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縣域作為國民經濟基本單元,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舉足輕重。5月27日下午,張家港市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來自全市重點企業、科技人才企業、科技載體、相關金融機構、創新創業大賽合作機構以及各區鎮、部門的代表出席會議,共商港城創新發展大計,助力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為開展新時代「三超一爭」提供強勁的動力支撐。
「港城」創新發展凸顯,「小積分」為全國縣域科技體制改革破題
創新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應對區域競爭形勢的迫切要求。近年來,張家港市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產業結構偏重、產出效益偏低、環境問題頻發等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發展方式的相對粗放和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面對周邊眾發達縣市在創新領域「白刃相向、刺刀見紅」的競爭形勢時,必須高度警醒、寸土必爭。
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說,要切實增強加快創新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創新贏得競爭、以創新決勝未來;全力打造活力湧動的創新之城,讓創新成為港城最靚麗的名片、最鮮明的底色;構築全要素全方位的創新生態,凝聚起萬眾一心謀創新、統籌協調抓創新的強大合力。
(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張家港明確了方向。2015年,張家港在全國率先實施「科技創新積分管理」,採用指標量化的辦法對企業創新活動進行積分評估,將原本分散在發改、科技、工信、人社、人才等多個部門的創新資源歸併整合,實現了創新政策「一本通」、財政扶持「一帳清」、企業成果「一表明」、全市創新「一盤棋」。
實施5年來,張家港市財政累計兌現資金3.57億元,兌現「人才房」157套,受益企業達4158家次。2019年,申報科技創新積分101563分。張家港市科技積分做法率先破題縣域科技體制改革難題,得到了科技部和省主要領導的高度認可。
在此次創新發展大會上,張家港市發布2019年企業積分成績單,全市共有781家企業榜上有名。「如果按照每一分2000元來計算,我們可直接獲得科技積分獎勵400餘萬元。」 江蘇新美星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2107.7的高分成為創新「狀元」。「政府給予企業『真金白銀』的支持,讓我們的科技創新更有獲得感。」
今年4月,張家港市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對政策進行了升級,出臺了《關於開展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設置了科技創新「投入能力」「管理能力」「產出能力」「環境能力」和「扣減分」5個類別161個計分項,增加了專項評價排名,評價體系更科學,更符合不同類型企業分類評價實際。
「積分管理不僅給企業帶來看得見的實惠,也幫助我們精準識別了一批綜合能力強、潛力大的企業,同時它也成為凝聚科技創新相關部門工作合力,撬動縣級科技體制改革的有效抓手。」張家港市科技局局長趙瑜介紹,與原有政策相比,2.0版本對「指標體系」「扶持力度」「積分辦理」「榜單發布」等四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全力激活港城企業科技創新「大能量」。
布局全國招攬「創新資源」,營造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在此次創新發展大會上,張家港提出要探索具有港城特色的創新道路、創新模式,努力讓張家港成為人才濟濟、活力四射的「創新之城」。
會議當天,張家港市同時舉行2020蘇州▪張家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藉助資源優勢,連結一批優質的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港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加速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激發廣大青年的創業熱情。
今年,張家港市優化升級「蘇州▪張家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圍繞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10多個城市舉辦22場分賽。1000多個「硬科技」項目競相角逐,最終132個項目將齊聚港城同臺競技。
科創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近年來,張家港市對科技人才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財政政策、融資供給、服務平臺及產品體系等多個方面都給予了有力支持。截至4月底,張家港全市銀行機構科技、人才企業貸款餘額達151.5億元。針對科技企業需求,會議當天,張家港市還重磅推出港城「人才貸」,通過政府與銀行機構的深度合作,為全市科技人才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專業、優惠、便捷的金融服務。當天,首批合作銀行蘇州銀行、寧波銀行與當地24家人才企業達成了融資合作意向,18個融資項目集中簽約,籤約金額達4.95億元。
(港城「人才貸」金融產品發布儀式)
港城「人才貸」針對張家港市級及以上人才項目及個人給予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貸款,企業無抵押信用貸款最高3000萬元,人才個人組合貸款最高1000萬元,十餘種特色專屬金融產品,支持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貸款利率最低可至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金融機構還將開闢「人才貸」綠色審批通道,設立服務專窗、服務專員、服務專線,支持線上線下申請,最快3天放款。
張家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樊建兵說:「人才存在多樣化金融需求,要因『才』制宜打造特色金融服務,更精準地對接人才和企業實際需求。」
104個科技項目籤約,匯聚「港城」高質量發展動能
堅持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張家港在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中不斷贏得新優勢、掌握主動權的關鍵。突出資源連結,樹立創新品牌,也已成為張家港科技工作的關鍵抓手。
建設「創新之城」,並不只是張家港市的「獨角戲」,更重要的是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類人才共同參與的「大合唱」。「企業對產業創新、技術創新最為敏感,是創新領域最為活躍的主體,要切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把企業的內在需求和創新動力充分調動起來,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整合行業資源、突破產業前沿技術、實施重大關鍵技術轉化。」潘國強說。
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會議現場還舉行了創新發展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其中包括上海張江·張家港飛地創新中心合作、人才金融戰略合作「人才貸」融資合作、人才合作、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科技載體等重磅項目。
「硬核」人才項目的到來,也在為港城創新發展增益賦能。「來到張家港,我們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政府對我們創業團隊的重視。全市上下洋溢著求賢若渴,愛才惜才的氛圍。」普達迪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勾志陽說。張家港的人才政策好、扶持力度大,覆蓋範圍廣,不僅對高層人才創業有非常完善、系統、科學的資助政策,而且對企業今後引進一般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等都有相關配套扶持,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的各類人才需求。
據悉,今後該企業將在張家港打造一個集工業與測控裝備定型生產、高精密測控系統解決方案集成、測量雲計算與後裝備技術服務領域高端人才與業務交流培訓、軍民融合與智能製造產業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總部基地。
(張家港創新發展合作項目籤約儀式)
大會期間,共有104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籤約,項目總規模達到54.8億元,組成了從人才到平臺再到產業的完整「創新鏈」。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張家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韓衛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張家港將從產業鏈、服務鏈、責任鏈三個方面繼續發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人才強市」戰略。聚焦產業鏈,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高地,大力支持張家港市企業向國際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優化服務鏈,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讓張家港成為創新人才的嚮往之地、創新項目的集聚之地、創新企業的成功之地;壓實責任鏈,積極打造「各具特色、多點開花」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奮力開創全市創新發展「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生動局面。(趙鼎 王夢麗 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