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發現與流傳
文|胡厚宣
提到甲骨文的出土和發現,說來話長。
有人講遠在秦漢時代,就有發現。這 很有可能,因為從戰國到秦漢以來,多有 厚葬之風,所以盜墓的事件,就很盛行, 譬如在安陽侯家莊發現的殷代皇陵,就有 被漢朝人盜掘的痕跡。小屯村是殷都,也 有墓葬,在墓葬被盜掘的時候,無意中發 現甲骨,這是極可能的事情。不過緯書裡 所謂「丹甲青文」的《河圖洛書》,是否 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那倒不一定。
到了宋朝,相傳鄴郡河亶甲城曾發現 了不少商代的銅器。據呂大臨《考古圖》 所載 ,有:
乙鼎,河南文潞公藏,得於鄴郡亶甲城。
饕餮鼎,得於鄴郡漳河之濱。
商兄癸彝,潁川韓氏藏,得於鄴。
亶 甲 觚 ,河 南 王 氏 藏 ,得 於 鄴 亶 甲 城 。
足跡罍,廬江李氏藏,得於鄴。聞此器在洹水之濱亶甲墓旁得之。
除此之外,見於宣和博古圖錄,王俅嘯堂集古錄,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 無名氏續考古圖,王厚之復齋鐘鼎款識 的,還有:召夫鼎、冊命鼎、父癸鼎、單 父乙鼎、單從鼎、已酉戊命彝、已酉父丁 彝、從彝、單叢彝、子父癸卣等器,雖然 都沒有註明出土的地方,但是就其形制花 紋款識各方面看來,毫無問題的都是商朝 的銅器,大概也是宋代在同一地方出土的 東西。
元納新《河朔訪古記》記載那地方發 現銅器的情形,說:安陽縣西北五裡四十步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塚一區,世傳河亶甲所葬之所 也。父老雲:「宋元豐二年,夏,霖雨, 安陽河漲水,齧塚破,野人探其中,得古 銅器,質文完好,略不少蝕。眾恐觸官 法,不敢全貨於市,因擊破以鬻之。復塞 其塚以滅跡。自是銅器不復出矣。
所謂鄴,鄴郡;所謂亶甲墓,亶甲 城,河亶甲城;所謂洹水之濱與漳河之濱,都應該指的是現在平原安陽小屯村所 謂殷墟的那一個地方。這由《河朔訪古 記》說,「安陽縣西北五裡四十步洹水南 岸」可以證明。當時殷墟墓葬裡的隨葬銅 器,既然曾經大批出土,甲骨文,在殷墟 幾乎遍地皆是,那麼,和銅器一同被發現 的,一定也有不少。
可惜漢宋兩代,甲骨的出土,僅是在情理 上 推 測 起 來 ,極 屬 可 能 ,但 並 沒 有 見 於 任 何 的 記載。也許因為古代發掘的人們,不曉得這上 面還刻著極寶貴的商朝的文獻,就馬虎地把 它 同 陶 、骨 、蚌 、石 一 類 的 零 碎 器 物 ,一 同 毀 棄掉了,也未可知。
釋義: 此版卜辭內容是有關于田獵、 吉兇、祭祀等。如中部的一條卜 辭,貞問未來的一旬是否有災 禍。商王看了卜兆說,有崇禍。結果如佔辭所說,甲午日商王去 追逐兕牛,小臣甾駕的馬車因車 軸斷裂駕馬歪倒,至使該車碰 了王的車子,車上的子央墜下 來。子央、甾、子 、媚子 為 人名。、祀、宜祭名。,貞 人名。
近在1899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以前的幾十年乃至幾百年以來,小屯村 北,洹水南岸,在殷墟的農田裡邊,每當犁 田耕種的時候,又常有甲骨發現。上面刻著 文字,有的字裡還塗著黑墨或硃砂,本地人 不曉得這究竟是什麼骨頭,以為反正年代古 遠 ,可 以 作 為 藥 材 ,收 起 來 ,給 藥 店 ,稱 之 為 「龍骨」。那時候,小屯村有一個剃頭匠, 名叫李成,後來他一生,都以售龍骨為業。所謂龍骨,大半都是商朝佔卜所用的有字和 沒字的龜甲和牛骨。售法,有零有整,零售 的方法,是用鋼錯把甲錯成粉,叫它作「刀 尖藥」,可以醫治破傷,每年趕廟會擺地攤 出賣;整批的就賣給藥材店,藥材店再批發 到北京,每斤普通是制錢六文。骨頭裡較硬 的,就丟掉不要,有字的常被挖去或刮平。
