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步營造深夜小面
上一篇我們講到2014年APEC會議上,為參加會議的各經濟體領導人贈送的禮品,是景泰藍的《四海昇平》賞瓶。那麼您知道在60多年前,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是什麼?它的設計者又是誰呢?對了!國禮是景泰藍檯燈,設計者是在清華大學學習的錢美華。1952年,我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受國務院委託,錢美華設計了一款景泰藍檯燈,被選為國禮。當時,郭沫若先生非常興奮地稱讚它是「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圖01)。
圖01錢美華設計《景泰藍檯燈》
說起錢美華與景泰藍結緣,不得不說說林徽因。一次,林徽因從一個舊古玩攤上買了一隻景泰藍花瓶。那位老攤主對林徽因說:「這是正宗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林徽因聽後不禁為這種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營建系成立一個美術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1951年9月,錢美華被選送到清華大學營建系,師從梁思成和林徽因,主攻工藝美術。
為了了解景泰藍,林徽因帶領錢美華他們走訪了北京城裡的各個景泰藍作坊,學習景泰藍的製作技藝,熟悉每一個工藝流程,逐漸了解並掌握了景泰藍製作技藝。在林徽因的指導下,錢美華等人一方面對景泰藍傳統圖案進行整理挖掘,另一方面從造型、色彩和圖案等幾個方面入手,對景泰藍進行設計創新,將新時代的精神注入其中。
為更加深入地了解景泰藍的發展歷程,梁思成給錢美華推薦了一位老師——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沈從文先生。沈先生告訴錢美華,故宮的景泰藍很多,有幾個房間甚至都摞到了房頂,他給錢美華出了個點子,讓她去故宮臨摹。當時,故宮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不對外開放,所以錢美華和故宮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在館裡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一幹就是連續十多天。夏天館裡還算涼快,渴了吃個西紅柿,餓了啃個麵包。冬天就艱苦多了,手凍僵了不說,毛筆頭經常凍得像棗核,錢美華便呵開冰凍,堅持臨摹。她通過臨摹、研究,積累了豐富完整的第一手資料,不僅全面熟悉掌握了景泰藍傳統圖案的運用,而且整理發現了很多早已失傳的造型與圖案,為景泰藍工藝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錢美華的美學理念,提倡自然簡樸,反對雕琢過度,主張借鑑前人的精華,但不照搬古人,不墨守陳規,繼承傳統並不斷創新。錢美華對傳統圖案和造型頗有研究,並且造詣很深,她創作的圖案採用多層次裝飾手法,有動態感,有方向性,活躍舒展,有音樂般的韻律,豐富而不繁瑣,具有濃鬱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特色,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02)。
圖02年輕時的錢美華
她創作的作品從風景到人物,從圖案到花卉,從傳統到現代,大到70吋的巨製,小到鼻煙壺無不涉足。她創作設計的《蘿蔔草蟲》、《胭脂蝴蝶》圓盤將寫意畫風格的表現手法首度融入景泰藍的設計中。由於製作景泰藍原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工藝特點,傳統的景泰藍製品主要運用工筆線描的藝術形式。而錢美華借鑑了齊白石大師清新自然、雅致意趣的創作特點,利用掐絲與點藍的變化,讓釉料產生水墨暈染的藝術效果,賦予了花草、昆蟲趣味盎然、動靜相宜、虛實結合的藝術特點。使作品靈動、活潑。她設計的「友誼樽」、「燈籠瓶」、「鸚鵡瓶」、「長青瓶」、「獅頂罐」等造型,作為琺瑯廠的保留產品始終在生產,並多次獲獎。
1981年,她設計創作的《周器壘》以珊瑚紅與絳色巧妙搭配,圖案用雙魚、蝙蝠、壽字,寓意福壽有餘;牡丹、菊花、蓮花組成吉祥裝飾紋樣,寓意豐收、喜慶、幸福。整個作品折射出的光澤,使人感覺有種流動的美。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得評委及專家們的一致好評,榮獲百花金杯獎,這是全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作品現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圖03)。
圖03錢美華設計並創作《周器壘》
2009年,年屆82歲高齡的錢美華集半個世紀創作精華,聯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總工藝師鍾連盛、高級技師李靜精心設計,集體創作完成了她的收官之作——《和平尊》。
《和平尊》從立意構思到製作完成,歷時一年多,是為喜迎祖國六十華誕隆重推出的獻禮作品。《和平尊》主體以造型各異、色彩多變的和平鴿、吉祥花及百鳥紋樣交相輝映,烘託出和平、祥和的鮮明主題;綿延不絕的纏枝蓮圖案通貫作品,形成主脈,寓意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與新中國六十年曆程一脈相承,生機無限;作品底部三尊金牛託起瓶身主體,在明示《和平尊》做於牛年的同時,褒揚了中國人民勤勞、倔強的民族性格,是祖國振興發展的堅實基礎;整部作品高2009毫米,鑲嵌於尊蓋沿處晶瑩剔透的60顆紅色瑪瑙,彰顯出創作者向祖國六十華誕獻禮、祈福的赤子之心(圖04)。
圖04錢美華與眾人合作設計並創作《和平尊》
錢美華一生撰寫了多部有關景泰藍的論文、書籍等。她在六十年代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景泰藍教材《景泰藍創作設計》;編撰了《青銅器造型與紋樣》、《景泰藍圖案》等資料用書。她一生桃李芬芳,在六十年代曾在校教授景泰藍專業課程,景泰藍所有的國家級、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楊宏勳、王敏成、邵永增、阮春林等都曾得益於錢先生的教誨。她遵從林徽因先生的遺願,為景泰藍藝術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畢生精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揚和崇敬(圖05)。
圖05錢美華在指導年輕的工藝師
注: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中國政協雜誌社原副總編輯
文章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