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與修行
我喜歡用文字記錄我的心緒,而這些心緒就是我近時的生活。進入中年,我開始愛上盤串,也愛背一些熟讀多年的經文,雖然有修心的作用,但是不經意間也把念珠盤了個遍。諸如大金剛菩提、小金剛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草菩提、天台五線菩提、紫金鼠、沉香木、金絲楠木、老山檀、紫檀、綠檀、貴州黃花梨(清香木)、六道木、百香籽等等,也許是對念珠的一些品相無法自拔,也許都是一種眼緣。
在盤捻的過程中,珠子紅了、潤了、透了,而我也日漸消瘦,是精神的消瘦,越來越平靜,平靜地看著太陽升起,望著太陽落下,東山的月亮升起再提不起興致,一個人回到宿舍,枯坐許久,許久,還是盤珠子。於是文學荒廢了,閱讀荒蕪了。自家的園地開始野草叢生,不知是因為感覺小半生除了寫了下一些文字之外,其餘的都是虛妄,其實文字也是虛妄。但是娑婆世界也需要藉助文字的媒介進行描述,不管怎麼說,中觀佛學裡,這些都是空性。
此心越來越接近佛家,也許中年近佛,文學書籍愈發燃不起興趣。當我的手觸摸到念珠,大千世界似乎都沒有了,或者說大千世界都在我的手指之間,盤捻之中,歲月與性情都被消融。當然,因為心中有佛性,所以所請念珠都不昂貴,因為知道修佛修心最重要,不能為外物所累。但是還是被外物所累了,總覺得沒有盤過的珠子是最好的,其實最好的就是你手上的那串。這句話很有佛性,我很喜歡。這後一句話有點油滑,我開始厭憎。我時常告誡弟子,人,不要油滑、貧嘴。但是生活上,這個又是缺不了的。
佛,到了中國,就把世俗生活當作修行了,於是農禪合一,於是罕有託缽化緣的僧人,開始獨立修行起來。那麼,八萬四千法門,還要在乎形式嗎?於他人而言,佶屈聱牙的佛經他們是不願意讀的,我不一樣,我一讀就入進去。我佛緣很深,這是很多修佛的人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起初我未曾介意,但是久了,感覺慧根早種。
記得一本書裡讀到過,在軟弱的泥土上就會有信仰的種子發芽,其實今天想來,不是軟弱,而是心靈的良善、不忍。所以佛性本有,此心清淨,何必他借。既然一切都是修行,我就不要再執著了,最好的念珠,就是你手上盤著的那串。
作於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