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2020-12-24 中國金融新聞網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多層次市場體系完善  

  更具包容性適應性

  2015年底,滬深兩市僅有2800多家上市公司。2020年恰逢我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在今年9月突破4000家。截至今年11月5日,滬市上市公司已有1761家,深市上市公司已有2325家。再看融資情況,根據人民銀行官網發布的歷年金融市場統計數據,2016年至2020年三季度末,股票市場籌資額合計約4.8萬億元。

  

  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家首發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與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不無關係。當前,我國境內已經形成包括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私募股權市場以及債券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各市場板塊定位明確,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覆蓋面不斷提高。

  科創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新設板塊,是近5年資本市場發展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在上交所鳴鑼開市,僅259天就完成了籌備全流程。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開市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超過180家,IPO融資金額佔同期A股的一半,有力推動了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科創板正成為中國科創企業首選上市地,未盈利、特殊股權架構等新經濟企業通過科創板首次登陸了A股市場。

  科創板通過「增量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機制,而創業板市場則通過「存量改革」彌補了資本市場體系中間層次的不足。改革後的創業板更好地滿足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需求,制度包容性提升。如今,創業板已成為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地,創業板公司年平均研發強度超過5%,高新技術企業達800餘家。

  在服務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面,新三板當前已經成為「主陣地」。數據顯示,近8年來,新三板累計服務了1.34萬家掛牌公司,民營企業佔比93%,中小企業佔比94%;6679家公司實現融資,融資總額超5200億元,併購重組1588次,涉及金額2155.90億元。

  儘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各板塊有不同定位、不同分工,但是各板塊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促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當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業內人士認為,完善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關鍵是促進各層次市場協調發展、有機互聯,有效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試點註冊制落地

  各環節改革有序展開

  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融資能力的不斷提升,背後是資本市場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在「十三五」時期,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試點註冊制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不斷深入,各領域各環節改革有序展開,我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

  試點註冊制在科創板這一增量市場板塊率先實現「破題」。從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的情況看,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成功落地,較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作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有效實施,關鍵制度創新經受住市場檢驗,助推科技創新的作用日漸顯現。

  作為存量市場的創業板試點註冊制開局良好。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充分考慮了存量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交易習慣以及存量上市公司的監管做法,在制度設計上做了差異化安排。今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落地以來,註冊制理念得到較好貫徹,在審企業順利平移,新股發行上市等穩步推進,交易機制總體平穩,投資者適當性安排平穩過渡,各方反響積極。截至10月21日,創業板註冊制下的上市公司已有38家,市值合計超過7000億元。

  事實上,註冊制改革不是簡單的股票發行制度改革,而是資本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改革,需同步對其他基礎制度進行改革。本次註冊制改革涉及一系列基礎制度的優化,同步推進承銷、交易、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各環節關鍵制度創新,改革的系統性、全面性、協同性超過以往。

  關於註冊制改革的後續推進日前有了定調。今年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時指出,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的分論壇上表示,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下一步將做好全市場註冊制的改革準備。加強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各項制度規則運行情況的評估,深入總結試點經驗。在此基礎上,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註冊制框架,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雙向開放水平提升

  外資參與更加便利

  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事實上,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就資本市場而言,開放讓市場要素進一步雙向互通,通過開放有助於發現自身不足,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的講話,明確了我國金融業開放「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原則。過去3年時間裡,我國先後推出了一系列加快金融開放的重大舉措,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資本市場在市場層面、產品層面、機構層面的開放不斷推進: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富時羅素指數等國際主要指數,滬倫通試點穩步擴大,QFII/RQFII規則修訂發布;ETF互聯互通逐步拓展,多個期貨品種對境外投資者開放;證券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

  實踐表明,市場開放帶來的效果明顯,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性不斷提升,參與程度不斷深化。2018年以來,外資機構投資者持有A股佔比顯著提高。這充分體現了全球投資者對A股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認可。

  誠然,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過程充滿了機遇與風險,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也必然要求加強國際監管合作。近年來,證監會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國際治理,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深入開展跨境監管合作,為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提供堅強保障。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今年10月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在穩步放開跨境投融資限制的同時,更加注重製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不斷增強政策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變。