羅振常《洹洛訪古遊記》,也有記載, 說: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經發現, 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幾骨 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 者(即塗朱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 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 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 價。是人得骨,以為異,乃更深掘,又得多 數,姑取藏之,然無過問者。其極大胛骨, 近代無此獸類,土人因目之為龍骨,攜以示藥鋪。藥物中固有龍骨、龍齒,今世無龍, 每以古骨充之,不論人畜。且古骨研末,又 愈刀創。故藥鋪購之,一斤才得數錢。骨之 堅者,或又購以刻物。鄉人農暇,隨地發 掘,所得甚夥,檢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 文,則以鏟削之而售。其小塊及字多不易去 者,悉以填枯井。
這段記載,和我們所知,不盡相同。但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這樣把商朝的龜甲和牛骨,當作龍骨 藥材,幾十年乃至幾百年來,又不知道毀 滅了多少寶貴的文獻。直到1899年,也 就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有一個山東福山 人,名叫王懿榮的,才首先認識了甲骨所 刻,乃是古代的文字。
釋義:本片卜詞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商王與土方 、方的關係。卜辭大意謂守衛商王國西北的沚邑 受 災 ,方 亦 侵 犯 其 西 部 邊 境 的 田 地 ; 友 角( 人 名 )報 告 方 侵 犯 其 田 地 ,擄 掠 走 七 十 人 。此 片卜 辭 表 明 ,商 代 武 丁 時 期 ,西 北 的 方 、 北部的土方是與商王朝為敵的方國。
據說那年王懿榮在北京作官,患瘧疾, 吃中藥,其中有一味是龍骨,當那包藥從宣 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買回來,王氏親自打 開審視,發現龍骨上面,刻有篆文,就大為 驚訝起來。王氏本來就是金石專家,精研 銅器銘文之學,知道這種骨頭一定很古,就 派人到那家藥鋪,問明來歷,並且選了一些 文字較明者全部買下。就這樣偶然的認識 了甲骨文字,從此甲骨重見於人間。
王懿榮在1899年,首先認識了甲骨 文字,他也是第一個搜購甲骨的人。那時 山東濰縣有個古董商,名範維卿,知道王 氏喜歡甲骨,就首先賣給他了十二片,每 片價銀二兩。1900年春天,姓範的商人, 又帶了甲骨一百多片,到北京,給王懿榮 看。王氏很高興,又出了很高的價錢留下 來。後來範賈又得了八百片,也都賣給了 王懿榮。據說其中有全甲一版,共五十二 字。濰縣還有一個叫趙執齋的,也藏有幾 百片,後來也賣給了王氏。總計王氏前後 所得,約在一千四五百片左右。
1900年秋天,義和拳運動發生,王懿 榮死了。所藏的甲骨,大部分都賣給了劉 鶚。一小部分贈給了天津新學書院,由方 法斂編入《甲骨卜辭七集》,於1938年在美國出版。又一小部分在1939年,由唐蘭 編為《天壤閣甲骨文存》一書。聽說王氏 後人,到現在還保存著一百多片,王氏孫 女曾以二片贈方豪。
同時搜購甲骨的,還有王襄和孟定 生。這件事,前人知道的不多。我們可以 抄錄王襄作的兩文作證。王襄《題所錄貞 卜文冊》,說:前清光緒己亥年,河南安 陽縣出貞卜文。是年秋,維賈始攜來鄉求 售。巨大之骨,計字之價,字償一金。一 骨之值,動輒十數金。鄉人病其值之昂, 兼之骨朽脆薄,不易收藏,皆置而不顧。惟孟定老世叔及予,知為古人之契刻也, 可以墨跡視之。奔走相告,竭力購求。惜 皆寒素,力有不逮,僅於所見十百數中獲 得一二,意謂不負所見,藉資考古而已。後聞人云,吾儕未購及未見之品,盡數 售諸福山王文敏矣。翌年,濰賈復來,所 攜亦夥。定老與予,各有所獲。值稍貶, 故吾儕得償所願焉。未幾,拳匪亂作,避 地他鄉,不復講求此學。比歸鄉裡,定老 出所藏貞卜文寫本見示,因假錄之為一 編,凡三百三十品。集予自藏者為二編, 凡二百二十品。三編百十品,錄自濰賈。最括五百六十四品,成書一卷。其文多殘 缺,字尤簡古,不易屬讀,爾時究不知為 何物。予方肆力於帖括業,遂亦置之,不 復校理。後學於京師高等實業學堂,甲辰 乙巳年間,日課餘閒,始治其文字,知此 骨有龜甲、象骨二種,乃古佔卜之用品, 文即卜時所記,所謂命龜之辭典佔驗之兆 也。字之可識者多,因加詮釋,與諸同志 討論之。庚戌秋,羅叔老貽所著《殷商貞 卜文字考》,說多符合,並證予說不誣。羅氏定為殷商遺物,亦足徵信。今年《簠室殷契類纂》,頗收此錄中字。惟釋文有 未當者,《類纂》中一一是正。至此錄之 舊釋,不加刪改,欲讀者知予治此學問, 今昔之進退果何如耶。
