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是講好中國故事重要手段

2020-12-19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影視劇是講好中國故事重要手段——訪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劉家成

全國政協委員劉家成是《芝麻胡同》《正陽門下小女人》《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優秀電視劇的導演,這些電視劇因具有地域特色,關注小人物命運,而深受觀眾喜愛。今年兩會,劉家成帶來的3份提案中,有一份是建議通過影視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何關注這個問題,劉家成回答了《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的提問。

需降低輸出引進逆差

問:您在提案中提出,中國文化地位應與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相稱,這是有感而發嗎?

答:我是影視人,故對影視發展非常關注。近年來,中國電影票房屢創新高,但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和受關注度卻不盡如人意。以2017年的影片《戰狼2》為例,國內票房高達56億元人民幣,而海外票房僅760萬美元(約合6000萬元人民幣)。2016年,中國電視劇節目進口總額20.99億元人民幣,而出口總額僅為3.69億元,貿易逆差高達17億元。這些數據充分證明,我國的文化輸出仍然偏弱。影視劇是當代流行文化的主要載體,如果影視劇走不出國門,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軟實力,就得不到充分體現和發揮。

創作應關注地域文化

問:在您看來,影視劇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手段。可就目前而言,我國走出去的影視劇似乎並不多。

答:這與地域文化傳承發展不力,進而導致創作題材狹窄單一有關。地域文化的繁榮,是中國文化繁榮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反映地域文化、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影視作品嚴重缺乏。例如,反映現代生活的電視劇作品,大多數都是以一線城市為背景,而大部分地區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並沒有進入中國影視劇創作的視野,這必然導致影視作品創作素材的匱乏。另外,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是中國文化中深具魅力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潛力股,這股力量沒有用好,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進程。

資金扶持勿忘「小正大」

問:據我們所知,國家對於影視劇的扶持力度還是挺大的,比如一些主旋律作品,國家投入的資金並不少。

答:的確如此。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扶持主旋律作品且力度很大,但對於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扶持則不夠。我們要提倡「小正大」,即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地域性強的作品多具有「小正大」特點,可能成為打開海外市場的鑰匙。

地域文化發展不只是地方的事,它關係到文化的百花齊放、繁榮發展,需要上升到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進行統籌。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地域文化傳承發展的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意見或工作方案,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幫助各地做好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比如,可以鼓勵地方政府每年至少扶持創作3部具有濃鬱地方特色、中國氣質、人文關懷的影視劇精品。

另外,好的作品離不開生於斯長於斯的創作人員,政府應該鼓勵他們在創作上「深挖一口井」,把當地的政治、經濟、人文加以深刻、準確的展現,而不是為了生存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有組織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獎勵。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聚焦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眾多獲獎作品充分運用融媒體優勢,不斷開拓渠道,錘鍊寫作能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關心時代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深耕社會需求,堅持獨立思考,始終堅持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重的原則,湧現出許多主題鮮明……【詳細】

