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兩個多月,《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全部參戰鬥士科普系列終於來到了最後一期。這個系列多少有點高開低走,播放量也是一期不如一期,可能這種長篇內容很多小夥伴是落下了一期就不願意繼續追,也可能是在熟悉的馬力歐、林克皮卡丘過去之後,歐力馬、小麥克和彼特這些角色人氣也不夠高。閒話少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目前為止《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已經推出的全部DLC鬥士的介紹吧!
73.JOKER 出自《女神異聞錄5》
在2018年12月7日的TGA上,隨著大亂鬥十字Logo展開,一抹紅色瞬間綻放,來自《女神異聞錄5》(以下簡稱《P5》)的Joker正式宣布參戰大亂鬥,這番夢幻聯動引得無數玩家歡呼雀躍。很多玩家都沒想到Switch版《大亂鬥》的第一位DLC鬥士竟會是來自《P5》的Joker,因為實際上無論《女神異聞錄》系列還是Joker都和Switch平臺毫無關聯,如果硬要追溯的話也只有3DS平臺上的兩部《女神異聞錄Q》算是和任天堂相關,而Joker也只是在其中的《女神異聞錄Q2》中登場過。不過在Joker正式參戰之後,以他為主角的遊戲《女神異聞錄5亂戰:幻影打擊者》也於2020年正式登陸Switch平臺,想當年同樣由福山潤配音的羅伊就在自己的正作發售前參戰了大亂鬥,如今Joker也是搶先一步通過大亂鬥與Switch玩家提前見面,所以說魯殿你為什麼這麼急呢?
其實從《女神異聞錄3》開始,Atlus就取消了遊戲主人公的默認姓名來增加玩家的代入感。玩家需要自己給自己的角色起名,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玩家也更喜歡用他在怪盜團中的代號Joker代稱。這一代號來自撲克牌中的小丑,源於塔羅牌主牌中的0號,一方面正如Mona所說是王牌、底牌,同時這一牌面的也含有"無限的可能性"的意思。不過為了在其他平臺宣傳,Joker在遊戲衍生的漫畫和動畫作品中也都有了自己的姓名,在漫畫版中名為來栖曉,而到了動畫版就成了玩家們更熟悉的雨宮蓮。Joker有著一頭黑色的捲髮和深灰色的瞳孔,平時都會戴著黑框眼鏡,不過從遊戲中的表現來看,眼鏡可能只是個裝飾,當然也可能是對《P4》的致敬。而在怪盜形態下,他則會換上黑色風衣、灰領襯衫和黑色長褲,搭配棕色古巴高跟鞋和紅色手套。他的面具為白鳥形狀,眼眶周圍則是黑色,整體形象十分拉風帥氣。
可以說Joker的超高人氣很大一部分就源於這個帥氣的造型,而另一部分則來自《P5》本身極高的素質。作為一款JRPG遊戲,《P5》把鏡頭對準了現代的日本東京,見義勇為的Joker反遭陷害,被貼上了犯罪者的標籤轉學到秀盡學園,並在這裡與夥伴們一起組成了怪盜團,通過潛入意識世界"偷心"來改變對方在現實中的認知,從而讓犯罪者懺悔自首。而在整個"偷心"的過程中,我們會面對被各種欲望侵蝕著內心的成年人,自大、色慾、金錢、權力,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編織著巨大的欲望之網,而年輕的怪盜團則會為正義而戰。《P5》的劇情在中二的同時也很好地抓住了玩家的內心,而且劇情之外的社交系統、Coop系統更是讓玩家深陷其中,《P5》確實無愧於本世代最出色的RPG遊戲之名。
