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一對生活在農村的老夫妻「以畫言心」,用充滿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漫畫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或諷刺、或頌揚他們生活的世界。
日前,河北省邱縣正在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內容轉換為群眾易於接受的小漫畫,巧妙地將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同漫畫創作相結合,既生動活潑,又有宣傳實效。當地幹部說,這是因為邱縣有漫畫之鄉的特色優勢,更有很多農民漫畫家,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青蛙漫畫組」創始人——陳玉理、李青艾夫婦。
「青蛙漫畫組」一對因漫畫結緣更為漫畫奉獻一生的夫妻。丈夫叫陳玉理,1934年出生,幼時家貧少醫,落下腿腳不便的殘疾。
妻子叫李青艾,1939年出生,也是一生痴迷漫畫,漫畫是牽起兩人之間的那根紅線。漫畫署名「陳跛子」也順理成章改為了「陳與李」。他們之所以成立「青蛙漫畫組」,是因為他們覺得青蛙可以吃害蟲,就和漫畫的諷刺作用一樣,將社會的害群之馬消除。
艱苦的農村生活,對漫畫的滿腔熱情,二人齊力合心,紮根農村搞創作,他們「以畫言心」,用充滿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漫畫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或諷刺或頌揚他們生活的世界。
近日,記者了解到了這個小縣城裡的大漫畫家的故事。
因漫畫結緣一生情
陳玉理從小喜歡畫畫,特別喜歡畫漫畫。
「這個花費是最低的。」陳玉理說,當時他連什麼叫美術都不懂,更不懂美術術語中的什麼素描、透視、解剖,沒有老師,他就照著書畫,從書上學習一些繪畫的基礎知識。
因為學漫畫,村裡人不理解他,覺得他腦子有問題,就連看他的眼光也充滿了怪異。不過這些他都不在乎,照舊白天勞動、晚上畫畫。
長期的農村生活給了他豐富的創作靈感,也促使他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1959年,他的作品《大豐收》發表在國家級刊物《諷刺與幽默》上,其濃鬱的鄉土氣息給當時的漫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氣。李青艾愛慕他的才華,頂著世俗的眼光與身患腿部殘疾的陳玉理走到了一起。
他感激她的傾慕,給她畫了幅《開箱》的漫畫,意在請她打開他的愛情之箱;還畫了幅《這裡最溫暖》,以表達對她的愛情。戀愛時很多說不出口的話,他都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從陳玉理到『陳與李』,這可能就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吧。」李青艾說。
土坷垃縫裡刨幽默
「吃害蟲,唱豐收,針砭時弊,歌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立足當地、放眼全國,走向世界。用漫畫藝術形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這是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為邱縣青蛙漫畫組的題詞。
隨著作品的不斷刊發,兩人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並與韓羽、華君武、方成等美術界名家成為好友,韓羽說陳玉理「跛子不跛」;華君武鼓勵他們紮根農村,從農民群眾的生活中找素材;方成希望他們不要只是自己畫,要帶徒弟,建一支漫畫隊伍,專門畫農村題材,為廣大農民群眾鼓與呼。
受他們的影響,1983年,在華君武等眾多漫畫藝術家的支持下,「陳與李」成立了「青蛙漫畫組」,開始致力於培養農民漫畫屆的「小蝌蚪」。
「青蛙又能吃害蟲,又能唱豐收,跟咱這漫畫有相仿之處。成立個小組,是覺得帶徒弟範圍小,效果不明顯,有了小組沒準能叫響全國呢。」李青艾說他們的夢想就是讓青蛙漫畫叫響全國乃至全世界。
幾十年間,這個漫畫團隊從幾個人、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上千人,「陳與李」也培養了1000多名農民漫畫家,4萬多幅帶著泥土氣息的漫畫作品亮相全國各地報刊和各類美展。
「漫畫組剛成立的時候,沒多少人,在縣領導的支持下,文化館騰出了兩間房子,找來了兩張條桌、四隻長凳當『課堂』。」陳與李說,「我們的漫畫之路,很艱難,但我們從沒有想過放棄,因為漫畫是我們畢生追求的夢想。」
青蛙漫畫組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地地道道地農民,他們白天荷鋤于田間,夜晚耕耘於燈下,立足鄉土,面向世界,以農民特有的視覺去觀察社會,描繪生活。從土坷垃縫裡刨幽默,他們積極運用漫畫的藝術形式,從農村鮮活的生活中以小見大,挖掘題材,展示「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道路」發展中的新政策、新風尚、新變化。漫畫來源於生活,漫畫是他們的筆,也是他們的槍,是心中的「桃花源」,懲惡揚善,激濁揚清,抒發著中國農民獨有的幽默情感。
漫畫裡的諷刺是社會正能量
因為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青蛙漫畫組的作品受到了專家和讀者的一致好評,並多次在全國獲獎。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有一類廉政漫畫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曾經被作為廉政教育經驗而傳播。
「反腐敗就是要諷刺,廉政就是要正面教育,用現在最時髦的話說就是『正能量』。說到『正能量』,廉政都包含在裡面。」對於廉政漫畫,李青艾有著自己的理解。
「對於好人好官,廉政漫畫能起到繼續淨化心靈的作用;對於即將犯錯的人,它是紅線、是警鐘;而對那些已經犯錯的人而言,廉政漫畫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結果,進而促使他們迷途知返。」李青艾說,畫漫畫是漫畫家的本職工作,其職責就是要針砭時弊,就是要把那些不好的東西表現出來,把腐敗壓下去,把廉政興起來。
廉政漫畫熱了,青蛙漫畫火了,但「陳與李」的夢想卻一直沒變。
「我生在邱縣長在農村,我對農民的生活很了解,通過漫畫的形式表達心聲,這是我們的特色」,漫畫組骨幹成員張愛學說,「漫畫藝術形式,幽默詼諧,大家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群眾容易接受。」
針對年齡小的漫畫愛好者,漫畫組成立了「小蝌蚪」班,精心培養,耐心傳授,如今小蝌蚪們逐漸長大,也創作出大批優秀兒童漫畫作品,分別發表於全國各大兒童報刊。
如今,藉助青蛙漫畫組和一大批被帶動的農民漫畫家,當地發揮文化特色優勢,堅持把漫畫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得到各方讚譽和肯定。
特別是以漫畫形式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有效增強了廉政文化的感召力、約束力和滲透力。組織創作了「打鐵還需自身硬」、「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老虎蒼蠅一起打」等眾多精品漫畫,登上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首頁。邱縣廉政漫畫在全國多次展出,建立了省級廉政教育基地。
「漫畫這形式真好,文字俺們不好看,也記不住,這畫看著就明了多了,而且過目難忘!」群眾紛紛表示,願意聽宣講人通過漫畫講政策,通過講述身邊的人和事,學習黨和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
「我們這一輩子就選擇了漫畫,有了漫畫就有了活著的意義。」這是兩位老人不懈前行的動力,也是他們一直都在追逐和堅守的夢想。
【責任編輯: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