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加大對偵查活動中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行為的監督

2020-12-18 瀟湘晨報

12月7日,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出席。

「刑事司法保障是對民事權利保護的底線救濟,要客觀公正履行刑事檢察職責,堅決懲治侵害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犯罪行為。」

張軍提到,司法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限制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權、財產權,必須依法、審慎履職,避免對私權利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和幹預。

他說,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就是防止刑訊逼供、尊重和保障人權,要加大對偵查活動中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行為的監督力度;對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產權處理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返還、賠償,這就是平等保護民事權利。

辦理涉黑惡犯罪、經濟犯罪案件,更要注重審查涉案財產的來源、性質,嚴格區分黑惡財產與合法財產、股東個人財產與企業法人財產。

「要統籌考慮民事賠償和刑罰適用的關係,確保案件處理三個效果統一。在刑事執行監督中,切實保障在押人員生命權、健康權和人格尊嚴的同時,注重加強對財產刑執行的監督。」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加大刑事立案監督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斌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2日以「涉非公經濟立案監督」為主題發布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指導全國檢察機關加大刑事立案監督辦案力度,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介紹說,近年來,從檢察機關接收的群眾控告申訴案件類型看,反映涉非公經濟糾紛的案件呈遞增趨勢,而其中反映對涉非公經濟案件越權管轄、違規立案、違規幹涉民事裁判執行等問題又相對突出,還有一些企業反映自身合法權益受到犯罪行為侵害,但是報案不立案或者遭遇推諉。
  • 全文|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最高檢發布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介紹,2019年7月至今年3月,最高檢部署開展了涉非公經濟案件立案監督專項活動,專門解決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特別是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等問題。據介紹,為發揮示範、引領和指導作用,切實做到嚴格區分刑事犯罪和經濟糾紛界限,對不該立案的涉非公經濟案件依法監督撤案,對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監督立案,最高檢對涉非公經濟案件立案監督專項活動中總結的典型案件進行了梳理和篩選,編制了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
  • 最高檢:加強刑事立案監督,依法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示範、引領和指導作用,切實做到嚴格區分刑事犯罪和經濟糾紛界限,對不該立案的涉非公經濟案件依法監督撤案,對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監督立案,最高檢對專項活動中總結的典型案件進行了梳理和篩選,嚴格標準、優中選優,編制了這批指導性案例。
  • 最高檢發布4件涉非公經濟立案監督指導性案例
    12月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涉非公經濟立案監督」為主題發布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指導全國檢察機關加大刑事立案監督辦案力度,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介紹,2019年7月至今年3月,最高檢部署開展了涉非公經濟案件立案監督專項活動,專門解決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特別是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等問題。
  • 最高檢:堅決防止和糾正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等違法行為
    三是針對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期間網絡犯罪數量大幅上升,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傳銷、侵犯個人信息、網絡「黃賭毒」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懲治力度,積極配合公安、工信等部門堅決整治網絡黑灰產業鏈,強化源頭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 最高檢發布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
    12月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涉非公經濟立案監督」為主題發布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指導全國檢察機關加大刑事立案監督辦案力度,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介紹,2019年7月至今年3月,最高檢部署開展了涉非公經濟案件立案監督專項活動,專門解決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特別是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等問題。
  • 最高檢24批93件指導性案例分類整理(2020年12月22日更新)
    【來源】最高檢第十一批指導性案例(十一)偵查監督(5件)A.涉非公經濟立案監督(4件)1.檢例第90號:許某某、包某某串通投標立案監督案【關鍵詞】串通拍賣;串通投標;競拍國有資產;罪刑法定;監督撤案【要旨】刑法規定了串通投標罪,但未規定串通拍賣行為構成犯罪。對於串通拍賣行為,不能以串通投標罪予以追訴。
  •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負責人就指導性案例答記者問
    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示範、引領和指導作用,切實做到嚴格區分刑事犯罪和經濟糾紛界限,對不該立案的涉非公經濟案件依法監督撤案,對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監督立案,最高檢對專項活動中總結的典型案件進行了梳理和篩選,嚴格標準、優中選優,編制了這批指導性案例。
  • 最高檢發布2019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檢察官堅持「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理念,通過充分行使各項監督職能,深挖犯罪全鏈條,有效追捕遺漏同案犯,及時追訴遺漏犯罪單位;同時加強對偵查活動的法律監督,促進執法行為規範化,取得較好監督成效。  三、評析意見  本案雖屬一起「小」案件,但是一起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適用緩刑不當經抗訴後予以改判的典型案例,彰顯了檢察機關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和實現精準監督的雙重效果。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檢察機關不僅要忠實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職責,還要積極開展訴訟監督,從而有效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切實提升法律監督質效。