其實在《P5》立項初期,Atlus內部原本是想把關鍵詞定為"旅行",讓主角成為一個全球旅行的背包客,並以此為故事框架,但最終還是把背景定在了日本東京。不過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看,動作無雙遊戲《P5S》也是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P5》最初的思路。同時由於把背景定在了日本,所以很多遊戲劇情也都取材於日本的真實事件,比如鴨志田和斑目的故事就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原型,這也讓遊戲整體的氛圍和想要傳達的主題都得到了升華。而且遊戲中無論是各種有意無意的暗示還是怪盜團面具的命名,都和反叛與鬥爭緊密相關,"秀盡"學園在日語中就與"囚人"同音,而亞森、基德船長、佐羅、五右衛門和米萊迪等各位角色的初始人格面具也都與反抗者的故事有關,這些都暗合了遊戲本身想要表達的主題。《P5》吸引玩家的不只是外表,它的內核也同樣值得挖掘。
Joker參戰《大亂鬥》同樣帶來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櫻井政博曾在Atlus的視頻採訪中說,自初代《女神異聞錄》起,他就一直是該系列的忠實粉絲,而在《P5》發售之後,他就在業餘時間玩過這部作品,並被時尚的UI設計所吸引,從那之後他就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讓Joker登上《大亂鬥》的舞臺。Joker的參戰不僅滿足了玩家的願望,同時也滿足了櫻井自己的願望。在《大亂鬥》中,Joker可以說是最拉風的鬥士之一,其武器繼承了原作中的匕首和手槍,而且還能使用初始人格面具亞森。這點在參戰宣傳片中也遭到了官方吐槽:明明可以用更強的人格面具吧?但夠酷就好了嘛!至於《大亂鬥》中Joker的技能,其上必殺技繩索動作起初被認為是《大亂鬥》的原創技能,但在之後發布的《女神異聞錄5皇家版》(以下簡稱P5R)中,Joker也擁有了這一技能。這樣看來,《大亂鬥》也是提前洩露了《P5R》的遊戲內容。隨Joker一同加入《大亂鬥》的還有原作中的印象空間地圖,而且地圖本身會根據顏色變化更換背景音樂,設計得十分用心。此外無論是最終絕招怪盜團總攻擊還是戰鬥勝利後的結算畫面,這些元素都完美地和《P5》原作保持了一致,如果你也是《P5》粉絲,那在《大亂鬥》中操控Joker也一定會有所觸動,也許這就是我們喜歡《大亂鬥》的原因之一吧。
74.勇者 出自 《勇者鬥惡龍》系列
在2019年6月的E3展上,《大亂鬥》再次發布了全新的參戰宣傳片,但在宣傳片開始時卻並沒有出現新的參戰鬥士,而是海拉魯的勇者林克在和其他被操控的鬥士戰鬥,被馬爾斯和魅塔騎士兩面夾擊的林克落入了下風,而與此同時另一個未知角色正騎馬飛奔而來,就在林克即將落敗這千鈞一髮之際,這位鬥士騰空一擊將馬爾斯和魅塔騎士雙雙擊飛,緊接著,一段熟悉的BGM響起,這位鬥士也揭開了自己神秘的面紗,他就是來自《勇者鬥惡龍11》的——特蘭克斯(誤),勇者!
起源於1986年的《勇者鬥惡龍》系列是日本無可爭議的國民級RPG,在三十多年間不僅推出了11部正傳作品,更是帶來了諸多旁支系列,歷史十分悠久。同時編劇堀井雄二的劇情故事、作曲家椙山浩一的背景音樂加上漫畫家鳥山明的人物設計共同組成的鐵三角更是成為了《勇者鬥惡龍》系列成功的基石。《勇者鬥惡龍》系列從1代到6代被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系列,前三部是洛特三部曲,4、5、6則是天空三部曲,而從7代之後就再也沒有沿用三部曲形式。
