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很辛苦,下了班回家還要批改孩子的作業,成了很多家長一個不小的負擔。
對此,教育部門也在想辦法,就在10日還強調嚴禁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
然而,家長的作業焦慮也很難被緩解。有家長說,檢查孩子的作業會看他是否做對了。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長沙報導
「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12月10日,在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做出上述表態。
當前,無論是網絡上,還是家長們的聊天中,孩子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批改作業等話題總能成為焦點與熱點。那麼,這種作業負擔、作業焦慮的本質是什麼?長沙的家長與學校對此又是怎樣的態度呢?
家長 託管老師沒發現錯誤,只能自己檢查
「真的能夠不需要家長檢查作業就好了。」12月10日下午的放學時間,在長沙一所小學門口等待接孩子的胡女士得知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內容後,由衷地感慨。
對於批改作業和檢查作業的區別,胡女士坦言:「在我看來沒有區別。雖然老師經常說的是檢查作業,不需要家長批改,但檢查的時候不可能只看孩子做沒做,肯定還要留意一下做對了沒有。如果發現錯誤肯定會盯著孩子改正,這不算批改嗎?」
採訪中,家長們普遍表示現在確實很少收到老師明確指出要家長批改作業的消息,一般在考試或階段檢測前,老師會布置試卷讓孩子複習,然後讓家長對照答案批改,但檢查作業仍是大部分家長每天的「例行公事」。
有家長不想檢查孩子作業,也有家長每天主動檢查。
張女士的女兒現在讀小學二年級,她的孩子去年放學後是會去託管班的,當時她聽說託管班老師會檢查、輔導作業,比家長更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時有段時間我還天天看別人輔導孩子雞飛狗跳,很慶幸自己不用管孩子作業。」張女士透露,「但後來考試了發現孩子成績並不理想,我才發現有時候孩子做錯的題、寫錯的拼音,託管老師都沒有發現,甚至是第二天交到學校了,學校老師也沒發現。」
張女士直言:「我那時候意識到,如果自己都不上心,而要求別人對自己孩子上心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從那以後不管老師說沒說,我都要仔細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
學校 作業負擔的本質在於家校溝通
關於作業問題,長沙市下發過文件要求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不能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在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提到「像遼寧、山西、長沙等地都陸續出臺了關於規範作業管理的一些意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對此,南雅望城學校副校長徐騰躍說:「我們是反覆開會向老師們強調了,不能讓家長批改作業。」雖然不用批改,徐騰躍也表示希望家長每天留意、監督一下孩子是否完成了作業。如果家長完全不管孩子的作業,那孩子沒有完成的作業要不要補,什麼時間來補呢?」
徐騰躍認為:「作業負擔的本質其實還在於家校溝通。」他目前也在學校擔任了五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不久前的周末他還布置了一次親子作業——希望家長能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摔跤吧,爸爸》。徐騰躍表示,這不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作業,而且只需要看就可以了。讓他沒想到的是,有家長不但帶著孩子看了,還主動寫下了觀後感。
還有一次,徐騰躍的語文作業是讓學生自主複習字詞,第二天進行課堂聽寫。後來他得知有的家長輔導學生複習了三遍。他同時坦言:「從第二天的聽寫反饋來看,有沒有家長督促複習,學生對字詞的掌握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也因此,南雅望城學校一直在組織老師對學生進行家訪,特別是要求老師先從平時作業完成不理想、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家庭開始,從而與家長充分溝通交流。
在大家的印象裡,批改作業似乎是中國家長獨有的負擔。同時擔任長沙瑋希國際學校和長沙縣瑋思學校校長的吳真真介紹,作為湖南唯一專門招收外籍人士子女的學校,瑋希國際學校也布置作業,對於一年級和尚未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習慣的學生,老師也會告知家長作業是什麼,希望家長幫助督促完成。同時,吳真真表示:「我們的所有書寫作業都不需要家長批改,是要求老師全部批改的,並且要二次批改,以確認學生是不是改正了。」
專家 把孩子作業的職責邊界劃清楚
對於作業問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首先必須要明確作業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這意味著作業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不應該脫離課程教學活動、推到家庭教育範疇。
其次要明確作業的兩個功能:一是鞏固學習活動,二是診斷。這說明作業是專業性的教育活動。
在此基礎上,家庭和學校在課後作業、家庭作業方面的職責邊界要劃清楚。家庭也好、父母也好,應該給孩子的家庭作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支持孩子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而布置作業的職責、組織孩子完成作業的職責、批改作業的職責是學校的事情,必須把這些職責邊界劃清楚。
「把這些問題釐清之後,我們各歸其位,共同創造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張志勇說。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