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移民城市,尤其是明末清初,經歷了中國歷史上長達一個世紀的「湖廣填川」移民浪潮,湖廣會館作為渝商人在重慶的聚集地,此時在重慶應運而生。現在最有名的是重慶中東水門大街的那家,裡面有湖廣會館(也叫三楚會館)、廣東會館、齊安公所(也叫黃州會館),還有一些江西會館、江南會館的遺蹟,它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會館建築群。
不過重慶的湖廣會館遠不止渝中的那家,它曾經在許多地方建造過,但大部分都沒有保存下來,銅梁安居古鎮的這個顯然是倖存者,雖然它在歷史變遷中被損壞了幾次,但它現在屹立不倒,成為這個古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據有關資料顯示,安居古鎮的湖廣會館建於明中葉,比重慶渝中的更早(渝中湖廣會館建於清康熙初年),明末毀於戰火,清朝乾隆年間,藉助當地名門重建,但鹹豐年間毀於大火,光緒年間由湖廣士紳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光緒年間重建的,銅梁縣安珠繅絲廠支付了適當的維修費用。
湖廣會館位於安珠古城南部,左側與昨天於凡介紹的天后宮(又名媽祖廟、福建會館)同牆,右側與齊安宮(又名帝宮,於凡左時未開)接壤,整個會館佔地約2200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1387平方米。
湖廣會館建在山上,從低到高有多個深度,大門上方懸掛著「湖廣會館」和「永恆來」兩塊匾額,二期中央有一個舞臺,從舞臺樓下進入寬園壩,後牆上風化的草龍隱約可見。
古代舞臺前柱上的斜撐雕刻精美,神仙人物栩栩如生,天井和庭院造型獨特,房間布局錯落有致,石欄杆上雕刻著許多珍貴的動物和吉祥圖案,如獅子、麒麟和蟠龍,前後天井欄杆上刻著二十四孝等人物,整個宮殿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的學者聚集在這裡。
劇院對面的二樓有一個茶館,通常對遊客開放,購物累了,可以坐在這裡休息,喝茶聊天,茶館頂上掛著兩塊金字招牌,前者是「李澤川江」,後者是「永西安瀾」。
安珠曾經是銅梁的老縣城,它地理位置優越,帆蟻雲集,商賈雲集,貿易繁榮,也是兵家途經涪江的要塞,屯兵設寨的駐地,所以自古繁華,湖廣會館就是見證之一,在茶樓坐下,點一盤水果瓜子,要一杯綠茶,但是可以坐半天,不時上演的川劇變臉、小品、相聲、歌舞節目,可以為旅途增添更多樂趣,更深刻地了解當地豐富的文化習俗,上圖是川劇的變臉,在舞臺上表演了一段時間,來到遊客面前與遊客親密互動。
比起榆中的湖廣會館,安身立命要小得多,如果不坐在裡面看表演,十分鐘就可以去逛街,旁邊是類似湖廣會館的祁安辦事處,就像榆中湖廣會館的祁安辦事處一樣,這裡的祁安辦事處也叫祁安宮或故宮,是湖北黃州移民修建的,因為唐朝曾經在湖北黃州建立了祁安縣。
湖廣會館不僅是同鄉會的建築,也是移民文化的鉻印,是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樓後面是一群離開家鄉的湖廣人,不是自願就是被迫來重慶生活經商,和現在很多去北上廣的人差不多,但也有顯著差異,相似之處在於,他們遠離故土,為了加強鄉親之間的聯繫,把鄉愁寄托在他們身上,不同的是,很多去北上廣的人都是臨時的,後來回到了故土,而以前的移民在這裡紮根很久,在這裡生活了幾代人,把異鄉變成了故鄉,而以前的故鄉變成了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