作為Switch版《大亂鬥》的第二位DLC鬥士,來自《勇者鬥惡龍》系列的勇者也是該系列當之無愧的門面。本來《勇者鬥惡龍11》早在2017年7月29日就已經登陸了PS4和3DS平臺,但當時可能是因為裝機量和開發方面的原因,導致這部國民級JRPG並未登陸Swtich平臺,也成為了不少玩家心中的遺憾。不過在2018年底,有關《DQ11》即將移植Switch的消息就不脛而走,而到了2019年6月12日的E3直面會,在前面提到的參戰預告片放完之後,緊接著的就是《DQ11S》即將在Switch平臺發售的宣傳片。櫻井政博透露,起初大亂鬥團隊想選擇《勇者鬥惡龍》系列的吉祥物史萊姆作為參戰鬥士,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這個小傢伙身上可挖掘的內容實在有限,於是開發團隊的目光又轉向了勇者。但就在挑選勇者的過程中,開發團隊遇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最初他們計劃從《DQ11》和《DQ3》的勇者間選一位參戰,但無論是哪位勇者都不足以代表整個系列,所以與其糾結於人選,不如乾脆把參戰鬥士增加到四位,就這樣,DQ3、DQ4、DQ8和DQ11的主角都來到了《大亂鬥》集體亮相。而在挑選這四位勇者的過程中,其實櫻井政博還考慮過《DQ5》的勇者,但最終考慮到其默認武器不是劍而是法杖,最終還是放棄了。儘管實際上玩家在遊戲中可操控的勇者只有四位,但開發團隊也並沒有因此就把其他系列都排除在外,勇者的四個異色形象就分別取自DQ2、DQ5、DQ6和DQ10中主要角色的著裝配色,而在勇者的最終絕招中,沒能參戰的另外7位勇者也大秀了一波存在,和玩家操控的勇者一起使出了必殺一擊,也是十分壯觀了。其實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對於《勇者鬥惡龍》中的主角一同登場有比較嚴格的限制,但由於《大亂鬥》是一款比較特殊的遊戲,所以可能也只有在這裡,玩家才能見到歷代勇者同場競技了。
儘管勇者並非第一位參戰《大亂鬥》的JRPG主人公,但其在《大亂鬥》中的機制也和原版遊戲十分相似。在《大亂鬥》中,勇者的下必殺技會出現和原版遊戲相似的選擇技能面板,而面板中出現的也正是原作中可以施放的技能,玩家可以通過選擇這些技能來完成各式各樣的攻擊。可能對沒有玩過《勇者鬥惡龍》系列的玩家來說,勇者也算是《大亂鬥》中最難上手的鬥士之一,因為這些技能的名字實在是太容易記混了。這一設定也讓勇者在各類比賽中飽受爭議,甚至有不少玩家提出要禁用勇者,而且理由也不是因為勇者的戰鬥力太強,而是因為其法術隨機性太大。至於說勇者為什麼會被設計成這樣,櫻井政博曾經這樣回應道:最初團隊以為把勇者放進遊戲會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後來發現想讓角色變得有特色十分困難,於是就加入了回合制遊戲中的命令窗口。
和Joker參戰一樣,勇者加入《大亂鬥》也同樣為玩家帶來了專屬地圖天空的祭壇,玩家可以在這裡看到約奇一族和寶箱怪,此外當玩家使用勇者獲勝後,還能聽到來自《勇者鬥惡龍》系列的8首經典BGM。
75.阿邦&阿卡 出自 《阿邦&阿卡大冒險》系列
同樣是2019年的E3任天堂直面會,可能今天我們再提起這次直面會,印象最深的會是直面會最後的One More Thing——《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續作消息。但就在這條片子之前,任天堂原本的壓軸內容是阿邦&阿卡作為鬥士參戰《大亂鬥》。很多國內玩家可能會覺得阿邦&阿卡這位角色十分陌生,而對另一部分玩家來說,相較於阿邦&阿卡這個稱呼,可能還是更喜歡稱其為班卓熊&小笛。儘管在國內《阿邦&阿卡大冒險》系列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但在歐美,阿邦&阿卡就是不少玩家的童年回憶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邦&阿卡參戰的消息也是和《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續作公布同等重要的新聞。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阿邦&阿卡參戰也意味著任天堂和微軟達成了更深層的合作,從《茶杯頭》到阿邦&阿卡,再到《精靈與森林》和《精靈與螢火意志》,紅綠兩家的深入合作也讓我們在Switch上體驗到了更多優秀的作品。
