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診處。
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石榮)每4個卒中(俗稱「中風」)患者中,約有一個是醒後卒中。醒後卒中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然而,由於發病時間不確切、送醫不及時等原因,很大一部分醒後卒中患者未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治療。
4月24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醒後卒中患者彭奶奶仍然在接受保守治療。彭奶奶今年84歲,4月18日晚20點入睡,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女兒發現彭奶奶有些吐詞不清,想著她可能是沒休息好,也沒太在意。不料,中午時分,彭奶奶的情況愈加嚴重,連一詞一字都不能清晰表達。於是,緊急將彭奶奶送往湖南省腦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卒中門診副主任醫師王豔介紹,由於彭奶奶錯過了溶栓時間窗,只能選擇保守治療,「像彭奶奶這樣的情況,醫院最近收治了多例。這個和醒後卒中的特殊性有關,更重要的是患者本人和家屬對卒中不了解,不重視,抱有僥倖、再等等看的心理。」
醒後卒中,是卒中的一種,指患者入睡時正常,起床時發現有神經功能缺損的缺血性卒中。據統計,在我國,約有23%的卒中患者為醒後卒中。
神經內科一病區主任劉秋庭解釋,當人入睡後,處於非快速動眼期,新陳代謝、交感神經活動、血壓和心率都有所降低,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腦血流量降低,這是醒後卒中發生的重要誘因。此外,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做夢,也可誘發醒後卒中。
另外,有研究顯示,大部分醒後卒中患者發病時間接近甦醒的時刻。這是因為人在覺醒時,血壓會突然升高,同時凝血活動加強、纖溶活動減弱,會產生血液的易凝狀態,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會增高,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增加了缺血性腦卒中的可能性。
劉秋庭提醒,卒中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卒中救治時間就是生命,耽誤不得。醒後卒中因為確切的發病時間難以把握,更應該爭分奪秒送醫救治,才能有效防止腦細胞產生不可逆的損害,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一旦出現有口角歪斜、肢體無力、語言表達困難以及意識喪失或抽搐、視力喪失或模糊、嚴重頭痛嘔吐等症狀,不要等待,要即刻撥打120,第一時間送到有卒中救治條件的醫院,為醫生採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留足時間。一般來說,發病4.5個小時內實行靜脈溶栓能獲益,超過4.5個小時,可視情況採取血管內治療等補救措施。
劉秋庭進一步提醒,積極治療高血壓、房顫、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疾病,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醒後卒中的發生。此外,血管硬化程度比較嚴重的老年人,在晚上起夜或早上起床時,一定要儘量避免猛然起床,醒來後,建議先在床上躺著休息一會,再慢慢坐起,慢慢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