則需「人員的行業專業技術與對設備的精通」才能奏效。以下是兩則具體的問題與改善機會例子:包括既有老員工與新招募的人員,羅列著未曾見過與操作過,老闆親自到歐洲去採購來的最新設備。也沒人仔細研究過操作手冊,而巡迴各公司的代理商工程師則說,如果熟讀、照著操作手冊作業,會成為頂尖的工廠。
  • 七師:佛教與念珠~念珠的基本功德
    講講最能代表我們,也是佛教徒的一個外顯事物~念珠。  看高老師也戴著念珠,有的人喜歡戴在手腕上。我們在學佛某一階段,大家都戴念珠,展示自己:看,我是學佛的。  有時候我們判斷一個人,也是常常看他戴著佛教的事物,念珠或者計數器來判斷,他和我們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所以我想還是講講念珠吧,讓我們學佛的人系統了解一下念珠,作為一個基本常識。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只狼影逝二度》念珠五在哪 念珠五位置一覽
    只狼影逝二度念珠五在哪?
  • 韓國版「康斯坦丁」,性感拳擊手,在線驅魔
    男主角榮厚跟他的爸爸都是很虔誠的教徒,爸爸對於「善」與「正義」的堅持,更是能從他專注於警察的工作,最後甚至英勇殉職上看得出來,爸爸始終相信,只要一心向善對抗邪惡,上帝一定會保護他們。但是這樣的理念對年幼的榮厚來說無法理解。
  • 「不思議遊戲」迎來新篇章,白虎巫女的故事即將開始~
    >  在今天發售的月刊flowers10月刊(小學館)上,「不思議遊戲」(作家:渡瀨悠宇)系列的新作「不思議遊戲 白虎仙記」已經開始連載了。 「不思議遊戲」是一部奇幻冒險類漫畫,它講述的是被吸進四神天地書中的少女和七星士的冒險故事。
  • 佛緣專欄:身心本自具足「平衡」與「和諧」
    你走得快或慢,或停下腳步,或坐在坐墊上,你不會感到煩躁或心猿意馬,這些都是平衡。以自己的平衡力,再加上用功、安住,同時還可以再學習、再成長、再開發,也可以治療自己,這是一個人一生的志業。這種志業不是要趕快開悟成佛作祖,或證得初果、二果。
  • 專欄激勵丨好學知識節來咯!為內容加碼,讓知識傳遞
    6月5日-6月27日,百度付費專欄舉行以」好學知識節」為主題的專欄大促活動,專欄作者可直接為自己的付費專欄報名參與專欄大促活動,全部作者均可報名參與專欄分銷活動,活動期間百度官方將會提供億級流量支持和多種類型的運營活動支持,更有多重創作激勵,助力創作者的內容創作和知識傳遞。
  • 佛緣專欄:婆媳兩代情,祖母的一個秘密,從此母親發願孝順婆婆!
    在佛法裡稱為「皈依」。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視人際關係,「家」也是由多樣關系所組成,無論是親子、夫妻、婆媳、連襟與妯娌等,各層之間的關係,都會影響整個大家族的互動。現代社會不似以往那般強調親族的往來,但其中的婆媳關係仍對家庭氣氛與運作,影響甚大。
  • 知乎× 開課吧|「知+」案例:以專業知識打動知友
    我們發現,許多 Web 小白入行前選擇在知乎提問,如「現在 Web 前端薪資水平怎麼樣?」「現在還適合學習 Web 前端嗎?」「很好奇 Web 前端都是自學嗎?」等,也有不少業內精英選擇在知乎交流 & 分享自己的從業經驗並繼續學習關於 web 前端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