在阿邦&阿卡的參戰視頻中,首先出現的也並非同作品角色,而是森喜剛、迪迪剛和庫魯魯王,同時這個參戰視頻也在很大程度上Neta了當初庫魯魯王的參戰視頻,就連美版的視頻副標題都是"The Rivals(對手)"和"Best Friends(好朋友)", 很多玩家會以為這只是因為它們和阿邦&阿卡一樣同為動物類角色,但實際上是因為這三位都是和阿邦&阿卡一樣都與Rare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時間回到1994年,任天堂購入了Rare 49%的股權,一躍成為了Rare的第二大股東,自此Rare也被任天堂招至麾下成為了第二方開發團隊。之後任天堂也十分信任地提出讓Rare在任天堂的所有IP中挑選一個來製作全新的遊戲,面對這一要求,Rare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正是《森喜剛國度》,不僅收穫了優秀的口碑,更是在全球範圍內熱銷超過800萬套,不僅如此,我們得到了沿用至今的森喜剛新形象,也讓原本就有一些人氣的森喜剛系列在歐美變得家喻戶曉。所以儘管森喜剛並非Rare的原創角色,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1997年11月,《迪迪剛賽車》在N64平臺發售,除了松鼠康克,阿邦也在該作中首次亮相,這也是他的遊戲首秀。等到了1998年,由Rare自行開發並發行的《阿邦&阿卡大冒險》正式發售,這也是阿邦&阿卡首次以主角身份登場。《阿邦&阿卡大冒險》是一款以《超級馬力歐64》為藍本製作的箱庭遊戲,在該作中玩家要操控阿邦&阿卡收集隱藏在地圖各處的拼圖碎片和音符,從巨人的肩上觸發,《阿邦&阿卡大冒險》做出了比《超級馬力歐64》更勝一籌的趣味性,也收穫了玩家和媒體的好評。有了初代的成功,Rare緊接著又在N64和GBA上推出了續作,再次實現了口碑銷量雙豐收。但就在這時,一場變故悄然發生。2002年9月,正式進軍遊戲業界的土豪微軟以3.75億美元完成了對Rare的完全收購,這就意味著原本是任天堂第二方工作室的Rare一下子就成了微軟旗下的工作室,這次收購讓任天堂和Rare都有戲措手不及,迫於無奈,阿邦&阿卡也只能被雪藏。在經歷了幾年的空檔期之後,2008年阿邦&阿卡的續作《阿邦&阿卡大冒險:改造大作戰(班卓熊大冒險:神器螺絲)》與玩家見面,但登陸的平臺已經是XBOX 360了,同時Rare還針對首次接觸《阿邦&阿卡大冒險》的玩家提供了前作的兌換碼。至此,阿邦&阿卡全系列完成了向XBOX平臺的轉移。阿邦&阿卡加入《大亂鬥》其實也頗有一點落葉歸根的感覺,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角色更適合代表微軟參戰。儘管目前Switch平臺上並沒有《阿邦&阿卡大冒險》系列的遊戲,但能在熟悉的地方見到老朋友,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76.特瑞 出自《餓狼傳說》系列