  • 最高檢權威解讀四批27件涉疫犯罪典型案例背後的思考
    三是最高檢涉疫情防控檢察業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推送的案例。最高檢各業務廳作為最高檢涉疫情防控檢察業務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對各條線涉疫案件辦理進行指導,也會將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推薦給領導小組辦公室。尤其是第四批案例主要由第四檢察廳收集並編寫完成。四是日常工作中發現的案例。
  • 暴力傷醫破壞醫療秩序犯罪案件連續兩年下降的背後
    為了給醫務人員提供最安心踏實的工作環境,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指出,要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暴力傷醫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醫務人員生命健康不容侵犯,「平安醫院」建設任重道遠。
  • 最高檢:認罪認罰是「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不是「一味從寬、一律從...
    其中,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既要依法適用、應用盡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又要更加注重提升案件質效,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認罪認罰是「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不是「一味從寬、一律從寬」,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等重罪案件,應當依法從嚴懲治,即使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要慎重把握從寬;要加強對自願性和合法性的審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時獲得有效法律幫助,依法保障被害方權益;嚴禁使用暴力、威脅
  • 監督辦案雙翼齊飛,讓公平正義更快實現
    新一屆最高檢黨組的回答是——強化法律監督,進而提出了「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等一系列新理念。2019年12月,最高檢召開法律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現代化建設座談會,提出要處理好訴訟監督與訴訟活動的關係,完善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首次提出在頂層設計上把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和檢察辦案融為一體。
  • 民企對公安機關立案決定有異議,如何向檢察機關請求監督?權威回答...
    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示範、引領和指導作用,切實做到嚴格區分刑事犯罪和經濟糾紛界限,對不該立案的涉非公經濟案件依法監督撤案,對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監督立案,最高檢對專項活動中總結的典型案件進行了梳理和篩選,嚴格標準、優中選優,編制了這批指導性案例。
  • 最高檢: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毒品犯罪63872人
    前三季度毒品犯罪有所下降但呈現「新花樣」  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和預防毒品犯罪 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今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毒品犯罪63872人,同比下降19.1%。
  • 最高檢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提出28條貫徹落實意見
    其中,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既要依法適用、應用盡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又要更加注重提升案件質效,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認罪認罰是「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不是「一味從寬、一律從寬」,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等重罪案件,應當依法從嚴懲治,即使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要慎重把握從寬;要加強對自願性和合法性的審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時獲得有效法律幫助,依法保障被害方權益;嚴禁使用暴力、威脅
  • 最高檢:不能為提高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 脅迫嫌疑人認罪認罰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和程序,記者了解到,實踐中不少專家、實務工作者強調避免適用過程中為追求適用率而脅迫、誘導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今天(12月10日),最高檢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人民檢察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提出28條貫徹落實意見,其中強調不能片面追求適用率。並提出探索控辯協商同步錄音錄像制度。
  • 最高檢:加大支持未成年人農民工等群體 訴訟維權力度
    新華社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7日在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表示,對未成年人、農民工、貧困群眾等民事主體應通過訴訟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要加大支持起訴力度,體現司法溫度。 將於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把「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貫穿始終,許多條款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 ​高檢發釋字〔2019〕4號(全文)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是立案偵查直接受理的案件、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提起公訴、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保證準確、及時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刑事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 朝陽醫院內行兇犯罪嫌疑人崔振國被檢方逮捕
    來源標題:朝陽醫院內行兇犯罪嫌疑人崔振國被檢方逮捕北京市人民檢察院1月22日發布消息稱,北京市公安局於2020年1月21日,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將犯罪嫌疑人崔振國移送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審查逮捕。檢察機關經提前介入、引導偵查並認真審查,於2020年1月22日,依法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崔振國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