相關焦點

  • 40年改革開放!中原地產的發展回顧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為發展及壯大,中原集團也緊跟時代潮流,於1990年首度涉足中國大陸市場,並於1992年成立合資公司,1998年成立了獨立運作的中原(中國)物業顧問有限公司。從1978到2018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房地產行業同樣在這縱橫捭闔的四十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導中國經濟走向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度。房天下聯動全國品牌地產企業隆重推出《40年,再出發——致敬改革開放 嚮往美好生活》大型策劃,期待通過回顧這些年陪「你」「我」一起走過來「地產企業」的成長見證房地產行業巨大變化,本期《40年改革開放!
  • ...昨日召開 易會滿全面總結資本市場30年實踐經驗 提出七大改革重點
    易會滿在會上發表題為《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 奮力譜寫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講話,並在講話中作出上述表示。  易會滿全面梳理了我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成就,總結了30年改革實踐取得的經驗,提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形成和鞏固,資本市場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 中證報頭版評論:明年資本市場深改重點劃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為2021年資本市場改革劃定重點。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資本市場將繼續奏響「深改」進行曲,助力經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乘風破浪開啟新徵程。  對資本市場而言,2021年將是機遇滿滿的一年。
  • 肖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努力實現七大轉變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表示,為了適應未來發展趨勢,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應努力實現以下七方面轉變:一是在市場層次上,從塔尖到塔基,拓寬塔基,夯實基礎。二是在市場組織上,從場內到場外,在建設場內市場的同時,有序擴大場外交易。
  • 黃紅元談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談上交所成立30周年30年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隨著黃浦江畔一聲清脆的開市鑼聲,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徵程。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
  • 「商品大王」羅傑斯: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將持有更多中國股票
    來源:匯商ForexpressJim Rogers素有「商品大王」之稱的羅傑斯(Jim Rogers)指出,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建立迄今已滿30年,在歷經不斷改革創新,發展壯大,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一、深刻認識本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國家戰略地位中央一直注重資本市場改革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在國家頂層設計和各方面力量統籌推進的背景下,目前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共識已經基本形成,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也已成為本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共同努力
    鄭慶東表示,展望「十四五」,放眼全世界,面對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國際形勢,前路充滿風險挑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任務艱巨繁重。在這個新發展階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歷史大背景下,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困難和問題,關鍵還在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 親歷者回憶:為什麼「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的一座豐碑
    從零而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以無以倫比的發展速度,助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資源配置與分配方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重要的珍貴歷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專題片——《中國資本力量》。專題片通過主要親歷者的傾情講述,再現歷史轉折重要關頭的思考與抉擇。
  • 親歷者回憶:為什麼「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的一座豐碑...
    編者按:中國資本市場三個十年,跨越全球資本市場百年。從零而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以無以倫比的發展速度,助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資源配置與分配方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吳曉求:「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是市場化和國際化
    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發表了主題演講。在吳曉求看來,中國資本市場在「十四五」時期,兩個最重要的內容是全面市場化和推動國際化發展。具體而言,一是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要著力擴大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提升其國際性和全球影響力。
  • 資本市場改革未來仍需快馬加鞭
    相比舊《證券法》,新《證券法》分別從推行股票發行的註冊制、大幅提高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壓實中介機構市場「看門人」法律職責、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等多個方面對原有制度進行了多處重大修訂和完善。同時,與新《證券法》配套的一系列法規也處於緊鑼密鼓的修訂之中,比如分步實施股票註冊制改革、交易所退市規則等。應該說,資本市場正朝著越來越規範、越來越透明的方向邁進。
  • 長江證券徐春:中國資本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中國資本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密不可分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將愈加顯著。在過去30年的發展中,問題發現、制度優化、市場激蕩始終並存,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與研究範式跟隨而變。但不變的是,制度建設始終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及國際化的方向上前行,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的初心未變。30年發展至今,目前已上市的公司已超過4000餘家,幫助大批企業建立起了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幫助社會資本進場協助融資、改善企業經營,幫助中國頭部企業在國際環境中提升全方位競爭力。
  • 深交所:推進落實全面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任務
    12月18日,深交所舉辦2020年新聞媒體座談會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聞報導經驗交流會。來自中央媒體、財經媒體、新媒體、地方媒體及門戶網站等31家媒體單位的負責人及記者代表,共50餘人參加座談會。
  • 回眸2020:多層次資本市場走過全面質效改革元年
    協同改革構建互補互聯、錯位發展新格局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歷程,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並不斷完善的歷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 周立:以資源資本化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對於大部分集體經濟薄弱的鄉村而言,普遍缺乏產業支撐和產業資本,但從整體看,鄉村不缺乏資源,只需要把資源有效地轉化為資本,就可以發展鄉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提升。因此,需要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為鄉村發展提供內生動力;通過國家財政和農村集體經濟「兩條腿」走路,實現鄉村健康發展、穩定脫貧。 以資源資本化解決短腿問題。鄉村缺資本但不缺資源。實際上,鄉村並不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這一能力的主要來源就是資源,至少是土地資源。鄉村缺乏的是將資源轉化為資本的有效渠道。
  • 上海證券報陳國軍:聚焦證券研究價值發現 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上海證券報》作為新華社旗下的主流財經媒體,就是為投資者傳遞信息、信心、信念,發現引領價值,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值此資本市場改革潮湧之際,由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中國證券業2021投研峰會暨上證報分析師評選頒獎盛典」今天在這裡舉行。
  • 上交所尉文淵: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舉世無雙
    來源:澎湃新聞市場的力量|上交所尉文淵: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舉世無雙澎湃新聞記者 孫銘蔚【編者註: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建立已滿30年,本專題精選30位中國資本市場的標誌性人物進行專訪,以回望30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時刻,展望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 景峰醫藥畢元:國際化是藥企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11月14日,時代傳媒集團和寶鼎資本聯合主辦的「併購影響力•時代中國行——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巡迴沙龍(研討會)」第二站在湖南長沙順利舉辦。圍繞湖南上市公司如何藉助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數名上市公司與金融機構高管分別進行了主題分享與圓桌討論,共探華中地區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路徑。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曹鳳岐:證券法奠定資本市場「三化」發展基礎
    從探索中發展到依法治市曹鳳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中國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進程,尤其是《證券法》的起草、修訂,到新證券法的出臺,可以把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0年到1999年,是在發展中規範階段。