2019年9月4日,Switch版《大亂鬥》放出了第四位DLC鬥士的參戰視頻。在視頻開始時,任天堂展示了一波歷代主機發展的時間線,並最終定格在了和SFC同時代的Neo-Geo上,這是1990年由SNK發售的一款價格相當昂貴的家用遊戲主機(實際上是SNK的Multi-Video SystemMVS)街機底板的家用型改版),隨後出現了玩家們熟悉的SNK開場音效。這一次,大亂鬥的邀請函先後飄到了SNK旗下的眾多角色面前,隨著草薙京在開場時的一手空抓,邀請函飄到了《龍虎之拳》系列的坂崎亮(良)身邊,接著坂崎亮(良)一招龍虎亂舞讓邀請函又飛到了《餓狼傳說》系列的博加德與東丈身邊,但二人同樣未能抓住。隨後邀請函飛到空中,站在屋頂的吉斯看到邀請函直接再次跳樓(熟練的迫害),但仍然和邀請函擦肩而過。接下來《侍魂》系列的娜可露露登場,但瑪瑪哈哈也沒有抓到邀請函,只留下娜可露露一人望著瑪瑪哈哈和邀請函一同遠去。再然後邀請函來到了八神庵這裡,但無奈八神這次也只是配角,未能抓到邀請函的他只得無能狂笑。最終邀請函落到地上,而撿起它的,正是我們熟悉的特瑞博加德。光是一個的宣傳片,《大亂鬥》就獻上一整場精彩的演出。
特瑞·博加德出自SNK的《餓狼傳說》系列,作為餓狼傳說的主角,特瑞在《拳皇94》中就排在了1P默認的第一選擇位置上,與2P默認第一選擇的坂崎亮(良)共同撐起了《拳皇》系列的第一作。在設計初期,由於特瑞已經在《餓狼傳說》中打出了很高的名氣,設計師們也對他寄予了厚望,並增加了一招衝拳取消動作,讓它成為了《拳皇》系列中的強力角色。在人物設定上,特瑞出生於美國,最喜歡做的事情則是打遊戲。他小時候是個孤兒,和安迪一起住在南鎮的一所孤兒院裡。10歲時,兩人被南鎮英雄,八極正拳傳人傑夫收養,並習得了八極正拳的奧義。在傑夫被同門師兄吉斯殺害後,特瑞為了報仇拜到了唐福祿門下。學成出師的特瑞深知只靠八極正拳無法擊敗吉斯,他開始在美國各地流浪,不斷提升自己的格鬥術。之後就是《餓狼傳說》歷代的劇情故事了,特瑞擊敗了吉斯和接踵而來想要統治南鎮的野心家,還收養了吉斯的兒子洛克,儘管特瑞在事前並不知情。
特瑞最經典的形象當屬這身紅馬甲配牛仔褲,頭戴紅白相間帽子的裝束了。在《餓狼傳說》初期,特瑞的帽子上寫著NEO·GEO,之後則改成了FATAL FURY,而在《餓狼傳說3》和之後的版本中,也許是為了宣傳《拳皇》,亦或是特瑞從拳皇賽場下來之後忘了換帽子,上面寫的文字變成了KING OF THE FIGHTERS,而在那之後有一段時間他頭上的帽子又完全沒有任何文字了。這一特徵也在《大亂鬥》的異色形象中得到了還原,可以說是十分有趣了。至於特瑞參加拳皇比賽的原因,則是因為在拳皇世界線中,吉斯並沒有被特瑞打下樓身亡,倖存的吉斯揚言要去拳皇比賽現場搞破壞,因此特瑞只好叫上自己的兄弟安迪和東丈一起參加比賽。不過這麼多年下來在拳皇比賽中搞破壞的倒是不少,但從來都沒吉斯什麼事。雖然在《拳皇96》中吉斯確實參加了比賽,但也真的只是參加了比賽而已。
除了在《餓狼傳說》以及《拳皇》系列保持全勤外,特瑞還在《SNK vs. Capcom》以及《Capcom VS. SNK》系列中登場,雖然名字好像只是倒過來了而已,但實際上兩者的開發商完全不同。此外特瑞還曾在國產格鬥網遊《炫鬥之王》中客串登場,而且在SNK自家旗下的《SNK女英雄大亂鬥》中,特瑞也以性轉形態登場,從熱血男兒變成了大胸美少女,帽子上的FATAL FURY也變成了FATAL CUTIE,這匹來自南鎮的惡狼竟然變成了甜心寶貝,怎能叫人不心動啊。在Swtich版《大亂鬥》中,特瑞不僅成為了繼隆和肯之後第三位參戰《大亂鬥》的傳統格鬥遊戲角色,還拖家帶口叫上了SNK旗下眾多招牌人物在場外搖旗吶喊,要知道這些角色可都需要在《大亂鬥》中重新建模。不過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由於《大亂鬥》是全年齡遊戲,所以著裝過於暴露的不知火舞未能出現在遊戲中。
77. 貝雷特/貝雷絲 出自《火焰紋章:風花雪月》
《大亂鬥》中來自《火焰紋章》系列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了...