又《題易穭園殷契拓冊》,說:當發現之時,村農收落花生果,偶於土 中撿之,不知其貴也。濰賈範壽軒輩見而未 收,亦不知其貴也。範賈售古器物來餘齋, 座上訟言所見,鄉人孟定生世叔聞之,意為 古簡,促其詣車訪求,時則清光緒戊戌冬 十月也。翌年秋,攜來求售,名之曰龜版。人世知有殷契自此始。甲骨之大者,字酬一金。孟氏與餘皆困於力,未能博收。有全 甲之上半,珍貴逾他品,聞售諸福山王文敏 公。觀範賈所攜,知有龜甲獸骨二種。餘藏 有數骨,色變黑褐,質仍未朽,疑為象或駝 骨。且由卜字上吉字,知為三古佔卜之物。至於殷世,猶未能知。清季出土日富,購求 者鮮,其值大削。餘時讀書故京師,且京津 兩地所遇,盡以獲得。汰其習見之文字,細 屑之甲骨,最括存四千餘品。拙著《殷契徵 文》所錄,皆寒齋舊儲。
釋義: 該版卜辭主要內容是有關商王朝與土方的關係。左側的卜詞內容較完整,大意是:商王看了卜兆作出判斷說,有祟害,會有艱禍( 人 名 )報 告 ,土 方 進 攻 其 東 部 邊 邑 ,使 兩 個之事出現。應驗的結果是到了佔卜的第九天辛卯日,果然在北方邊境出現了艱禍之事。妻 報告說,土方侵犯其田地,擄掠走十個人。妻 ,人名、 、 司,均為地名。
這兩段文章,都登在舊日的畫報上, 流傳不多,所以我們特別把它全部抄錄。據文中所說,孟定生在1898年就疑心這些 東西,或是古簡。但因沒有見著原物,所 以未能明確認識。不過孟、王兩氏的搜求 甲骨,至少當和王懿榮氏同時。這一點很 多學者都忽略了。
孟、王兩氏在最初所購,大約有五六百 片左右。後來王襄陸續購買,約有四五千片 之多,一部分曾著錄在他的《簠室殷契徵 文》。這書印刷不精,且多割剪,所以書剛 出來,大家多以材料可疑摒而不用。其實王 氏精於鑑別,並沒有假的東西。
1945年,日本投降後,我曾由成都回 到北京,又去了天津。曾看到王氏,他老 先生年逾七旬,所藏甲骨還有3000多片, 很想就自己所藏,沒有著錄過的材料,再 重新研究一番。
王懿榮死後,在1902年,他的兒子 王翰甫,為了還債,出賣家藏的東西, 1000多片甲骨,最後拿出來,全部賣給了 劉鶚。方若曾經從範維卿那裡買了三百多 片,後來也都賣給劉氏。趙執齋曾經為劉 氏「奔走齊魯趙魏之郊,凡一年」,前後 買了有3000之多。劉氏又派他第三個兒子 大紳,親往河南搜羅,也得了1000多片。總計劉氏前後所得,約有5000片,也許還 多。1903年,就他所藏甲骨,還拓了1058 片,編成《鐵雲藏龜》一書。
1910年,劉氏因為庚子買倉糧事,得罪流死新疆。所藏甲骨,一部分四十 幾片歸羅振玉,後來羅氏在1915年編印 成《鐵雲藏龜之餘》。一部分1000多片, 歸其中表卞子休,後來賣給上海英國籍猶 太人哈同的夫人羅氏,1917年由王國維 代編成《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對日抗 戰期間,這批材料,先賣給上海武進同鄉會,後歸誠明文學院所藏。一部分歸葉玉 森,葉氏選其中小部分,編為《鐵雲藏龜 拾遺》,其餘於葉氏故後流出,輾轉賣給 了上海市立博物館。一部分歸美國人福開 森,後來由商承祚在1933年編成《福氏所 藏甲骨文字》。一部分2500餘片,在1926 年,被商承祚和幾個朋友合購,商氏曾經 選文辭少見和字之變異不同者,手拓600 多片,在1933年,編入《殷契佚存》。一 部分歸中央大學,曾於1941年由李孝定 編為《中央大學史學系所藏甲骨文字》; 1945年胡厚宣又編入《甲骨六錄》一書。一部分歸陳中凡,一部分歸束世澂,皆於 1945年,由胡厚宣編入《甲骨六錄》。一 部分歸王瀣,王氏故後,於1948年售歸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部分歸沈 維均,已由董作賓編入《甲骨文外編》, 尚未付印。一部分歸柳詒徵。一部分歸酈 承詮。又一部分歸吳振平,1939年,由李 旦丘編印成《鐵雲藏龜零拾》。
早期出土的甲骨,以劉氏所得為最 多,劉氏死後,分散的也最為零碎。
(按:本文節選自胡厚宣《五十年 甲骨文發現的總結》一書,題目為編者所 加。)
主編:黎斐 執行主編:陳亮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郵箱:zgfm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