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年10月12日04時28分 稿源:千龍網 編輯:中安在線
原標題:番字天書——番字牌石刻探秘
密雲以山多而著稱,歷史悠久,奇峰異巖,名勝古蹟無處不有。在茂密的山巒陡壁之地,多處山崖上鐫刻著大字,目前已經為人們所賞識的,有番字牌鄉的番字牌村後山上、不老屯鎮燕落村後的雲峰山上、石城鄉的白廟子西溝西山等處山崖上的摩崖石刻。
番字牌村的石刻因遠看每組字好像一塊石質匾額,故稱其為「番字牌」,古稱梵字牌,後演變為今名,村子也因此而得名。該村四面環山,山泉處處,溪流緩緩,村內有長仙洞、野馬川、韃子墳、小西天、大牛峪等景點。白馬關河縱貫全村,別有古代邊塞的風光。當地人自稱是明清時期山東來的移民。
番字牌石刻多少年來一直以「番」字相稱,當地村民不認識這些文字。關於「番字天書」的由來,當地民間有多種傳說。一種說法是,祝福過往行人平安的咒語。還有一種說法是,少數民族祈禱能打勝仗的禱告詞。番字牌地區在歷史上曾駐紮過關外少數民族軍隊,為了祈求神佛保佑其開戰勝利,故將禱告詞刻於山崖上,軍隊行進時能看到,以求鼓舞士氣。
1987年,密雲縣文物管理部門報請中科院,經民族研究所的專家們初步考察,番字牌石刻系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字,有梵文(古尼泊爾文)、蒙文和藏文。文字內容是佛教的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
番字牌石刻刻工較深。這些字有篆書之妙、楷書之美,排列整齊,行距分明,雖然已年深日久,但字跡仍異常清晰。
在原番字牌鄉醫院東山坡上,還有一塊兩米多高的立石,其東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個大型番字,字高1米有餘,寬約30釐米,為佛教的「十相自在圖」。經專家辨認和鑑定,石刻形成於元代。
番字牌石刻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意義及研究價值,是研究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物證,這些讓人難懂的「番字天書」,也足以證明了密雲歷史文化之悠久。
【溫馨提示】
地址:密雲縣番字牌鄉番字牌村
公交:東直門乘980路快密雲鼓樓換密60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