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本質是建立在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中華文化既蘊含著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豐富思想,又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深厚傳統。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堅持以我為主,但決不是搞自我封閉,更不是搞唯我獨尊,而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更好促進中華文化和各國文化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為建設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就此強調: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只有堅持推動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緊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紐帶,才能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求是》雜誌社副編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 胡敏:我們在創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這套叢書時,有很多方面的考慮。《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副主編 廈門大學教授 潘維廉:胡敏看了中國很多孩子出國學英語,他們會學習西方的那些故事歷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以他覺得他們應該了解,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歷史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2020年《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2020年《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10-15 09:38 來源:澎湃新聞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全球創始人大會|專訪發起人艾誠: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創始人故事
    在談到如何能講好中國故事時,全球創始人大會發起人、《艾問iAsk》創始人艾誠表示:「我在對話了眾多影響全球經濟的領導者之後,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  中國企業在「無面崛起」。創新背後的人,投資背後的決策者,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 講好中國故事 《唐人街探案3》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講好中國故事是《唐探》初心      專家們首先對《唐探》系列向傳統文化致敬表示認同,也高度評價了《唐探》出品方對電影產業未來的構想。這些差異在《唐探》系列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對研究中國現代的文化心態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好電影需要票房更需要正能量      《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對此也非常贊同,她認為,《唐探》的三部探案系列確實都是跨文化的文本,現在講全球化,全球化可能它包含方方面面,電影也是越來越全球化,這種全球化表現在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的碰撞。
  •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2020年度《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
    重點介紹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情況,彙輯2020年1—5月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事記,並鉤沉上海在1946年處置霍亂疫情和1988年處置A肝疫情的歷史。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實踐路徑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對內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心聚力,對外可以充分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要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首先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高度,就「講好中國故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
  • 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
    入圍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的作品中,反映當下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過半,原創綜藝節目尤其是文化類節目、紀錄片等,實現了口碑、收視的雙豐收,成為中國電視人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也是本屆電視節亮點所在。 ​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電視劇都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華生教授說抗疫:講好中國故事,最大限度降低國家風險
    要組織很多人,就更要講道理。人類社會形成的各種習俗、規矩、規則,可以說都是道理的沉澱與顯性化。講故事也是一種講道理,你的故事必須得有人聽有人相信。人類社會逐步講道理講規則,是社會進化、適者生存的結果。這個道理,連過去歷史留名的封建帝王都懂,知道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 當好記者 講好故事
    他們,用自己的腳步、雙眼和情懷,深入一片片土地,發現一幀幀美好,抒寫一段段真情;他們,通過講好中國故事、陝西故事、絲路故事,傳播好聲音、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昂揚奮進的良好輿論氛圍,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 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儘管電影作品可對歷史故事進行虛構演繹,但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歷史,尤其是歌頌英雄的歷史,不應被任意戲說,講好中國故事是藝術家的使命擔當□峻冰  好萊塢迪士尼影片公司2020年出品,由紐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古裝歷史片《花木蘭》(Mulan),儘管改編自該公司1998年攝製的動畫片《花木蘭》,但其故事根本還是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即關於南北朝時期一位名為「花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史詩傳奇。
  • 《金剛川》,能不能講好一個中國故事?
    國產的電影和電視劇,讓我越來越感到噁心,噁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演繹故事的導演和演員。好好的一個故事,從多個視角去不斷重複,這種手法是在考驗誰的耐性?環環相扣,步步為營,緊張刺激,講好一個戰爭故事這麼難麼?是沒有內容可講?還是沒有好的手法應用?浪費投資者的錢,浪費消費者的錢,浪費時間,實在是千古罪人!
  • 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新京報快訊 11月20日,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全球雲視聽展播季高峰論壇暨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舉行。作為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簡稱CIAC)的特色活動之一,論壇圍繞大會主題「視聽改變生活,文化引領未來」,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 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原標題: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時候,深刻的道理需要通過形象化的表述,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打動人、說服人。
  • 張藝謀電影《長城》 向全世界講中國故事
    張藝謀在發布會上表示,這部電影對他來說,意味著以全球大片的形式,去傳遞中國人的形象,傳遞中國人的價值觀,以及中國的文化。    據悉,該片講述了在中國古代,無影禁軍為保衛人類,在舉世聞名的長城上抗擊兇獸的故事。從此前公布的預告片來看,劇情由好萊塢大明星馬特·達蒙飾演的僱傭兵視角展開,他千裡迢迢來中國尋找一種神秘武器,意外發現了長城的驚天秘密。
  • 600年·年輕的寶藏致敬國家寶藏,共同講好中國的歷史故事
    作為優秀的原創文化類節目代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通過展示著名博物館的文化淵源、諸多國寶藏品的前世今生、系列文化遺產的歷史蹤跡,讓博物館中沉睡千百年的國寶「活」起來。節目播出後好評不斷,由此被譽為「開啟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的現象級欄目。
  • 金城觀丨《大夢敦煌》20年——發掘歷史文化優勢,講好自己的故事
    中國每年生產的上千部舞臺藝術作品中,能夠經得住時間、歷史和觀眾檢驗的,能夠流傳下來的,特別是能夠在二十年內久演不衰的舞劇,那就是《大夢敦煌》!有一個很好的創意,組織了一個很好的編創班子,用了很好的人,在很好的地方,講了很好的故事,這就是《大夢敦煌》。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新華社發  樹立漢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其中以消除「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的影響尤為重要和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