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商船會館,對上海人而言是一個神奇的傳說。它見證了「以港興市」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它曾經名噪江南,又無奈衰落沉寂,掩蔽在陋巷簡屋中,難以一窺真容。
商船會館是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小南門外馬家廠北(今黃浦區會館街38號)興建。
商船會館佔地近20畝,規模宏大,號稱「極締造之巨觀」。會館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正門額上刻「商船會館」四個大字,兩側偏門額分別刻「海晏」「河清」。大殿為歇山頂雙合式建築,神龕祀天后。兩廳祀成山驃騎將軍滕大神、福山太尉褚大神。殿前建兩層戲臺,上有八角形漆畫藻井。南北設廂房看樓。殿後有集會議事的大廳。會館側建承善堂,辦理施診、撫恤等事務。
商船會館位於南南線擺渡口不遠,俗稱「南南會館」。每逢天后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會館內外張燈結彩,門庭若市,演戲酬神,祈福平安。光緒二十年(1894),朝廷頒賜「澤被東瀛」匾額,褒獎船商護漕功績。光緒三十三年(1907),紳商李厚祐等籌資創辦商船小學,供同業子弟就讀。1930年商船會館改組為沙船號業同業公會,1954年停止活動。大殿和戲臺曾用於街道會場、學校和工廠,南北廂房成為民居。
商船會館命途多舛,屢遭劫難。清末,英法軍隊和江南製造局籌辦處先後入駐,以致「殿廳圮毀」。不久,因「風霜剝蝕,諸屋傾欹」。爾後,「颶風大作,戲臺頭亭滲漏」。1964年大修,屋頂精美雕飾悉毀,南廂房也被拆除。2010年董家渡舊區改造,破敗不堪的商船會館在荒蕪中煢煢孑立,滿目悽涼。
商船會館在上海航運、商業、貿易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保護這一珍貴遺址,傳承歷史文脈,綠地控股集團於2019年8月8日啟動商船會館修繕工程。12月22日主體建築竣工揭幕。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商船會館涅槃重生,猶如拂去塵埃的璀璨明珠,成為綠地外灘中心一道意蘊厚重的風景線。
商船會館大門(上世紀50年代)
商船會館大殿(上世紀50年代)
商船會館戲臺曾用作工廠辦公室,臺口搭起了面板和窗戶(2005年)
商船會館大殿前的簡屋正在拆除(2010年)
基本修復的商船會館大門(2020年)
修繕中的商船會館戲臺(2020年)
商船會館大殿重現昔日風採(2020年)
1
END
原標題:《煥彩重生的商船會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