在2020年1月17日,《大亂鬥》第一彈dlc最後一名鬥士正式公布,原本此前櫻井政博對外曾說Switch版《大亂鬥》只會出五名dlc角色,因此無數玩家都對最後一名dlc鬥士無比期待。櫻井政博和《大亂鬥》的開發團隊把壓軸登場的名額留給了任天堂自家的遊戲,來自《火焰紋章:風花雪月》的貝雷特/貝雷絲(以下簡稱貝老師)正式參戰,同時櫻井也宣布了《大亂鬥》將會繼續推出第二彈DLC的消息。
其實說起貝老師參戰大亂鬥,就不能不吐槽一下這十分生草的參戰宣傳片了。民間曾有傳聞說"大亂鬥團隊人均火紋廚",從各個火紋鬥士的參戰宣傳片就可見一斑,從露琪娜和魯弗萊參戰3DS與WiiU版的宣傳片中瘋狂迫害庫洛姆,到神威參戰宣傳片的第四種選擇,終於發展到了這回貝老師參戰的瘋狂整活。這回的參戰視頻承接遊戲劇情的重要節點,急於復仇的貝老師陷入了黑暗蠢動者的埋伏,被扎拉斯的禁咒吞入了黑暗之中。為了化解危機,寄宿於貝老師體內的女神蘇諦斯選擇——加入大亂鬥!讓在場的反派都目瞪口呆改了臺詞。而且這還沒完,在暴打了一波老前輩之後,貝雷特又慘遭一眾劍士角色毒打,一臉狼狽地回到蘇諦斯面前。被嘲諷了一波之後直接性轉成貝雷絲,還得到了三位級長所使用的英雄遺產。說真的,蘇諦斯,你確定你不知道這些遺產是怎麼來的嗎?
既然提到了三位級長,我們還是來看一看《風花雪月》對貝老師本身的展現吧。作為繼IF之後的最新一部《火焰紋章》系列正作,《風花雪月》也沿襲了IF的三線路玩法,而且實際上做成了3.5條故事線,而且一改系列傳統,將主要的故事舞臺設定在了一所學校中,讓作為玩家化身的主角從以往的軍師變成了教師。貝雷特/貝雷絲就是《風花雪月》中化身主角的默認男女名字,玩家們也習慣稱TA為貝老師。此外貝老師的名字只在中文和日文版中存在性別差異,也是莫名讓人想起了只有中日韓三版使用的"魯弗萊"。在遊戲開始時貝老師只是個普通的傭兵,但在某天清晨,從一場奇怪的夢中醒來後,貝老師和父親傑拉爾德遇到了三個前來求救的年輕貴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位級長:皇女艾黛爾賈特、王子帝彌託利和兄弟庫羅德。他們分別是芙朵拉大陸上三大勢力的繼承人,此時都在士官學校進修,卻在外出訓練時遭到了強盜的偷襲。在幫忙擊敗強盜後,貝老師和父親一起受邀前往三位級長所在的加爾古·瑪庫大修道院,成為了其中一個班級的導師,玩家選擇的班級將決定之後的劇情走向,最終寫就一段不同的傳奇故事。
貝老師在《大亂鬥》中的異色服裝在配色上分別對應了三位級長以及蘇諦斯,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異色形象中,只有對應帝彌託利的藍披風金髮造型改變了貝老師腰帶上掛著的匕首的顏色,對應著劇情中帝彌託利曾經送給艾黛爾賈特的匕首。能夠同時使用天帝之劍、魔槍阿萊德巴爾、魔斧艾姆魯和魔弓費魯諾特也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風花雪月》中貝老師的萬能成長模板。而最終絕招神祖破天則源自天帝之劍的專屬戰技,不過這裡問題來了,在原作中貝老師獲得神祖之力後(是的,就是參戰宣傳片的出處),戰技破天就自動升級為了霸天,也就是說大亂鬥的時間線真的是和宣傳片一樣停在了這個時間點?
