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在美洲,特別是墨西哥發現眾多而集中的具有我國商代(公元前1700一1100年)文化特徵的文物和遺蹟。在墨西哥還發現「天齊田人之墓」的墓碑,有人估計是戰國或秦末時齊田人從山東放舟逃亡美洲後留下的。
在美洲迄今已發現漢字59個,自殷商至南宋兒乎歷代字體都有。在秘魯發現了刻有「太歲」兩個漢字的古碑。一尊坐在蛇纏繞的龜背上,手提銅牌上鑄有「武當山」三個漢字的女神銅像。在墨西哥,有的塔上發現有象形文字的雕刻,厄瓜多出土過東漢時期的中國銅錢。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商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石刀,在北美也可找到。
兩地古文化的相似之處就更多了。刻有瑪雅紀年的大獨石碑上,畫有龍形圖案,中、南美洲一些石刻器皿和陶器,其造型和彩繪與中國的極其相近。在民俗方面,美洲紀年有用蛇、鹿、兔、狗、猴、虎等12生肖的。墨西哥的基奇霍夫教授指出:當地居民使用的所謂阿茲特克曆法,是中國人發明的。瑪雅人每年最後五天,要燒掉家裡的小神,五天後點火再樹起新的家神。這竟與中國自古就有的「送灶」、「迎灶」風俗相伺。古印地安人和瑪雅壁畫中所有人物都用羽毛裝飾頭部。我國出土的春秋銅錢和漢代銅鼓上,羽人圖案比比皆是。
中國與墨西哥遠隔重樣,在我們看來,以古代的航海技術,亞洲與美洲之間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交流。那麼,為什麼會在墨西哥出現這些不可思議的中國元素呢?
殷商文化在美洲的發現,使歷史學家聯想到:在公元前1118一1115年間,周公東徵,殷人復國無望,很可能「渡海逃亡」。
中國古文獻記載,公元前1115年有過一次巨大的風暴,正在海上的部分殷人很可能被風暴吹進大洋,漂流至美洲大陸。委內瑞拉學者維亞弗蘭卡認為,美洲的母體文化奧爾梅克文化就是商朝移民在美洲傳播文明的結果。奧爾梅克文化與殷商文化相似之處極多:都崇拜虎神、都有饕餮紋裝飾,面向正北但偏東八度左右祭祀土墩,都建造四合院式建築。瓜地馬拉博物館中藏有屬奧爾梅克文化的赤陶頭像,那樣子簡直就是中國人。墨西哥出土過具有明顯中國特徵的青銅人像。該國出土的一個陶筒上,刻滿了與殷代甲骨文完全相同的「帆」字,這可能是為了紀念那次悲壯的出海吧。
香港考古學家衛聚賢先生偶然在史書《春秋》上發現「六鳥退飛過宋都」一句。會退飛的鳥只有蜂鳥,而蜂鳥只有美洲才有。他就此花了10年時間寫成巨著,開列出中國古代與美洲的交通大事年表。他說,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為採美洲虎皮到阿拉斯加,中美交通開始。那六隻蜂鳥是公元前644年美洲人送來的。
美國科學家重新鑑定了約成書於中國戰國時期的古籍《山海經》的若干篇章,其中《東山經》描述的山川地貌竟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西部和中部的地形相契合。中國人可能在4500年以前就對北美大陸進行了廣泛的考察。這些,使這個尚未了結的歷史疑案帶上了神秘奇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