相關焦點

  • 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簡稱CIAC)的特色活動之一,論壇圍繞大會主題「視聽改變生活,文化引領未來」,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楊爍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也是中國影視創意策劃、製作生產、宣推發行、傳播交流和裝備製造的中心,有責任也有義務以國際合作為突破口,創建務實有效的中外視聽交流平臺。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作為北京市年度中外高級別文化交流活動,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中外視聽行業業務合作、發展共贏的重要平臺。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實踐路徑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對內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心聚力,對外可以充分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要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首先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高度,就「講好中國故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
  • 「中國劇場」講「中國好故事」 國產影視劇在阿聯熱播「圈粉」
    而中阿衛視也計劃播出更多的中國影視作品,為兩國文化交流增磚添瓦。「我能感受到阿聯人對中國人是非常友好的,在習主席訪問阿聯之後,當地人對中國人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最近中阿衛視還會播出4部中國電影和一部紀錄片。除此之外,中阿衛視還有一檔自製欄目「中阿訪談錄」,專門訪問中國和阿聯的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能夠看到更多的中國影視劇,也是很多阿聯民眾的心願。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以講好浙江故事來展示中國風採 助力助推浙江奮力打造「重要窗口」
    原標題:以講好浙江故事來展示中國風採 助力助推浙江奮力打造「重要窗口」   1月8日下午,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杭與中央新聞單位駐浙機構負責人座談,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浙江、支持浙江、宣傳浙江,圍繞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徵程,突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生動實踐,以講好浙江故事來展示中國風採,重點講好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的故事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媒體人馬強:上宣策劃開啟影視劇營銷破圈新賽道
    隨著文藝事業的飛速發展,影視劇成為了承載、傳播優秀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2021年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弘揚愛黨、愛國的主旋律影視劇將迎來創作高峰。其中,傳遞紅色精神的影視劇必將掀起主流價值認同的全民共識。  如何創作出謳歌時代讓人民滿意的作品?如何提煉各類影視劇主流價值內核?
  • 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來源標題:傳承經典電影,講好中國故事,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2020年12月5日,由浙江木潤木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
  • 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
    入圍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的作品中,反映當下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過半,原創綜藝節目尤其是文化類節目、紀錄片等,實現了口碑、收視的雙豐收,成為中國電視人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也是本屆電視節亮點所在。 ​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電視劇都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專家談「鎮館之寶」: 長江畔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他盛讚尊盤是青銅重器中「璀璨的明珠」,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是中國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著名作家劉醒龍斬獲多個大獎的小說《蟠虺》,故事就是圍繞曾侯乙尊盤展開。劉醒龍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說,尊盤不只給了作家靈感,深入了解它前世今生的人,都會凝神屏息,嘆為觀止。在他心目中,「尊盤是國寶中的國寶,至今未有複製件。關於它的未解之謎,也是古人智慧及中國古代文明的佐證。」
  • 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歷史,尤其是歌頌英雄的歷史,不應被任意戲說,講好中國故事是藝術家的使命擔當□峻冰  好萊塢迪士尼影片公司2020年出品,由紐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古裝歷史片《花木蘭》(Mulan),儘管改編自該公司1998年攝製的動畫片《花木蘭》,但其故事根本還是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即關於南北朝時期一位名為「花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史詩傳奇。
  • 弘揚主旋律鼓勵創精品 電視人研討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電視人研討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首屆電視製片大會暨第三屆影視基地峰會在福建廈門舉辦。期間,業界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以及製作方和平臺方代表獲邀參加「聚焦新時代電視劇創作 講好中國故事」論壇,就當下電視劇創作如何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找準選題   「正確的導向是創作需要考慮的首個問題。」
  •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中國網6月23日訊 近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主辦的英語素養提升專題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演講比賽決賽舉行。來自一、二年級的43位初賽優勝者參加了比賽。比賽現場此次活動是一場中國傳統故事的盛宴,既有表現中國宏大宇宙觀的《盤古開天地》,也有表現中國人堅毅勇敢的《夸父逐日》;既有表現中國人無畏精神的《后羿射日》,也有表現中國人百折不回精神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 傳承經典電影 講好中國故事 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影視城
    2020年12月5日,由浙江木潤木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老電影故事屋」落地橫店。  作為浙江木潤木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戰略合作單位,中國電影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了《中國經典老電影365:1949-1966》長期陳列老電影故事屋,據中國電影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縱華躍介紹,該書是從「十七年電影」中的600多部故事片、戲曲(含歌劇、舞劇等)片及美術片中,遴選出365部影片為素材製作的,按編年體形式收錄了影片的版本信息、劇情簡介及觀影二維碼、三至五幅劇照、主要演職員表
  • 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原標題: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時候,深刻的道理需要通過形象化的表述,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打動人、說服人。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 《金剛川》,能不能講好一個中國故事?
    國產的電影和電視劇,讓我越來越感到噁心,噁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演繹故事的導演和演員。好好的一個故事,從多個視角去不斷重複,這種手法是在考驗誰的耐性?環環相扣,步步為營,緊張刺激,講好一個戰爭故事這麼難麼?是沒有內容可講?還是沒有好的手法應用?浪費投資者的錢,浪費消費者的錢,浪費時間,實在是千古罪人!
  • 農村題材影視劇的出路在哪裡?
    預計未來一兩年內,還會有大量農村題材影視劇湧現在各平臺上。」電視評論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何天平介紹,上一次有這麼規模化的農村劇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與農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電視的普及有關。當時,農村地區慢慢成為收視高地,湧現出一批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如《籬笆·女人和狗》《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等。
  • 《春來怒江》:根植一線扶貧生活,講好中國鄉村故事
    在這片寫滿悽美故事的獨龍秘境中,經由幾代扶貧幹部的努力,刻下一躍千年的歷史印記,成為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奇蹟。影片由姚慶濤導演、昃文江編劇,來喜、李勤勤、範明、白凱南、楊清文、黃詩佳等主演。該片作為中宣部2020年宣傳思想工作要點重要影片,已入選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網絡視聽節目創作展播作品、國家廣電總局2019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題材網絡影視劇項目庫首批入庫項目。近日,《春來怒江》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