由於貝老師正式宣布參戰《大亂鬥》時,《火焰紋章:風花雪月》才發售了僅僅六個月,所以櫻井政博也很坦誠地表示自己曾試玩過早期開發版本中的《風花雪月》,這只是為了確保《大亂鬥》的DLC鬥士能按時完成開發。而在貝老師參戰之後,也有不少玩家表示《大亂鬥》中用劍的鬥士和出自《火焰紋章》系列的鬥士實在是太多了,對此櫻井表示接受批評,但選擇哪些角色參戰是由任天堂制定的計劃,而不是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
78. 面面 出自《ARMS》
在2020年6月22日,大亂鬥正式公布了第二彈dlc的第一名參戰角色,依舊是來自任天堂第一方,這回是任天堂在Switch平臺上推出的全新IP《ARMS》。說起《ARMS》,相信很多Switch玩家都會十分熟悉,在玩法設計上《ARMS》完美利用了兩隻Joy-Con拆分的設計,但這一獨特的設計也使得不少玩家是只知其名但從未真正體驗過這款遊戲。在面面的參戰視頻中,製作團隊也仍然採用了類似之前特瑞參戰視頻的展開方式,一眾來自《ARMS》的角色一起爭搶這封《大亂鬥》的參戰邀請函。本著先出場必敗的原則,在彈簧人、雙馬尾巨星等眾多角色登場後,我們的面面從容不迫地搶下了邀請函,以一句"我愛拉麵"開始了這位中國女孩的《大亂鬥》之旅。而且據說這次宣傳片讓飛隼隊長在面面的店裡吃麵,也算是對"Falcn Lunch"這個梗的官方回應,甚至為此時隔20多年請回了飛隼隊長的聲優配音。此外,面面也成為了第一位在Swtich版《大亂鬥》中先是以命魂形象登場,之後成為參戰鬥士的角色。
《ARMS》是任天堂在Switch推出三個月後就正式發售的遊戲,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為Switch的第一年保駕護航。在該作中,玩家會在一個固定的場景中進行拳擊對戰,一局遊戲最多可以有4位角色同場競技,這些角色通常都有可以伸縮自如的雙臂,並且會將其作為主要攻擊手段,不過有些角色也會用可伸縮的頭髮或者機甲來戰鬥。除了能力不同的角色,玩家還能通過更換不同屬性和不同重量級的全套來獲得不同的特殊能力。由於本作支持Joy-Con體感操控,所以玩家也能在現實中揮拳來操控這些角色的雙臂,頗有些真實拳擊的感覺,幾盤遊戲下來運動量絲毫不輸《有氧拳擊》。不過也正是因為其格鬥和體感的雙重屬性,讓這款遊戲沒能在玩家間獲得太高的影響力,但不可否認的是,《ARMS》的遊戲設計和遊戲理念也都十分出色。
在《ARMS》的背景故事中,與ARMS能力有關的資料最早見於1500年前,而且這種像彈簧一樣捲起來的現象也不只限於人類,動植物也都有這種能力。但這種能力並非人人都有,ARMS的能力需要依靠覺醒,一般會在十幾歲時發現能力,而根據記載,覺醒能力者的最高年齡甚至可以達到74歲,當然也有人從出生時就覺醒了ARMS能力,但也非常稀少。在遊戲設定中ARMS能力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佔到了人口的2成,普通人覺得能力者很稀奇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人則將ARMS能力者當做偶像看待。
同時也正因為《ARMS》是一款全新的格鬥遊戲,在該作中可操控的角色數量其實也十分有限,首發時只有10位角色,之後通過DLC也只增加了5位。不過角色雖少,但每個角色卻多設計得各具特色,開發團隊也曾表示,在《ARMS》中沒有真正的主角,每個角色都是真正的主角。在這些角色中彈簧人、絲帶少女、雙馬尾巨星和機甲女孩都深得玩家喜愛,而據櫻井政博表示,之所以選擇面面參戰《大亂鬥》,完全是出於《ARMS》製作人矢吹光祐的個人要求。在《ARMS》的背景資料中,面面是個18歲的中國女孩,因為喜歡母親自製的拉麵,所以在自家開的麵館Mintendo Noodle House當服務員,按照官方數據,其身高為167釐米,而體重一欄則標註為:不重要(面面自稱她正在節食)。
面面參戰《大亂鬥》也同樣帶來了全新的玩法,由於原作中玩家需要分別操控左手和右手,為了在《大亂鬥》中予以還原,面面的普通攻擊鍵被設置成了控制左邊ARM,而必殺鍵則設置成了控制右邊的拳擊,這種設計在《大亂鬥》系列中也是首例,玩家要適應也並非易事。而在面面的最終絕招中,同樣是為了彌補那些沒能參戰的角色的遺憾,面面會和趕來現場的ARMS鬥士一起揮拳將對手擊飛,果然那些不能操控的鬥士就只能在最終絕招中見到了。
以上就是《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目前已發售的全部參戰鬥士介紹。《大亂鬥》參戰鬥士科普系列到此全部介紹完畢,如果你喜歡這一系列希望可以點讚支持,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